第三方物流的文献评述及研究启示

2011-03-18 05:36:13王晓玉
区域经济评论 2011年3期
关键词:零售物流研究

□王晓玉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州 510640)

第三方物流的文献评述及研究启示

□王晓玉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广州 510640)

尽管国内外有关第三方物流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在针对零售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的实证研究以及针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的第三方物流的实证研究还比较欠缺。另外,从理论研究趋势和企业实践角度看,为了使第三方物流更好地为企业服务,有必要加强第三方物流与企业之间的关系研究,特别是较深层次的第三方物流的使用与企业绩效的相关关系的研究,将会进一步丰富第三方物流的理论研究,并在实践上指导企业和辅助政府决策。

第三方物流;零售企业;关系研究;企业绩效

随着规模化和国际化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为专注于自己的核心能力,企业与第三方物流的合作变得越来越流行[1]。据报道2005年美国80%的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其中88%的企业认为其与第三方物流的关系是成功的[2]。面对世界“制造基地”的日渐形成和消费势头日益强劲的强势,中国的制造和流通企业倍加关注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据分析,他们中的60%希望成本高又不专长的物流业务外包出去[3]。

自从20世纪80年代第三方物流开始出现,到现在已成为提高企业供应链有效性的成熟选择之一。从90年代开始,针对第三方物流的研究迅速展开,提供了重要的实证研究和基于调查的研究,其中大部分的研究是探索式的,未来还需要不断进行深化研究。本文将对第三方物流的定义和第三方物流的研究现状分别进行评述,在此基础上,指出现有的第三方物流研究中存在的研究局限,并结合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合作的实践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一、第三方物流的定义

第三方物流又称外包物流或合同物流。实践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从不同视角给出第三方物流的定义。对第三方物流的理解基本上可分为两种观点,一种是广义的理解,另一种是狭义的理解。

广义的观点认为第三方物流基本上就是提供任何物流服务的外部供应商[4],而这些服务以前是企业自理的[5]。根据这个定义,任何基于交易的运送者或仓库提供商都可以被看做是第三方物流。笔者认为这个观点应该是和当时第三方物流发展所处的初级阶段相适应的。

狭义的观点认为第三方物流,又称物流联盟,物流合作关系或专注合同分销,是一种长期的、有共同利益的、包含多种物流活动的和基于合同的关系[6][7][8]。即与基本的物流服务相比,第三方物流提供更多的定制化服务。正是这种作为“长期”交换意义上的物流外包关系使得关系营销理论得以应用到这种重要的供应链关系的研究中[9]。在物流联盟中,各方理想上视对方为伙伴,他们在理解和定义顾客的物流需求方面互相合作,双方参与设计和开发物流解决方案并测量绩效,这种关系的目标是发展双赢,这个定义强调概念的战略维度[10]。

以上的不同定义是与第三方物流实践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相适应的。笔者认为具体的第三方物流的定义是与其所处的环境相联系的,即应该与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水平和企业对于服务的需求保持一致。比如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比,其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相对落后,而企业对于第三方物流的服务要求也可能与发达国家不同,为此第三方物流的定义也可能不同。

二、第三方物流的研究现状

过去的近20年里有关第三方物流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成果。从文章数量的集中程度角度,可以把第三方物流的研究主要分成以下两类:第一类是微观层面上的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的原因研究,第二类是宏观层面上的跟踪第三方物流发展变化的纵向研究。

1.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的原因研究

企业使用外包物流的原因有很多种,现有的研究中经常引用的基本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第三方物流本身的专业性和经济规模而带来的企业物流成本的降低;第三方物流本身的专注和高效率而带来的企业服务的提升;企业通过使用第三方物流可以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11];通过与第三方物流合作可以增加企业运作灵活性[10][12]等。

2.第三方物流的纵向研究

以Langley和Lieb为代表的学者们所作的有关第三方物流的纵向研究分析了第三方物流与不同行业的企业合作的发展趋势,提供了大量的有意义的数据。截止到2009年Langley等人已经连续发布了14次[13]第三方物流研究和发现年度报告,为很多该领域学着的研究提供了该行业发展的数据支撑。Lieb[14]从90年代初开始一直研究跟踪以美国为主的北美地区制造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的实际情况,第三方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第三方物流的未来发展趋势等,并逐步扩大到亚太地区,包括中国。多数研究从CEO的视角对当时的行业发展提供数据和看法,结果表明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第三方物流来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趋向于与第三方物流建立更稳定的合作关系。

三、第三方物流的研究趋势

第三方物流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同时,企业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要求也上升到复杂性和准确性的高度。为此理论界也开始关注与第三方物流相关的满意度和绩效问题[14]。

以Mentzer为代表的学者针对第三方物流的服务质量进行了细致的研究[15][16][17],开发了测量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的量表,并检验了第三方物流服务质量对于不同的顾客类型的影响等。

而事实上,企业在对第三方物流的服务不断提出新的和更高的要求的同时对企业与第三方物流的关系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对此研究者们也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如以 Murphy、Knemeyer和 Corsi等为代表的学者们从成功关系的决定因素[18]、管理视角[19]和企业视角[9]等不同视角对企业与第三方物流的合作关系进行了研究,这一种研究是基于统计分析,如比例和排序等的简单研究。另外有些学者对企业与第三方物流的合作关系作了更深层次的研究,如 Knemeyer等人[20]研究了企业与第三方物流的合作关系特征和企业属性对第三方物流的输出的影响,把关系研究推向了相关关系的研究高度。而Sinkovics等人[21]则提出了综合性的研究框架,从制造企业和第三方物流的关系视角研究了企业的战略导向、能力和绩效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战略导向、能力在不同程度上对企业绩效有积极的影响。

四、第三方物流的研究局限

尽管现有的针对第三方物流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是还是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局限:

1.缺少针对中国企业的第三方物流的实证研究

现有的实证研究都是在以美国为主,包括欧洲、英国、荷兰、澳大利亚、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在内的国家进行的,针对中国的实证研究数量很少。而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物流市场,外包物流以每年22%的比例在增长[22]。中国政府对物流予以充分重视,国家十一五规划首次精确地把物流作为关注的焦点,目标是降低物流成本。随着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把物流外包出去,特别是物流信息系统管理和物流系统设计方面。物流外包已经开始初具雏形。有几篇文章从国外企业在中国的操作的角度来探索中国物流提供商的问题。Hong等人[23]从制造行业的角度对其物流外包进行了实证研究。其余国内的有关第三方物流的文章缺少针对企业的研究[24],特别是实证研究。

2.缺少针对零售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的研究

已有的研究一般都是同时分析几个行业使用第三方物流的情况,或者针对制造企业进行第三方物流的使用研究。尽管目前制造业是使用第三方物流最多的行业,但其他行业对第三方物流的需求也有不断增大的趋势,所以有必要开展针对其他行业的研究。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收购和兼并时有发生,使企业面临提高库存周转和提升顾客服务的压力。零售企业正通过物流外包来应对挑战[25]。商业流通企业通过实施物流外包业务,借助第三方物流服务来创造更多价值[26]。中国境内的零售企业连锁的发展与赢利模式的演变为与第三方物流的合作提供了机会,而中小零售企业也迫切需要第三方物流的帮助以快速响应顾客需求[27]。

现有的有关我国零售企业与第三方物流的合作研究主要从企业物流外包[28]和物流配送的视角的定性讨论[29]、案例研究[30][31][32]以及配送体系[33]、方案和系统的设计。李飞[34]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不同物流模式对零售企业竞争优势的影响,但是其他针对具体企业的实际调查以及双方合作效果的大规模实证研究还很匮乏。

五、第三方物流的未来研究方向及其意义

结合第三方物流的最新研究趋势以及现有的有关第三方物流的研究局限,本文认为第三方物流的未来研究应该针对中国的零售企业使用第三方物流的企业绩效进行实证研究。事实上,零售企业多元化的商品流通渠道导致商品流量、流向复杂,使其物流规划和运作难度增加[35]。尽管目前中国的零售企业已经意识到物流外包是大势所趋,但是对于3PL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还缺乏进一步的认识,如商贸企业78%的物流业务靠自理,目的并不是营利而只是作为后勤保障措施[36]。为此,有必要开展对零售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的绩效的研究,通过针对中国零售企业的实证研究揭示零售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合作现状,在实践上更好地指导企业和辅助政府决策,在理论上弥补以上研究的不足。

[1]Mitra,Subrata.A Survey of Third-party Logistics(3PL)Service Providers in India[J].IIMB Management Review,2006:159-174.

[2]Traf f ic World,The3PL Origin and Evolution,2006,From Commonwealth B usiness Media,Inc.http://trafficworld.com.EBSCOhost.

[3]李俊军.WTO后的物流博弈.http://www.sh56.cn/lwzq/Print.asp?ArticleID=7136,2005-05-09.

[4]Stank,T.P.and Maltz,A.B..Some Propositions on Third Party Choice:Domestic vs.International LogisticsProvider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6,54(3):45-54.

[5]Lieb,Robert C.and Randall,Hugh L..CEO Perspectives on the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the Third-party Logistics Industry in the United States[J].Transport Logistics,1996,1(1):51-66.

[6]Leahy,Steven E.,Murphy,Paul R.and Poist,Richard F..Determinants of S uccessf ul Logistical Relationships-a Third Party Provider Perspective[J].Transportation J ournal,1995,35(2):5-13.

[7]Mirphy,Paul R.and Poist,Richard F..Third-party Logistics Usage:an Assessment ofPropositions Based on Previous Research[J].Transportation Journal,1998,37(4):26-35.

[8]Knemeyer,A.M.and Murphy,P.R..Evaluating the Perf ormance ofThird-party Logistics A rrangements:a Relationship Marketing Perspective[J].J ournal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2004,40(1):35-51.

[9]Knemeyer,A.Michael and Corsi,Thomas M..Logistics Outsourcing Relationships:Customer Perspectives[J].Journal ofB usiness Logistics,2003,24(1):77-109.

[10]Skjoett-Larsen,Tage. Third Party Logistics—f rom an InterorganizationalPoint ofView[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Logistics Management,2000,30(2):112-127.

[11]Maloni,Michael J.and Carter,Craig R..Opportunities f or Research in Third Party Logistics[J].Transportation J ournal,2006,45(2):23-38.

[12]Laarhoven,P.V.,Berglund,M.and Peters,M..Third-party Logistics in Europe Five Years L ater[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Physical Distribution&Logistics Management,2000,30(5):425-442.

[13]Langley,J.C.,Cap Gemini US LLC(2009).The State of Logistics Outsourcing:Third Party Logistics:Results and Findings of the14th A nnual S urvey,available at:http ://www.3plstudy.com/.

[14]Lieb,Robert C.&Lieb,Kristin J..The North A merican Third-Party LogisticsIndustryin2008: The Provider CEO Perspective[J].Transportation Journal,Spring,2010,Vol.49 Issue 2:53-65.

[15]Mentzer,John T..Managing Channel Relations in the 21st Century[J].Journal of B usiness Logistics,1993,14(1):27-42.

[16]Mentzer,John T.,Flint,Daniel J.and Kent,John L..Developing a Logistics Service Quality Scale[J].J ournal of B usiness Logistics,1999,20(1):9-32.

[17]Mentzer,John T.,Flint,Daniel J.and Hult,G.Tomas M..Logistics Service Quality as a Segment-customized Process[J].Journal of Marketing,2001,65:82-104.

[18]Leahy,Steven E.,Murphy,Paul R.,Poist,Richard F..Determinants ofSuccessf ul Logistical Relationships: a Third-party Provider Perspective[J].Transportation Journal,1995,35(2):5-13.

[19]Kerr,John.How to B uild a Solid3PL Relationship[J].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view,2005:30-33.[20]Knemeyer,A.Michael,Murphy,Paul R..Ex ploring the Potential Impact ofRelationship Characteristics and Customer Attributes on the Outcomes of Thirdparty LogisticsA rrangements[J]. Transportation J ournal,2005,44(1):5-18.

[21]Sinkovics,Rudolf R.and Roath,Anthony S..Strategic Orientation,Capabilities,and Perf ormance in Manuf acturer-3PL Relationships[J].Journal of B usiness Logistics,2004,25(2):43-64.

[22]Kerr,John.3PLs Find B right S pots in China[J].Logistics Management,2006:67A-72A.

[23]Hong,Junjie,Chin,Anthony T.H.and Liu,Binglian.Logistics Outsourcing by Manuf acturers in Chinaa Survey ofthe Industry[J]. Transportation Journal,2004,43(1):17-25.

[24]张圣忠,吴群琪.我国物流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物流学术前沿报告(2005-2006),2005:552-557.

[25]Ellram,Lisa M.,Ellram,Londe,Bernard J.La and Weber,Mary Margaret.Retail logistics[J].International J ourna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Logistics Management,1999,29(7/8):477-494.

[26]朱要武,葛岩,丁玫.第三方物流促进流通产业物流再造[J].经济师 ,2006,(8):161-162.

[27]韦琦.关于中国零售企业与第三方物流合作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5,(30):7-8.

[28]陈业玲.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外包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29]谢刚.商业连锁企业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发展探讨[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6,(3):87-89.

[30]张学礼,王良忠,孙海涛.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展调查 关于国美物流系统的调查分析[J].经济师,2004,(5):292-293.

[31]任军号,李雪茹,李婉丽.2004,零售企业物流模式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4):46-51.

[32]王柏林,周晓莲.零售企业物流模式研究[J].江苏商论,2008,(4):44-46.

[33]吴光华.大型连锁家电零售企业物流配送体系的方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34]李飞.零售企业物流模式对其竞争优势的影响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9,(1):14-21.

[35]潘文荣.第三方物流中国家电物流业的战略选择[J].北方经济,2005,(10):56-57.

[36]第6次中国物流市场供需状况调查报告摘要[EB/OL].中国物流产品网,2005,11:41-47.

Literature Review on Third-Party Logistics Provider and Research Implication

Wang Xiao-yu
(School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0,China)

Although the existing third-party logistics provider literature is pretty colorful,few empirical research on retailerthird-party logistics provider relationships and third-party logistics provider in developed country,especially China.Additionally,from the theoretical trend and practice perspective,it is necessary to imply on relationship research between firm and thirdparty logistics provider,especially correlativity between firm performance and the use of third-party logistics provider,which will further the academic research on third-party logistics provider and support practitioner needs as well as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third-party logistics provider;retailer;relationship research;firm performance

F724

A

1003-4919(2011)03-0092-05

2011-01-21

王晓玉(1973— ),女,辽宁灯塔人,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零售与物流。

猜你喜欢
零售物流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门店零售与定制集成,孰重孰轻
零售工作就得这么抓!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科技传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汽车观察(2018年12期)2018-12-26 01:05:44
万利超市的新零售探索之路
中国储运(2017年5期)2017-05-17 08:55:56
新零售 演化已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