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永波 韦逸群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53)
高职教学改革坚持扎根本土之实践
赖永波 韦逸群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无锡 214153)
针对目前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中存在的不良现象及其根源,提出教学改革应坚持扎根本土实践,一切教学改革应走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之路。
高职院校;教学改革;本土实践
10年来,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从发展速度、办学规模、教育成效上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也产生了一些不良现象,且这类现象正在蔓延。
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扎根本土,应坚持中国国情,要有开放的视野,在教学改革探索中要深入思考并踏实地付诸实践。今天的高职教学改革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的教育创新改革,不是自我封闭的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是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生命力。但是,现在的高职教学改革存在两类不良现象。
(一)拿来主义
目前,一些模式已成为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主流模式,形成以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为引领的课程教学改革,纷纷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评测等改革套用几种模式,这种开放性的“拿来主义”视野在一定程度上的确丰富了我国高职教学改革。但是,这种高职教学改革融入中国教育国情有多少?以新西兰和荷兰为例,目前,新西兰有50.5万名学生分别在35所公立和540所私立高等院校就读,平均每所院校不足900名学生,还不到我国一些高等职业院校一个系部的学生数;新西兰高等职业教育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为劳动力资源开发进行技能型教育和培训;培养有实际经验的应用型人才,使学生毕业前有工作经验;校生均数较少为教学改革实施小班化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小班化保证了师生互动和更好的效果,小班化保障了教学既能同时满足学校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的要求,又能满足企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要求,甚至是家长对学历和技能的双重要求;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更注重拓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荷兰的职业大学被称为Hogeshool,地域性十分鲜明,由当地政府、经济体、社会构成的三角中心是Hogeschool。每个Hogeschool中都设有中小企业局的办公室,它们代表当地企业的利益,参与学校管理和教学活动,是学校专业的直接合作伙伴,全国38.3万名学生从入校的第一天就知道它们的存在。实习、兼职工作都可以通过中小企业局联系,当地的就业中介机构也在学校设有自己的办公室,社会和学校(学生)合作的空间距离被大大缩短。每个专业都有一个行业代表委员会,这个委员会参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教学实施、毕业评估,从始至终。随着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对知识结构和人才能力的需求也在发生着变化。Hogeschool顺应这个变化趋势,调整自己的办学思路,从单纯提供人才(毕业生)的传统办学模式上升为学校(专业)作为合作伙伴参与和承担当地中小企业的知识创新活动,教育与企业的结合在此得到突出的体现。在中国经济转型的现阶段,经济体与高等院校结合的保障机制和运行机制还有待发展,社会和学校(学生)合作的空间还很大,这种“拿来主义”的教学改革模式在中国土地上能够生存多久?
(二)山寨文化
高职教学改革中的 “山寨文化”现象,源于“拿来主义”在中国教育土壤上孳生的只模仿、不创新的教学样板,在企业需求驱动和“教育专家”导引下孕育的产物,诸如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做中学、生产过程系统化教学方法,典型地缺少扎根本土教育的根系,教学改革实践中融合中国教育国情的因素较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提出,教育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必须使他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人。我国高职教育在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时,不但要回答 “会不会做”,即能否运用专业知识理论和技术手段合理地解决问题,更要在教学过程中回答“该不该做”,即是否经济划算,是否符合政策法规、社会公德、文化传统、民族习俗的要求。以高职可编程控制技术(PLC)专业课为例,普遍采用学习情境模式下的项目任务驱动或案例式教学法,通用教材多达100种版本,教材中典型案例有小型电梯、洗衣机、楼梯灯、抢答器、自动售货机控制等,对此,笔者想说的是:国际上任何一款PLC控制器产品少则数百元,多则数千和上万元,而用普通单片机或集成芯片加上低廉的电子器件等来控制上述教学案例工程,一般几元、几十元即可解决。在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中很少考虑经济性、企业和客户的可承受度,更谈不上控制设计工艺性。在高职管理、商务、艺术类等专业课教学改革中追求项目式、案例式、情境式等教学法,融合本土的文化传统、民族习俗等因素较少,这种为了教学改革而改革的教学法,在当前我国高职教改中甚为流行。
目前,高职教育既面临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又面临全球竞争、经济危机和就业压力带来的挑战,加上网络化、全球化、教学手段和教学理念创新的挑战,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更加艰巨的任务,同时也创造了良好的时代背景。要提高高职教育质量,今日的中国高职教学改革必须超越“做什么都是统一模式”的从众行为,同一种教学方法在不同的国度、不同的院校、不同的专业甚至是不同的课程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尽相同的。坚持中国高职教育现阶段的国情,坚持扎根本土,应有开放的创新视野。珍贵的民族文化传统、经济产业发展现状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根基,教学改革应把根留住。
我们需要有真知灼见的职业教育家来办学,更需要有大批的职业教育教学一线人员来实践高职教学改革这一艰巨的任务。
(一)要保持教学在继承中改革,在改革中继承的心态
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我国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这就注定了继承的必要性。但真正有意义的继承是在改革中继承,因为任何时期的教学过程或教学方法都存在不完善或不适应未来发展的因素,这就需要教学与时俱进,需要改革,所谓“变则通,通则久”。对过去的教学方法、手段、理念、做法的改革与变化不等于否定过去,说某种课堂教学法需要改变,并不等于此前的做法是错误的,只是表明以前的教学法已经不适应当前高速发展的高职教育需要。
(二)要保持以高职教育目标来端正教学改革的心态
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中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有别于本科生、研究生教育的教学目标,后者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等技能型、研究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应紧扣以就业为导向,就业是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办学的命脉,教学改革的宗旨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具有服务意识和创业精神的中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去服务社会。一切高等职业教学改革应端正心态,正确定位,安于本位。坚持中国国情,扎根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目标和层次。
(三)要保持教学改革敢于批判的心态
拥有长远发展的心态,是我们高职教改不断前进和不断完善的动力,未来的高等职业教育要在不断的自我批判中成长并增强自己的生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改革就是对过去某些教学做法的批判。要敢于面对国际国内教学改革,这是我们的教学改革获得开阔视野的条件;要勇于自我批判,这是我们的教学改革获得不断前进的动力。
高速发展的我国高职院校教学改革要避免脱离本土实践的现象,又要避免什么都要自己从头做起。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设计新的教育培训需求,这就是科学发展观,同时要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坚持科学发展观,为高职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表达沟通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学会做事做人,具有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不断进取的毅力、团结协作的精神、良好的个人修养等,促进学生主动适应社会和主动服务社会,开创美好未来。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改革攻坚、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社会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度、敏感度、期望值空前提高,教育工作的外部环境日益复杂,高职教学改革要坚持扎根本土强基固本,不断提高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既要有全球视野、瞄准国际前沿、借鉴经验、应对挑战,又要坚持一切从基本国情出发,牢牢把握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坚持中国职教国情,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是教学改革者应牢记的基本准则。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科教兴国战略。从国家中长期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角度思考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理念,需要高职教学改革实践者改变观念,不断探索,不断进取,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学改革之路。
[1]Yongbo Lai.International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engineering curriculum of China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C].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Sports Education. 2010,July17 -18,Wuhan,China.IEEE,Engineering Technology Press:85-87.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EB/OL].http://www. edu.cn/html/e/jiaoyuguihuagangyao.htm.
[3]蔡俊兰.中国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实证分析[J].高教探索,2008,(3):49-52.
[4]欧盟Asia-Link项目“关于课程开发的课程设计”课题组.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温家宝.教育大计,教师为本[EB/OL]. http://news sina.com.cn/c/2009-10-11.shtml.
[6]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职教改革与发展取得历史性突破[EB/OL].[2009-10-09].http://www.edu.cn/fa_zhan_283 /20091009/t20091009_411411.shtml.
[7]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的定位、特色和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12):4-6.
[8]张伟江.中国高等教育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与和谐教育 [J].中国高教研究,2008,(1):8-9.
G718
A
1672-5727(2011)11-0155-02
赖永波(1975—),男,硕士研究生学历,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电气工程系讲师,主要从事电气控制类课程教学和科研。
(本栏责任编辑:杨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