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茂年
(山西大同县人民医院 山西大同 037300)
102例剖宫产术后远期子宫出血原因及手术技巧探讨
杨茂年
(山西大同县人民医院 山西大同 037300)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远期子宫出血原因及行剖宫产术技巧。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妇科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半年以上的102例患者异常子宫出血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剖宫产术技巧进行探讨。结果 102例剖宫产术后远期子宫出血原因,经B超及宫腔镜发现59子宫下段憩室腔积血(57.8%),8例剖宫产切口息肉(7.8%),6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5.9%)。10例子宫下段缝合线残留(9.8%)。 结论 子宫下段憩室腔积血为剖宫产后远期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憩室腔形成及子宫与前腹壁粘连固定的主要原因与剖宫产手术技巧有关,因此,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规范手术操作,提高手术质量,是减少剖宫产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剖宫产 子宫出血 宫腔镜
随着近几年剖宫产率的升高,近远期并发症的发生已受到社会及妇产科医生的关注,特别是远期并发症的发生严重影响妇女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本文对我院妇科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半年以上出现率较高的远期子宫出血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剖宫产手术技巧,提高剖宫产妇女生活质量。
对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妇科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半年以上出现率较高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102例,因子宫出血症状就诊。102例剖宫产术后半年后子宫异常出血患者,均行B超与宫腔镜检查,排除与剖宫产手术无关的包括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增殖症、子宫内膜癌等19例。患者年龄22~49岁,接受剖宫产次数1~3次,病史6个月~12年,临床表现:剖宫产术后程度不同的月经期延长,月经后淋漓不净持续10~14d、经量增多呈暗红色或咖啡色、月经中期出血达半年以上;下腹部隐痛,经期加重;人工流产中大出血;经阴道超声检查发现子宫下段前壁与膀胱交界处的子宫腔内有三角形无回声的凹陷或宫腔镜检查发现子宫段前壁剖宫产切口处有一凹陷的憩室,且留有月经碎屑;或超声提示子宫下段异常回声。
102例剖宫产术后远期子宫出血原因,经B超及宫腔镜发现59例子宫下段憩室腔积血,宫腔镜在检查过程中清除了月经碎屑,当月便不再有暗红色或咖啡色分泌物流出,占57.8%;8例剖宫产切口息肉,占7.8%;6例剖宫产后瘢痕妊娠,占5.9%;10例子宫下段缝合线残留,占9.8%。
剖宫产术后远期子宫出血的原因分为与剖宫产有关和与剖宫产无关2种。子宫下端憩室腔积血为与剖宫产有关远期子宫出血的最常见原因[1],为假性出血,表现为剖宫产前月经正常,剖宫产后月经来潮,月经周期正常,但经期延长,阴道淋漓出血,内分泌治疗效果不佳,宫腔镜检查发现剖宫产切口瘢痕处子宫解剖异常出现憩室,憩室腔内陈旧性积血或暗褐色粘稠状物引起异常出血。憩室腔形成的原因为子宫瘢痕愈合不良,肌层部分愈合,部分肌层缺损形成憩室。随着剖宫产率的升高,近年来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其中1例人流后大出血行子宫切除,本观察中剖宫产切口瘢痕妊娠,占5.9%。
本人认为憩室腔形成还与剖宫产时子宫切口选择有密切关系,若子宫疤痕愈合良好,子宫壁各层完全愈合,解剖完整,再次手术时切口选择较容易,若子宫瘢痕愈合不良或窗式疤痕,再次剖宫产切口选择原则在旧瘢痕处[2],打开子宫膀胱反折腹膜,下推膀胱,在旧瘢痕薄弱处取切口,缝合子宫切口时组织钳钳夹缺损之下肌层,恢复解剖关系,减少以后形成憩室的机会,同时要充分评估能否造成其他损伤。若在子宫切口选择位置高于原切口瘢痕处[3],原瘢痕缺损手术时不能修补,以后形成憩室机会明显增加。重复剖宫产子宫切口的选择,原则上尽量采取横切口,如有可能最好第二次横切口居前次横切口瘢痕的上方[4],因此,再次剖宫产子宫切口选择要个体化,要根据子宫下段厚薄、长短、胎头位置等选择在原切口瘢痕处之上或在选择原则在旧瘢痕处,以减少损伤,恢复解剖关系为原则。
作为手术医生要掌握四个基本技能:观念、解剖、技巧、应急,把剖宫产技术当做一门艺术、一门哲学[5]。重视每一台剖宫产手术,规范操作,降低并发症发生。剖宫产对母儿并不是最佳选择,剖宫产的近期或远期并发症对母儿均有危害。经阴道分娩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应提倡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经阴道分娩。妇产科工作者选择剖宫产一定要有科学依据,应重视剖宫产率上升的弊端,提倡自然分娩,同时要认真总结剖宫产的手术经验与交流,提高技术,减少因手术操作引起的远期并发症。
[1]靳闪闪,廖予妹,孟跃进.剖宫产术后远期子宫出血原因及宫腔镜诊断价值[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8): 620~621.
[2]程志厚.剖宫产及相关问题[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164.
[3]陈廉,张潇潇.瘢痕子宫妊娠妊娠分娩时机及分娩方式选择[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0,26(8):594~595.
[4]杨鹂.现代实用剖腹产术与产钳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7:133.
[5]郎景和.妇科手术笔记[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3~5.
R719.8
A
1674-0742(2011)06(c)-0091-01
20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