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茜
江南大学教育技术系 江苏无锡 214122
泛在学习理念下网络视频功能初探
王茜
江南大学教育技术系 江苏无锡 214122
中学生作为这个数字时代和网络时代的原住民,生活已离不开网络和各种电子设备,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及时更新学习观念,同时尝试运用新的理念教学。如今网络上发布了海量的视频,特有的性质决定了其具有泛在学习理念下作为学习资源的功能,在美国也已经有利用网络视频成功教学的实例。分析泛在学习理念下网络视频具有的学习资源功能,来倡导理念的更新。
泛在学习;学习资源;网络视频
Abstract As the original generation of the Digital Age and Network Era, the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can not live without all kinds of electronic devices which requires educators update their philosophies of learning and apply them into practices. There are vast of online videos whose special qualities lead to a critical function as learning resources based on Ubiquitous Learning.In the US many educators start to make online videos learning resources successfully. 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 the function of online videos based on Ubiquitous Learning in order to advocate the changing of learning philosophies.
Key words ubiquitous learning; learning resources; online videos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中学生已成为数字时代原住民。根据重庆市未成年人保护协会2009年5月的一项调查分析显示,超过八成的城区中小学生是网民,其中,24%的网民接触网络时间超过6年,网络正在成为青少年的“第三家长”。并且中小学生网民每周上网1~3天的占92%,平均每天上网1~3个小时的占88%,中小学生网民每周上网时间超过做家庭作业的时间[1]。他们的生活已离不开网络及各种数码设备,但在学校受到的教育却似乎跟不上他们需求的变化。教育信息化浪潮在逐步席卷中国,虽然国家在教学设备以及校园网的建设上投入大量经费,教学效果却并未得到明显改善;尽管学生提高了计算机的使用能力以及对数码设备和网络的应用能力,但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理念并没有更新,即便设备和校园网再先进也无法改变现状。
这个时代“学习”是主旋律,因为外界环境是瞬息万变的,不会学习就无法生存,那么学习究竟是什么?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玛琳·斯卡德玛丽亚说:“学习是一个内部的不可观察的导致信念、态度或技能改变的过程。”[2]随着新课改如火如荼地进行,学生应该进行更多的课外自主学习,泛在学习就为开发这些课外时间提供了指导理念。
“泛在学习”概念起源于泛在计算概念,自从出现以来其内涵一直在发生变化。目前公认的观点是:泛在学习指泛在计算技术支持下的3A学习,意指任何人(Anyone)可以在任何时间(Any time)、任何地方(Any place)都可以进行学习。泛在学习特征:1)永久性(Permanency),即学习者不会失去学习成果,在不特意删除的情况下,所有的学习过程都会被不间断地记录下来;2)可获取性(Accessibility),即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地点获得他们所需要的文档、数据和视频等;3)即时性(Immediacy),即不管学习者在哪里,他们都可以即时地获取信息,因此学习者可以迅速地解决问题,或者可以记录问题并在事后寻找答案;4)交互性(Interactivity),即学习者可以同步或异步地与专家、老师或学习伙伴进行交互;5)教学行为的场景性(Situating of instructional activities),即学习可以融入学习者的日常生活中,学习者所遇到的问题或所需的知识可以以自然有效的方式呈现出来;6)适应性(Adaptability),即学习者可以以适合他们自己的方式获得适合他们需求的信息[3]。
从以上特征可以看出要实现泛在学习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付道明等(2007)提及从技术上实现普适计算必须满足3个条件:1)市场上大量出现可供购买的尺寸大小不一、种类繁多的显示设备和廉价、低能耗的计算设备;2)存在将所有计算设备(如嵌入式计算设备、辅助设备)连接在一起的网络;3)研制出用于实现普适计算应用系统的软件支撑系统。合适的设备、网络和软件支撑系统这3个条件,是实现泛在学习的基本技术条件[4]。从目前的情况看来,中学生大部分都有自己的电子移动设备,如智能手机、MP4、电子词典等。一部分有自己的电脑,并且能够联网,学校也配有网络计算机机房和各种教学多媒体设备。这说明中学生一般所处的场所——家、学校、家校之间——都能够被设备和技术覆盖,上文提到的合适的设备、网络和软件支撑系统这样的技术条件已经基本具备,为泛在学习理念的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条件。
视频是指活动的图像,人们看到的电影、电视、DVD、VCD等都属于视频的范畴。网络视频是指被放到网络上的视频,具体来说指格式以WMV、RM、RMVB、FLV以及MOV等类型为主,可以在线通过RealPlayer、Windows Media Player、Flash、QuickTime及DivX等播放器播放和观看的文件内容。
根据提供视频网站服务类型的不同,把网络视频资源分为4类。1)可以在视频分享网站找到的视频。提供此类视频的网站有国外最有名的YouTube,国内的优酷、土豆、酷6等,这类视频由于是来自不同的网友上传,内容往往具有很大的随意性,视频质量参差不齐,视频海量,内容无所不包,但高质量视频所占比例很小。2)门户类网站提供的视频资源。这类视频以新闻、采访和访谈类节目为主,质量较高,针对性较强,如国外的TIME、CNN、FT等,国内的新浪、搜狐等。3)视频点播/直播网站提供的视频,如国外的一些付费电视,国内的新传宽频、凤凰宽频等。这类视频资源相比分享类的视频资源不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但质量高、针对性强。4)通过P2P平台播放的视频资源,如PPLive、PPS等。这类视频资源的内容涉及面广,但相对分享类网站来说内容质量更有保证,对比门户类网站的视频内容又相对广泛[5]。
总结发现,网络视频具有以下特征,可以使它成为泛在学习理念指导下的学习资源。1)从内容的角度出发,网络视频具有多样性,从电影、电视剧到生活片段,从高质量的纪录片到恶搞的短片,从科教类视频到各种综艺节目,可谓无所不包,其中高质量的一部分就有可能被用来作为学习资源。2)从获取的难易程度看,网络视频具有易获取性,网络上存在海量视频,而且大多数的视频都可以下载。3)从携带方便的角度来看,网络视频具有便携性,本身的格式使得其从单个视频角度来说占用存储空间不大。此外,电子设备存储量的增大也使其相对来说变小,因此其具有便携性。4)从共享和传播的角度来说,网络视频具有高度的共享性,方便被复制、分享、转载。5)从制作的角度出发,利用DC、DV能够方便地拍摄视频,利用各种视频制作软件可以编辑视频,所以网络视频具有易制作的特点。若教师把上课的内容录制下来,学生在课上漏听部分内容,就可以在课后看视频。6)从网络视频与书籍类学习资源的对比来看,网络视频能够更直观地呈现内容,为学习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的学习创设情境。
鉴于网络视频的以上特征,其可以成为泛在学习理念指导下的学习资源之一。例如,在美国的休斯顿市,盖勒公园学区的教师最近几年一直使用TeacherTube上面的视频教学,有时甚至把观看一个视频作为学生的家庭作业。布尔逊高中的学生也把制作的校园每周新闻节目发布在SchoolTube上与朋友和家人分享。而TeacherTube和SchoolTube也在进一步完善其功能,以便为师生提供更好的服务来分享资源[6]。这样的实例为我国尝试以泛在学习理念为指导,以网络视频为学习资源来促进中学生学习提供了借鉴。
从理念上来说,泛在学习为这种变革提供了理念指导,使得变革有理可循。从技术上来说,国家在建设数字化校园(包括各种多媒体教学设备、校园网的建设与维护、电子图书馆的建设等)方面已经投入很大,学生也有各种移动设备,可以作为学习的媒介,为泛在学习的实现提供支撑平台。从资源上说,网络上的海量视频拥有的多样性、易获取性、高度的共享性、易制作、情境性等特征决定了其具有作为学习资源的功能,在美国也已经有利用网络视频成功教学的实例。所以,理论、技术、资源都已经具备,只有教育工作者将这三者和实践结合,才能带来学习的变革。
[1]中青在线.调查显示:中小学生上网时间超做作业时间[EB/OL].http://tech.qq.com/a/20091227/000040.htm
[2]斯琴图亚,魏志慧.如何使学习者为知识社会做好准备:访国际知名教育心理学家玛琳·斯卡德玛丽亚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09,15(2):4-10
[3]李卢一,郑燕林.泛在学习的内涵与特征解构[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4):17-20
[4]李舒愫,顾凤佳,顾小清.U-learning国际现状调查与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9,15(1):98-104
[5]iResearch.2008-2009年中国网络视频行业发展报告简版[R/OL].http://www.iresearch.com.cn/Consulting/Web2/Free.asp?id=1261
[6]全球教育技术资讯榜[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9):87-88
Exploration of Function of Online Video based on Ubiquitous Learning/
/Wang Xi
G434
B
1671-489X(2011)09-0126-02
10.3969/j.issn.1671-489X.2011.09.126
Author’s addres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Department,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Jiangsu, China 214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