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平
灯盏花始载于《滇南本草》,又名灯盏细辛、东菊。因花似灯盏,根似细辛而得名。是菊科植物短葶飞蓬Erigeron breviscapus(Vant)H and-M azz的干燥全草,能入药的短葶飞蓬只有3种,主要产于云南、广西、四川、湖南、贵州及西藏等地亦产,而云南能入药的灯盏细辛占全国的95%以上。其性寒、味微苦、甘温辛,具有散热解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舒经治瘫、祛风除湿和消炎止痛等功效。主治瘀血阻滞,中风瘫痪,肢体麻木,口眼歪斜,言语蹇涩及胸痹心痛。灯盏细辛制剂在临床上应用的主要为灯盏细辛注射液。其主要成分为总黄酮,药理研究灯盏细辛注射液的有效成分为二咖啡酰奎宁酸酯及灯盏花乙素、芹菜素、焦袂康酸、高黄芩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舒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变血液流动性、增加脑供血,并有改善微循环、增加梗死区的血氧供应、保护梗死区的组织、促进梗死区功能恢复的作用[1]。另有研究表明灯盏细辛注射液除以上作用外还具有抑制血小板,促进纤溶活性,拮抗脂质过氧化,清除自由基等作用。广泛应用于心、脑、肾、肝及糖尿病等领域。笔者查阅有关灯盏细辛的文章298篇,现将灯盏细辛的临床研究及应用综述如下。
1.1 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林小娟等[2]将脑血管病患者4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灯盏细辛注射液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内静脉滴注。对照组采用复方丹参2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内静脉滴注。以上两组均每日1次,14 d为1疗程。常规治疗两组相同。结果显示灯盏细辛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仅血小板聚集率有改善(P<0.05)。说明此药可扩张微细动脉,提高脑组织供血;通过降低血黏度,增加红细胞变形能力。
1.2 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CRD)的影响杨楠等[3]将初次缺血性中风和复发性缺血性中风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按照卒中单元中缺血性卒中的处理常规操作。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生理盐水250 mL加入灯盏细辛注射液20 mL静脉输注,每日1次,共15 d。灯盏细辛注射液能有效降低血浆CRP,抑制其促炎效应。
1.3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吴育彬等[4]将轻中度急性脑梗死患者8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5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使用灯盏细辛注射液40 mL,对照组用丹参注射液16 mL,均以14 d为1个疗程,共用药2个疗程。灯盏细辛注射液可调节急性期和恢复期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CGRP释放,降低血浆 ET水平,增加CGRP的表达水平,有助于缓解缺血区域血管痉挛,周围侧支循环血管功能得到明显改善,由麻痹痉挛状态逐渐变为微舒张状态,血液灌流量增加,改善缺氧,减轻脑组织损伤,达到脑保护作用。
2.1 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对ET的影响 陈协兴等[5]将1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4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静脉输注。对照组60例,给予硝酸甘油5 mg加入50 g/L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静脉输注,疗程均为14 d,每日1次。用药2周后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72.7%(P<0.05)。
2.2 对心肌细胞凋亡的研究 黄星原等[6]将纯种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10)、感染组(n=15)、治疗组(n=15)。治疗组和感染组每只分别接种病毒滴度为10-7.5TCID50/mL的CVB3m0.3 mL,以接种当天为 0计数天数,第 1天开始每天对治疗组注射灯盏花素7 mg/(kg◦d),病毒组和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第9天处死小鼠,取心脏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药物治疗组与感染组相比较,心肌细胞炎性病灶和坏死病灶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1 对糖尿病肾病活性氧的影响 程晖等[7]对临床确诊为糖尿病肾病Ⅳ期住院患者94例,按照自愿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20 mL,对照组为肌苷0.2 g,1次/日,2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灯盏细辛可明显减轻糖尿病患者蛋白尿,改善肾小球滤过率。可能是由于灯盏细辛对活性氧的清除,增加组织抗氧化酶活性作用,使ROS产生减少,通过PKC、MAPK和JAK-STAT通道,减轻糖尿病肾小球基膜增厚及系膜区基质增生,延缓肾小球硬化进程。
3.2 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中的临床研究 陈广等[8]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1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单用甲钴胺500 μ g口服,3次/日。治疗组(68例)在口服等量甲钴胺基础上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30 mL,1次/日,均14 d为1疗程。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对照组为82.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显著。
4.1 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观察 黄捷平[9]研究表明,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具有互补的作用,可增强抗病毒的作用,同时灯盏细辛注射液对受损肝细胞具有保护功能,并能有效改善乙肝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
4.2 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应用 吴其恺等[10]将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以肝安、古拉定、复方鳖甲软肝片护肝降酶抗肝纤维化治疗。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30 mL静脉输注,1次/日,疗程8周。灯盏细辛注射液能改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肝纤维化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对乙型肝炎肝硬化有较好疗效。
4.3 对高胆红素血症患者的临床应用 高淑俊[11]将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甘草酸二铵注射液150 mL加入100 g/L葡萄糖注射液250 mL,茵栀黄注射液40 mL加入100 g/L葡萄糖注射液250 mL,1次/日,治疗4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30 mL加入生理盐水静脉输注,1次/日,治疗4周。灯盏细辛有明显的降GGT作用,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随治疗疗程延长疗效愈显著。
5.1 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马西宽等[12]将134例肺心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视病情需要给予常规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灯盏细辛注射液30 mL,疗程均为14 d。治疗组对纠正CPHD患者的心律减慢时间、发绀消退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P<0.05);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下降幅度,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5.2 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 李小惠等[13]灯盏细辛注射液能够改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加重期患者血气分析及血液流变学的各项指标,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对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肾功能的影响,陈超等[14]将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28例)和尿毒症组(10例)比较,2组患者每日静点灯盏细辛注射液20 mL,连用14 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胆固醇、三酰甘油、血黏度、血尿素氮、血肌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治疗后患者血压、血脂、血液流变学及失代偿的肾功能均有明显下降(P<0.05)。
灯盏细辛注射液目前已作为临床主要治疗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是影响患者血液流变学、血浆C-反应蛋白、血管内皮功能、清除体内活性氧等作用。广泛应用于心、脑、肺、肾、肝等方面,另外还广泛应用于血管性头痛、颈椎病、皮肤病及五官科等方面。因此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和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同时应注意中药注射液的不良反应,以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临床应用中应避免同时用两种活血祛瘀的注射液,以免加重其不良反应。
[1]王锦平,王永铭.灯盏花药理作用研究[J].中成药研究,1985,7(12):25.
[2]林小娟,王海平,刘钦华,等.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3,16(6):375.
[3]杨楠,张志强,王本国.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09,18(2):219-220.
[4]吴育彬,吴映华,庄伟端,等.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06,13(1):6-8.
[5]陈协兴,胡榕,王波,等.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对血浆内皮素的影响[J].广东医学,2003,24(1):27.
[6]黄星原,陈莉琼,王世红,等.灯盏花素对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09,30(2):180-138.
[7]程晖,刘红燕,邱昌建.灯盏细辛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活性氧的影响[J].中国药师,2007,10(8):762-764.
[8]陈广,卲昆.灯盏细辛注射液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68例[J].国医论坛,2008,23(6):40.
[9]黄捷平.灯盏细辛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药物与临床[J].药物与临床,2007,4(6):206-207.
[10]吴其恺,郑燕群,刘晓晖,等.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2008,29(7):1216-1218.
[11]高淑俊.灯盏细辛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J].广东医学,2009,30(3):472-473.
[12]马西宽,洪利生,劳家珩,等.灯盏细辛注射液对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临床内科杂志,2007,24(3):207-208.
[13]李小惠,周雨田,肖邦榕.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研究[J].中国药业,2007,16,(3):52-53.
[14]陈超,程世平.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肾功能影响的研究[J].海南医学,2008,19(9):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