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爽
抓好心理教育 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贾爽
教师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职业。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的乐观、豁达、宽容、富有同情心等情绪特征对学生的影响极大。教师心理健康,可以使自卑怯懦的学生昂起自信的头,使孤僻多疑的学生绽开笑脸,使暴躁易怒的学生拥有平和的心态……相反,教师遇事急躁,学生情绪就不稳定。教师心理不健康,会把不良情绪带到教室,甚至采取不正当的方式惩罚学生。
鉴于此,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成为笔者今年做好班级工作的起点。1)不断要求自己学会解除或缓解高压心态,不再主要以学生分数论成败;2)努力培养自己高尚的爱生情怀,时刻提醒自己要公平、公正地面对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3)学习先进的教育艺术,掌握先进的适合当代学生特点的教育方法;4)学会把办公室当作“教师心理健康成长的工作坊”,经常把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与其他同事讨论。一系列心理健康知识的积累使自己的心里有了与以往不同的管理工作的理念和方法,笔者适时地运用这些理念和方法在班级工作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开始,学生有点不良表现,受到教师批评,此后教师的工作又没跟上,学生受到冷落,思想开始消沉,表现更加“不良”,于是遭遇教师更加严厉的批评、同学的歧视、家长的训斥以至打骂。此时学生呢,越发“逆反”,轻则以恶作剧,重则以“破坏性”行为发泄不满,表示抗争。学习成绩每况愈下,从而被视为“屡教不改者。这是班主任司空见惯的现象,也是班主任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在班里的滋生,笔者开始注重进行“亲情”教育,为心理健康教育营造一个宽松而富有吸引力的班级环境。“亲情”的营造,让学生对班级有了家的感觉,学生也更注重塑造自己在集体中的形象。
当学生“旧病复发”,或犯了新的错误时,笔者先不忙给予批评和警告,就为了防止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通常是陪伴学生“走”一程,相处之中指出发展下去的危险“前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似有不妥”,帮学生辨别是非,分析利弊,让学生自省、自悟。
有一次,刚响过预备铃,可一些学生没有意识到已经上课了,还在说说笑笑、吵吵闹闹,整个班级也没有静下来,而邻近的班级纪律又出奇得好,笔者不免有些生气。刚想大声训斥学生,但一看还有几个学生正在读书,于是笔者数了数人数,在黑板上写下数字,趁学生一发愣的机会,说道:“刚才有这么几个同学在认真读书,我向他们表示祝贺,也希望其他同学能赶上他们。”于是,纪律立刻好转,大家都在读书了。
教师要注意寻找“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一要降低“标杆”,二要手持显微镜。学生刘某,学习成绩极差,平时什么作业也完不成,但他的纪律很好,也很愿意为班级出力。在一次布置洗窗帘任务时大家都举手的情况下,笔者特意让他做,在笔者的鼓励下,他都坚持下来了。在学习上,笔者放低对他的要求,及时给予鼓励,发现他的成绩有进步,就在班里当众表扬,从而激发他不断进取,成绩逐渐好转。
每日下午的值日班长汇报会,都有一些学生在为自己当天的行为申诉,有的合理,值日班长就免去给他的扣分;有的不合理,大家就举手表示意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意见来定论;有一些学生感到委屈时,笔者就在放学时和他们及时交流,交流后都能较好地认识到问题出在哪了,心情也会好转。
从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上收集一些好的经验和方法,然后指导学生去学习,较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调节。如一些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丧失学习的主动性,笔者就选择励志诗来激发斗志,以此告诫学生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努力去改正;发现他人的不足,及时去帮助。
中学阶段是完善学生自我意识,增强独立自主能力,健全学生人格的关键时期。教师应根据青少年心理、生理发展的特殊规律,充分利用这一阶段学生独立性明显增强的优势,激发他们开展自我教育的愿望,培养他们具有自学、自理、自强、自律的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总之,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的原理和一些案例,给笔者的工作带来很多便利,也进一步推动了班级良好的班风、学风的形成与发展。
10.3969/j.issn.1671-489X.2011.13.022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七树庄镇大令公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