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占文
(黑龙江省龙建路桥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山坡涵洞的洞底纵坡大,一般为10%~30%或更大一些。洞底纵坡主要由进水口及出水口处沟底的标高决定。洞身的布置视底坡大小有以下几种形式。
(1)跌水式底槽(适用于底坡小于12.5%)
底槽的总坡度等于河槽或山坡的总坡度。洞身由垂直缝分开的管节组成,每节有独立的底面、水平的基础,见图1。后一节比前一节垂直降低一定高度,这样可以使位于斜坡上的涵洞得到稳定。为了防止管节错台时在拱圈或盖板间产生缝隙,错台厚度不得大于拱圈或盖板厚度的3/4。当相邻两节的高差大于涵顶厚度时,需加砌挡墙,但两节间高差也不应大于0.7m或1/3涵洞净高,以保证泄水断面不受过大的缩减。管节的长度一般不小于台阶高度的10倍,若小于10倍时,涵洞应按台阶跌水进行水力验算。做成台阶形的涵洞,其孔径应比按设计流量算出的孔径大些。
图1 带跌水式底槽的涵洞纵断面
(2)急流坡式底槽(适用于坡度大于12.5%)
当坡度大于12.5%时修筑跌水式底槽,其每一管节的跌水高度太大,不能适应台阶长度的要求,因此,应建造带有急流坡式底槽,急流坡式底槽坡度应等于或接近于天然坡度,见图2。涵洞的稳定性主要靠加深管节基础深度来保证,其形式一般为齿形或台阶形。
(3)小坡度底槽
如果地质情况不好,不允许修建坡度较大的涵洞时,应改为洞底坡度较小的,在进出水口设置有消能设备的涵洞,见图3。
图2 带急流坡式底槽的涵洞纵断面
图3 小坡度底槽的涵洞纵断面
洞口的设施视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的不同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上游路基边沟坡度较大、夹带泥砂较多时,可在进水口处设置深于涵底的蓄水井,使其起到消能和沉淀泥砂的作用。
②涵前的天然河沟纵坡为10% ~40%时,可开挖沟槽,其纵坡率P值可取4~10。除岩石地基外,沟底和沟槽边坡以及路基边沟均需采用人工铺砌加固。
③涵前的天然河沟纵坡大于50%时,水流流速很大,进口处需做跌水井,以减缓流速,削弱水能。上游沟槽开挖纵坡率应根据河沟地质情况决定,以保证土体不致滑移。当有必要进一步削弱水流能量时,急流槽内可增设人工加糙措施。为将上游沟槽铺砌加固成梯形截面,为将上游沟槽做成U形截面。为稳定急流槽,槽底每隔1.5~2m设防滑墙一道。
④陡坡涵洞的出水口最容易遭到冲毁,一般采用八字翼墙、急流槽、跌水、缓流井、人工加糙等设施。但需视河沟天然坡度,根据水力计算,合理选用几种设施及彼此衔接的形式和尺寸。
当路线穿过沟渠,路堤高度很矮,难以修建明涵时;或因灌溉需要,必须提高渠底。
公路上采用的倒虹吸管是竖井式,其断面形状一般有方形和圆形两种。前者常用钢筋混凝土方涵或浆砌条石盖板涵,后者常用钢筋混凝土管或混凝土管。除钢筋混凝土方涵和管涵适用于较高水头外,混凝土管涵和浆砌条石盖板涵只适用于3m以下的水头。由于倒虹吸管是有压管道,又是倒置,如设置不当,既易漏水,又易堵塞,不便清理。所以必须采取防渗漏、防堵塞的措施,以免影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