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理性思考

2011-02-21 17:03陈兆芳
职教论坛 2011年7期
关键词:职业技能竞赛职业院校

□陈兆芳

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理性思考

□陈兆芳

技能大赛的举办促进了职业院校教学模式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使师生的职业技能呈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形成了全社会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但技能大赛应基于全体师生,避免走入“精英教育”误区;树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学活动观,避免陷入应赛教育模式;加强实践教学体系中理论知识的融合,防止陷入“技能教育”误区;制定科学合理的竞赛标准、规则和程序,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竞赛氛围。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理性思考

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是各职业院校展示其教学成果的重要形式,同时已成为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评价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技能大赛”,技能大赛已对职业院校的教学起到了鲜明的导向作用,产生了积极的效应。但在技能大赛热的背后也折射出了一些功利化的倾向,有待于我们作出理性的思考。

一、技能大赛产生的积极效应

(一)技能大赛成为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助推器

1.技能大赛促进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技能大赛选拔的是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系统的设计能力和一定创新意识的专门人才,它以全新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和企业岗位能力要求命题比赛,侧重考核学生对本专业综合理论和综合技能的运用能力,对参赛学生的要求是技术型、应用型。而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侧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环节,技能大赛的人才选拔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各职业院校纷纷根据大赛的要求进行教学改革,逐渐形成了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技能比赛已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导向器。

2.技能大赛促进了学生职业技能跨越式的发展。对于学生而言,最初参加技能大赛仅能完成部分操作任务,速度、规范化也不够,更谈不上创新,但随着技能大赛的深入展开,各职业院校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因多年的刻苦训练以及参赛经验的日积月累,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涌现了一大批能工巧匠。

3.技能大赛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对于专业教师而言,由于平时比较注重理论教学,实际操作能力较弱,而通过指导学生或直接参赛、接受大赛的锤炼是提高专业技能水平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积极实施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因此不少学校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鼓励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要求必须参加技能大赛,可以说,技能大赛直接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最终也使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更大的提升。

4.技能大赛促进了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发展。由于技能大赛是按企业生产一线的最新装备确定比赛设备,各参赛学校必须按大赛选定设备组织训练,因此,技能大赛已成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风向标。各职业院校积极与企业进行合作,共建实验实训基地,根据各校的财力,投入一定的资金购置设备和教具,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些都在客观上对学校整体实训基地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

5.技能大赛促进了校企的有效对接。在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就业准入、顶岗实习等公认的语境下,技能大赛得到社会广泛参与和企业高度关注,很多参赛院校从校、省级赛事选拔开始,就与企业展开了积极合作,不仅与企业共同制定参赛方案,还派参赛选手和教师到企业实训。进入全国大赛环节,赛场环境按照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设置,赛场的技术指导、设备提供,还有很多裁判员、裁判长也都是来自各个企业。这样,在学校人才培养和行业企业的需求之间,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对接。“企业积极支持大赛,大赛人才回报企业”,恰好是学校与企业直接对接、多点契合、实现双赢的最佳时机。

(二)技能大赛成为引领社会尊技重职的风向标

随着技能大赛逐层逐级选拔和比赛,特别是每年在天津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社会上已形成一种声势强大的“职教冲击波”和“技能冲击流”,预示着尊重劳动、尊重技能、重视职业教育的时代初见端倪,企业关心职教、参与职教并得益于职教,已形成了全社会支持和参与职业教育工作的良好氛围,技能大赛正成为引领社会尊技重职的风向标。

二、技能大赛折射的功利化倾向

从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产生的积极效应可以看出,技能大赛对职业院校课程改革、人才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乃至引导全社会进一步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技能大赛热背后折射的一些功利化倾向:

(一)“精英教育”倾向

由于技能大赛可以扩大学校的知名度,从而提高学校的社会地位,吸引更多更好的生源。因此各职业院校全力以赴抓竞赛,举全校之力抓大赛,有的以所谓“分层教学”、“小班教学”的理论,组织技能强化班、兴趣小组、大赛训练组等一对一、多对一地进行技能指导,推行“精英教育”,学校将优质教育资源优先用于技能大赛,教师的主要精力放在了辅导极个别有希望参加大赛获奖的学生身上,从而忽视了大多数的普通学生,严重背离了职业教育面向人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向,这与国家开展技能大赛的初衷是相悖的。

(二)“应赛教育”倾向

由于技能大赛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和追捧,个别学校和地方,只看奖牌和名次,给学校和老师下指标、定任务,而各级各类比赛时间跨度长,选手的训练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参赛的老师、学生和指导老师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到备赛中,对正常教学工作的冲击是不言而喻的,“应赛代替教学”、“为赛而学”、“以赛代学”、“名次是唯一评价标准”等极端倾向凸显,从而走向“应赛教育”的误区。应该说,比赛结果固然重要,但更应看重比赛过程,因为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提升,从而促使学生快速成长起来。

(三)“技能教育”倾向

职业院校培养的目标应是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技能大赛的侧重点在于职业技能的提升,但并非意味着职业教育就是“技能教育”。有些学校为了在技能大赛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单纯只抓实际操作和技能训练,而忽略了实际操作赖以支撑的理论知识以及相关的人文素养的培养,从而从以往职业教育注重传授理论而忽略实践走向注重技能而忽略理论的另一种极端。

(四)“公关辅助”倾向

由于个别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奖牌和名次作为评价学校的主要标准,导致部分学校不惜代价争名次,甚至不择手段进行大赛“公关”,以此作为辅助手段提高夺金的概率,尤其在一些主观评判较强的专业和项目上,出现了一些不正之风,虽然这是极个别的现象,但由此造成的影响是十分恶劣的,这使比赛缺乏公平性和严肃性,从而挫伤师生参赛的积极性。

三、防止技能大赛功利化的应对策略

针对技能大赛热出现的某些功利化倾向,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并积极寻找策略来解决。

(一)建立覆盖全体师生的参与制度,形成人人参赛、逐级竞赛的机制

职业教育是大众化教育,技能大赛要实现由少数师生参与向全体师生参与的转变。参加技能大赛,对教师而言是其职业生涯和素质提高的重要内容,通过组织教师直接参加技能大赛、聘请教师担任学生参赛教练以及组织指导学生参赛等方式,使技能大赛覆盖每位专业教师,并逐步将技能大赛的经历和成绩作为专业教师考核考评的重要内容。

参加技能大赛,对学生来说则是必经的实践环节。各职业院校首先可在校内搭建大赛平台,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各层次的校内技能竞赛:一是课程教学中的分组竞赛——实现“人人参与”,将专业教学的阶段测试采用分组竞赛的形式完成,考察学生对阶段培养目标的达成情况;二是校级技能竞赛——实现“好中选优”,重点考察学生对专业技能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并做好优秀选手的选拔工作;其次是市、省级竞赛前的集训淘汰赛——实现“优中选强”,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技能训练,定期组织淘汰赛,确定最终参赛人选。

通过层层选拔、逐级竞赛,形成积极向上、人人争先的良好氛围,使技能大赛逐步成为师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平台和经历。

(二)树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学活动观,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应该说,技能大赛是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手段,但比赛仅是形式而不是目的,举办技能大赛是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各职业院校应树立“比技能、促质量、谋发展”的竞赛观和“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教学活动观,坚持以职业标准和技能规范引导职业学校的教学工作。

职业技能大赛对我们的教学方向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透过技能大赛所设定的项目,可以看出教育主管部门对专业教学方向的要求。我们可以据此适度调整专业课程的设置,协调大赛与常规教学,根据大赛要求调整实施性教学计划;日常教学中注意大赛项目的融合,通过汲取技能大赛内容和标准对原有教学项目进行改造,提炼、转化为教学项目;我们不仅应强化基本技能和职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拓展技能,更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这些综合技能是传统的学科型教学模式无法培养的,通过技能大赛,将课程体系由“知识体系”转变为“工作体系”,构建任务引领的教学模式。另外通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吸引学生参加一些项目的制作,提高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既锻炼了他们的能力,也为各级技能大赛储备了人才,使技能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实践教学体系中理论知识的融合,拓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职业院校的学生不同于学徒工,为适应走向社会后继续学习的需要,在具备必需的职业技能的同时,还需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与人文素养。因此,技能大赛在命题过程中应有这方面的体现,可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分别选择理论型试题及实践性试题或在实践性试题中穿插必须的理论知识点,从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同时也促使各职业院校在日常教学中克服只注重技能性操作,而忽略必须的理论知识的倾向,做到做中学、学中做,拓展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制定科学合理的竞赛标准、规则和程序,形成公开公平公正的竞赛氛围

针对大赛中出现的一些不正之风,一定要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相关制度来进行规范,完善和落实好命题、评判、裁定、监察等各个竞赛环节。命题可通过建立专家试题库的形式进行,应确保比赛项目设计及标准设定的科学性,并注意试题的保密性;评判与裁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特别对于主观性较强的比赛项目,评委一定要由相当数量的专家、行业企业代表以及学校(非参赛学校)老师等组成,选取德高望重的技艺大师、能做会评的行家里手、点石成金的能工巧匠。同时制定较为缜密并宜于判定的评定标准;为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保证比赛结果的公平性,加强竞赛全过程的监督尤为重要,对于比赛过程中出现的某些不正之风,一经查处即应严肃处理,切实保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质量,维护技能大赛的良好信誉。

随着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全国范围的开展,技能大赛已成为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推进器。我们应充分发挥技能大赛的功效,构建公平公正的竞赛环境,吸引更多的师生参与到技能大赛中,以使技能大赛朝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

[1]任邢晖.充分认识职业技能大赛的功能价值.中国教育报,[N].2008-6-25(9).

[2]彭年敏.对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热的辩证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0(4).

[3]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职业学校建立和完善技能大赛制度的意见.(苏教职[2008])40 号).

陈兆芳(1963-),女,江苏苏州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旅游与财经分院、苏州旅游与财经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教研室主任,副教授、高级讲师。

G710

A

1001-7518(2011)07-0078-03

责任编辑 刘扬军

猜你喜欢
职业技能竞赛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2020丝绸之路数学竞赛
人社部将组织开展2021年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
大英县职业技能培训调研
试析职业技能鉴定质量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及落实方案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我看竞赛
创新思维竞赛(3)
关于职业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难点与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