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葱葱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中山 528436)
面向地区经济 重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
廖葱葱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中山 528436)
“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新增企业多,而会计人才不能满足企业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要面向地方经济培养人才,根据实践认识论和教育学假设理论,考虑人才发展规律,分层次构建行动导向的实习课程和“做中学”的技能训练课程。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地区经济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大力发展六种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现代物流业、国际贸易业、信息服务业、金融保险业、现代会展业、中介服务业。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08~2020年)也提出要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还提出要在以珠海市为核心,以佛山市、江门市、中山市、肇庆市为节点的珠江口西岸地区规模化地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中山市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规划纲要》提出要打造与先进制造业相适应的现代生产服务平台,加快发展中介服务业,积极引进国际中介服务企业,借鉴国际中介服务的先进理念和技术,提升中山市中介服务业的服务水平。国家级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也提出要大力发展与中山市副中心地位相称的现代高级服务业。会计是现代服务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中介服务业,随着多种类型经济实体的不断涌现,社会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现代高级服务业包括的战略规划、资金筹划、资本运作服务都离不开高质量的会计工作。
数量供需现状 根据广东省工商局全省中小企业新注册数目及注吊销情况的统计,2009年1~9月,全省各类市场主体共注吊销企业62361家,新注册企业100634家,全省新注册企业总数与注吊销企业总数比较,净增加38273家。若按照每年净增加企业的数量38000家计算,每个企业增设1~2名会计,则每年净增加财务人员57000人。根据中山市工商部门统计,2009年1~9月,中山市新增各类企业4235家,注销1349家,净增企业2886家。若按照每年净增加企业的数量2800家计算,每个企业增设1~2名会计,则每年净增加会计人员4200人。中山市有7所高校,开设会计相关专业的高校有3所,每年本专科培养人数约600人,其中专科年培养人数约480人,则供需比例为1∶8.75。因此,“珠三角”的中山地区现有的会计专科以上层次的人才数量还不能满足中山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专业素质供需现状 (1)企业的专业素质需求。通过与中山市的部分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进行交流了解到,“珠三角”作为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中小企业和外向型企业众多,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许多企业尤其是外向型企业一方面遭遇到传统销售渠道下产品需求大幅减少的境况,另一方面因受到原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影响,面临着通胀的压力,企业必须精打细算,紧缩银根过日子,避免资金流短缺给企业造成更大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更加凸显了优秀财务人员的重要性,企业十分需要财务人才既懂会计核算,又熟悉纳税申报,还能根据企业生产流程进行成本核算,为企业改进生产管理、降低经营成本提供决策依据。(2)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素质。现有各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一般包括管理学、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税法与税务会计、审计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数据库运用、会计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对上述课程进行分析,可得出所开设课程的特点:通用性强,针对性稍弱;学生所学的知识全面,但应用能力偏弱。主要原因是按照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的设置思路开设课程,而不是针对地区经济发展和高职教育的特点开展会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课程设置层次不清晰。教育的结果是学生的会计理论水平达不到本科水平,技能水平也不能满足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就业时眼高手低,在岗位和薪酬方面只能与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竞争,达不到上大学的期望值,导致学生心理不平衡。
问题归纳 “珠三角”地区每年新增企业 3~4万家,需要5~6万名财务人员,其中中山市新增企业近3000家,需要财务人员近6000名,而每年本地区培养的专科以上会计毕业生不足千人,现有的会计人才数量不能满足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珠三角”地区众多的涉外企业面临外部销售渠道不畅通,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通胀压力,企业急需既懂会计核算,又懂纳税申报的财务人才,更需要熟悉企业生产流程的成本核算人才。而多数高职院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定位不明确,在课程设置上层次不清晰,在实践能力上不能达到企业的要求,更谈不上与企业实际联系,实行订单式培养。
问题分析 在现实世界,实践问题往往是以杂乱而模糊的状况呈现在实践者面前的,往往超越现有的理论和方法的范畴。例如在会计实践中,财务人员每天面对的是许许多多的票据和统计表,需要辨别真伪,审查数据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然后考虑分类核算处理,而不同于教科书中的样票和已经按时间顺序归纳好的业务题。随着经济活动的日趋繁杂,财务人员要处理的经济业务也超越了教科书所包括的范围。在长期的职业教育反馈中发现,实践者往往无法从书本中找到解决实践问题的现成答案,而实践中的这些模糊区域恰恰是专业实践的核心。因此,专业教育的出发点应是探究如何增强处理实践中不确定区域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专业实践辅导教师能够看清学生最想了解的是什么,研究 “做中学”的经验和出色的辅导技艺。传统的专业教育往往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轻技艺,培养出的学生呈现两个极端,或是只重理论知识的“书呆子”,或是认为读书无用,只关注社团活动,沉迷于网络的“时尚达人”,难以被对口用人单位所接受。专业教师年轻化、学术化倾向也使得职业教育趋向本科学术化。
综上所述,面对会计人才供需现状,不仅要拓宽会计人才引进与培养渠道,扩大招生数量,更要在明确培养定位的基础上调整原有的课程设置,开发与企业实际联系紧密的新课程,构建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任务为驱动的课程体系是高职会计专业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按照职业发展的规律设置三个层次的专业课程 “珠三角”地区有众多的中小企业,而且外向型加工制造企业较多,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应面向广大的中小企业,培养企业需要的,能承担企业实际岗位工作的会计人才。在明确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基础上,应按照会计人才职业发展的规律,将课程分为基本、中层和高层三个层次,并使开设的课程与培养学生岗位能力相对接。第一层次的课程主要是会计核算与结算课程,培养学生通用行业和主要行业的会计核算能力,针对“珠三角”地区涉外加工业较多的特点,还可以开设生产工艺流程与成本核算、报关实务、国际结算等课程,并对部分课程开展双语教学,以满足地区经济对外向型国际化人才的需求;第二层次的课程主要是税务和电算化课程,培养学生熟悉税法,掌握纳税申报和工作底稿的电子表格化应用能力;第三层次的课程主要是企业财务高层次人员应学习的课程,如财务管理、审计实务等,这些课程以选修课为主,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需要,为学生在财务职业领域纵深拓展提供方向。这样设置课程的主要特点是:(1)会计与税收相结合;(2)突出电算化特色;(3)满足企业对成本核算和纳税申报人才的需求;(4)课程实用性与前瞻性并存。
针对行业企业,构建行动导向的专业课程 在设置了基本、中层和高层课程的基础上,应按照现代课程的内涵,开发行动导向的课程,即构建由教师、学生、课程资源和情境构成的课程系统,开发教与学行为赖以发生的框架和行动本身,可使课程教与学从文本层面的认知、记忆与积累上升到领悟、观察、体验等行动层面,引导学生通过行动后的思考与整理,构建自我的理论与实践认识体系。例如,成本会计课程作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需要结合地区包装企业、医药企业多的特点,与企业及相关加工工艺专业联合,共同建设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根据企业不同的生产工艺过程和与之相配套的生产费用归集与分类方法,让学生分期到企业的实习基地生产现场认知实习一个月,观察生产过程,熟悉基本生产工序,参与生产消耗数据的统计汇总。然后,回到多媒体课堂,按照所认知的生产过程、生产工序和收集汇总的一个月的生产消耗数据,学习成本分类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在教师辅导下进行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构建行动导向的专业课程,要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项目—任务为驱动,以教师、学生、课程资源构成情境要素,并且由专业辅导教师与企业专业人士一起进行课程设计,制定课程标准实施方案和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创设“做中学”自由环境下的技能型课程 利用技能型专业核心课程增强专业技能是有难度的,例如财务会计课程,学生很难参与到某个经济实体的业务核算中,因为这意味着该经济实体的经济利益核算和商业秘密可能会泄露。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城市研究与教育教授唐纳德·A·舍恩认为,专业学院必须重新审视课程所基于的实践认识论和教育学假设,将反映性实践课作为专业教育的关键要素。所谓反映性实践课就是要把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在专业教育的实践课上反映出来,学生在实践课辅导教师的指导下,分析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即在实践中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艺。约翰·杜威提出了“做中学”的教学理念,并认为是认识发展过程中的“首要的、最初的主题”,也说明了同样的道理。因此,培养专业技能需要创设一个模拟现实情境的自由的学习环境,使教学活动可以在低风险情况下进行。会计课程虽然难以深入经济实体进行,但依据教育学假设原理,高职院校可以创设会计工作室,把技能型的专业核心课程引入会计工作室,在一定程度上,专业技能的学习可以在一个相对低风险的环境中进行,实现“做中学”的自由。校内的会计实践课虽然是虚拟的,但可以再现会计实践活动所具有的重要特征,应确立其重要的地位和合法性,使之有所作为,而不仅仅视其为一种辅助教学活动。会计实践课的辅导教师必须是最优秀的教学研究人员,应能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融于一体,能够与学生平等地交流,能够带领学生一起探究事物的真谛。会计实践课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密切交往的经验,学习的困境、学生的弱点、师生共同创造的行为世界会深刻地影响学习的结果,因此,在筛选、录用、晋职和薪酬标准等方面应向实践课辅导教师倾斜。
[1]徐国庆.职业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68-70.
[2](美)唐纳德·A·舍恩.培养反映的实践者[M].上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124-126.
[3]陈文涓,刘毅豪.地方工科院校财会类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人才需求对接研究[J].会计之友,2010,(8):126.
[4]涂娟,刘进梅.财会专业学生从业能力培养的教法研究[J].会计之友,2010,(9):127.
[5]胡学忠.高校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会计之友,2010,(10):80.
[6]赵红英.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J].会计之友,2010,(10):118.
[7]胡玲敏.经济转型升级视角下高职会计专业特色建设[J].会计之友,2010,(9):118.
有话职说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德莱赛
G712
A
1672-5727(2011)11-0030-02
廖葱葱(1969—),女,硕士,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