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随访对提高2 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11-03-12 07:16:04杨燕玲吕飞娟
东南国防医药 2011年1期
关键词:定期检查糖化空腹

杨燕玲,吕飞娟,江 辉,杜 娟

我科对196 例胰岛素治疗的2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电话随访指导和对照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7 年至2009 年我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96 例,均符合2 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且患病1 年以上,正在接受胰岛素治疗,随机分为两组。随访组92 例,男45 例,女47 例,年龄30 ~78(50.0±12.5)岁。对照组104 例,男49例,女55 例,年龄32 ~77(52.0±10.9)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情及病程等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 随访方法 分别建立两组患者个人档案,包括检查结果、胰岛素用量等,随访组每周电话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饮食及生活指导、糖尿病知识宣教、血糖监测情况,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不定期门诊随访。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率情况,从定期检查、饮食控制、自我监测、运动疗法4 个方面评价治疗依从性情况,其中定期检查指每2 周来院查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自我监测指患者在家中每天监测末梢血糖值,每天2 次,并做好记录。6个月后再次调查统计。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 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行t 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治疗6 个月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控制达标情况见表1,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见表2。

表1 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表1 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 <0.01

组别 n 空腹血糖(mmol/L)糖化血红蛋白(%)随访组 92 7.53±3.01* 5.19±1.25*对照组104 11.92±3.56 11.05±3.26

表2 两组治疗依从性比较(例)

3 讨 论

糖尿病作为慢性终身性疾病,需长期注射胰岛素治疗,注射胰岛素需患者自行注射,需要患者有良好的依从性,更需要医务人员给予患者及时的沟通与指导。一些患者存在错误认识,如不理解治疗方案的重要性,担心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对疾病知识的缺乏,导致依从性差。由于依从性不佳,至少50%的患者未能从治疗中获益,甚至可能导致死亡[1]。据国外报道[2],糖尿病患者中有33%不愿意注射胰岛素,最常见的原因是害怕出现低血糖反应、害怕成瘾、生活不便等。在当今时代,电话随访是一种较好的医生与患者的交流方式,经济、简单、快捷、方便,可以与患者充分沟通,方便患者进行心理咨询,可以使患者与临床医生保持良好信任感、亲切感,更好地配合医生,纠正不良生活方式、不良心态。医护人员则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予以纠正和解释并合理调整药量,使能更好控制血糖,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满意度[3-4]。医患关系的改善也有助于患者血糖的控制。

本研究证实:与患者充分沟通,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督促患者定期检查,能使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明显提高,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指标也得到明显改善。

[1] Tankova T,Dakovska G,Koct D.Educa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diabetic patients[J].Patient Educ Couns,2004,53(3):285.

[2] Larkin ME,Capasso VA,Chen CL,et al.Measuring psychological insulin resistance:barriers to insulin use[J].Diabetes Edvc,2008,34(3):511-517.

[3] 王 芳,张景爱.2 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教育指导[J].护理学报,2006,13(10):65.

[4] 林平冬,凌小明,董少良.电话随访对患者满意度影响分析[J].东南国防医药,2009,11(5):271-272.

猜你喜欢
定期检查糖化空腹
采血为何要空腹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12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某高速公路桥梁定期检查分析实例
工程与建设(2019年5期)2020-01-19 06:22:38
关于宣城市国省干线公路桥梁定期检查的几点认识
工程与建设(2019年1期)2019-09-03 01:12:32
新型糖化醪过滤工艺
空管二次雷达信号输出中断故障处理探讨
魅力中国(2017年34期)2017-09-11 06:38:43
慢性自杀的12个表现
空腹喝水
甜酒曲发酵制备花生粕糖化液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