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双艳
小学数学教学探微
杜双艳
数学是无穷的科学。因为数学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是世界发展的根本。而小学数学是基础,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到的不仅仅是教学生学会,而且要授人以渔,教会方法。
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一个活动的最好方法是做,提出了“做数学”的理念。“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动手实践,实践出真知——实践的印象深刻,学生也易于接受。在操作、实践中体验数学,在体验中掌握数学,在掌握时感受成功的乐趣。如果一个学生从未获得成功,没有成功的体验和机遇,那么往往会自卑、消极,甚至自暴自弃,而一次成功的机会却可以成倍地增强学生的信心。
比如在一年级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的时候,笔者让学生自己找一找、摸一摸,感受“面在体上”,然后让学生想办法把长方形和正方形“拿”到纸上,学生可能会想到用“描、画、剪”的方法,最终找到长方形和正方形。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更深的了解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也感受到了成功的乐趣。
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日夜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联系到一切场地。在生活中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提高生活质量,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联系生活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学的了解;应用数学知识,可以对数学的功能更能感受,学习的信心会增强;教学中,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欲望如果被教师激发出来,学生就会自觉地应用所学知识去考虑,去行动,很多生活中相关的问题会通过他们的思考解决。这样,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学生领悟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哲理,就会激情不断,对学习兴味盎然,乐于参与,热爱生活,喜欢所学的知识。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笔者出了一道题,让学生思考:“我们要搬进新教室了,教室长50米,宽35米,这间教室要铺地转,总共有3种地转。甲种,边长为7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12元;乙种,边长为90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15元;丙种,边长为65厘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10元。你能做参谋,买到适合教室的地砖吗?”结果,学生做题踊跃,很多学生都做对了,下课铃声响起,学生意犹未尽。
学习必须打破一根筋的思想,要多动脑筋,多思多想,教师要做好引领工作。例如,笔者在讲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时,就采用让学生先猜想能不能转换成其他图形、之后论证、最后进行面积公式的归纳几个教学过程。这样让学生在合作动手探究中获得新知识,发展思维,培养合作精神,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
授课中,教师需要根据教学需要,灵活多变,不拘一格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处理。创造宽松的活动空间,提供必要的指导。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现有状况对课程内容、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处理,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以此为设计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同时要对教材提供的基本情境仔细审视,认真了解。对于情境设计得完美无缺的,教师应加以利用,发挥其作用;对于情境设计得有不足之处的,教师应考虑如何弥补其不足,扬长避短,完善甚至更新相应的情境。还要对教材的设计思路、表述方式、结论等进行多角度的考量,不断斟酌,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知识并加以利用,考虑如何利用各类课程资源丰富课程内容,如多媒体、教学挂图等。
如在讲授“认识钟表”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在手工课课自制钟表,并通过故事的形式表演自己的一天,这样学生更好地认识了钟表,还了解了自己什么时间该干什么。
数学活动的教学,不是灌输,不是一言堂,是师生之间互动发展的一个过程。教师授课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利于学生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深入思考、努力探索、相互交流,最终获得知识,形成解决生活问题的技能,发展思维,提高成绩。
总之,数学和生活紧密相连,相互作用。教师与学生要更好地配合,彼此之间多一些尊重与理解;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开发学生的天分,因材施教,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在趣味浓厚中,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体验其魅力,利用所学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社会,提高数学成绩和素养。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阎家店乡于家坎小学)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04.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