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艳
培养幼儿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良好的卫生习惯
张宏艳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幼儿极易接受外界刺激,而且形成的一切是非常牢固的,并将成为两人的第二天性。俗话说:三岁看老。这句话虽有点夸张,但也说明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幼儿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确实能让幼儿受益终生。即使入园前已养成的某些不良习惯,在老师和小朋友的影响下,也很快就能纠正过来。为了使每位幼儿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笔者结合实际谈一谈个人的体会。
2.1 顺应幼儿的天性,运用适当的方法提高他们的进餐兴趣
对于幼儿的教育不是简单的塑造,而是要顺应天性,科学地养育他们,使他们积极主动、健康愉快地发展。在进餐环节中笔者紧紧抓住保教结合“重情轻理”的原则,通过关注、支持、理解和示范,让幼儿在一种无压力的状态下进餐。如针对幼儿的不同食量,笔者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于进餐量较小、进餐速度慢的幼儿,通常先发放饭菜,且饭盛得少一些,以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对于进餐量较好,但吃吃玩玩的幼儿,边观察边提醒,积极引导;对于在家喂惯了的幼儿,在他自己吃的基础上,适当喂喂他们,使他们能按时完成进餐任务,保证营养供给。
2.2 通过亲子活动,让幼儿乐于尝试接受各种有营养的食物
幼儿一些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某种程度上与家长宠爱有关。进行亲子活动可以让家长看到幼儿实际上是能够吃他们不喜欢吃的食物的,进而请他们在家中予以适当的配合。如活动“好吃的蔬菜饺子”就是利用饺子这种幼儿喜欢的面食形式,帮助幼儿改变对不喜欢吃的蔬菜的看法。活动中笔者邀请特别不爱吃蔬菜的幼儿的家长参与饺子馅的制作,使这些孩子通过与家长的择菜、洗菜、制作馅等活动,更多地接触、认识、了解蔬菜。在品尝的环节,因为蔬菜饺子里有幼儿的辛勤汗水,他们都很愿意吃,在心理上逐渐接受了蔬菜。
2.3 日常生活中帮幼儿掌握必要的用餐技能
幼儿能否独立用餐,取决于其有无独立用餐的技能。为此,笔者在日常生活中设计、开展一系列与用餐技能相关的活动。如“学习使用小勺”活动,在餐点时间、生活区角中,以各种方式让幼儿尝试使用小勺的方法,一个月后幼儿抓、咬、玩小勺的不良习惯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纠正。
3.1 环境教育法
环境教育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首先,在物质环境方面,要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操作工具。如在入园之初,为帮助幼儿尽快认识自己的毛巾、茶杯,为幼儿准备了两套图片一样的漂亮小标记,并告诉幼儿说“谁找到了自己的毛巾和茶杯,好看的图片就奖给谁”,用这种形式来吸引孩子的兴趣,引导他们细心地观察,寻找到自己的茶杯和毛巾。为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帮助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和随脏随洗的习惯,应在洗手间的墙壁上张贴挂图《小猫洗脸》《小猴洗手》《小狗刷牙》的装饰画,既发挥墙饰的作用,又达到启蒙教育的目的。在水龙头上拴几个洁净的肥皂袋,并定期更换。这些环境对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会起到一定的暗示作用。
其次,在精神环境方面,为幼儿创设轻松、和谐、愉快的学习氛围。经常播放一些轻柔、欢快的乐曲,教师对待幼儿态度和蔼,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教师给予适时的指导,让幼儿真正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通过情景表演“小明找朋友”“小狗、小猫做游戏”“四个娃娃”等角色游戏,增强幼儿讲卫生的意识,让幼儿在看看、听听、学学中了解讲究个人卫生和生活自理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学习的愿望,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3.2 随机教育法
随机教育是日常生活卫生习惯养成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形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要善于观察捕捉并运用得当,使幼儿的卫生习惯落实到行为上,并逐渐内化为品质。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但很有教育价值的机会,决不可机械地执行教案,而应抓住这些有益的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
以前,有一个不爱喝水、不爱吃青菜的小朋友突然鼻子出血,教师发现后马上带这位小朋友到洗手间冲洗,其他幼儿都非常着急地跟在后面问怎么回事。一个小朋友说:“我妈妈说,不吃青菜鼻子就会流血。”教师意识到这是培养幼儿饮食习惯的良好机会,便及时进行引导,大声说:“这个小朋友说的对,小朋友在吃饭时不光要爱吃青菜,还要不挑食、不偏食,多喝开水,这样鼻子就不会流血,会长得更健康!”孩子们听完教师的话,都信服地点了点头。这样的事情是孩子们亲身经历的,十分真实可信,因此易于被他们理解和接受。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市直机关幼儿园)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04.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