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发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中的一朵奇葩,被柳亚子盛赞为千古绝唱。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全词写景论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歌颂了无产阶级革命英雄空前的抱负,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探索一条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探究的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之路,设计和开发《沁园春·雪》Flash课件,作为一次有益的尝试。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针对中学生富于探究,乐于接受挑战的心理年龄特点,以及本课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确定本课件设计的5点基本准则。
1)依标据本,目标明确的原则。课件的教学内容必须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课文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应该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以明确的训练目的作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索能力为主要目标。
2)趣味性浓,利于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则。制作“课文欣赏”Flash MTV,为学生营造生动情境,学生一边听朗读,一边欣赏动画,在获得美的体验的同时,激发求知欲望。“练习提高”中学生通过拖动选项、录入答案等方法进行解答,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3)评价及时,利于学生矫正错误的原则。在评价学生练习成果时,不仅能及时出现明确的对错评价,还有激励的语言,使学生准确知道自己的错误,有针对性地进行更正和进一步学习。
4)直观性强,利于网络环境学习的原则。课件直观简洁,操作方便,交互性强,既适合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又适合教师在网络环境下指导学生学习。
5)信息量大,利于学生“学”的原则。课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有利于支持学生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
《沁园春·雪》课件包括封面、主界面两大模块。
在封面模块中,设置“帮助”“音乐停止与播放”“进入”3个模块,主要展示课题信息,显示详细的课件使用说明。
在主界面模块中,设置“探究课文”“相关知识”“练习提高”“退出”四大模块。探究课文模块包含“课文欣赏”“词语注释”“课文研讨”“课文译文”“诗歌赏析”5个内容;相关知识模块包含“作者简介”“写作背景”“词牌介绍”“相关作品”4个内容;练习提高模块包含“连一连”(连线题)、“填一填”(填空题)、“选一选”(选择题)3个内容;单击退出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内有是否退出课件的选项,选择“否”,继续使用课件;选择“是”,在舒缓的音乐中显示执教者信息,然后退出课件。
页面是课件传递信息的窗口,是学生与教学内容交互的媒介。把页面设计与课文内容紧密结合,设计充满动画气息、导航清晰主观、操作方便灵活的界面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自主学习和理解记忆,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沁园春·雪》背景采用白色,页面边框使用线性渐变的红色,左下端是一树横卧的梅花,整个界面颜色搭配和谐,给学生温暖明亮的感觉。
整个课件布局结构借鉴frameset网页框架布局,最上面是课题名称,采用按笔画顺序书写题目的动画呈现课题;左面是导航树,用梅花树上的水晶梅花按键来选择学习模块;右边是学习模块内容呈现区。
根据设计的要求,广泛搜集素材,选择恰当的软件对素材进行加工,使之符合需要。
1)文字素材制作。课件相关知识模块及探究课文模块内容的呈现是运用加载外部文本文件的方法来实现的,因此要利用记事本编辑好每个模块的文本内容,并分类命名保存为文本文档。
2)图像素材的制作。利用Fireworks制作出课件所需的素材图片。
3)音频素材制作。利用Cool Edit Pro合成背景音乐和录制课文范读,并对所录制的音频进行编辑、加工,输出为MP3格式的音频文件。
本课件开发工具选择Macromedia Flash 8.0。Flash是基于矢量图形与流式播放技术的动画创作专业软件,其自带的ActionScript脚本语言,增加了课件设计与创作的自由度,能创建各种不同的应用特效,极大地实现数据之间、人机之间的交互作用。
1)动态文本与输入文本。练习提高模块中“填一填”“选一选”实现的关键技术是动态文本与输入文本的应用。利用为输入文本和动态文本设置变量,给变量赋予一定的值等方法来实现学生通过键盘、鼠标输入和选择答案,再由电脑根据条件测评是否正确,最后将赋值从动态文本框中显示出来并给予语音评价“真聪明”或“不对,再仔细想想”。
2)影片剪辑的拖曳。练习提高模块中“连一连”运用拖曳影片剪辑配对的方法。当鼠标按下时,利用startDrag()动作拖动目标影片剪辑;当鼠标松开时,用stopDrag()动作停止拖动当前影片剪辑。利用MoveTo()方法指示绘画的起始位置,用lineStyle()方法为绘画路径的线条指定样式,用lineTo()方法使用当前线条样式绘制线条。利用hitTest()语句检测目标影片剪辑是否相交,如果相交,符合正确选项,单击提交按钮题目后面出现红色的“√”,并给出相应分数;反之题目后面出现红色的“×”,不得分。
3)Flash MTV的制作。Flash MTV最大的特点就是它能够把图片、声音和文字做成交互性很强的动画,给人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感受。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所觉。制作课文欣赏MTV就是为加深学习者的印象,增强学习效果。具体图层设置为四类:一类放置ActionScript脚本语言,一类放置课文朗读的MP3,一类放置课文文字,一类放置图片制作动画。制作时要做到课文文本与朗读的同步,动画的无缝整合。根据课文内容,文本的出现方式选用淡入淡出、打字机、缩放、风吹文字、旋转等效果;镜头的连接与转换以淡入淡出为主,辅以图片遮罩、马赛克、百叶窗等切换效果。
本课件的交互是利用按钮、影片剪辑和帧上的ActionScript脚本语言实现。下面以Flash MTV的导入、外部文本的加载、填一填的评价为例介绍脚本的设计。
on (release) {
loadMovie(“kwxs.swf”,kwxs_mc);
}
1)帧上的脚本。
var my_lv = new LoadVars();
m y_l v.o n L o a d =function(success) {
if (success) {
my_txt.text =this.mytext;
} else {
trace(“error“);
}
};
2)按钮上的脚本。
on (release) {
my_lv.load(“cyzs.txt”);
}
on (release) {
mysound.stop();
if (cpm == “词牌名”) {
p j 2 = “太棒了!”;
mysound = new Sound();
m y s o u n d.attachSound("tbl");
mysound.start();
} else {
pj2 = “不对,再仔细看看”;
mysound = new Sound();
m y s o u n d.attachSound("bd");
mysound.start();
}
}
本文以探索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有效整合为切入点,以学生为中心,以软件工程开发思想为指导,探讨《沁园春·雪》Flash课件的设计与开发流程。课件内容详实,操作性强,可满足不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真正成为教学的助手、学习的帮手。课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效果好,得到师生的共同赞誉。课件参加2010年昭通市首届电信“天翼杯”电脑作品课件制作大赛获得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