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护理事业的“掌门人”——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中日友好医院护理部主任李秀华

2011-02-21 19:06中国医药导报詹洪春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10期
关键词:掌门人卫生部理事长

文/《中国医药导报》记者 王 丽 詹洪春

[编者按]李秀华,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中日友好医院护理部主任。她多次为中日两国护理学术交流会担任即席同声传译;她带领的护理团队因在抗击SARS战役中的突出表现,被北京市领导高度赞誉为 “护理界的国家队”。近年来,她多次向国家提交了关于护理方面的提案,承担了卫生部委托的关于 《我国今后5年优先发展的护理专科领域》及 《我国护士队伍建设发展规划2010-2020》的课题,为卫生部制定了《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05-2010)》,对制定“十二五”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

3月4日下午,在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四次会议委员驻地北京会议中心见到李秀华理事长时,她拄着拐杖,这实在出乎记者的意料。经询问得知,她前些天不慎将脚扭伤了。看着她行动不便,记者不由自主地扶住了她。她微笑着说:“没事儿,没事儿……”她的神情亦然如记者从她的资料中所勾勒出的她的形象:坚强、干练!

委员履职:我国护士人力资源配置中的问题

采访时,正值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四次会议开幕的第二天,我们便很自然地从李秀华理事长的这次提案展开。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她提交了《关于增加公立医院护士配置标准,保证护士编制的提案》。她说,近几年,我国的护理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卫生部于2005年制定并实施了 《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05-2010 年)》;2008 年,国务院颁布了《护士条例》;中华护理学会为了更好地落实《护士条例》,制定了《护士守则》;2009年,经国家科技部批准,设立了“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并在中华护理学会100年庆典活动上首次颁奖;同时,李克强副总理还接见了护士代表并作了重要讲话,使全国的护士很受鼓舞。2010年,卫生部首次进行了护理专科立项,得到国家财政支持。新医改实施以来,卫生部推行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深受患者欢迎,患者满意度大大提升,护士工作自身价值得到体现,有力地推进了护理工作的不断发展。据统计,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205万人,与2005年比较,增加了70万人,增长幅度达51.9%,护士总量大幅度增加。

扬长补短,找出不足,才有利于护理事业的更好发展。在采访时,李秀华理事长道出了我国目前护士人力资源配置上的主要问题——

第一,护士配置标准过低。她说,目前我国公立医院护士人力资源配置标准主要是依据1978年颁布的《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该草案以编制床位数为基准配置护理人员,规定临床科室床护比平均为1:0.4。的确,该草案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至今已经过去33年了,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护理工作不断发展,护理服务内涵不断拓展,所以,目前的医院护士配置标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现在的临床护理工作需求。在2009年卫生部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中,被检查的医院合同制护士占所有护士的38%。合同制护士比例的不断增加,使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第二,护士人力资源分布不均。据统计,2009年,我国每千人口护士数为1.39人,其中市区为2.22人,县区为0.65人。我国57%的人口在农村,但只有24.4%的注册护士工作在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机构,每千农业人口注册护士数只有0.18,广大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资源匮乏,护士短缺问题更加严重。

第三,医护比率倒置。据资料显示,2009年年底,公立医院中三级、二级、一级医院医护比分别为1:1.33、1:1.12、1:0.89。虽然大都市的医院医护倒置现象有所改变,但乡镇卫生院的医护比例倒置现象却没有得到明显纠正。所以,重新制定公立医院护士配置标准,保证护士编制,加大基层医疗机构护士配置,重新测算护士编制和配比迫在眉睫。

第四,护士总量不足。2010年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数205万人,每千人口护士数为1.39人。若要达到全球每千人口平均护士数3人的要求,我们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需要做出更多努力。

护理领军人:为推动护理事业,上下求索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李秀华理事长的职业生涯从护士到护士长、再到护理部主任,她是一步一个脚印地从最基层的岗位做上来的。她的自身经历告诉我们,成功没有快路、近路,只有脚踏实地,去除浮躁,不断努力,坚持学习,才会越走越好。

20世纪70年代,李秀华开始了护理生涯。对知识的渴望驱使她把所有业余时间都用到学习上。她一边工作,一边不断读书、学习,几乎看遍了当时国内所有的护理专业书籍;后来,源于“可能会对以后的工作有用”的简单想法,80年代又开始学习了英语、日语,并特别专攻了日语。

上世纪90年代初,由中华护理学会主办的第一届中日护理学术交流会上,李秀华因其出色的日语表达能力担任了会议的同声传译工作。每隔两年一次的中日两国学术交流会议的笔译、即席同声传译、两国学会领导会谈等工作,李秀华也均参与其中。在这些高水平、高层次的活动中,她目睹了中日两国护理界前辈的智慧和风采,护理前辈们优秀崇高的品德给李秀华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她说:“我从她们身上学习到了很多中华护理人的精神,如对护理职业的执着和热爱,对护理专业技术的精益求精,对病人质朴的爱心。”

还是在90年代,李秀华开始留学日本,在导师、日本东邦大学五岛瑳智子教授的指导下,取得了日本健康保健学博士学位。从日本回国后,李秀华被选聘为中日友好医院护理部主任。忆起当年,李秀华神情凝重地说:“有一段时期搞减员增效,‘减人先减护士’的现象非常严重,使本来就倒置的医护比例倒置得更加厉害。减员增效不能用在医疗上。人员少了,不但不能增效,反而会造成很多医疗问题。”为了应对护理部的工作压力,李秀华借鉴日本的先进经验,并结合具体情况,很快建立起了护理部、大科、病区三级护理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了科学规范的护理管理制度,率先成立了护理部质量控制委员会。

2007年,在中华护理学会第二十五届理事会选举中,李秀华当选为中华护理学会理事长。从此,在这个更为广阔的平台上,李秀华为她所热爱的护理事业继续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这位新上任的理事长充分显示出了她优秀的组织、协调能力。地震发生后,李秀华带领中华护理学会迅速筹备成立了灾害护理专业委员会,募集善款,启动“受灾地区护理援助项目”,并与香港医院管理局建立了中长期的 《灾后康复护理课程援助项目》,还参与了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的灾害初期援助项目,充分显示出了一个护理学术团体的指导、引领、凝聚能力。中华护理学会因在抗震救灾中的出色表现荣获中国科协评选的 “抗震救灾先进集体奖”。

护理工作,一向被认为离“科研”很远。然而,李秀华却把护理科研做得有声有色,并对实际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2004年,她承担的卫生部《我国今后5年优先发展的护理专科领域》的课题研究,为卫生部制定《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 (2005-2010)》提供了重要依据。目前,中华护理学会正承担着卫生部《2010-2020年医药卫生人才发展规划》中的《我国护士队伍建设发展规划2010-2020》的课题。为了鼓励护理工作者参与科研项目,2009年,在中华护理学会成立100周年庆典上,首次为“中华护理学会科技奖”获得者颁奖,此奖项得到国家科技部的批准,是我国护理学科的最高奖项。

近两年,李秀华理事长还在为恢复中华护理学会在国际护士会的席位而奔波。就在接受本次采访的前一周,她还与国际护士会的执行主席进行过磋商。她说,目前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如编写新会歌、制作会旗、修改会徽、翻译英文版的会章等工作。恢复国际护士会席位将会大大推动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提高中国在国际护理领域的影响力。采访到最后,李秀华强调说:“未来的护理工作一定会朝着巩固护理专业、推进护理事业、开发护理产业的方向发展,我对护理事业充满信心!”

猜你喜欢
掌门人卫生部理事长
施永雷:“零食第一股”的掌门人
世遗里的非遗:同里“剪南春”掌门人的艺术人生
周武胜理事长走访中国发明协会
掌门人秘史
中国照明学会召开理事长办公会议
2015中国洗协理事长(扩大)办公会在广州召开
ROCK’S RENAISSANCE MAN 采访北京地下摇滚掌门人杨海崧
彭玉理事长接受FOCUS REPOTS采访
卫生部发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卫生部崔月犁部长寄语本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