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图书馆研究析论*

2011-02-27 01:10雷素芳肖新华怀化学院图书馆
新世纪图书馆 2011年1期
关键词:论文图书馆服务

雷素芳 肖新华(怀化学院图书馆)

“城市图书馆”一词最早被国内的一些研究者所运用和探讨是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图书馆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城市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探讨城市图书馆的论文逐年递增。本文以维普公司的《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统计、分析源,对城市图书馆的研究论文进行统计和分析,旨在总结经验,展示国内图书情报界对城市图书馆的研究进展,以便完善和发展城市图书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1 城市图书馆研究成果的形式析论

1.1 研究论文的年代分布

自李涵勤于1986年首次在图书馆学刊上发表城市图书馆研究论文以来[1],有关城市图书馆的研究逐渐受到图书情报界的关注。笔者利用《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以题名、关键词为检索点,通过“城市图书馆”、“城市发展”、“中心图书馆”、“都市图书馆”、“总馆分馆”、“总分馆”等检索词进行限定、组配检索,并剔出与主题相关性不大的论文。最后统计得出:截止2009年12月,关于城市图书馆的研究论文有419篇(一文多发除外),论文的年代分布情况如表1。

统计结果显示,1986年至1999年的14年间发表相关研究论文22篇,而2000年至2009年发表相关研究论文397篇,是前14年总和的18倍多。特别是2005年以来,关于城市图书馆的研究论文逐年大幅增加,反映了近些年来关于城市图书馆的研究得到了快速发展。这既与我国城市图书馆对自身发展的重视有关,更是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图书馆事业的推动有关。

表1 城市图书馆研究论文的年代分布

1.2 研究论文的期刊分布

在419篇研究论文中,发表在图书情报专业刊物上的论文是357篇,占论文总数的85.2%;发表在其它专业刊物上的论文是62篇,占论文总数的14.8%。在图书情报专业刊物上发表的357篇论文中,图书馆学期刊发表论文243篇,占58%;情报学期刊发表论文45篇,占10.73%;图书馆学情报学综合类刊物发表论文69篇,占16.47%。同时,统计显示19种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32篇,约占发文总数的55.4%。发表论文排名居前10位的期刊依次是《图书馆建设》等14种期刊,具体分布如表2。由表2可以看出,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非常重视城市图书馆研究成果的发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⒊了图书情报学界已对城市图书馆的研究给㈣了极大的关注。

表2 发表居前10位研究论文的期刊分布情况

1.3 论文作者的地域及机构分布

以发表论文居前10位的14种期刊所刊发的252篇(“一稿多登”者除外)为统计源,分析作者的地域分布,论文居前10位的依次是广东等10个省(直辖市),详见表3。论文作者所在单位的分布,发表论文最多的两个地方是广东省和上海市,共发表论文121篇,占了48%。其中广东省76篇,在这76篇中,东莞市图书馆就占了32篇,深圳市各图书馆共计占了15篇;上海市发表论文46篇,上海图书馆占了40篇,其中上海图书馆王世伟个人就发表了26篇;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发表论文5篇。论文作者的所在机构类型分布,公共图书馆171篇(占68%),高校图书馆76篇(占30%),其他5篇(占2%)。

表3 发表论文居前10位的作者地域分布

以上数据表明,关于城市图书馆的研究论文的作者大多出自东部发达地区,所研究的主题和内容大多建立在东部发达地区城市图书馆的实践基础之上的。而研究城市图书馆的西部作者屈指可数,研究经济不发达地区城市图书馆问题的论文更是寥寥无几,较为突出的是湖南省吉首大学的赵奇钊。他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系统图书馆协调发展研究》的系列研究成果《多系统图书馆协调发展与城市图书馆集群化管理》和《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的协调发展研究》等论文提出,将城市图书馆集群化管理与多系统图书馆的协调发展结合在一起,为经济不发达地区城市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寻求新的发展思路[2~3]。同时,从论文作者的所在机构类型分布来看,公共图书馆仍然是城市图书馆研究的主力,但高校图书馆开始重视城市图书馆的研究,并已成为不容置疑的重要力量,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校图书馆已开始打破“光荣孤立于社会”的格局,开始融入城市和社区。

1.4 城市图书馆研究论文的主题分布情况

笔者以维普公司的《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统计、分析源,对城市图书馆研究论文的主题进行统计和分析,统计结果如表4。

表4 城市图书馆研究论文的主题分布情况

从表4可以看出,在上述的252篇论文中,“城市图书馆发展模式”研究的论文是129篇,占论文总数的51.2%,“城市图书馆建设”研究的论文49篇,占论文总数的19.4%,“城市图书馆的作用”研究的论文39篇,占论文总数的15.5%。而“城市图书馆的服务”方面研究的论文22篇,仅占论文总数的8.7%。综合上述情况表明,城市图书馆研究者较多重视理论性的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发展模式、城市图书馆建设、作用等方面,特别是城市图书馆发展模式的研究比较深入和透彻。对于城市图书馆的作用和城市图书馆的建设研究方面也有许多独特的见解值得借鉴。但是对一些有现实意义的论题,如城市图书馆的服务的研究,不但研究的论文相对较少,而且研究的内容涉及面窄,研究主题零散,尚未形成规模,研究层次总体停留在介绍层面,尚欠深入。这种现象,一方面说明城市图书馆服务的研究有待深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城市图书馆的研究者重理论轻实践的不良倾向。随着城市图书馆的迅猛发展,实践领域将面临许多研究课题,有待于在理论上得到提升,这给研究者提供了很大的研究空间,对城市图书馆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

2 城市图书馆研究成果的内容析论

2.1 关于城市图书馆的定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城市图书馆事业发展迅猛。城市图书馆的概念也越来越多地被相关学者使用,但到目前为止对城市图书馆还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只是在一些文献中有个别的观点。

上海图书馆的王世伟在文献[4~5]中提出“世界级城市图书馆”、“国际大都市图书馆”的概念。他将国际大都市图书馆定义为:国际大都市图书馆应该位于国际大都市,依托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而发展;应该是世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代表,为世界图书馆事业的未来发展提供经验;同时是研究型图书馆,它提供的知识服务平台要做到积淀文化、激扬智慧。东莞市图书馆馆长李东来在文献[6]中,从地域范围的角度对“城市图书馆”这一概念做了较为概括性的描述。定义为:是相对于农村图书馆而言的,在地域概念上既可以包括人口在10万以上的小城市,也可以包括人口在1 000万以上的大都市;在图书馆行业层面上,既涵盖城市所属的市、区、街道(市属乡镇)、社区等各级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也可以包括位于城市行政区划范围内的高校系统、科研系统以及其它系统的图书馆。

总体来说,“城市图书馆”目前还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定义,因此对“城市图书馆”这一概念还有待进一步深化研究[7]。但李东来先生的概括性的描述反映了新时期城市图书馆的发展趋势,为我们探讨和完善“城市图书馆”定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2 城市图书馆的发展模式

在对城市图书馆研究成果的统计过程中,研究城市图书馆发展模式的论文数占到了51.2%,可见对城市图书馆的发展模式的探讨是其研究的重点,反映出国内图书情报界对这一问题探索的重视。有关论文主要研究了图书馆联盟、总馆和分馆体制、中心图书馆制、联合图书馆制等发展模式。

2.2.1 图书馆联盟

文献[8~11]报道,城市图书馆发展模式有多种,图书馆联盟是图书馆联合的最新形式。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受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制约的图书馆联合体,它既可理解为馆际合作,也可理解为传统图书馆和数字与虚拟图书馆、纸质资源与电子资源的互补共存,相得益彰。图书馆联盟这一概念蕴含的精神一直是图书馆事业追求的目标,即合作、协调与协作。图书馆联盟按照不同的合作区域范围可以分为国际性图书馆联盟、全国性图书馆联盟及地区性图书馆联盟。按照合作的主体性质又可以分为公共图书馆联盟、高校图书馆联盟、科研图书馆联盟及混合图书馆联盟。

2.2.2 总馆和分馆体制

总分馆制是世界通行的一种比较科学的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比图书馆联盟的组织结构更紧密,共建共享效果更好。总分馆模式是指城市图书馆纳入一个管理体制,统一管辖,统一经费来源,统一业务行政管理,统一技术支撑系统,统一服务平台和分布式的统一馆藏。在全部图书馆网络覆盖范围内,设立一个地区中心馆,即总馆,负责网络内所有图书馆的公共业务和行政管理,还负责该地区的较大规模的全面的图书馆服务。其他的图书馆作为分馆,根据分馆属性级别,分别负责不同范围、不同层次的本地图书馆服务。总馆——分馆管理模式是国际流行的城市图书馆管理模式,也是解决城市图书馆通借通还最好的管理模式。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这种总分馆模式越来越受到国内图书馆界的关注[12~14]。

总分馆制的实行使城市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主要体现在:(1)有利于提高体系内的资源保障能力;(2)有利于实现体系内资源互补;(3)有利于提高协调体系内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共建共享行为的效率;(4)有利于提高中心图书馆的辐射能力、资源利用率及分馆的服务能力;(5)是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资源共享方式。各分馆的藏书得到进一步的充实,打破了原来各自为政的服务模式,极大地方便了读者。在城市推广总分馆制,对于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2.2.3 中心图书馆制

文献[15~17]报道,中心图书馆制模式以上海中心图书馆最有代表性。上海市中心图书馆建设模式是:采取在不改变原有行政隶属关系和经费来源的情况下,以上海图书馆为总馆,其它区县图书馆、高校图书馆或专业图书馆等为成员馆,以网络为基础,知识导航为动力,资源共建共享为宗旨,提高知识服务水平为目的的一种新颖的图书馆联合体。

由于现实体制上的障碍,中心图书馆对来自于3个不同系统的分馆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运行模式。逐步建立以“一卡通”为技术特征的公共图书馆共建共享网络;以网络资源共享为特征的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联合模式;以文献资源的共同建设、共同开发和共同利用为基础的公共图书馆与专业图书馆之间的协作方式。从而实现了城市图书馆建设布局合理,各级各类图书馆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逐步形成与城市总体规划、特色相适应的图书馆体系。

2.2.4 联合图书馆制

联合图书馆制模式的探讨,比较典型的是佛山联合图书馆。佛山联合图书馆是在中心图书馆的基础上,根据地区人口数量或地域范围等标准,在不同的区域分别建立建设统一标识、统一平台、统一资源、统一管理、分散服务、资源高度共享的贴近市民的小型公共图书馆群,建成所有权全部归属政府的主分馆联合体。集中所有权是“联合图书馆”的核心,它打破了目前国内“一馆一地”的格局,开创了城市图书馆“一馆多地”的新模式。建立起高水准的、覆盖全社会的图书馆服务网络和科学合理的、富有地方特色的多级文献保障体系[18~19]。

2.3 城市图书馆的建设

2.3.1 城市图书馆的硬件建设

这里所指的硬件建设,包括图书馆的馆舍建设、合理的图书馆布局、各项设备和文献资源建设等因素。李东来、冯玲等[6,20~21]提出了建设城市图书馆的一些具体方案和应遵循的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人本理念:图书馆首先是为人所用的,建设的出发点和着眼点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2)生态理念:城市图书馆作为市民公共活动空间,必须强调健康、舒适、节能和环保的生态理念。(3)辨证理念:任何一幢建筑都是有缺憾的艺术。减少缺憾就要处理好城市图书馆建设过程中涉及的众多关系,掌握辨证的技巧和方法。(4)集群理念:城市图书馆集群发展是立足于整个城市图书事业发展的高度所提出的适合未来城市图书馆的发展趋势。(5)前瞻理念:城市图书馆一旦建成,其使用期一般都比较长,长达十多年甚至几十年。因而需要前瞻性思维以保证图书馆在较长的时间内始终保持其应有的基本适用性。

在城市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方面,文献[20]提出,为了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必须成立区域文献采访编目中心,对新的文献资源实施统一采购,对原有的纸质、数字等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同时,对文献资源建设制定了总体的原则。即整体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实用性原则、特色性原则。之外,文献[22]亦提出:(1)重视文献资源的联合建设,分工收藏,实现采访编目的协作与共享;(2)建立适合本地区特点的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系统,实现印刷型文献和数字化文献开发利用的协作与共享;(3)建设具有地区特色的数据库体系,实现馆藏特色化;(4)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资源共享队伍,实现业务培训的协作共享。

2.3.2 城市图书馆的软件建设

城市图书馆的软件建设包括职工队伍的建设、城市图书馆的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文献[23]报道,目前城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结构距理想结构模式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职称结构不合理、专业结构比例失调、年龄、性别结构不合理。根据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要求,对人员的数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知识结构等进行有效的优化整合。根据城市图书馆的发展规划、读者服务的需求等确定科学合理的人员总量,年龄结构上老中青总体比例和部门内比例都要适当。在学科结构上,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与其他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研究方向的人员有机结合,优化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并提出了以先进理念为向导,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高图书馆员的整体素质来加强职工队伍的建设,以便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2.4 城市图书馆的作用

在研究城市图书馆作用的文章中,研究最多的是城市图书馆对城市发展、市民素质提高以及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作用。

2.4.1 城市图书馆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白淑春[24]提出,建设学习型城市是通过先进的文化,培育创业精神和创新氛围,潜移默化地调整市民的价值取向,培养市民良好的交往操守,此举不仅促进了城市社会与经济的和谐发展,而且可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杨伟等[25~27]亦提出,图书馆是城市文明的标志,图书馆是接受终身教育的基地,图书馆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图书馆是市民的第二起居室。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总是推动和服务于公民终身学习的机构,肩负着开展社会教育,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市民综合素质的重要职责。另外,李映嫦[28]认为,和谐的社会需要和谐的城市、社区,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与文化环境中,城市图书馆是陶冶文化修养与道德情操、提升社会整体文化素质重要阵地,因此城市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4.2 城市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关于城市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周碧蓉等[29~31]认为,城市图书馆为城市文化建设的主要作用有三方面:一是广泛搜集国内外有关城市文化建设及反映本地人文景观、历史地理、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文献资料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智力资源;二为本城市精品文化品牌的创建提供文献保障;三是充分发挥图书馆教育功能,组织各类活动,千方百计吸引读者。王智华等[32~33]则认为,城市图书馆建设在提升公民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图书馆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先进的技术资源、专业的智力资源,帮助读者顺畅地接受教育、获取新知识,引导他们利用图书馆,吸引他们到图书馆来学习知识,增加他们接触知识的机会,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修养。

2.5 城市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

关于城市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图书馆的创新服务方面。束漫、杜燕翔等[34~38]提出了在服务观念上实现由传统的半封闭型向现代的全开放型转变;在服务单元上实现由文献服务向知识服务转变;在服务方式上实现由接纳式服务向主动式服务转变;在服务手段上实现由传统技术服务向现代技术服务转变;在服务对象上实现由本馆读者向互联网用户转变等。服务要个性化、多样化和品牌化。并具体提出以人为本确立服务模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复合式馆藏格局(包括主题文献建设、数字资源建设、共享资源建设);(2)人性化环境空间;(3)多样性读者服务(包括24小时自助借还服务、“零距离”服务、“寓教于乐”教育服务、政府会议服务、网上借阅、学习服务)。在城市图书馆的创新服务中,其中以东莞市图书馆最为突出,他们设立了全国首家自助借还图书馆,读者刷卡入内即可自助办理借还图书手续,摆脱了闭馆时间对读者借阅学习的限制,实现了实体图书馆真正意义24小时开放。

3 结语

综上所述,从论文的年代分布、期刊分布、论文作者的地域和机构分布等形式层面上来看,城市图书馆研究的发展,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相吻合。从论文的主题分布及具体研究的内容来看,城市图书馆研究所涉及的内容在不断地拓宽和深化。

我国城市图书馆的研究经历了20多年,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第一,对城市图书馆的概念认识模糊,缺乏一个明确的定义。第二,对于城市图书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大城市或是经济特区,且整体研究水平也较高,而对于经济不发达地区城市图书馆的研究却寥寥无几。这就需要图书情报界具体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能够把研究视角扩展到中西部经济不发达的中小城市,努力缩小东西部地区城市图书馆之间的差距,探讨一条行之有效的,适合中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城市图书馆快速发展的道路。第三,对于城市图书馆的研究重理论轻实践。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研究目前城市图书馆所出现的最实际的问题,如管理体制、读者服务、人力资源、业务规范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李涵勤.开放城市图书馆的特色[J].图书馆学刊,1986(1):30~31

2 赵奇钊.经济不发达地区中小城市多类型图书馆协调发展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8(4):85~88

3 赵奇钊.多系统图书馆协调发展与城市图书馆集群化管理[J].情报杂志,2008(4):139~140

4 王世伟.《世界著名城市图书馆述略》序[J].图书馆杂志, 2006(4):54~55

5 王世伟.世界著名城市图书馆述略[M].上海:上海文献出版社,2006.

6 李东来,等.城市图书馆集群化管理研究与实践[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7 黄文镝,赵爱杰.我国城市图书馆研究综述[J].图书馆建设, 2007(1):2~10

8 田丽梅.浅谈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0(5):43~45

9 郭效.高校图书馆联盟建设与发展研究[J].现代情报,2010(2):18~20

10 王军.建立副省级城市图书馆联盟及其功能的思考[J].图书馆建设,2004(6):9~11

11 朱晓华.在生存中发展——论图书馆联盟[J].图书情报工作,2004(7):68~70

12 何立芳.刍议总分馆制在国内图书馆的实现[J].图书情报工作,2009(7):59~63

13 余子牛.图书馆总馆/分馆制的研究与实践[J].图书馆, 2006(3):16~20

14 韦艳芳.总馆分馆制——一种有效的资源共享模式[J].图书馆建设,2006(2):31~34

15 张群.中心馆分馆制的强大生命力[J].新世纪图书馆, 2005(3):67~68

16 严桂芬.从中心图书馆建设看“共享工程”的发展及由此引发的思考[J].当代图书馆,2006(2):20~21

17 王冰.中心图书馆向社区延伸模式探讨[J].深图通讯, 2005(4):60~65

18 平玉娜.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建设构想[J].图书馆论坛, 2005(3):132~134

19 刘克西.联合图书馆:一种新的办馆形式[J].图书馆,2006(5):21~23

20 冯玲.城市图书馆新馆建设理念及其业务实现[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8(4):12~18

21 王素芳.城市图书馆新馆建设:现代化图书馆理念的应用与彰显[J].图书馆杂志,2008(3):18~21

22 朱彩平.构建青海省区域内中心图书馆共享体系设想.青海师范大学学报[J],2005(4):143~144

23 李东来.城市图书馆建设的实践与思考[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24 白淑春.城市图书馆在创建学习型城市中的使命[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1):75~76

25 杨伟.论图书馆在创建学习型城市中的重要作用[J].图书馆学刊,2006(3):14~15

26 杨姜英.图书馆在创建学习型城市中的作用与措施[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05(1):34~36

27 习万球.图书馆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5(6):116~120

28 李映嫦.城市图书馆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与实践[J].图书馆论坛,2008(1):141~143

29 周碧蓉.图书馆与城市文化建设[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06(3):66~68

30 董桂琴.论都市文化建设中图书馆的作为[J].图书馆学研究,2002(3):89~91

31 徐玲.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J],2007(4):59~60

32 王智华.浅论城市图书馆对公民素质教育质量的提升[J].南方论刊,2009(2):92~93

33 魏杏典.发挥城市图书馆作用提高市民科学素养[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74):176~178

34 束漫.城市发展中的图书馆服务创新[J].现代情报,2006(2):9~11

35 杜燕翔.城市图书馆24小时自助开放服务探析[J].图书与情报,2008(5):79~90

36 李东来.城市图书馆服务社会新探[J].数字与缩微影像, 2007(4):16~19

37 马露.城市图书馆读者服务散论[J].皖西学院学报,2008(2):152~153

38 李映嫦.城市图书馆创新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以东莞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刊,2009(2):62~64

猜你喜欢
论文图书馆服务
聚焦“五个一” 打通为侨服务渠道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图书馆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本期论文英文摘要
采掘服务个股表现
去图书馆
2013年5—12月最佳论文
读者反馈 订阅服务
服务与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