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非,时榛,贾涛
(1.长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安710064;2.西安外国语大学人文地理研究所,西安710061;3.国家开发银行陕西支行,西安710075;4.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西安710069)
我国物流集聚区功能整合模式研究
王非1,2,时榛3,贾涛4
(1.长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西安710064;2.西安外国语大学人文地理研究所,西安710061;3.国家开发银行陕西支行,西安710075;4.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西安710069)
文章在我国物流园区发展现状与相关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物流集聚区是一种以物流业为主的新型服务地域综合体,是物流网络系统中最高等级的网络节点。认为区位条件(自然区位、交通区位、经济区位)、物流人力资源、物流基础设施支撑系统、物流信息支持系统是物流集聚区形成的重要条件。根据基本功能、配套功能与增值功能在园区内发挥作用的大小,以物流园区初级模式为基础,文章将物流集聚区功能整合模式归纳为以增值功能为特征的创新模式和以现代服务业为特征的高级模式。
物流集聚区;功能;模式
自1999年我国深圳出现第一个物流园区以来,我国物流园区已有10多年发展历程,经历了引入期、成长期、调整期和发展期四个发展阶段。物流园区概念由最初只被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政府和业界所接受,发展到普遍被各地政府和物流企业所认可,而且投资、建设的热情持续高涨。物流园区空间分布由沿海地区向中西部地区快速扩散,数量急速增长。仅从2006年至2008年,全国运营、在建及规划中物流园区从207个上升为524个,增长153%,只有西藏没有物流园区。物流园区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占地10平方公里以上的物流园区占总数10%;投资力度不断增加。2008年,总投资在30亿以上的物流园区已达25个,总投资在10亿至20亿的有27个[1]。鉴于物流园区在空间形态、内部职能以及对区域发展影响的巨大变化,原有物流园区概念及相关理论研究已不能适应现有物流节点发展的实际需要。
以往有学者认为物流节点体系等级由低到高包括仓库与堆场、编组站、配送中心、物流园区及物流中心城市,其中物流中心城市是最高等级的物流节点。从概念逻辑上将物流中心城市视为最高等级的物流节点有失严谨。物流中心城市应属于城市体系理论中职能体系研究范畴,是城市职能的典型体现,反映城市性质、经济与产业结构方面的特性。作者认为,物流集聚区应取代物流中心城市,成为最高等级的物流节点。物流集聚区这一概念的提出,正是为满足我国不断快速发展的物流业与区域经济耦合的理论与实践需要,在理论上将物流系统中的物流节点与区域、城市空间有机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上将所有物流功能与相关经济管理职能、城市管理职能统筹考虑与规划。
物流集聚区是物流业、物流网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物流集聚区是物流节点体系中最高级别的节点,它的产生与发展和物流园区密不可分。
物流园区的形式及概念起源于日本,后来在欧洲也得到较快的发展。我国学者从不同角度对物流园区有不同阐述:
牛慧恩文中提到,物流园区是一家或多家物流企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集结点。物流园区是一个空间概念,与工业园区、科技园区一样,是具有产业均质性或相关性且集中连片的物流用地空间[2]。张晓东认为,物流园区是指几种运输方式衔接形成的物流节点活动的空间集聚体,是在政府规划指导下,多种现代物流设施、设备和多家物流组织机构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大型场所,是具有一定规模和多种服务功能的新型物流业务载体[3]。汪鸣认为,物流园区是对物流组织管理节点进行相对集中建设与发展的,具有经济开发区性质的城市物流功能区域;同时,也是依托相关物流服务设施进行与减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运作效率和改善企业服务有关的流通加工、原材料采购,便于与消费者直接联系的生产等活动的,具有产业发展性质的经济功能区[4]。尽管各学者对物流园区的概念有不同解释,但从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学者都认为物流园区是具有物流经济功能的区域或场所,而且该区域通过相关活动为物流业提供服务。但随着用的规模与投资的不断增加,园区产业结构与职能结构也在发生显著变化,尤其是对所在区域、城市经济、产业、空间产生深远的影响。
作者认为,物流集聚区是在供应链管理背景下产生的,由以物流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利用现代化物流设施与信息管理技术、以多种运输方式为全球、全国及省际供应链提供生产、消费、流通全方位物流服务的服务地域综合体。物流集聚区是物流服务功能的空间集中载体,是实现企业间“横向管理”功能的核心空间,是继我国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农业技术开发区、生态示范区、大学城后,即将出现的另一创新型空间。
对物流集聚区的特征,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理解:
物流集聚区是最高等级的物流节点。传统物流节点系统由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传统运输场站、仓库等具有等级结构规模的节点组成。而物流集聚区是最高等级的新的物流节点。
物流集聚区是服务企业集群的空间载体。物流业自身的派生性决定了该产业为其他产业提供生产、流通与生活服务的产业功能。产业集聚过程中,物流产业的集聚具有主导作用。物流服务业务功能的地理集中,使得物流集聚区成为整合物流企业、物流服务功能的服务性区域。
物流集聚区的经济总量与用地规模巨大。因其庞大的规模、突出的整合功能,使它对其他物流节点具有专业与业务的权威性与控制性。
物流集聚区内经济结构与其他物流节点差异较大。其他低等级物流节点经济结构中,物流基本职能产业比重较大,物流增值产业、配套服务产业比重较低。在物流集聚区内,物流基本职能产业比重相对较小,物流增值职能产业、配套服务产业比重较高。
物流集聚区是即将出现的新型城市次区域创新经济功能区。它带有强烈的城市次区域开发性质,涉及产业发展、土地政策、税收政策、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将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经济开发区、高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大学城一道成为我国的新的城市创新型空间[5]。
物流产业集聚是以企业集群为基础的地方产业集聚现象,它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初始条件和比较优势,即必须具备支撑产业集群的资源禀赋,同时也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影响物流产业集聚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区位条件、物流人力资源、物流基础设施支撑系统、物流信息技术支持系统。
区位包括自然区位、交通区位、经济区位三个方面。自然区位条件是特定地域的一种资源禀赋,它是决定地方生产方式与发展路径的重要自然基础。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直接影响第一产业的地域分布,对第二产业也具有直接、间接都影响作用。自然条件优越、自然禀赋高的地区,第一、二次产业相对发达,出现物流产业集聚可能性更高。
交通区位是指在交通网络中所处的相对位置。交通运输是物流产业的最基本职能。优越的交通区位,便于商品流通、货物周转,即便自然禀赋不高的地区,如港口、交通枢纽等,可以利用便捷的交通运输获取价格便宜的商品并销售。交通枢纽是连接交通网络的重要节点,是货物集散的重要场所,物流集聚区多分布在高等级的交通枢纽。
经济区位是指地球上某一点与具有经济意义的其他地点的空间联系。经济区位的优劣,决定市场范围的大小。同时,在经济区位好的地区,市场信息丰富、获取信息成本较低。物流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为经济、市场服务的第三产业,经济区位条件对物料产业集聚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代物流业是一个服务性产业,物流集聚区的形成和建设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物流市场的需求紧密相关,有足够的物流市场的需求,物流产业集群才有形成和发展的可能性。
物流人力资源主要是指与集群产业相关的企业家和专业劳动力群体,是物流产业集群形成的核心动力。物流集聚区是企业家和物流专业劳动力创业和工作的重要平台,通常物流集聚区地理位置使其更靠近资源和市场,可以取得更大程度的比较利益、规模经济和聚集效益。物流集聚区正逐渐成为区域性的人才中心,吸引了大量的潜在企业家和物流专业人才资源,成为物流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基础。
物流产业集聚的形成需要良好的区域产业发展环境,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及配套基础产业。物流设施的共用性为集群内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从物流产业的性质和特征看,其关联的行业包括水、铁、空等运输行业,也包括储备、邮政、电信、海关、商检等公共行业,这些行业的基础是公共性质,物流产业集群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公共设施。物流集聚区的形成要求交通运输产业的铁路、公路、水运、空运、货运代理等相关行业,在运能规模、技术含量、货运代理量、管理水平等方面都需要较高水平。
物流产业集聚是信息技术推动的结果。现代物流是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的社会大系统,它涉及到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也即市场流通的全过程。现代物流必须完成几个使命:一是商品的流动,即商流;二是信息的流动,即信息流;三是资金的流动,即资金流。商品的流动要达到准确、快速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离不开前期的信息流动,资金的及时回笼也离不开相关信息的及时反馈。在现代物流中,信息系统构建了现代物流的中枢神经。通过信息在物流系统中快速、准确和实时的流动,可使企业能迅速地对市场做出及时的反应,从而实现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良性循环[3]。
物流集聚区功能可分为宏观功能与微观功能。微观功能从低到高包括基本功能、配套功能与增值功能。根据不同功能在集聚区发挥作用的大小,我们将物流集聚区功能整合模式归纳为三种:低级模式、创新模式与高级模式。
物流园区的功能主要可以分为宏观社会功能与微观业务功能[1]。
宏观社会功能主要包括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完善城市功能、整合区域资源及提升产业竞争力等。
微观功能主要包括基本功能、配套功能与增值功能。基本功能包括:运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分拣等。配套服务功能包括:停车场、加油、检修、配件供应等车辆辅助服务功能。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配套服务功能。住宿、餐饮、娱乐、购物、旅游等生活配套服务功能。工商、税务、海关等部门的一条龙相关服务。增值功能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一个趋势和新的利润增长点。包括:结算和物流金融服务功能、需求预测功能、信息服务功能、物流咨询与培训、供应链物流管理、物流技术开发与系统设计等。
基本与配套功能是物流集聚区能否正常运营的基础,增值功能是物流集聚区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各职能相互协作、相互作用,才能使物流集聚区更好地为宏观区域经济服务。
不同规模的物流节点具有不同的服务半径、服务产业、功能定位,所承担的物流业务也不同。随着物流节点建设的不断发展,对物流园区、物流集聚区功能的研究也不断深入。对具体物流节点而言,其发展阶段特征各不相同。根据对我国物流园区发展实践的归纳,我们认为,物流集聚区功能整合模式是在以物流园区为代表的提供地产、设备出租服务为主要特征的初级模式上发展而来的更高级别的功能整合模式,包括以物流增值服务为特征的创新模式和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高级模式。
3.2.1 以基本功能为特征的物流园区初级模式
初级模式的物流园区功能整合以提供较基本、初级的工商地产、设备出租、租赁服务为主,此模式基本对应物流园区的初创阶段。如何生存是该阶段物流园区管理层首要考虑的问题。为吸引经济要素集聚、企业入驻,此时物流园区投资者、经营者需投入大量资金修建基础设施、建设办公区域、生产区域、配套服务区。根据国外物流园区的发展经验,物流园区投资回收期大约在15年左右,其主要原因是物流园区项目投资大、社会公益性特征明显、投资回报慢。该阶段,园区所有者与经营者在该阶段的主要收入是出租/租赁收入,主要包括仓库租赁费用、设备租赁费用、房屋租赁费用、停车场收费等。税收、增值服务收入仅占很小比重。目前,我国大多数物流园区功能整合都处于初级阶段。根据2008年物流园区普查资料显示,库房、货场租金占物流园区总收入25.8%,办公楼租金占15.5%,配套设施租金/管理费占12.4%,设备租金占6.2%。出租、租赁费用占物流园区总收入60%左右[6]。
3.2.2 以增值功能为特征的创新模式
创新模式的功能整合以为园区企业提供较高级别的物流增值服务为主。为适应我国物流需求蓬勃发展的需要、满足全球供应链对物流快捷、高效、柔性的要求,基本功能与结算、信息服务、金融、管理咨询与决策等增值功能的整合创新是实现物流园区整合各方资源、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效率的必然选择。物流园区之间的优惠竞争逐渐被制度竞争取代。基本功能带来的收入占总量比重越来越小,而以提供结算、咨询与管理决策、物流设计与开发、培训、信息服务、金融等增值、配套服务所产生的增值服务收入比重越来越大。集聚区创新、创业环境已经形成,银行、电子商务、物流业务相互融合,形成有机的功能协作体系。目前,如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与物流金融服务是创新模式的典型体现。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是一种利用网络平台对大宗商品进行批量交易的特殊的B2B第三方电子商务模式。与普通B2B电子商务相比,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常常采用现货即期或现货远期交易模式。与商品期货市场相比,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中的交易商均为行业内企业,且实物交收率远高于期货市场。不少业内专家与实践领域的人士认为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是一种介于现货市场与期货市场之间的新型市场形态。目前国内一些物流集聚区已建立涉及石油、化工、钢材、塑料、糖、橡胶、茧丝、粮食、木材、煤炭等电子交易市场。电子商务必须有强有力的物流服务功能支撑,“商流”才能顺利转化为“物流”完成商品流通。因此,很多政府决策部门、企业都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设立在物流集聚区[7]。
物流金融是银行和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在供应链运作的全过程向客户提供的结算和融资服务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借助物流企业的帮助而开展的企业融资服务。在物流金融业务中,物流企业参与到借款企业贷款、生产、销售、还款全过程,涉及借款企业在其所在供应链上的全部业务。较大规模、良好行业信誉和充足资本储备的物流集聚区在物流金融业务拓展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优势。基本与配套功能与金融功能整合创新后的物流集聚区,能为客户提供多种的金融性服务,如开具信用证、仓单质押、票据担保、结算融资等。像马士基、UPS这样的巨型国际物流公司,第一位的利润来源现已由物流金融业务所取代。因而,功能整合创新模式下的物流集聚区,金融、信息等服务引发的经济效益在总收入中将占有重要份额[8]。
3.2.3 以现代服务业为特征的高级模式
高级模式的物流集聚区功能整合以提供综合现代服务业服务为主要特征。就现代服务业的行业范畴而言,一般包括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旅游业、物流业、房地产及社区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的基本特征。
物流集聚区完成其开发园区的历史使命,回归为城市发展的一般性经济区域。其周边区域在物流集聚区的长期带动下全方位与物流物流集聚区融为一体。此时园区基本与所在城市景观连接成片,在以物流业为先导产业的带动下,包括信息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传统服务业得到全面提升。以信息和知识密集的服务业中,围绕物流业的证券业、保险业、信托和租赁业组成的金融类服务业;计算机互联网服务业、卫星和数据处理等的信息与通讯服务业;和物流产业相关的研究与试验、检测监测技术服务、规划设计、科技交流与推广等的科技服务业;法律服务、管理咨询与职业服务、会展与办公服务等的商务服务业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传统服务业中传统商业、餐饮酒店业、旅游业等收入总量不断增加,尤其是在园区土地成为熟地后,房地产业在该区的收入比重增长较快。
我国物流园区的发展历史虽然较短,但发展速度与建设园区的热情很高。很多地区建设、规划中的物流园区投资达数十亿,甚至上百亿。如深圳前海物流园区150亿,沈北物流园区119亿,北京物流港100亿。对于这样的庞然大物,再用物流园区的概念和相关功能理论解释、指导其发展,已不合时宜。在物流园区概念基础上,笔者对物流集聚区概念加以阐释,认为物流集聚区是物流服务功能的空间集中载体,是一种新型的服务地域综合体。区位条件(自然区位、交通区位、经济区位)、物流人力资源、物流基础设施支撑系统、物流信息技术支持系统是物流集聚区形成的重要条件。根据物流园区向物流集聚区的演化的发展历史,我们将物流集聚区功能整合模式归纳为以增值功能为特征的创新模式和以现代服务业为特征的高级模式。
[1]何黎明.中国物流园区[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9.
[2]牛慧恩,陈璟.国外物流中心建设的一些经验和做法[J].城市规划汇刊,2000,(2).
[3]张晓东.物流园区布局规划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4.
[4]汪鸣.2002年有关省市物流规划及园区建设情况[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C].2002.
[5]王非,冯耕中,贾涛.我国物流集聚区内涵与形成机理研究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10,(19).
[6]发改委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8重点课题组.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调查报告,2008.
[7]杨型胜,梁建伟.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价格变动对进口开证业务的影响及其风险分析[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9,(11).
[8]李毅学,徐渝,冯耕中.国内外物流金融业务比较分析及案例研究[J].管理评论,2007,(10).
(责任编辑/浩天)
F724;C931
A
1002-6487(2011)05-0048-0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7XJY01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70871097);长安大学科技创新基金资助项目(CHD2009JC149)
王非(1972-),男,陕西西安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