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理念下如何提高农村政治课教学质量
孙彦茹
在新课程改革中,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要求思想政治教师必须具有以人为本和教育现代化的思想观念。而教育的现代化,既包括教学设备、管理设备等物质条件的现代化,也包括教学思想和管理方法的现代化。对于政治课教学来讲,最迫切的、最具根本性意义的还在于实现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
长期以来,由于思想政治课偏离学生实际,使学生普遍失去学习兴趣。从教学效果看也不尽如人意,往往出现思想政治课考试成绩与学生实际思想政治水平两张皮的现象:一些思想政治课成绩优异的学生,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缺乏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心胸狭窄,自私心较强,缺乏团结互助精神等。就其根本原因来说,都与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偏颇密切相关。一般来讲,以往许多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只满足两个方面: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概念和原理,使学生能对知识有一定的理解、巩固即可。
新课程改革后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除以上内容外,还应该至少包含两个方面:让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观点、信念,转化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和良好行为习惯。即不但要让学生学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用知识,让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能用自己的目光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索,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所有的教育者都应当完成这个思想观念的转变,使思想政治课从知识型向实践型转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课程改革的成功,才能真正纠正目前存在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人才。
学生是考试的主人,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成长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要求。试卷体现“回归生活,回归品德”的要求,贯彻“考试即生活”的命题理念。试卷的命制,无论从形式上还是从内容上都体现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目前,部分政治课仍使用强制性与灌输性的德育方法,堂堂脱离现实唱高调,片面强调“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牺牲精神”。当然提倡培养和发扬这种精神,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今天,不能完全忽视个体的价值和人的主体能力作用,片面强调以整体或社会价值为取向。如果政治课完全抛弃正当的个人利益,片面要求无止境的、无条件的、高尚而超人的毅力和精神世界的话,学生会感到自己做不到,越学越会产生逆反心理,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政治课教学应注意学生的特点,弄清实现社会价值和实现个体价值辩证统一的关系,必须引导学生在学习教材和多种资料的同时进行独立思考、体验、实践,把知识真正联系到学生的实际,从而内化发展为学生的感情、行为习惯。这就要求在教学中,以学生生活和认识规律为主线,注重研究设计,形成是非判断;在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同时,把使学生学会热爱生活、做对社会有用的人作为课程设计的核心。
在教学中,笔者总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设计丰富、合理的活动情境,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在参与活动中去观察、操作、思考、探究、交流,使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主动、轻松愉快地学习,使每个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
3.1 精心选取多样化的活动形式
政治课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一个主题展示,可以有多种形式来演绎。教师在选择教学活动的形式时应该遵循“形式服务于内容”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活动形式,使活动形式“精、巧、美”,且操作性强,针对性强,恰如其分,引人入胜。以引发学生学习的需要,使他们在活动中产生感悟和共鸣。如教学时,“小品进课堂”,开展活动情境表演,就可以使教学内容从静止的纸面上站起来,引发学生的亲切感与新鲜感,调动学生大脑皮层的优势兴奋中心,使之在轻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3.2 正确定位活动中教师的角色
在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授——受”关系,学生成了消极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新课程改革要求构建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师生之间要实现相互沟通和交流,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合作、对话理解的关系。教师应牢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则应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体验,让学生掌握不同的学习方式,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农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体现课程改革,确有许多困难,既有先天的不足,也有后天的欠缺,但并不是说不能实现。只要在邓小平教育理论的指引下,认清当前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真进行改革的实践,根据农村初中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是能够把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的。
(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二十家子中学)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0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