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冯骥才津味小说的方言特色

2011-02-21 16:21:00孟玉红
中州学刊 2011年3期
关键词:叠音冯骥才方言

孟玉红

论冯骥才津味小说的方言特色

孟玉红

冯骥才的《怪世奇谈》系列小说、《三寸金莲》和《阴阳八卦》等作品的语言颇具津味方言特色,一方面,作品中使用大量的天津方言口语词汇,既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又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另一方面,作品中使用了一些天津方言常用的口语化句式,如定居状位句式对其小说繁丰、空灵、含蓄、幽默整体表现风格的形成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利用叠音的修辞方式来刻画人物的外貌、心理情绪和动作、语言等,修辞效果比较直接,可以达到暗示和烘托人物心理、情感和形象的目的。

冯骥才;津味小说;方言特色;口语词汇;口语化句式

高尔基说过:“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任何一位文学家都是通过语言这个工具来反映生活、塑造人物、表达思想的。语言艺术的高下,无疑是衡量作家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参数。不同的生活阅历和兴趣爱好,形成了作家各自不同的语言习惯;不同的文化熏陶和时代环境,也影响着作家的语言风格和艺术追求。

冯骥才是中国当代文坛一位颇具盛名的作家,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他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他生长于天津,对天津这片热土无比热爱和了解。他收集了丰富的史料,并且有着深厚的关于昔年风土人情的功底,他用自己特有的文笔去歌颂津文化中正面的东西,这种完全正面的东西在许多时候又常常是与整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相一致或重合的。冯骥才时刻以他的笔触去揭示津文化中闪光的地方,展示天津世俗文化的基本特征,用浓郁的天津方言展示津文化丰厚的底蕴。因此,他被称为津味文化的代表人物。在他的津味小说中透出浓郁的天津方言特色。

一、天津方言常用的口语词汇

冯骥才的《怪世奇谈》系列小说、《三寸金莲》、《阴阳八卦》等,以天津为背景,展示天津这座古城所具备的地域文化,用地道的天津方言,以独特的叙述语言带你一同去领略天津的文化内涵。语言是表现精神的,他从地方口语中提取真正必需的成分,抓住此地众生性格中豪强炽热、快利锋芒、调侃自嘲的语言特征,从而展示津文化中地域群体性格中一种迷人的民族精神。

阅读冯骥才的津味小说,我们首先感受到的是他作品中反映出来的独特的、耐人寻味的、带有津味色彩的幽默风格。我们只要一翻开他的作品,就会感到一股强烈的幽默感扑面而来。冯骥才的幽默感与他的个性、生活经历、艺术爱好和修养是分不开的。他从小在天津长大,对天津人的机智、幽默、俏皮、夸大的语言艺术十分了解。他凭借高超的语言文字功底,得心应手地运用多种语言技巧来表现幽默。体现这种幽默感的最佳方式就是对具有浓郁特色的天津方言口语词汇的巧妙运用。它们就像一个个无所不在的精灵,在作品的字里行间嬉戏着,在读者的脑海里跳跃着。在天津方言中,有许多与普通话词汇不完全相同但极富表现力的生动词汇。冯骥才在其津味小说中能够对此得心应手地加以运用,使其作品更具浓郁的天津风情和生动的口语韵味。在冯骥才作品中,这样的方言词汇十分丰富,而且涉及多种词类,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1.口语名词类

在冯骥才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天津方言名词,如“中腰”、“中晌”、“混星子”、“麻经子”、“咬劲”、“瞎叨咕”、“规法”、“梗子”、“惹惹”、“腰叉子”、“酱菜篓子”、“粘粥”、“花活”等,使其作品飘出一股浓郁的地方风情。“中腰”是“中间”的意思,“中晌”是“中午”的意思,“混星子”是“小混混”的意思,“麻经子”是“麻绳”的意思,“咬劲”是指“狠劲”,“瞎叨咕”是指“一些传言、小道消息”,“规法”是指“规定和章法”,“能耐梗子”是指“有能耐的人”,“惹惹”这两个字是天津土话,专门送给好张罗事的人的大号,“腰叉子”是指“腰”,“酱菜篓子”是指“破玩意”,“粘粥”是指“很稠的粥”,形容人很多,“花活”是指“手段”。这些都是色彩鲜明的天津方言中所常用的口语名词,多数从人物的对话中带出,一落笔就带来天津所特有的生活气息。从这些天津方言名词的使用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天津人的质朴、真诚、爽朗和豪迈。

2.口语动词类

在冯骥才作品中,还使用了大量的天津方言动词,如“耍把”、“言声”、“怔”、“拣巴”、“老帮”、“懂眼”、“折”、“拨愣”、“白唬”、“觉知”、“完活”、“抖愣”、“言语”、“兜腰”等,这些方言动词的使用使文章显得诙谐幽默、生动传神。“耍把”是指“活动”,“言声”是指“说话”,“怔”是指“愣”,“拣巴”是指“收拾”,“老帮”是指“老练、经验丰富”,“懂眼”是指“明白”,“折”是指“倒”,“拨愣”是指“摇脑袋”,“白唬”是指“胡扯”,“觉知”是指“知道”的意思,“完活”是指“完了、完事”,“抖愣”是指“哆嗦”,“言语”是表示“说”的意思,“兜腰”是指“搂腰”。这些词语无不烙有时代和地域风情的印记。这些方言动词用在不同人物的不同语言中,既体现了浓厚的地域特色,又生动地展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3.口语形容词类

在冯骥才作品中,还使用了大量的天津方言形容词,如“没囊没气”、“撒丫子”、“软”、“哏”、“坐实”、“花哨”、“咋唬”、“鸡上天”、“扑棱”、“急赤白脸”等。在天津方言中,“没囊没气”是“没志气”的意思,“撒丫子”是指“用大脚丫子走路”的意思,“软”是指“不对”,“哏”是指“有意思”,“坐实”是指“掷地有声”,“花哨”是指“色彩鲜艳”,“咋唬”是指“叫喊”的意思,“鸡上天”是指“高攀”,“扑棱”是“浑身乱颤”的意思。这些方言形容词多用于人物的对话上,彰显出人物鲜明的性格特色。

正是因为大量使用天津方言常用的口语词汇,读者阅读冯骥才的作品,就像听一位说书人娓娓道来,会强烈地感受到清朝末年平民生活的气息,体会到朴实、鲜活、动感等语言特征。通过大量的方言词汇的运用,将普通天津人的平常生活栩栩如生地表现在我们眼前。人物语言恰是现实生活的实录,带着生活的原汁原味,给人一种亲切、自然、真实的感觉。活跃在广大民众中间的口语词汇往往是最鲜活的,它们一扫文人词汇的呆板、僵化、程式,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对口语词汇的恰当使用大大突出了作品人物的性格。作品中大量方言词汇的加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和表现力,可以使一些原本不好表达的意义变得具体可感,更加形象化。在朴实无华的语言中适当地插入一些方言词语,就像是在平静的水面上扔下了几块小石子,激起了阵阵涟漪,形成了层层波澜,从而大大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表现力,产生了形象、风趣、生动、简捷的艺术效果。

二、天津方言常用的口语化句式

为了突出地方特色,冯骥才津味小说中采用了一些常用的口语化句式,我们下面分两方面进行论述。

1.定居状位的句式

在冯骥才的《怪世奇谈》系列小说、《三寸金莲》和《阴阳八卦》等作品中,语言的运用在遵循语法规范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定居状位的变格句式的运用也是他小说语言富有特色的一种表现。例如:

(1)您自管酽酽沏一壶茉莉花茶。(《三寸金莲》)

(2)到厕所长长的撒了一泡烟味儿冒气儿的热尿,回来刚落坐,一只大肉手落在他的肩膀头上。(《阴阳八卦》)

“酽酽”一般是指“汁液浓密,味道醇厚”,多用来表示茶水比较浓重。在这一句中“酽酽”位于动词谓语的前面,没有直接放在“一壶”的后面来修饰“茉莉花茶”,是一种变通的用法,属于宾语的定语前移至状位的情况。“长长”应放在宾语的前面,表示时间的久长,而在这里放在了状语的位置上,也是属于宾语的定语前移至状位的情况。

任何词语只要偏离了它的常规位置,就会给人们造成非同寻常的新鲜感。定居状位,人们视线接触到它的一刹那,马上会感到该词语的奇异、特殊和重要,该词语从而也会成为人们认识上的一个关注中心,成为全句语义的一个闪光点。现代心理学理论也认为,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可以在人们的大脑皮质上构成相应的组织网络。而特殊、新颖、奇特的信号,能在纵向、横向、逆向等不同方向上广泛地刺激起兴奋点,使人们产生思维的积极活动和情感的愉悦欢欣。这是定居状位能达到良好表达效果的心理基础。

定居状位这种语用现象,并不是汉语传统中固有的东西。在“五四”前后个别作家作品里偶尔用到,后来在书面语中就难得遇见。至于现在人们口头上常说的“整整花了一天时间”之类,则应该算作现代汉语语法总体规律中的特例。在冯骥才的作品中,为了语言艺术表现的需要,恰当地把定语转移到状语的位置上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创新用法。冯骥才的作品中开创性地使用这种变异用法,成为构成小说情调、风格的强有力手法。在冯骥才迄今为止发表的多数名篇中,都有数例这样的变革句式,说明这种用法已经成为他的一种经常性、自觉性的语言表现手段。他的这种努力,这种追求,有着令人欣喜的实绩。这种变异用法使其小说语言有一种朦胧飘忽、淡雅清新的意象美,给读者带来一种奇异、灵动的艺术美感,对其小说繁丰、空灵、含蓄、幽默整体表现风格的形成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丰富的AABB式和AAB式叠音词

在冯骥才的作品中,还有一种特别引人注目的修辞方式,那就是叠音词的大量运用。叠音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作品中恰当使用,有助于摹形绘色、写景状物、渲染气氛和刻画人物。尤其是AABB式和ABB式叠音词的恰当使用,成为作品吸引读者的一大亮点。利用叠音的修辞方式来刻画人物的外貌、心理、情绪、动作、语言等,不仅修辞效果比较直接,而且可以达到暗示和烘托人物心理、情感和形象的目的。

首先,大量叠音词的运用有助于对人物视觉形象的刻画和摹写,而在视觉形象的背后巧妙地隐含了对人物心理的间接描写。例如:

(1)桃儿夜里几次醒来,透过窗缝看见前厅孤孤一盏油灯前,香莲孤零零孤单单影儿。(《三寸金莲》)

(2)月桂抽抽搭搭委委屈屈说:“您瞧,大娘……”(《三寸金莲》)

(3)香莲起身走出屋时,本打算拿鞋上的那对蝴蝶压压白金宝,一提裙腰,蝴蝶露出来了,可两只脚乍乍虎虎支支楞楞,有露没藏赛叉鱼的叉子,劈着两个大尖。(《三寸金莲》)

(4)白金宝坐在凳上,把脚腕子撂在另一条腿上,轻轻一掀裙边,将金煌煌月弯弯小脚露出来,众人全站起身,不错眼盯着看。(《三寸金莲》)

(5)皂袍皂裤鞋宽宽绰绰松松快快,全是单的。(《阴阳八卦》)

这些叠音词十分贴切地反映了人物的心理。“孤零零孤单单”生动地描写了香莲刚嫁到佟家那种孤单无助、无依无靠的凄冷心境。“抽抽搭搭委委屈屈”细致地再现了月桂在家中享受惯了,而自己在外奔波几天后,回家见到母亲和家人之后的委屈之情。“乍乍虎虎支支楞楞”和“金煌煌月弯弯”分别表现出戈香莲和白金宝在自己家中赛脚会上的脚的形状,形象地表现出戈香莲脚的粗糙、不精致和白金宝小脚的优美形象、艳丽色彩,二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出了戈香莲的无奈和白金宝的得意。

其次,叠音词可以通过简练而概括的方式表达人物的动作,使描写对象的性格更丰满、形象更鲜明。例如:

(1)佟忍安说到这儿忽然卡住,眼珠子变得浑浑噩噩朦朦胧胧虚虚幻幻离离叽叽,发直。(《三寸金莲》)

(2)这话反叫惹惹发窘,倒好在自己有嘛亏心事,支支吾吾磕磕巴巴应付一句:“我身子不大舒服。”(《阴阳八卦》)

(3)潘妈上去,拿起香莲的脚,摆来摆去又捏又按上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地瞧了又看看了又瞧,真赛端详一个精细物件。(《三寸金莲》)

(4)更神的是这鱼阎王全不当回事,好赛探囊取物,普普通通简简单单随随便便平平常常。(《阴阳八卦》)

“浑浑噩噩朦朦胧胧虚虚幻幻离离叽叽”这一组叠音词的使用,反映出佟忍安在讨论小脚何为“神品”时,勾起他对往事的回忆,表现出他那种迷醉、向往、憧憬、回忆等难以表述的神态和表情。“支支吾吾磕磕巴巴”展示了惹惹有亏心事,欲言又止,难以开口的尴尬心理。“普普通通简简单单随随便便平平常常”几个叠音词的使用,活灵活现地表现了鱼王的身手不凡,描绘了他不同寻常的捕鱼本领。

最后,环境描写中叠音词的巧妙运用可以委婉含蓄地表现人物的不同心情。例如:

(1)不见二爷,院子正中一株矮矮菩提树,郁郁葱葱绿绿盈盈。(《阴阳八卦》)

(2)树砍去,没树影,没树阴凉,没知了叫,没老鸹闹,清清亮亮宽宽敞敞一片光明。(《阴阳八卦》)

(3)灯儿里里外外前前后后房房院院转悠三圈,也没找到人影。(《阴阳八卦》)

(4)打里边黑黑冷冷空空旷矿传出一句干干巴巴枯枯索索的话………(《阴阳八卦》)

环境可以很好地衬托出人的心境。“郁郁葱葱绿绿盈盈”、“清清亮亮宽宽敞敞”描绘出一片清净、开阔、碧绿的优美环境,贴切地表现了二爷与世无争、恬淡宁静的心态。“黑黑冷冷空空旷矿”、“干干巴巴枯枯索索”展现出萧瑟、凄清、孤单、悲惨的人物命运,形象地表现出人物的凄惨和无助。

冯骥才的作品就是这样巧妙地运用叠音词来达到描写人物心理的目的。由于这些叠音词本身的词汇语义并非直接指向人物的心理和情感,而是先以其字面语义指向人物的视觉形象、动作、语言等非心理因素的描写对象,在这些描写对象的背后隐藏着人物的心理和情感。由于叠音词是相同音节的重叠复沓,语音效果就比较特殊,容易给读者带来听觉上的特殊联想,音韵连绵往返,似有余音绕梁之感,因而给人的审美心理造成了期待和想象,取得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冯骥才在《发扬津味小说》中谈道:“地方方言俚语别具风格,不仅腔调独特,表达方式体现此地人民独有的智慧。由于天津地方具有独具的文化、生活、人和口语。”我们可以从冯骥才的津味小说中了解深刻的地域文化,从津腔津调的天津方言的巧妙运用中感受“津嘴子”的世俗文化。

[1]常月华,崔应贤.论何立伟小说语言定居状位的修辞效果[J].郑州大学学报(哲社版),1994,(4).

[2]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3]冯广艺.变异修辞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

[4]冯骥才.关于乡土小说[J].文学自由谈,1995,(1).

[5]李维琦,黎千驹.现代汉语实践修辞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廖正,张一莉.语言表达艺术[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7]郑荣馨.语言表现风格论[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

I206.7

A

1003—0751(2011)03—0228—03

2011—03—20

孟玉红,女,河南教育学院副教授(郑州 450002),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武汉 430074)。

责任编辑:绿 叶

猜你喜欢
叠音冯骥才方言
冯骥才的天津味道
方严的方言
东方少年(2022年28期)2022-11-23 07:09:46
方言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1-26 03:30:27
宋朝女孩取名偏爱叠音词
文史博览(2020年7期)2020-12-01 02:12:36
宋朝女孩取名偏爱叠音词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冯骥才:关于文人画史的思辨
收藏界(2018年5期)2018-10-08 09:10:38
冯骥才携新书亮相全国书市
商周刊(2017年12期)2017-06-22 12:02:01
我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