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例老年药物性肝炎患者临床分析

2011-03-14 11:27马琳刘波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1年1期
关键词:性肝炎药物性淤积

马琳 刘波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肝脏功能逐渐退化,肝脏的酶活性也随之降低[1],而心、脑血管等慢性疾病的患病率增高,长年需要服用各类治疗性药物。老年人也常服一些保健品,或者中药制剂,更易发生药物性肝损害[2]。我们回顾性分析了老年患者药物性肝损害的临床资料,以探讨致老年人肝损害药物的种类、临床特点及防治原则。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2004年1月到2010年1月我院和解放军第105医院感染病科住院的老年药物性肝炎患者85例,男51例,女34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75岁。85例患者中基础疾病为高血压病50例,脑梗塞28例,结核病7例;另选同期入院的非老年(<60岁)患者87例,男52例,女35例,年龄11~59岁,平均年龄38岁。其中基础疾病有高血压者49例,结核病38例。药物性肝炎的诊断标准为:(1)病前1~8周或1年内有明确的用药史;(2)初发症状有发热、皮疹、瘙痒等过敏现象;(3)血常规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大于6%;(4)有肝实质细胞损害或肝内胆汁淤积的病理学和临床表现;(5)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肝功能异常或黄疸;(6)偶然再次给药后又发生肝损害。凡具备上述第1条,加上第2~6条中的任何2条者即考虑为药物性肝炎[3]。临床分型参照国际共识意见分类标准[4]:即将急性药物性肝炎分为三型(:1)肝细胞性损伤;(2)胆汁淤积性肝损伤;(3)混合性肝损伤。

二、临床检测和检查 采用美国Beckman公司生产的CX7型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指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甲、乙、丙、戊型肝炎病毒标记物(深圳月亮湾生物制品公司);常规检测血清抗自身抗体、甲胎蛋白等;常规进行B超、CT和MRI检查。

三、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1.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秩和检验及回归分析比较各组药物性肝损伤的肝功能指标,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一、临床表现及分型 两组乏力和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相似,黄疸和瘙痒的发生率以老年组为高(P<0.05),而胆汁淤积型在老年组中更为常见(P<0.05),见表1。治疗前老年组GGT和ALP值明显高于非老年组,而治疗1月后,老年组TBIL、DBIL、GGT和ALP值下降幅度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及分型(%)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的比较

表2 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变化的比较

①P<0.05;

TBIL(μmol/L) DBIL(μmol/L) ALT(U/L) ALB(g/L) AKP(U/L) GGT(U/L)老年 治疗前 165.2±64.5 98.8±45.6 801.4±255.6 35.0±6.3 443.6±200.2① 342.3±65.4①治疗后 62.3±38.9① 44.8±29.4① 188.5±66.2 36.2±6.5 385.2±164.5① 288.3±102.4①非老年 治疗前 134.3±48.7 80.5±42.7 889.2±285.7 38.2±8.6 177.5±56.6 187.2±49.5治疗后 18.52±14.5 21.3±14.4 145.2±75.7 36.8±5.8 105.4±58.1 86.7±32.6

二、导致肝损害的药物及预后 引起老年患者药物性肝炎主要是中(成)草药42例(49.4%),抗生素28例(32.9%),抗结核药 7例(8.2%),其他 8例(9.4%)。85例患者中联合应用心、脑血管等类药物的有70例(82.4%)。肝细胞型损害38例(44.5%),胆汁淤积型34例(40.0%),混合型13例(15.3%),死亡4例(4.7%);引起非老年患者肝损害的药物为抗结核药38例(43.7%),其次为抗生素 26例(29.9%),中(成)草药15例(17.2%),其他7例(8.0%)。肝细胞型58例(66.7%),胆汁淤积型18例(20.7%),混合型11例(12.6%)。仅16例(18.4%)患者日常服用心、脑血管等药物。无一例死亡。

讨论

有调查表明,我国导致肝损害的药物比例如下:中药37.74%,合成抗菌药17.22%,心血管系统药6.26%,抗甲状腺药5.74%,抗结核病药5.74%[5]。而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中药导致的药物性肝炎在老年患者中占首位,在非老年患者中抗结核病药和普通抗生素导致的肝损伤更为多见。老年人更容易选择中草药治病,传统观念认为中草药效果好和副作用小,而忽视了其潜在的危险性,特别是民间验方中大量的药酒,更易导致药物性肝炎[6]。研究表明,中草药制剂在易感人群中可伴随CYP450遗传多态性的改变[7],容易致特异质代谢反应,造成肝损伤。因此,选用时要慎重。

老年患者皮肤瘙痒的发生率较高。当老年人服药后出现乏力、瘙痒等不适时,应及时就诊。老年患者治疗前GGT和ALP水平较非老年患者明显升高。在生理上,当进入老年期,有些酶也可出现一定的变化,如ALP和GGT等都可有轻度的升高,而这两个指标也是肝内外胆汁淤积的敏感指标[8]。在临床分型中,两组均以肝细胞型多见,而老年组胆汁淤积型比非老年组更多见。在预后上,老年组的预后更差。本研究提示老年人药物性肝炎恢复较差,在治疗中应充分考虑胆汁淤积造成严重后果的可能,而给予及时的处理。

[1]张惠中.临床生物化学[M].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321-324.

[2]张赣生,郑松柏,项丹妮,等.老年人药物性肝损害99例临床分析[J]. 老年医学与保健,2003,6(2):101-103.

[3]叶维法,钟振义.肝炎大词典[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社,1996:275-271.

[4]BENICHOU C.Criteria of drug-induced liver disorder:Repots of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meeting[J].J Hepatol,1990,11:272-276.

[5]李治,苏华,冷静.国内外药物性肝损害状况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2007,9(6):476.

[6]陈一凡,蔡皓东.中药引起的肝损害的调查分析[J].医药不良反应杂志,1999,1(1):27-32.

[7]LEWIS JH.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J].Med Clin North Am,2000,84(5):1275.

[8]潘国宗.胃肠急症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81-403.

猜你喜欢
性肝炎药物性淤积
淤积性皮炎知多少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苏智军: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
中医适宜技术治疗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合并糖尿病1例
傅青春: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芒果苷对大鼠酒精性肝炎的保护作用研究
异甘草酸镁对酒精性肝炎患者TNF和IL-6的影响
淤积与浚疏:清朝时期福州西湖的治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