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会中国男子篮球队突破第8名的对策研究

2011-03-06 14:38黄松峰
中国体育科技 2011年1期
关键词:强队中国男篮后卫

黄松峰

中国男子篮球队(以下简称“中国男篮”)在世界大赛上的最好成绩是3次获得第8名,对于一个竞技体育大国及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集体项目来说,这样的成绩显然无法令人满意。在第16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以下简称“世锦赛”)上中国队的全面进步,如何在伦敦奥运会上得以延续?实现历史新突破,中国队需要在哪些方面继续改进和提高?对此,笔者以第16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队的进步与不足作为分析主要依据,对中国队的困难和对策进行针对性研究。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第16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与第29届北京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获得比赛前8名的球队,世界锦标赛、奥运会上与中国队交手的其他球队,共23支队伍。

1.2 研究方法

通过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清华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其他人工检索方法,查阅近年来在各类期刊上公开发表的相关资料,为本研究的分析提供参考。

通过数据分析,结合临场发挥情况,对中国男篮2010年世界锦标赛与北京奥运会的比赛结果进行比较,从中发现中国队与世界强队的差距。

根据研究需要,对中国男篮与对手的比赛实况进行录像分析,通过可视性技术支持,为准确统计各项技术数据和定性分析问题提供帮助。

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包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技术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男篮征战北京奥运会专题—新浪网;2010世界锦标赛技术统计_新浪网。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男子篮球队的进步分析

2.1.1 紧逼与破紧逼能力双提高

破紧逼防守能力一直是中国男篮未能解决好的难题,困绕中国队已有20多年。在第16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中国队的最大进步就是紧逼与破紧逼能力双双提高。最能说明的两场比赛是中国队对希腊队和对立陶宛队的比赛,两队都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的对手,都采用极具侵略性的紧逼防守,让中国队输得毫无还手之力。两年之后的世界锦标赛,中国男篮与两个对手再次相遇,同样被紧逼,同样输球,但统计数据与比赛过程已大不一样。

表1 第16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队与部分对手常规数据统计一览表

表1可见,无论对希腊队,还是对立陶宛队的比赛,中国男篮都取得长足的进步。与奥运会时相比,中国队对希腊队的进步是全面的,5大常规统计均为正数;对立陶宛队的比赛,除了篮板球能力有较大的下降外,其他常规统计数据也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特别是与紧逼防守关系最为密切的抢断与失误2个指标,在世界锦标赛上得到很好的修复。抢断上,中国队比希腊队多4次,比立陶宛队多1次,与后者的比赛由北京奥运会时净输9次到本届世锦赛上反赢1次,提高幅度达到10次;失误次数与希腊队一样,同为10次,比立陶宛队少2次,与北京奥运会时相比,进步幅度分别为4次、7次。尤其重要的是,失误的性质不一样,奥运会时的失误,系被逼失误,给人的观感是两队不是同一档次的球队。世界锦标赛上的失误,多为同伴之间的常规配合失误,且次数在正常值范围内。此外,中国队在成功破紧逼防守的同时,对对手的紧逼防守能力也明显提高,对手失误次数的增多,就是中国队加强紧逼防守的结果。中国队-立陶宛队第一节比赛中,中国队在中线附近实施双人包夹,迫使对方走步违例,2 min后接着成功抢断,都是中国队对强队防守能力明显提高的表现,可以说,在第16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上,中国队与欧洲强队的防守能力基本上是对等的。

2.1.2 攻防的整体性更强

近10年,中国男篮在国际大赛上主要依靠“姚核心”对抗欧美的“团队篮球”,进攻手段过于单一,战术相对僵化。本次比赛,姚明缺阵,给了中国队转型的尝试机会。事实证明,有姚明参赛,中国队拿下某些预想中必胜的场次,具有绝对的实力,姚明缺阵时这种把握性要弱些,但中国队打法更有整体性,作为集体项目,团队篮球得到更好的体现。

与北京奥运会相比:1)攻击点更分散(表2)。北京奥运会时,中国队5位运动员场均得分都在10分以下,世界锦标赛上首发运动员场均得分全在10分以上。其中,易建联、王仕鹏的得分翻了一番多,主力得分呈多点开花态势,具备世界强队得分分散性较强的特征;2)整体提速,攻防更和谐。一方面,快攻得分能力提高,次数增加,防守中无论是联防还是盯人,每个人都防得出去,收得回来,补防更迅速,漏洞较少,对手没有很好的得分手段,双方多数时间处于拉锯战;另一方面,内线运动员之间的默契程度提高,尤其是1/8淘汰赛时,易建联与王治郅之间的多次精彩配合更是亮点;3)打法更灵活,突破更果断,获得更多的罚球机会。缺少绝对的核心,比赛中每个运动员的得分欲望增强,更敢于发挥,进攻中球不再是先给中锋,然后吸引防守再打出来的老套路,多数情况是从外线突破开始,采用外线带动内线的国际流行打法,内线更活,对手的防守反而常常处于被动。

表2 第29届奥运会男子篮球比赛与第16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队主力运动员得分变化情况一览表

2.1.3 易建联成为新的内线核心初露端倪

3年的NBA职业经历使易建联的成长进步明显。统计数据表明,易建联已成为第16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队的新核心,它不是人为确立的,而是比赛结果的数据体现。场均“20+10”(得分+篮板)的数据,也是本届世锦赛全部参赛运动员中惟一的运动员。

图1表明,在第16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上易建联的作用与2008年奥运会时姚明的作用相比较,各项指标形成的折线图具有高度的吻合性,从一定程度上说,姚明的作用在易建联身上得到很好的弥补。目前,姚、易两人显性指标差异不具显著性,小差别在于姚明的罚球、盖帽次数更多些,说明进攻时姚明的威胁性要大些,镇守内线时,姚明防守的隐形面积和威慑力也更大;而易建联更快、更灵活,篮板、抢断次数要多于姚明,说明两人各有优势。从场上发挥情况看,易建联背身单打能力明显提高,转身左手投篮成为新的得分手段,对手防守的难度增加,获得罚球机会增多。研究表明,优秀中锋得分峰值出现的时间,约在加入NBA联盟后的第5个年头,依据研究结论,比较准确地预测过姚明得分能力提高的幅度和范围[2]。易建联的场上位置介于4~5号位之间,假以时日,还有提升空间,尤其是他年龄上的优势,更是中国男篮未来内线的支柱,值得期待。

图1 姚明、易建联各项指标数据吻合度比较示意图

2.2 中国男篮的不足分析

2.2.1 后卫线仍然偏弱

在第16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上孙悦的全能表现,刘炜在某些场次的爆发,都是中国队与世界强队抗衡实力提升的重要依仗。然而,客观地分析中国队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可以认为后卫线仍然是主要的薄弱环节。

表3 第16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队与前8名球队后卫运动员得分数据统计比较一览表

主要表现为:1)得分上给予全队的支持不够。奥运会时的差距为19.2分,世界锦标赛上由于小前锋朱芳雨受伤,中国队采用3后卫首发,与8强队相比,中、前、后3位置的得分构成比无显著性意义(P>0.05),相反,替补后卫每场人均得分与8强队存在显著性差异(表3);2)投关键球与处理关键球的能力不足,替补后卫与主力后卫之间的能力差距较大,轮换时无法保持同样的攻防强度;3)突破得分与利用突破制造进攻机会的能力不强,无法为内线运动员创造较为轻松的得分机会。就首发后卫而言,刘炜的问题是外围投篮缺准度(投篮时肘关节内收过多,造成投篮动作僵、紧,影响投篮时顺关节用力和动作的自然与舒展),突破应用较少,助攻困难(得分与突破能力不足导致的结果)。孙悦在场上有很好的大局观,主要问题也是外围投篮能力和投篮的稳定性不够。显然,作为主力后卫,缺少稳定的得分手段和外线一对一的得分能力,在国际赛场上是致命的弱点,核心后卫在关键时刻,不能发挥决定性的作用,一支球队提升的高度必定受限,这是当前中国男篮存在的突出问题。

2.2.2 决胜期进攻乏术

中国男篮运动员在强对抗情况下,缺乏有效得分的绝对实力[2],这是一个老问题,极大地影响了中国队的胜率和翻盘机会。第16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中国队遗憾地输掉全部势均力敌的4场比赛,原因是多方面的。就内线而言,易建联较之姚明,硬打能力目前仍然不如姚明,他属于进攻机动性较强的运动员,其得分由中远距离投篮、快攻、突破、篮下硬打、罚球等得分形式构成,虽然手段多样,但关键时刻不具必杀技,还不是内线可以硬吃对手得分的运动员。同时,内线得分需要通过配合先要到球,多了这一道程序,战术成功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因此,国际赛场上,包括NBA强队之间的较量,决胜期依靠中锋赢球的概率要大大低于依靠后卫赢球的概率,中锋的作用主要是牵制、篮板与防守,绝大多数的绝杀、致胜球、转机球一般由后卫完成。简言之,常规得分需要内外结合、多点开花,比赛关键期的追分、抢投,一般都得依靠外线运动员的个人能力得以完成,中国队在决胜期缺少关键运动员是导致屡屡被对手逆转的根本原因,这些问题由原中国男篮的次要矛盾已经上升为主要矛盾,成为影响中国队继续提升实力的主要障碍。

2.2.3 体能分配不合理

第16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上,中国队与世界强队的比赛延续了开局阶段攻防主动、比分领先的势头,并且把领先与相持时间进一步延迟。然而,由于主力运动员与替补运动员之间的能力差别较大,导致主力运动员留在场上的时间被迫增加。主力阵容既要与对方的主力阵容比拼,又要与对方的替补阵容打消耗战。

表4 第16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队与前8名球队后卫运动员上场时间比较一览表

图2 中国队5位首发运动员上场时间比较示意图

表4可见,中国队主力后卫人均上场时间与“8强”队主力后卫有显著性差异,与2008年奥运会时相比,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图2)。这种情况下,开局阶段的高强度防守,从比赛进程上看是不合理的。首先,身体适应高强度比赛的动员过急,造成体能下降比对手早且快,导致第4节后半段无法一如既往地保持高强度防守;其次,影响了自身的有效进攻及投篮命中率,与最终输球也有很大的关系;第三,造成决胜期的失误增加。第16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上,中国队控制失误总体上做得比较好,尤其在比赛的上半场,失误较少,更多的失误发生在下半场,即体力下降引起控制力、专注度、判断反应能力的改变,导致了失误的增加。中国队在阵容轮转困难的情况下,教练组如何合理地安排主力运动员的比赛进程,做到体能上有所保留地延至第4节关键期使用,需要进一步改进。

2.2.4 技、战术素养有待提高

技、战术的临场应变能力是决定比赛胜负的重要保证,也是运动员篮球素养高低的体现。一支球队在势均力敌的比赛中,总以小比分告负,反映出来的问题不会是技、战术层面的大问题,也不会是明显的差距和短板,往往是临场应变能力不足造成的,印证的道理是“细节决定一切”。世界锦标赛上中国队输给主要竞争对手的分差都在10分左右,但输球方式具有多因、多变和不确定性,有的场次输在篮板球上(对阵立陶宛队),有的场次输在失误上(对阵俄罗斯队),有的场次输在防对手远投上(对阵希腊队),比赛关键期遇不同对手出现各种不同性质的错误,有时候不是依靠教练能够解决的,它需要运动员在困难、复杂多变的情况下,自己要有观察、分析、决断和应变能力,如果对不常见、没规律、多变的小问题不能及时处理好,造成的后果就会是致命的。第16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上,中国男篮与强队的差距看起来只有一小步,然而,始终无法跨越这一步之遥,提升到更高、更本质的层面来认识,则是中国男篮运动员的技、战术素养不如对手,如何提高技、战术素养,更好地学会用脑打球,发挥意识、预判、经验在比赛中的作用,也是中国队今后需要极力提高的一个方面。

3 改进建议

3.1 着力打造后卫线,提高得分硬实力

许多研究表明[1,3,4,7],解决后卫线的能力问题是当前中国男篮的重中之重。主力运动员中,孙悦的缺点是力量、绝对速度、脚下灵活性不足,作为后卫硬打和强行突破容易受限,应根据其高而瘦的身材特点,发挥身高和弹跳力优势,加强急停跳投和中、远距离投篮得分能力的训练。世界锦标赛上孙悦得分能力的提高,得益于其每天成千上百次的投篮练习,应继续巩固提高。刘炜扬长避短的方法:一方面,要加强技术动作的改进,由肘关节过于内收向略为外展做微调,以期提高命中率;另一方面,进攻中要注意把握投篮的合理性,除非赛中投篮状态特别好,处于手热阶段,否则,不是机会球和自己擅长的能力球,对于一个命中率不高的组织后卫来说,不要轻易投篮。增加突破次数,提高阅读比赛能力,创造机会把球转移到最有把握得分的运动员手上,这是刘炜应该努力的方向。替补阵容中,除了要突出得分能力的训练,或攻或守也要练成一技之长,以便在有限的上场时间内,打出应有的效率。此外,应加大对郭艾伦的培养力度,他是目前我国现役后卫运动员中最有技术特色和能力潜质的运动员,若能配备经验丰富、自身有技术特色的教练员予以指导,同时注意“以老带新”,仿效西班牙主力后卫费尔南德斯与年轻的卢比奥之间的搭档,在比赛中提高实战能力,伦敦奥运会时中国队后卫线一定能增加一个技术风格明显,渐趋成熟的实力型后卫。

3.2 增加实战模拟,提高决胜期比赛能力

首先,要加强体能训练的科学性,使个体体能水平得到更好的提高,同时要解决好阵容深度问题。如果上场打球的运动员太少,主力运动员的体能必定出问题;其次,要根据阵容的整体实力和轮转情况,注意掌控比赛的进程、节奏和强度,避免前紧后松,这是队伍青黄不接时特别要做好的一件事;第三,狠抓第4节的防“崩盘”训练,实战模拟中可对主力方轮换人数设限(最多7人),非主力一方则保持多人轮换,与主力方打体能消耗战,到第4节剩3~5 min时,在主力运动员体能消耗较大的情况下,非主力方换上体能最好、最有攻击性的5名运动员与主力运动员进行决胜期对决,模拟比分相同、稍领先或小落后3种情景下的实战对抗,要求双方都要高强度防守,在设法限制对方得分的同时,力争本方多得分,争取最后胜利;第四,加强应对欧美打法的对抗技术训练,部分集训运动员的挑选可仿效美国队的做法,选择或快或准或善于突破或防守强悍的运动员当陪练,通过针对性训练,提高主力阵容的攻防能力及全队战术配合的质量。

3.3 巩固常态对抗,顺应团队篮球打法潮流

破紧逼能力的提高,使中国队有了与世界强队常态对抗的能力,并看到战胜对手的希望。然而,主力运动员能解决的这一问题,替补运动员不一定能解决好。破紧逼防守在世界大赛上,将始终考验着中国队的应对能力。伦敦奥运会中国队的目标无论是“进8”或“破8”,都要防止破紧逼出现反复,巩固常态对抗,这是中国队实现与世界强队互有胜负的前提。在此基础上,中国男篮还必须顺应世界强队的技、战术打法。首先,要注重紧逼防守,多人打球。美国篮球能够争霸世界篮坛,靠的就是全场紧逼防守,换人不换强度,欧洲球队的防守强度基本上与美国队等同。中国男篮要想在伦敦奥运会上有历史性的突破,同样要有同等强度的防守能力;其次,篮球是团队运动,不是一个人可以搞定的,必须全队团结在一起培养默契,发挥每个人的作用,才有可能打败对手。在国际赛场上,依靠个人能力打团队是不可行的,过多采用阵地战、固定战术配合,在强队之间较量时,应用的成功率不会高。世界强队的打法,主要以运动战、采用不确定性的机动战术配合为主,通过突破,寻找对方防守漏洞,通过一次或多次转移球实现有效攻击。本届世锦赛,中国男篮缺少主力中锋姚明之后,“姚核心”战术没有了,进攻中机动战术配合的应用增加,反而使对手的防守失去了重心,说明团队篮球更具合理性,伦敦奥运会时不管姚明能否参赛,竞技状态怎样,中国队都要坚持正确的方向,顺应世界团队篮球打法潮流。

3.4 加强薄弱环节训练,提高技、战术应用的合理性

为了在伦敦奥运会上有更多的机会战胜欧美强队,中国队在攻防上还要注意一些比赛细节,提高技、战术应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防守上应着重解决的问题有:1)采用“2~3”联防阵型时(世界锦标赛上中国队频用),要重防对方突破后回传球形成的空位投篮,同时,对手采用高位挡拆时要注意区别对待,对有外线投射能力的运动员一定要挤过、绕过防守,若路线被堵死必须坚决换防;对没有远投能力的运动员,则收缩防守,注意堵住后卫运动员突破与掩护运动员顺下的空间;2)个人对位防突破时,要做好防守选位,基本原则是“堵右防左”,以右为主;3)打、断、干扰对方“运、突、投”的节奏,应在球反弹过程中实施,下拍时控球运动员对落点的控制有较大的主动性,盲目攻击可能造成犯规,皮球反弹时才是干扰、突袭的正确时机,特别对破坏对方“似突非突”中试图投篮的节奏,有很好的效果。进攻中应着重解决的问题:1)外线没有一定命中率保证的运动员,不可急于求成强行或勉强投篮,战术配合受阻时,应选择突破或挡拆求变寻找机会;2)决胜期面对对手的贴身紧逼防守,接应运动员直接要球困难或攻击不力时,应改为间接要球,通过无球掩护与空切要球,可造成对手防守衔接上的断链与失位,更容易获得投篮、突破、转移球得分的机会;3)有外线能力的运动员疲劳期可相对少跑动,等待空位机会,以便保证投篮时精力专注;速度快、命中率低的运动员相对多冲多突,利用突破分球寻找同伴攻击篮筐的机会。

4 小结

第16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队进步明显,与世界强队的抗衡能力提高,差距缩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后卫线偏弱,决胜期得分能力不足,手段较少;基本对策是巩固常态对抗,着力打造后卫线,增加实战模拟,提高临场应变能力,解决好这些问题是伦敦奥运会中国男篮实现“破8”目标的关键。

[1]何志敏,樊海珍.中国男子篮球队近4届国际大赛主要问题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0,46(1):71-75.

[2]黄松峰.姚明与世界优秀男篮中锋的能力比较[J].体育科学研究,2004,8(3):79-82.

[3]黄松峰.中国男篮后卫群体的弱势效应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 2010,46(2):97-100.

[4]许博,谢铁兔.中国竞技篮球滑坡现象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7):137-141.

[5]闫军,王小安,郑军.第29届奥运会中国男篮得与失的理性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6):59-61.

[6]张斌.亚、欧洲男子篮球技术战术特点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7):137-141.

[7]张帆,杨改生.北京奥运会中、欧男子篮球交锋过程若干技、战术指标对比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1):77-82.

猜你喜欢
强队中国男篮后卫
第18届篮球世界杯视角下的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差距审视
男篮世界杯中国队与世界强队的攻防对比分析
篮球的由来
第28届亚洲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男篮夺冠成因分析
从第27届亚锦赛中国男篮的失利反思中国竞技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