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军
培养学生兴趣 变被动为主动
刘艳军
古代许多名人成功的条件之一,就是兴趣。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更是会重视学生对英语的趣味性,以此来开启学生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是笔者在平时教学中的点滴积累,仅供大家参考。
在课堂上笔者尽可能多地使用抑扬顿挫、语调丰富、风趣幽默的语言,并配以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组织课堂教学。例如每次学生在演讲中有可取之处时,笔者会高举大拇指予以表扬。对于后进生,笔者更是毫不吝惜地对他们说“Good”“Wonderful”“You are super”之类的话语,并不失时机地号召全体学生对同学的演讲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样,学生就得到一个开放宽松的学习环境,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施展,从而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
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使用对话、角色表演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思想始终处于积极状态。在讲课文时每教授一个情景句型,笔者都会让学生用当天所学的内容自编一个简短的情景对话,到讲台表演。如学到九年级“I used to have long hair”这课,笔者发动学生都带张自己过去的照片,用句式“I used to...”来谈论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整个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兴趣高昂。在教学中除了使用对话表演外,笔者还尝试让学生表演课文内容。如学到有关职业的一课时,笔者让学生组织一次招聘会,有意竞聘者到前面推荐自己,下面的学生当评委,为竞聘者提出各种相关问题。学生十分踊跃,高潮此起彼伏。这样既调动学生动脑、动手、动嘴的积极性,又增强学生的实践性,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过去的教学常常强调教师的主导性,而把学生单纯地视为教育对象。如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界越来越深入人心。在教育过程中,笔者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宗旨来指导教学。在课堂上笔者经常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来完成某一任务,笔者只是巡回指导,重点的地方点拨一下。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不但轻松地学到知识,增强合作意识,而且培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同时也是师生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和制约学生的情感和意识,影响学生的认知活动。因此,笔者十分重视情感的投入,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自己的言行、表情传递给学生亲切、鼓励、信任、尊重等情感信息,使学生不怕出错误,敢于开口说英语。
笔者在平时教学中充分采用图片、简笔画、游戏等辅助手段,让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只有当学生对所识记的材料产生强烈的兴趣,才会使大脑皮层产生优势兴奋中心。这样接受的信息就会很深刻。为此,笔者在教学中使用丰富多彩的实物、图画、简笔画等手段,引起学生兴趣并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增强识记效果,而提高英语水平,增强学习英语的趣味性。
总之,英语学习,兴趣为先。英语教师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并使他们掌握技能,另一方面更要重视培养和保持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效果,才能把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更好地处理好。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五重安乡旭阳学校)
10.3969/j.issn.1671-489X.2011.13.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