骈跃斌,刘 虹,任丽萍
(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山西 太原 030031)
高产、抗病、商品性好、中熟、半紧凑型玉米杂交种苏玉26号是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于2003年利用自交系ZH38为母本、H36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201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探讨苏玉26号的配套栽培技术措施与高产制种技术,加快其示范推广的步伐,我们于2007—2009年对其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的试验研究,总结出了该品种的适宜播期、适宜制种密度及亲本自交系的繁殖和高产制种技术,旨在为该品种的高产栽培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1]。
苏玉26号由山西省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于2003年育成,母本为ZH38,父本为H36。于2007—2009年在江苏省参加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并进行了抗病性鉴定和品质分析[2-3],结果得出,苏玉26号是产量高、抗病性强、商品品质好、中熟、半紧凑型的玉米杂交种,201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2007年参加江苏省春播玉米区域试验,7个点全部增产,平均产量为7111.5 kg/hm2,比对照苏玉19号增产12.3%,位列第1。
2008年参加江苏省春播玉米区域试验,5个点4增1减,平均产量为7027.5 kg/hm2,比对照苏玉19号增产8.9%,位列第4(表1)。
表1 苏玉26号玉米杂交种区域试验结果
2009年参加江苏省春播玉米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591.0 kg/hm2,比对照苏玉19号增产5.7%。
苏玉26号生育期为121 d,在江苏省属中熟玉米杂交种。该品种出苗快而齐,苗势强,苗期叶鞘浅紫色,花丝淡黄色,叶色绿,叶缘绿色,生长势较强。株型半紧凑,花药黄色,颖片浅紫色,果穗圆锥形,籽粒黄色、半马齿型,穗轴红色。成株株高为218 cm左右,穗位高99 cm左右,成株叶片21片,穗长14.8 cm,穗粗4.8 cm,穗行数14~16行,千粒质量为304.0 g(表2)。
表2 苏玉26号的植物学特性
2009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测定,苏玉26号籽粒容重为740 g/L,粗蛋白含量10.35%,粗脂肪含量4.76%,粗淀粉含量70.07%,赖氨酸含量0.27%,商品性极佳,深受粮食及饲料部门的欢迎。
3.3.1 田间自然发病鉴定结果 2007—2009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对苏玉26号进行了抗病虫鉴定(表3)。田间自然发病鉴定结果为:抗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和玉米螟。
表3 苏玉26号田间自然发病鉴定结果(最高病级)
3.3.2 人工接种鉴定结果 2009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进行人工接种鉴定(表4)。从表4可以看出,该品种抗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和纹枯病,高感茎腐病和粗缩病。
表4 苏玉26号抗病性接种鉴定结果
苏玉26号是一个中熟、稳产性好的玉米杂交种,适宜于江苏省春播玉米区域种植。
4.2.1 适期播种 春播一般掌握在4月初播种。
4.2.2 合理密植 每公顷用种量一般为45 kg左右,适宜种植密度67500株/hm2。
4.2.3 加强肥水管理 氮、磷、钾配合施用,纯氮一般为300~375 kg/hm2,其中基肥和苗肥50%,穗粒肥50%,肥力差的田块可适当增施粒肥。开好田间一套沟,做到三沟配套,注意防涝防旱。结合施肥及时中耕,做好壅土培根,以防倒伏[4-5]。
4.2.4 病虫害防治 对种子进行药剂处理,防治地下害虫,认真做好粗缩病、茎腐病等的防治工作。
苏玉26号制种时,父母本同期播种,父母本行比为1∶5比较合适。母本保苗82500株/hm2,父本保苗87500株/hm2为宜。
母本ZH38株高154 cm,穗位高65 cm,植株清秀,叶片上冲,白轴,穗行数14行,叶片数19片,穗长 15 cm,穗粗 4 cm;父本 H36株高195 cm,穗位高90 cm,穗长15 cm,白轴,穗行数16行,马齿型,长籽粒,抗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矮花叶病、青枯病。
根据父母本的特点分别在苗期、拔节期、抽穗期、散粉期、收获期、晾晒期间严格去杂去劣,确保繁殖种子的纯度较高。
在拔节期、孕穗期,应对生长快的亲本进行控制,对生长慢的要促进其生长。如发现父本偏早,应提早对母本进行拔蓼,即母本带1~2片苞叶去雄,并结合母本剪苞叶;父本偏晚的,应采取剪母本花丝等方法,结合人工辅助授粉等措施以达到保证种子高纯度,提高制种产量的目的[6-7]。
要坚持及时、完全、彻底、准确的原则,即在母本雄穗散粉前将雄穗及早拔除(母本雄穗连同其分枝必须要完全、彻底地拔除),同时注意避免拔掉父本的雄穗。母本散粉株不能多于全部母本植株比例的5%。
尽量延迟父本的散粉期,提高母本的结实率。在拔节期,要特别注意加强对父本的肥水管理,促进雄穗分化,增加花粉量。在母本花丝全部萎蔫后,将父本全部割除。
[1]曹广才,徐雨昌.实用玉米自交系[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2]杨立东,赵虹.高淀粉玉米杂交种“九单64”选育报告[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7,29(3):182-185.
[3]梁晓玲,冯国俊,丁敏,等.青贮玉米育种及其生产[J].玉米科学,2003,11(专刊):73-76.
[4]赵虹,李钢,沈国繁,等.玉米杂交种九单64的栽培要点及制种技术[J].延边大学农学学报,2008,30(3):172-175.
[5]刘虹,李素玲,徐青松,等.玉米新品种晋单42号选育研究[J].山西农业科学,2004,32(3):21-24.
[6]高合明,苏书文,郭新林,等.优质玉米杂交种晋单36号的选育与推广[J].山西农业科学,2002,30(3):17-19.
[7]李素玲,闫米格,刘虹,等.优质高产多抗玉米新品种强盛101号的特点及推广应用初报 [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1):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