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唐,牛彦红
(张掖市人民医院,甘肃张掖 734000)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椎间盘退行性变、损伤、慢性劳累造成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引起腰腿疼痛的一种常见疾病。临床治疗该病绝大多数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平卧硬板床腰椎牵引、理疗配合中药薰蒸针灸),虽然可以暂时缓解症状,但是复发率高,很多患者在参加轻体力劳动后腰腿痛等症状再次发作,只能重新开始治疗,甚至需要手术。2005-01—2010-10,笔者对 5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缓解期进行辨证分型论治,并给予自拟中药丸剂口服,总结报道如下。
选择本院住院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168例,筛选出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者 12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59例,其中男 41例,女 18例;年龄平均(46.0±11.6)岁;病程平均(3.0±1.1)年;膨出型33例,突出型 26例;初发症状缓解 21例,复发症状缓解 38例。对照组 69例,其中男 48例,女 21例;年龄平均(45.0±12.1)岁;病程平均(3.0±1.2)年;膨出型39例,突出型30例;初发症状缓解者 26例,复发症状缓解者 43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按照《外科学》[1]相关标准。①临床表现为腰痛,坐骨神经痛,或马尾神经受压引起大小便障碍;②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下肢感觉异常或肌力下降;③腰椎间盘CT或MRI检查提示椎间盘突出或膨出。
按照 《风湿病中西医诊疗学》[2]相关标准。①肝肾不足型。症见:腰膝酸软无力,屈伸不利,下肢麻木,休息减轻,劳累加重,偏阳虚者,畏寒喜暖,遇冷加重,得温则舒,舌质淡,脉沉细、无力;偏阴虚者,腰痛夜重,形瘦咽干,失眠健忘,舌红,苔少,脉细。②气滞血瘀型。症见:腰腿隐痛,痛有定处,下肢胀痛,急躁失眠,腹胀,舌质暗,脉沉涩。③寒湿型。症见:腰腿冷、痛、沉重,下肢无力,阴雨寒冷时疼痛加重,得温痛减,舌淡,苔白腻,脉沉紧。④风湿型。症见:腰腿重着,沉重麻木,游走不定,舌淡,脉浮紧或弦。⑤肾虚痰阻型。症见:腰酸腿软,久坐久立加重,畏寒,四肢不温,筋脉拘挛,面色的光白,舌淡,脉沉。
对照组给予以下治疗:①平卧硬板床,每日 >12 h;②避免负重;③避免腰部用力不当。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同时根据不同证型按以下方药调配,粉碎,过200目筛,制作成水丸,每次 9~12 g,每日 3次,口服。①肝肾不足型。阳虚者,药物组成:熟地黄650 g,炒山药650 g,枸杞子650 g,山茱萸650 g,杜仲650 g,熟附子480 g,肉桂270 g,陈皮 270 g,细辛90 g,透骨草 540 g。阴虚者,药物组成:熟地黄600 g,山药600 g,菟丝子 600 g,枸杞子 600 g,山茱萸 600 g,当归250 g,鹿角胶250 g,紫丹参750 g,伸筋草250 g,龟板250 g,怀牛膝250 g。②气滞血瘀型。药物组成:当归 480 g,乳香 400 g,没药 400 g,桃仁480 g,红花320 g,枳壳480 g,香附 480 g,延胡索480 g,赤药 480 g,牛膝480 g,川芎 480 g。③寒湿型。药物组成:独活 450 g,寄生 750 g,秦艽450 g,防风 450 g,杜仲 450 g,牛膝 450 g,细辛150 g,苍术 450 g,茯苓 300 g,木瓜 450 g,伸筋草750 g。④风湿型。药物组成:防风 550 g,羌活550 g,桂枝330 g,杜仲330 g,苍术330 g,防己220 g,桑枝330 g,黄芪330 g,独活330 g,麻黄 330 g,续断330 g,细辛 70 g,薏苡仁 660 g。⑤肾虚痰阻型。药物组成:熟地黄 650 g,肉桂 430 g,麻黄 430 g,鹿角霜840 g,炮姜650 g,白芥子650 g,酒大黄220 g,蜈蚣220 g,千年健840 g。
两组均以 1个月为 1个疗程,连续治疗 6个疗程。
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标准。痊愈:腰腿痛消失,直腿抬高 70°以上,能恢复工作。有效:腰腿痛较治疗前减轻,腰部活动功能有改善。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改善。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4.53,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现代医学认为,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组织突入椎管对神经根产生压迫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椎间盘突出早期,临床症状主要源于神经根的受压及神经周围的炎性改变,局部微循环障碍导致缺血缺氧以及炎性物质如缓激肽等对神经根刺激而使神经根处于激惹状态,从而引发腰腿疼痛等;椎间盘突出后期,突出的髓核变性、钙化,周围组织纤维化,椎间盘弹性降低,一旦遇到外力作用,很容易加重对神经根的压迫造成复发,治疗上以平卧硬板床、减少外力的刺激为主要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中医学“腰痛”、“痹证”范畴。中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肝主筋,腰为肾之府,肝肾不足则筋失濡养、骨无所主,风、寒、湿邪乘虚而入,风为阳邪,善行数变,寒、湿为阴邪,重浊黏滞,风、寒、湿三邪杂至,导致气血瘀滞,痰浊内生,筋脉凝滞,经络痹阻,从而产生腰腿痛;另外,跌仆闪挫、慢性劳损,使失养之筋骨进一步损伤,经络气血瘀滞,不通则痛。笔者认为,该病的病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为肝肾不足,筋骨失养;外因为风、寒、湿邪趁虚而入,筋脉凝滞,或跌仆闪挫,气血瘀滞。内因在外因的作用下而发病,这也是中老年发病率远大于青少年的原因。笔者根据舌脉症象将该病辨证分为肝肾不足型、气滞血瘀型、寒湿型、风湿型、肾虚痰阻型;治疗上以滋补肝肾治其本,祛除外邪、行气活血、疏通经络治其标。由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个器质性病变,因此中药汤剂短期内不能奏效,给予保守治疗以预防复发,同时采用中医辨证分型论治,配合中药丸剂口服,取得良好的疗效。
[1]吴在德,吴肇汉,傅新利,等.外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76.
[2]周翠英,孙素平,傅新利.风湿病中西医诊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717.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