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芳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05)
关于高职人才培养评估后整改工作的思考
——以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龙芳
(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盐城224005)
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后,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针对评估意见,明确整改的指导思想,理清发展思路,采取措施,加大教学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坚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坚持以课程建设和专业建设为重点,培养教学名师和中青年骨干,推进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坚持以16号文件统领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推进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
高职;人才培养;评估;整改
国家教育部新一轮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促进了各级各类高职高专提升内涵,提高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高技能实用性人才指明了方向。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根据自身的条件和特点,申报作为江苏省首家接受高等职业院校新一轮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单位,为新一轮评估在江苏全面展开做了有益地探索。学校以新一轮评估为契机,以评估为抓手,以整改为重点,在全面提高卫生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的通知》(教高[2008]5号)、《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苏政发[2006]23号)、《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苏教高[2008]16号)、《省教育厅关于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教高[2008]15号)等文件精神,继续认真贯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方针,以整改促改革,以整改促提高,以整改促发展;进一步巩固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评建成果,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为把我校建设成为高水平、有特色的示范性高职院而努力奋斗。
1.明确任务,实行整改工作责任制。确定2010年为学校“整改推进年”,把整改工作作为学校2010年首要工作任务和提高内涵建设的新起点。根据评估专家组的意见,制定好整改方案,在全校进行再学习、再宣传、再发动,全面推进整改工作。继续实施整改工作一把手负责制,建立整改工作责任制。各行政处室和教学相关部门在认真总结一年多来自评自建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学校总体安排,制定相应的整改实施计划,明确要求,落实任务,责任到人,保质保量地完成各项整改工作任务。
2.突出重点,注重整改工作的实效性。高度重视评估专家组提出的整改意见,认真分析,全面梳理,找准问题和差距;用高标准、严要求确定整改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及时做好整改工作的检查和总结,将各项整改工作落到实处。
3.全面整改,建立不断提高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深刻领会新一轮评估指标的内涵,结合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着眼于“十二五”发展,通过整改工作,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继续巩固评建过程中已形成的良好运行机制和规范化管理成果,将加强职教研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内涵质量内化为全体师生员工的自觉行动。
1.进一步加大教学经费投入。在保持学校有计划、按比例投入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国家、省政府、主管部门的资金投入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在全校大力开展增收节支、开源节流活动,按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试行)》(教发[2004]2号)的要求,确保教学经费的优先投入。明年教学经费投入要占总支出的60%以上,其中,实验、实训基地建设投入费用1200-1500万元。
2.进一步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对新办专业实训基地(中心)建设,制定新办专业实训基地(中心)建设专项计划,教学仪器设备经费优先满足新办专业和重点专业实训基地(中心)建设需要;加强实训基地(中心)管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建设专兼结合的管理队伍,为专业建设提供更好的实践教学平台;在认真抓好省级医药与食品检验检测技术实训基地建设基础上,积极培育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院级重点实训基地(中心),并积极开展申报国家和省级实训基地立项工作。2012年上半年完成口腔医学技术、医疗美容技术实训中心建设任务,进一步完善校内基础医学实训中心和临床医学实训中心,保证实验实训的需要。在巩固稳定校外现有103个实践教学基地的基础上,新开辟10~20个实践教学基地,满足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需要。
3.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管理。修订实践教学标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和工作机制。对在校外实习基地顶岗实习的学生,坚持各岗位实习进行出科考核;学校每四个月进行一次实习质量巡回检查,实习结束时,组织专业课教师对学生实践技能进行综合考核。对实习生实行校院共管的管理模式,对学生比较集中的医院聘请兼职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进行全方位管理,努力探索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
4.进一步加强教学资源库建设。2012年投入100万元,新购图书1.5~2万册,进一步提高专业图书质量,优化图书结构;进一步完善图书情报信息网,完善图书自动化管理系统,实现图书管理服务手段现代化;进一步加快教育技术现代化建设,完成各专业主干课程和精品课程及试题库上网工作;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平台,为师生、为教学提供更为便捷的、全方位的、高质量的服务。
1.进一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落实《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坚持“内培外引”,贯彻稳定、培养与引进统筹兼顾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按照专业建设的需要,科学设置教学岗位,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在适度增加师资队伍数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学历、职称结构,努力使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人数的比例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鼓励教师申报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力争2010年有3~5名教师取得教授任职资格,10~15名教师取得副教授任职资格,使全校正教授达到10名以上,副教授达到90名以上,使各专业均有高级职称、所学专业对口的专业带头人和较成熟的教学团队。继续实施“青蓝工程”,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完成第二轮“青蓝工程”的考评总结工作,实施第三轮“青蓝工程”结对签约工作。加大青年教师学位(学历)提升力度,与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进行合作,举办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继续做好与南京医科大学合办硕士研究生课程班青年教师的学位申请工作;通过引进和在职培养等措施,使全院硕士学位以上教师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45%。
2.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和专业带头人的培养力度。投入300万元面向全国招聘教学名师、紧缺专业带头人和一线高职称、高水平、高技能人才(45周岁以下)。2010年引进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15~20人,其中专业带头人3~5人,使新办专业的师资结构有新的优化,确保高职称、高水平、高技能的教师数量满足专业教学要求。加强专业带头人的梯队建设,大力选拔培养优秀中青年教学骨干成为专业带头人的助手,力争使每个专业都有1~2名带头人。加强对新专业带头人的选配,既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招聘专业带头人,也可以聘请医院(企业)第一线的专家担任专业带头人。加强专业带头人的培养,丰富专业带头人的专业实践经验,有计划地选派专业带头人出国研修提高。
3.多措并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鼓励青年教师提高双师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每年按教师总数3%-5%的比例,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派教师到高校和医疗机构进修提高,组织骨干教师出国考察研修、赴国内高校访问交流。建立激励机制,制定并出台本校“关于专业课教师下临床、企业专业实践的管理办法”,加强“双师型”教师和“双师素质”队伍建设。提高校外兼职教师津贴,修订完善出台“校外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组织兼职教师赴国内外考察交流,促进校内校外教师共同成长。
4.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道德素质。按照本院制定的《师德建设意见》,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宣传和实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传播先进文化、专业知识和培育实践技能的重要作用。坚持把职业道德、思想品德作为教师工作业绩考核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引导广大教师进一步增强责任心与使命感,践行“行方智圆”的校训,弘扬“诚、爱、美、洁、精”的校风,为办让人民满意的卫生高等职业教育尽心尽力。
1.加强精品课程建设和精品教材建设。课程改革与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以省级、院级精品课程建设为基础,根据医药行业技术岗位(或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并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优化课程结构,积极构建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专业知识交叉与融合、有利于技术能力训练与应用的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邀请医院(企业)第一线专家、技术骨干共同参与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建设。计划从现有的校级精品课程中,遴选3~4门进行重点加工,为明年申报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做好准备;与医院(企业)合作开发教材3~5本。继续加大网络课程和网络教学的建设力度,鼓励教师开发和应用多媒体技术,努力提高网络课程和网络教学质量。
2.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教育部高职高专专业目录为依据,结合学校实际,不断调整专业设置,优化专业结构。以护理专业为重点,争创省级、国家级品牌专业,使之在全国高等卫生职业教育领域中占有领先地位。做大做强药学类专业群和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专业,力争在2~3年内建成省级特色专业,同时,要十分注重培育和提升新办专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从明年开始,学校将按照“国家示范专业建设标准”,定期开展校内专业自评工作。在抓好“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的同时,认真研究制定本院“十二五”专业建设规划,逐步使我院专业总量达到18~20个,形成基本能覆盖全省医药行业、结构比较合理的专业体系。
3.进一步加强校院合作,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继续实施学校《大力推进工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意见》,2010年在全省再选择8~10所医院为学院的教学医院,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重点抓好实验、实训、实习三个关键环节,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继续推广和深化学院多年探索研究的“教育—实践—服务”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于2010年6月底,完成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使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具有鲜明的专业特点和时代特征。
4.进一步加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2010年重点建设的团队有4个: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药物制剂技术专业教学团队、护理实训基地建设团队、药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团队;积极申报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评选,争取实现零的突破。此外,通过专业课程建设、教研课题聚集人才,培育项目团队。力争更多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逐步形成一批以高技能、高水平专业带头人为核心的优秀教学团队。
1.继续加强学习,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组织全院师生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苏教高[2008]16号)、《省教育厅关于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教高[2008]15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坚持办好高职教育、办人民满意的高职教育不动摇。每年在全校范围内进行2次深入学习和研究高职教育理论,举办以中层干部、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的“高职教育理论研修班”,以教育部[2006]16号文件统领学校的建设和发展。
2.按照国家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标准,启动新一轮内涵建设。通过新一轮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为学校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全院教职工仍然充满信心,以建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为目标,自加压力,迅速启动新一轮内涵建设,扬帆启航,奋起直追。紧紧围绕教育部[2006]16号文件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标准为“标杆”,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桎梏,创新富于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汲取现代科技和医学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改革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建立多元化的质量监控机制,努力提高卫生人才的培养质量。
3.加强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的研究。一是调整充实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各专业指导委员会及教学质量监控机构,建立健全教学研究组织,制定教学研究工作计划,明确研究的重点、任务和目标。二是将高等卫生职业教育研究所上升为处(室)建制,新增专业研究人员2~3人。每年编写《教学研究选题指南》,指导教师围绕高等卫生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难点,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应用研究。三是积极组织研究课题立项申报和跟踪管理。力争2010年省级教育厅、省卫生厅立项课题6-8项,市级立项课题8-10项,校级立项课题20-30项,做到每个副教授以上的教师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每个教研室都有立项课题,通过课题研究聚集人才、培养教师的科研能力,推进教学改革的深化。同时,加强立项课题的跟踪管理,有15-20项课题结题评审,有3-5项研究成果申报省、市科技进步奖和哲学社会科学奖。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0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10篇。四是修订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励办法”和“科研工作考核细则”,加大立项课题研究经费的配套力度和奖励力度,并与年度考核评优、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相挂钩,充分调动教师从事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4.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二级管理体制的建立。以岗位设置和全面实施聘用管理为契机,对现有绩效考核方案进行修订和完善,充分发挥其杠杆作用,引导和激励教师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双师素质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等方面多做贡献。同时,将利用这次整改的机会,在学习兄弟院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推进学校二级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建立,逐步推行学校内部的二级管理,明确系(部)的职责权利,充分调动系(部)管理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全面深化“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职教新理念。明确了“立足苏北,面向基层,服务江苏,辐射全国”的办学定位,坚持服务定位和实践本位,始终把苏北和全市农村、基层、社区医护人员的培训放在重要的战略位置。充分利用卫生教育资源的优势,主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盐城市和江苏省培训乡镇卫生院内科、外科、儿科、妇产科、公共卫生等专业骨干医师及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等,继续承担盐城市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教育的任务,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营养师、育婴师、保健按摩师等技能鉴定站(所)19个,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适用性人才。
龙芳,女,纪委副书记、纪检监察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管理。
G710
A
1674-7747(2011)18-0050-04
[责任编辑 方翰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