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银睦 姚新平 纪云华
青岛市社科类社团发展状况调研
任银睦 姚新平 纪云华
(青岛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山东 青岛 266071)
青岛市社科类社团数量居山东省前列,与全国同类城市基本持平,社团设立具有时代特色,学科建设工作均衡发展。与此同时,青岛市社科类社团在自身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社团自身要逐步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工作和运行机制,加强学习,提高自律水平,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引导社科工作者将研究重心转到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上来,注重科研成果与社会联系的密切性和向现实转化的可能性。另外,政府也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改善社科类社团发展的外部环境,提供财政支持,提供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行为,出台有利于社科类社团发展的人才政策,细化完善社科类社团的管理制度。
社科类社团;社团管理;社团建设
青岛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近年来,全市社科类社团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在推动学科建设,发现培养人才,以应用对策研究推动科学决策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繁荣青岛社会科学、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在部分社团中也存在会员学科(行业)覆盖率偏低、年龄结构不尽合理、学术资源与人才资源整合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较为严重地制约着社团的发展。本文选取了青岛市社科联所属的80家社科类社团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统计研究法、访谈调查法,深入调研,用所得到的调查数据推断总体状况。
(一)青岛市社科类社团的总体情况
1、社团数量稳步增长
青岛市社会科学社团是适应社会进步和学术繁荣的客观要求,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
改革开放后,青岛积极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原有的高等院校逐步恢复或设立新的院系,社科理论队伍得到重建。社科类社团从无到有,迅猛增长。1980年,成立了最早的社科类社团——青岛市哲学学会。截至1989年底,全市已有社科类社团65家,会员3万余人。
进入20世纪90年代,青岛陆续出台社会科学发展规划,驻青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科体系逐步完善。这一时期的社科类社团数量增长趋缓,与80年代粗放吸收有参与热情会员相比,更注重会员的专业水平。部分社团在经历过换届后,会员人数有所下降。截至1999年底,全市共有社科类社团101家,会员3.5万余人。
2000年以来,青岛先后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规范性文件,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等高校相继迁入青岛,社科类人才总量大幅增加、研究领域大大拓宽。这一时期,国家加强了对社团组织的管理,对于存在问题和不按规定年检的社团进行清理,一大批无法维持正常有序运作的社团被撤销、注销。青岛市社科类社团经过优胜劣汰,进入了符合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律的平稳增长时期,会员素质更高、队伍更精干。截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社科类社团114家,约占同期青岛市民政局正式注册登记的648家市级社会团体的17.6%,会员3万余人。
2、学科领域分布较为广泛
80家社团学科分布较为广泛、专业性强,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7大学科门类,包含应用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历史学9个一级学科,囊括美学、财政、金融等35个二级学科,较全面地覆盖了新时期青岛市社会科学的学科领域,其中:文史类25家、经济类21家、政治类11家、管理类9家、法学类4家、综合类10家。
3、人才队伍素质较高、结构逐步优化
80家社团共有会员18672名。从人才分布的职称层次看:拥有中高级职称学者及实际工作者4342名,占会员总数的23.25%,约占青岛市市级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1/3①2009年青岛市市级单位专业技术人才拥有中高级职称者12613人。。中高级职称会员中,包括教授、研究员、编审、研究馆员在内的专职社会科学研究人员856名,约占19.7%;包括高级经济师、高级精算师、高级会计师、高级政工师、高级审计师、中学高级教师等在内的实际工作者3486名,约占80.3%。从人才分布的学历层次看:受过高等教育,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以上的人才逐年增加,本科及以上会员人数约为82%。从人才分布的性别上看:男女比例约为3:1。
4、社团类型以学术型为主,以挂靠型社团居多
80家社科类社团,根据其不同特点,大致有以下3种分类:
一是按运行方式划分,可分为学术型和专业型社团。学术型社团主要以学科专业研究为主要宗旨和任务,以学会、研究会的称谓冠名,如青岛市金融学会等,共73家,占社团总数的91.25%;专业型社团主要以专业领域的促进活动和工作为主,以协会的称谓冠名,如:青岛市信息协会等,共7家,占社团总数的8.75%。
二是按学科划分,可分为基础学科、应用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类社团。基础学科类社团19家,如历史学会等,占社团总数的23.75%;应用学科类社团37家,如民营经济研究会等,占社团总数的46.25%;新兴交叉学科社团24家,如国际管理标准研究会等,占社团总数的30%。
三是按挂靠单位划分,可分有挂靠单位型和无挂靠单位型社团。有挂靠单位型54家,占社团总数的67.5%;无挂靠单位型社团26家,占社团总数的32.5%。在挂靠单位型的54家社团中,又可分为挂靠党政群机关型28家,约占51.85%;挂靠党校、高校、社科研究机构型12家,约占22.22%;挂靠其他单位型14家,约占25.92%。
(二)青岛市社科类社团的特点
1、数量居山东省前列,与全国同类城市基本持平
(1)与山东省内城市比较
青岛市的社科类社团,与同期山东省内部分城市相比,数量居前(表1)。究其原因,这与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有着重要联系。相较淄博等市,青岛高校众多、学术研究力量雄厚。截至2009年底,驻青高校部属3所,省属7所,部队院校2所,市属9所,为社科类社团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和科研基础。
济南市的高校数量、科研人才数量和科研力量强于青岛,但其作为山东的省会城市,具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辐射作用,可联合全省社科研究力量,在山东省民间组织管理局登记注册省级社科类社团。截至2009年8月,仅山东省社科联主管的省级社科类社团即149家,吸引了济南社科界的大半力量。所以,济南市的市级社科类社团数量相较青岛,反而较低。
表1 社科类社团数量对照表(山东省部分城市)
(2)与全国同类城市相比
青岛市的社科类社团,与全国同类城市相比,数量基本持平(表2)。与厦门等市相比,因对外开放程度相似,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相当,所以社团数量基本持平,社团设置的学科行业也较为相似。与大连相比,社科类社团数量略低。这是因为:2000年2月,国家民政部下发了《关于重新确认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的通知》。青岛市据此开展了重新确认业务主管单位的活动,青岛市教育局、青岛市工商局、青岛市经贸委与青岛市社科联协商变更了青岛市工商学会等20余家社团的业务主管关系。而与此类似的社团,如成人教育学会,以及现由青岛市科协等业务主管单位主管的集邮协会、出版物发行业协会、国际医学交流协会在大连仍由大连市社科联担任业务主管单位,故产生些许数量差异。
表2 社科类社团数量对照表(国内部分同类城市)
2、社团设立具有时代特色
青岛市社科类社团的设立与同时期经济、社会、文化和学术的发展需要和潮流息息相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0世纪80年代成立的社团,一是集中于一级基础理论学科,如历史学会、经济学会,主要挂靠高等院校;二是集中于富有行政职能的应用学科,或为职能部门的实际工作服务,如教育学会、审计学会等,挂靠党政群机关,“官办”色彩浓郁;三是比较注重意识形态和思想教育工作,成立了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等。
20世纪90年代成立的社团,一是学科、行业领域更加细分,集中于二、三级学科领域,如:古典文学研究会、传记文学学会等;二是成立了为企业服务的社团,如企业发展战略研究会、企业形象与管理科学学会等,挂靠于非党政群机关和高校的单位,具有“民办”性质;三是与20世纪80年代关注学术、经济发展相比,开始关注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如成立了收藏与鉴赏研究会、影视文化研究会、沙滩文化协会等社团。
2000年至今成立的社团,一是集中在新兴交叉学科和新的研究方法理论领域,如民营经济研究会、目标管理研究会等;二是更加关注人类本身的生存发展状态,成立了饮食文化研究会、成功研究会、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会等,这些社团基本上都是“民办”或无挂靠单位型社团;三是部分跟不上时代和经济社会发展步伐的社团或学科行业过分狭窄的社团开始消亡,如:物资经济学会、世界语协会、工业供销信息协会等。
3、学科建设工作逐步展开,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均衡发展
学科建设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工程,不仅是政府教育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责任,也是社科类社团的重要职责。社科类社团在学科建设方面的工作和贡献主要包括:学术推动、基本建设和专项经费投入三部分。
(1)学术推动
其作用主要通过学术研究和交流体现,其中学术研究按其成果类型大体可分为课题研究和学术论著两部分。
课题研究是有效研究解答学术问题和实际工作难点问题的手段。众多社科专家和学者凭借社团这一平台,承接了大量基础理论和对策研究的课题。一是承接了大量学科行业系统内及省市级纵向课题: 2009年,各社团共承接国家部委、国家级社团、省级、市级课题16项,完成6项,获得优秀成果奖15项。二是积极与企业部门合作,承接完成横向课题,调查显示:2009年,各社团共承接课题27项,完成课题25项,完成企事业单位决策咨询52项,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助推器。三是根据行业学科发展现状及难点,向会员单位发布课题并配以经费支持。2009年,各社团共立项课题74项,完成72项,有效推动了领域内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学术论著是集中体现社科工作者学术研究深度和广度的有效途径。2009年,各社团共出版学术文集、著作42部,撰写学术论文628篇。
学术交流是社科工作者获得新思想、知识、信息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和融入科学家共同体并得到同行认可的重要方式,更是拓展业务视野、扩大对外交流与合作、提升学术水平的重要渠道。2009年,各社团共举办学术会议、研讨会38次,提交与会论文1520篇;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13次,文章56篇;举办讲座、报告会63次,受众3500余人;举办培训班29期,参与会员320人次,为浓厚哲学社会科学氛围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基本建设
青岛市社科类社团的学科基本建设主要包括学术期刊(会刊)编印,社团网站及信息维护更新,会员信息库、专家库建设等方面。
调查显示:青岛市社科类社团共创办《青岛立法工作》等9部学术期刊(会刊),占参与调查社团的11.25%,其内容围绕领域前沿热点难点问题,贴近青岛市行业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9部期刊(会刊)的发刊单位全部为挂靠党政群机关型社团,其中:6部为内部资料、免费交流,《青岛统一战线》等3部期刊有鲁联内资的刊号。
青岛市统计学会、青岛市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会2家社团建立了社团网站,设立了学术交流板块,方便会员通过网络这一跨时空、多媒体、交互性、高效性的方式开展学术交流、分享学科信息。青岛市历史学会挂靠青岛档案信息网建立 “青岛史学”网页用于学术交流。
80家社团中有34家整理了社团档案、梳理了社团发展历程,52家于2009年核查补充了社团会员信息,建立了会员信息库。
(3)经费支持
主要指对社科类社团课题、学术活动的专项资金支持,主要来自业务主管单位和社团两方面。
青岛市社科联,自2002年以来,为推动课题研究和社科活动的开展,通过“双百调研工程”和“双十”重点活动计划对社团进行经费支持。2009年,共支持所属社团活动经费10万元、课题经费0.6万元。
部分经济实力较强且重视科研的社团,每年都奖励学术研讨和课题研究优秀会员。2009年,各社团共奖励会员8.3万元。
(一)青岛市社科类社团自身存在的问题
1、从社团的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存在专职工作人员缺乏、会员学科(行业)覆盖率低、年龄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
(1)专职工作人员缺乏、兼职比例过高
由于社科类社团尚未形成社会化运营机制,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只有少数社团具备聘请专职工作人员的条件。80家社团共有会员18672人,其中兼职18636人,专职36人、隶属8家社团,即只有10%的社团聘请了专职工作人员,人员比例仅为会员总数的0.19%。
(2)会员学科(行业)覆盖率低、行业代表性不足
80家社团平均会员233人,其中:70人以下的6家,约占社团总量的7.5%;70-100人的57家,约占社团总量的71.25%;100-200人的6家,约占社团总量的7.5%;200-300人的4家,约占社团总量的5%;300-500人的6家,约占社团总量的7.5%;1000人以上的1家,仅占1.25%。约有65%的社团,会员数量占本行业(学科)单位、从业人员、研究人员总量的60%以下;30%的社团,会员数量比例在80%以下;仅有5%的社团,会员数量比例在80%以上。
(3)会员年龄结构不尽合理
从会员人才分布的年龄结构上看:35岁及以下会员人数约占30%;36-45岁人数约占30%;46-55岁人数约占25%;56岁及以上人数约占15%。
2、从社团的活动经费分析,存在社团资金募集能力差异大、分化严重的问题。
2009年,80家社团共收取会费225.215万元(表3),约平均每家2.9万元/年。实际上,社团会费收入差异巨大。37家社团不收取会费,这些社团或是学术型社团,尤以基础理论类社团占多;或是本身具有一定资源的挂靠政府党政机关型社团。收取会费的43家,其中:10万元以上的3家,5-10万元的4家,1-5万的4家,1万元以下的32家。最少的周易学会200元,最多的保险学会22.5万元,后者是前者的1125倍。会费根据缴纳方的不同可分为个人和单位会员两类:个人会员会费10-600元/年不等、单位会员会费500-12000元/年不等,分别相差60倍、24倍。以上差异主要来自学科行业本身,金融、公共关系等现代服务行业社团,会员单位资源丰厚,行业资金准入门槛高;语言学、哲学等基础理论学科,会员专业知识要求高,但学科本身不能产生利润。
表3 2009 年青岛市社科类社团业务活动现金流量汇总表
2009年,各社团依靠自身影响力和活动能力募集资金约为91.64万元,其中:提供服务收入55.1498万元,商品销售收入35.757641万元,其他收入0.732808万元。80家社团平均每家创收约1.1455万元,实际上只有20%社团有创收,如:挂靠人大的地方立法研究会、挂靠税务局的税务学会、挂靠档案局的档案学会等挂靠政府部门或垄断行业的社团;为会员或受众提供服务的保险学会、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会、沙滩文化协会等。
3、从社团的学科建设来看,存在学科行业布局偏向强势群体、学术资源与人才资源整合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1)学科行业布局偏向强势群体
就社团学科行业分析,其分布领域较广、专业性较强,但主要面向企事业单位、高校学者等经济文化强势群体,集中于社会资源较丰富的领域,部分领域甚至开始重复建设,如青岛市保险学会(业务主管单位为青岛市社科联)和青岛市保险行业协会(业务主管单位为青岛市保监局)。而像失业与就业、社会保障等存在大量社会问题、面向打工者或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的公共政策领域,社团数量较少。
(2)学术资源与人才资源整合效果不理想
青岛市社科类社团虽然形成了覆盖面较广、人才荟萃的学科布局,但能够代表国家学术水平,体现学术发展方向和学术特色的重点学科、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少。真正具备社会公认的学术带头人、发表对社会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学术成果的优长学科只有语言学会、古典文学研究会、翻译协会3家,占社团总量的3.75%;具备深厚学术造诣的学术专家、发表在学界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学术成果的学科只有科学社会主义研究会、会计学会、美学学会、历史学会4家,占社团总量的5%。即使在上述7家社团中,也存在着只有少数学术带头人,没有形成合理年龄梯队,无能力举办国内外重要影响的学术活动,学术与人才资源整合效果不理想等现象。
(二)青岛市社科类社团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从管理制度来看,存在制度笼统、操作性不强、透明度不足等问题。
我国现行的社团管理法规主要包括:《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中央、省、市民政系统和有关部委制定的关于社团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班子建设、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外事活动等方面的部门规章、地方法规和政策性规定。上述法规和政策共同构成了我国社团组织发展的政策框架和环境,对我国社团组织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部分管理规定过于笼统、操作性不强和行政机关内部文件公开性、透明度不足的问题。
会员代表大会是社团的最高权力机构,但在《社团登记管理条例》中未对会员与会员代表比例进行规定,形成了制度盲区。80家社团中,有74家会员人数超过70人,应召开会员代表大会换届,但有近1/3的社团出现了少于40名会员参会的情况。参与会员代表大会的会员过少、比例过低,有碍会员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表达意愿,形成集体意见。
社团的领导班子设置,在山东省和青岛市《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团体领导班子建设做好换届选举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等文件中已做出具体规定。但调查显示:92.5%的社团领导班子人数设置超标,甚至有个别社团的副会长人数竟高达26人。通过访谈,无一家社团对该规定有所了解。
2、从管理执行度看,在部分社团中存在缺乏制度管理意识、领导班子失灵等问题。
按时召开会员大会或会员代表大会,是确保社团组织结构完备、领导班子健全、活动指导有力、社团功能作用到位的重要手段。调查显示:仅有26家社团能按照要求准时换届,约占社团总数的32.5%;20家社团在业务主管单位和登记管理部门的要求下履行了换届手续,占社团总数的25%;仍有34家社团不能按时换届,约占社团总数的42.5%。
分析不按时换届的原因:一是缺乏制度管理意识,其中:感觉换届程序繁琐不愿进行的3家,约占8.8%;不按照规定程序,未在业务主管单位和民政部门的监督下按正常程序改选换届的6家,约占17.65%。二是领导班子失灵:挂靠单位领导不重视,无意开展工作的8家,约占23.53%;经历人事变动,领导班子不健全,无法开展工作的16家,约占47.34%;领导班子内部矛盾,造成运行失灵的1家,约占2.94%。
3、从活动经费分析,存在政府扶持力度小、在社会公益性事业中未形成强大吸引力等问题。
青岛市社科类社团收到的政府补助根据资助方和接受方数量的不同,可分为一对多、多对一、一对一这三种模式。
一对多模式是指一家政府部门对多家社团的资助,既包括上文提到的学科建设专项经费支持,也包括对先进社团和优秀社团工作者的资金奖励。近年来,青岛市社科联为减轻所属社团负担,不收取费用,还评选优秀社团工作者给予奖励。2009年,青岛市社科联对社团奖励资金共计2.05万元①此项奖励是在先进社团基础上对优秀社团工作者个人的奖励,未计入社团账户。,与社团学科建设资金合计12.65万元。
多对一模式是指多家部门对同一社团活动的支持。例如:2009年,青岛市沙滩文化协会共获得包括社科联在内的17个政府部门的资助9.1万元。
一对一模式是指业务主管单位或挂靠单位,对所属社团承担其职能或协助其开展工作所提供的定向资金,这类资助的获得方往往都是挂靠党政机关型社科类社团,其资助具有独占性和不可复制性。2009年,青岛市审计局对其挂靠社团青岛市审计学会提供补助8.5万元;青岛市图书馆对其挂靠社团青岛市图书馆学会提供补助5万元。
以上三种模式合计,2009年,青岛市社科类社团共接受政府补助现金33.2万元,仅占青岛市社科类社团业务活动产生现金总量的9.48%。相较社团业务活动资金最主要来源会费收入,以及社团依靠自身影响力和活动能力的资金募集,政府资助力度明显偏小。社会捐赠为零,说明社科类社团在社会民众中的认可度小,没有对社会民众形成强大吸引力。
青岛市社科类社团的发展至今已经30年了,和国外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完备、人才辈出的社科类社团相比仍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与时代和形势发展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不足,尽快走出发展的初级阶段、解决问题和不足,需要社团和政府两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社团要逐步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社团工作和运行机制
1、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律水平
社科类社团要更好地生存发展,必须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律水平。
第一,要对《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中央、省、市民政系统和有关部门制定的关于社团思想政治工作、领导班子建设、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外事活动等方面的系列部门规章、地方法规以及政策性规定组成的社团组织发展的政策进行系统的学习,了解掌握社团的运行法则,提高制度管理意识,尤其要抓好社团的领导班子和专职工作人员的社团管理制度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工作水平。
第二,要加强社团自身的制度建设。社团应结合自身实际,根据有关规定,制定完善组织机构、人员财务、民主意识、分支机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会员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网站和会刊(信息)管理制度,使社团的内部管理制度化、透明化,利于贯彻执行,便于会员监督。
第三,进一步提高社团制度管理的执行力度。要在深入学习和完善自身制度建设的基础上,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按时改选换届、按人员标准比例确定班子成员、按要求开展活动进行备案。
2、不断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各社团要进一步加强同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联系,吸引凝聚学科(行业)的优秀人才,重点吸收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术造诣深厚、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大师,具有创新构想、理论功底扎实、成果较突出的学术骨干,广泛吸收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学术潜力大的中青年人才,扩大会员基础,使社团成为年龄结构分布合理、学科(行业)覆盖率高、学缘结构合理的优势团队。要做好社团会员的档案管理工作,设立专家库、人才库。开展社团学科研究人才专项表彰活动,发现并重点培养青年人才。
3、不断加强学科建设
社科类社团的学科建设必须要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任务相结合。
一要积极开展学术活动,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之间的交流。通过学术交流、争鸣,浓厚学术氛围、推动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创新。
二要通过社科学术角度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任务的关注和灵敏掌握,开拓研究的新领域,深入扩展在应用经济、品牌经济等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
三要借助社团资源整合的优势,与社科研究基地建设良性互动。社科研究基地是推动学科建设、研究深入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方式,通常对挂靠单位有较高的条件要求,在现有的社科类社团条件无法具备的情况下,以高校为挂靠单位的社团,要发挥广泛联系的优势,与社科研究基地充分合作,积极申请承担国家、省、市项目课题,扩大影响。
四要加强青岛特色文化和“人文青岛”的建设。社科类社团应立足地方,注重对涉及青岛历史和现代文化的基础文献、资料的整理研究,深层挖掘和展现城市文化底蕴和内涵。加大青岛文化在国内外的宣传力度,开展特色研究,努力提升青岛市的文化水平和地位。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增强市场意识,引导社科工作者将研究的重心转到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上来,注重科研成果与社会联系的密切性和向现实转化的可能性,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对城市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
一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掘学科和人才优势,紧紧围绕城市发展、行业规划、物价民生、文化申遗等政府关注、人民关心的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难点、热点和实际问题,进行前瞻性、实际性研究,提高社团参政议政的能力,扩大社团的影响。充分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团”的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做贡献,将其转化为政府值得、并愿意出资购买的“有价商品”。
二要贴近实际、服务会员。要主动为会员单位和企业提供优质服务。通过活动策划、品牌调研等专业系统的理论分析,以及项目推广、与政府部门协调沟通等有偿或无偿服务,帮助企事业单位解决实际问题。以真诚优质的服务提高社团凝聚力、在行业领域中的影响力,树立社团的公信力、提高话语权,确保社团行为的贯彻力和执行力,获得社会认可、获取会费和咨询服务的资金。
三要面向社会、服务大众。社团应充分发挥活力和内在动力,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找出路,帮助企业开展法律、市场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帮助学生家长进行心理辅导,通过社会化的手段获得多渠道的经费来源。
(二)政府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改善社科类社团发展的外部环境
青岛市应将推动社科类社团发展作为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重要内容来抓,广泛借鉴国内相关城市的经验做法,在财政、政策、社会引导等方面给予支持和引导,帮助社团发展。
1、提供财政支持
一是设立公共财政专项资金购买社团服务。借鉴上海市推动社科类社团发展的经验,采用课题招标、项目合作等方式与社团签订购买研究成果、人才培训、决策咨询建议的协议,购买服务。各部委的招投标课题也应对社科类社团开放。
二是设立社团支持基金。借鉴宁波市财政每年给予社团组织5元/人经费支持的经验,对于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导向性社团,对于哲学、历史等重要的基础理论和优长学科社团,对于关系人民生活、社会稳定、面向弱势群体社团,对于具有青岛特色的理论和历史文化研究社团,给予财政经费支持和研究方面引导。
三是设立学术活动基金和出版基金。为加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率先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加大对优势学科和基础学科的支持力度,设立学术活动基金和出版基金,对紧密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学科发展和部门工作重点、有效提升市民文化素质,主题鲜明、有较强针对性的学术、科普活动和专著提供经费支持。
四是提供年检审计补贴。社团的财务管理和财务收支状况是其管理、业务活动和经济实力的直接反映,按照规定社团的年检必须进行财务审计。建议政府对年收入为零的社科类社团提供审计专项补贴。
2、引导社会行为
从政府层面营造社会和企业向社科类社团捐赠的良好氛围。鼓励企业、个人对社科类社团捐赠,对捐赠企业和个人减免税收;地方领导可带头向社科类社团捐赠,形成舆论氛围和良好榜样。
3、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出台有利于社科类社团发展的人才政策,强化社科类社团的人才队伍建设。
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所有制组织中的人才平等对待,把社团人才开发纳入到近期出台的地方《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当中,实施鼓励社团人才的发展政策,加强对社团人才队伍建设的引导和服务,建立向社团延伸的人才工作新机制。在人才培养、吸引、评价、使用等各项政策方面一视同仁,平等开放政府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资金、项目、信息等公共资源以及政府开展人才宣传、表彰、奖励等活动;制定双向挂职、短期工作、项目合作等灵活多样的人才柔性流动政策,引导党政机关、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专业人才向社会组织有序流动,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合理分布;加快社团人才职称评审工作的改革力度,将其纳入事业单位的职称序列;完善政府特殊津贴制度,在工资福利、工资待遇、人员调动、人才培训、医疗保障、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许多方面给予社科类社团工作人员以优待,将人才的职称、专业水平和职务等与待遇挂钩。解决社科类社团缺少专职工作人员和因领导班子人事原因导致的社团无法改选换届、正常开展活动的困难。
4、细化完善、系统公开社科类社团的管理制度。完善合理的制度是推动社科类社团发展的首要前提,要在现有的制度框架上,不断细化完善,给出合理的阐释。
一是细化完善地方社团管理制度。如,青岛市民间组织管理局在《青岛市社会团体换届工作规范》中对出席会员代表大会的会员代表数不少于会员数的2/5要求,不能一概而论,应根据社团的会员数分级设定:70-100人、100-200人、300-500人、500人以上的不同参会比例,确保会员代表大会的民主、公开性。青岛市社科联等业务主管单位应汇总各有关部委的社团管理政策,制定符合地方社科类社团的管理政策,对社科类社团的性质、宗旨、管理体制、组织形式、评估方式、税收政策、捐赠政策、监管机制、专职人员的聘任、领导人任职、党组织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印章管理等方面给予详细合理的阐释和解答。
二是增加社团管理制度的公开透明性。登记管理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应将现有社团管理制度框架内的政策,在官方网站公开登载,便于公众查询。同时,还应按时组织社团通过专题培训班、工作部署或总结会等形式对社团的管理制度进行学习,加强对新成立社团的指导和监督,增强管理制度办法的公开性、透明度,减少政策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问题。
[1] 杨路平等.中国社会科学类社团科学发展的战略选择[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9.
[2] 高红. 城市整合——社团、政府与市民社会[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3] 任银睦,李明主编. 社会科学的春天[M].青岛:青岛出版社,2009.
[4] 王延中.加强研究型学科建设的思考[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3,(4).
[5] 朱渊寿.学科分类与基础研究的资助[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3,(4).
[6] 董之鹰.推进学科建设的诸类发展关系研究[EB/OL].http://kyj. cass.cn/Article/2378.html.
责任编辑:侯德彤
Investiga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and Scientific Groups in Qingdao
REN Yin-mu YAO Xin-ping JI Yun-hua
(Qingdao Federation of Social Sciences, Qingdao 266071, China)
Based on in-depth research,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s and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ocial and scientific groups in Qingdao. The number of the groups ranks at the forefront in Shandong and is at the same level as peer cities in the country. The groups bea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develop in a balanced manner. This paper discloses problems with these groups and their management, and also raises solutions and suggestions to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groups. They should gradually adapt their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to the market economy, enhance learning, improve the level of self-discipline, and keep reinforcing the development of qualified personnel. They should also focus their research on the society. The government should improve outside environments of the groups, provide further financial and political support and guide social activities. Moreover, the government could introduce favorable personnel polic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se groups, and perfect the management system.
social and scientific groups; management of groups; construction of groups
C26
A
1005-7110(2011)01-0102-08
2010-11-11
山东省社科联重点科研课题:青岛市社科类社团组织结构、学科建设、人才队伍调查研究报告——青岛市社科类社团发展状况调查。课题编号:09-ZZ-ST-28.
任银睦(1965-),男,青岛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青岛市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历史、社会学;姚新平(1981-),女,青岛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任科员,主要研究方向:历史、社会学;纪云华(1978-),女,青岛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任科员,主要研究方向:历史、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