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留芳 徐龙志
行业背景知识在高职国贸专业教学中的渗透
□许留芳 徐龙志
行业背景知识在高职国贸专业教学的渗透,对于缩短毕业生适应岗位的时间、增加学生从事国贸业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有着重要意义。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可以从设置“双专科”、开设行业背景知识技能课程、开发行业背景知识融入国贸专业的核心技能课程等几方面入手,加强企业行业背景知识在高职国贸专业教学的渗透。
行业背景;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培养生产、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强调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是高职办学的重要特色。但当前,相当大比例的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以下简称“国贸专业”)毕业生在工作初期不能立即适应岗位,并由此产生了很多苦恼与困惑;另一方面,不少从事外贸业务的用人单位也认为应届毕业生难以很快从事外贸业务,更愿意招聘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人才。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高职国贸专业学生对从事外贸业务对象的产品不熟悉、行业背景知识不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人才是复合型的,需具备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首先是产品知识。国贸业务不懂产品是不可想象的,不懂产品的性能与特点难以与外商沟通与磋商;即使通过电子商务平台与外商简单沟通也难以深化。据对综合性和专业性外贸公司调研,其各业务部例如纺织服装进出口部、化工产品进出口部、机械产品进出口部、陶瓷品进出口部等的业务经理和外贸业务员的专业学历,国贸专业出来的不多见,他们往往原从事某些产品的技术或内贸,积累了丰富的产品知识和贸易技能转从事国贸。这说明产品知识对从事国际贸易业务的重要。其次是国际贸易知识与技能。从事国贸业务,需熟悉所外贸产品的国际市场行情,了解国际商法,会与外商洽谈、签订外贸合同、制作外贸单证、报检、报关、跟单等国贸实务技能。再次,还需一定的外语水平与国际商务会话能力。不仅看懂信用证等外文单证,还会制作发票、提单等外文单证,会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与外商沟通与洽谈、会话等。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国贸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学分课时分配都能较好得兼顾国际贸易知识与技能和一定的外语水平与国际商务会话能力培养,相应的开设国际贸易实务、国际商法、报检报关业务、国际商务英语等课程与实训,但对从事国际贸易业务需具备产品知识重视不够。
(一)国贸的行业众多、国贸产品千百种,大多数国贸产品其外贸业务操作流程都差不多,认为只要将通用的国际贸易知识、外贸业务技能、国际商务英语学会就能适应各种产品的外贸。
(二)受我国高校传统的专业分类影响,认为产品知识有各有关的产品专业例如纺织品设计、服装设计等介绍,各专业要体现本专业的特点与特色,国贸专业,难以兼顾产品知识的介绍。
(三)受学制、学分的局限。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三年学制,实行“2﹢1”,即学生在校学习两年,三年级下企业实习,国贸专业在校需学国际贸易知识与技能、商务英语等,课程与学分已相当紧,难以兼顾产品知识的介绍。
(四)同样受我国高校传统的专业分类影响,我们的教师大多数国贸专业本科或研究生毕业,自身对国贸产品知识了解不够,对开设产品知识课程当然积极性不高。而我们的学生,几乎没有社会阅历与经验,就算掌握了外贸业务的操作流程与技能,外语也不错,但对产品不熟悉,又如何做外贸?据我校目前国贸专业的实习学生与毕业两三年学生从事外贸岗位调研与分析,一般仅从事外贸制单、跟单的简单外贸工作,真正成为独当一面的外贸业务员起码需五年以上的实践,就其原因分析,产品知识的缺乏与积累化费了很长时间。
由于外贸业务工作的严肃性,通常外贸企业难以接受实训学生直接从事外贸业务操作,更难以接受大批量学生实训,所以学校教学中渗透行业背景知识、技能还是必要的。
高职教育不同与本科教育,其归属于职业教育的特性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注重职业岗位应用能力的培养;同时高职教育又必须强调开放性,让学生走出校门,让企业专家走进课堂,做到“学、产、研”结合。而这些都为行业背景知识、技能在国贸专业教学中的渗透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高职办学的应用性强调专业教学与生产实际的密切联系,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实用性。高等职业学校在教学计划的编制上,实训环节占全部学时的三分之一以上;在专业课教学中采用模拟工作实践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案例教学、仿真训练、现场教学等;实训设施建设则尽可能接近实际工作环境,将教学环境与企业环境融为一体。一般来说,高职教师的工作实践经历越丰富,其课程理论及实践知识的讲授就越能贴近现实工作情况,也越能对学生有吸引力。然而高职院校的大部分专业教师都是本科或研究生毕业以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任教,没有外贸公司(行业)的从业经验。这部分教师都是经过本科乃至研究型大学培养出来的,对本科教育模式较为熟悉和适应,其理论研究水平较高,而对高职教育理念与模式了解甚少,因而在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技能操作方面显得力不从心。因此,高职的国贸专业教学必须与企业外贸紧密结合,才有利于行业背景知识、技能在其中的渗透。也只有行业背景知识、技能在教学的渗透,一方面尽快使相当部分的青年教师成为“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的学生尽可能接近实际工作环境,了解和熟悉将来工作的岗位的技能。
开放性是高职办学的另一特色。高等职业学校可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并聘请企业人员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等职业学校还可以通过“学、产、研”结合,让学生参与企业生产实践,体验企业的生产运作、外贸业务操作过程。借助校企合作平台,采取工学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学校接受的行业背景知识、国际贸易知识和技能、商务外语等在校企合作平台、顶岗实习中进一步深化。虽然目前我们一些高职院校所开展的校企合作,存在企“冷”校“热”的现象,浅层次的合作多,“双方自愿、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深层次合作少,但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具有良性循环机制、实现社会教育资源优化组合的开放性高职教育模式是我们努力的目标,其体制、思路、途径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
应用性、开放性的高职教育决定了高职国贸专业教学必须面向企业、面向社会,同时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学、产、研”结合等也注定了高职国贸专业教学中渗透行业背景知识、技能是可行的。
由于各类学校的专业门类及专业特色不尽相同,有国贸专业的高职学校可结合自身特点确定行业背景知识、技能在专业教学中渗透的具体方案和措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行业背景知识、技能在专业教学中的渗透。
笔者曾从事纺织化学工程系的“国贸/纺织品设计”、服装系的“国贸/服装设计”等“双专科”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由于学生有扎实的产品知识,就很容易理解纺织服装外贸与其他商品外贸的不同点。如:纺织服装外贸接单后,通常需寻找并与加工企业签订加工合同、进行生产跟单;再如,样品确认往往由客户提供样品尺寸→出口方加工样品→由客户确认及修正→最终确认样品及批量生产。且许多学生确立了毕业后先到企业从事技术工作,进一步熟悉产品工艺、生产流程后从事外贸的职业生涯规划。
所以,这种国贸专业与其他产品专业的“双专科”教学,有利于提升国贸专业教学的质量,
各高职院校国贸专业可根据地方经济的要求、结合本校特色开设一些产品知识、技能课程。如:我校国贸专业教学计划中设置了《纺织概论》《服装概论》《纺织品质量检测实训》《服装质量检测实训》等课程,对加强产品知识、技能的认知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也使学生享受学院各系部、专业优质教学资源。
各高职院校国贸专业可根据地方经济的要求、结合本校特色开设行业背景知识、技能融入国贸专业核心课程,以将行业背景知识、技能更紧密地与国贸业务结合,体现“产品知识、外语、国际贸易知识与技能”三维一体,实现“知识、技能、素质”融合的教学要求。如我校《纺织服装外贸业务操作流程》被评为2009年度教育部高职高专经济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重点建设课程。
目前,高职院校各专业教学计划中都有一定选修课学分,各校可根据地方经济的要求、结合本校特色开设行业背景知识、技能选修课程供国贸专业学生选修,既可优质资源共享,又顾及各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志向,也体现了开放性。
总之,多途径、多方案的行业背景知识、技能在高职学校国贸专业教学中渗透,有利于提高国贸专业教学质量,有利于建立起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具有良性循环机制、实现社会教育资源优化组合的应用性、开放性高职教育模式,做到国贸专业建设满足外贸业务的需要,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1]许留芳.2009年度教育部高职高专经济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纺织服装外贸业务操作流程》重点建设课程申报书[Z].2009-5-5.
[2]王士星.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模式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07.
[3]李路.中等职业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校内实训教学的研究—以长沙市旅游职业中专为例[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8.
许留芳(1964-),男,江苏丹阳市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与贸易;徐龙志(1981-),男,山东郓城人,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国际贸易。
G712
A
1001-7518(2011)32-0039-02
责任编辑 时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