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逢祺
多媒体对学生能力的有效引领
包逢祺
总评:作者通过一些实例说明多媒体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的引领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媒体的选择与使用必须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学习环境和学生特点等相匹配,处理好“目的—手段”的关系。
作者通过多媒体课件再现事件的变化过程,促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真实感受。但是过多应用动态的多媒体视觉刺激,学生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动态效果,会降低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因此最终要引导学生能够自己找到观察的重点。
作者通过多媒体课件营造学习情境,把各种具体经验联合起来,实现与抽象经验的链接,帮助学习者整合已有经验,从而促进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多媒体以其传递信息快,形式灵活多样,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等特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被广泛地运用,切实符合了《新课标》的要求,使得课堂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尤其是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发挥了极其巨大的引领作用。
学生在观察物体时,往往只注意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而不能准确地把握学习的主要内容和重点部分,注意力因而容易分散。如在教学《一位数相减的减法》这一课时,给学生出示常用的挂图:有4只鸟,圈住其中的一只,表示去掉一只鸟,用减法来进行计算。利用这幅挂图教学时,图形比较抽象,老师如果不做说明,学生就不能够读懂教师教学的意图;如果老师不进行引导,学生就难以找到观察的重点;如果学生不能够理解图意,注意力就容易转移。如果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效果则迥然不同。笔者先出示4只会飞的小鸟,然后让其中的1只小鸟飞走,这样就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现有4只鸟,飞走了1只,剩下来的鸟数就是4只鸟中去掉1只鸟,用减法进行计算。多媒体的生动、形象、具体,不但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演示的过程就是引领学生观察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了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弥补了教学挂图的不足。
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有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但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起到的作用同样不可低估。使用多媒体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行为,使其由不自觉转化为自觉,促进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恰当地设置思维坡度,使得形象思维自然、平坦地向抽象思维转化。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这一课时,笔者凭借多媒体课件连续演示两道题。首先演示:有10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能分几个?还剩几个?让学生列式计算。再演示:有31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分几个?还剩几个?让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提问:“发现余数和除数有什么关系?”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出示多媒体课件,减缓了学生思维的坡度。同是分在3个盘子里,剩下的又不够继续平均分,通过学生的思考,就会发现 “余数比除数小”这个结论。学生抽象概括的结果,是借助于多媒体形象、直观的表象,这样,就有效地调动了学生思维的自觉性,实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记忆是过去经历的事物在人大脑中的反映。它是以暂时联系的形成和留下痕迹以后在人头脑中恢复为特点。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无论使用哪种教学手段,如实物演示、教学挂图等,都是以单一的信号刺激大脑皮层,留下记忆。而现代多媒体教学是以光、色、声、像的部分联合或者整体联合的多重信号刺激大脑皮层,当然,后一种形式的信号在大脑中留下的痕迹会更深,更持久。例如:在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复习7的乘法口诀时,有位同学对着7×4=?皱起了眉毛。教师可以这样提示:“1只兔子几条腿?7只兔子几条腿呢?”学生立即答出:“7只兔子28条腿。”教师可继续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怎么想的?”这位学生毫不犹豫地说:“我想到了我们在学习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老师利用了多媒体进行教学,课件中的兔子腿的数量就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仔细推算了一下,就得出了结果。”可见,如果多媒体课件上的那一只只生动逼真的4条腿兔子,没有在他的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么,对这位同学的启发、提示是毫无效果的。因此,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作者很好地总结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利用学生容易对多媒体呈现的多种刺激而产生持续的积极态度,促进教学效果的达成。
案例选择有些牵强,没有体现出多媒体的作用。
《心理学》中明确指出:“学生有意识地掌握知识的前提是理解他们所学的东西。”多媒体教学的使用,不但帮助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使学生理解得更快,掌握得更牢。“相差”关系的应用题,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二册中的教学难点,老师苦口婆心地进行教学,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却掌握的不是很好。当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情形却大不一样了。例如:在教学“红花有8朵,黄花有5朵,红花比黄花多几朵?”这一题目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首先,先出示8朵红花,再出示5多黄花,让红花和黄花一朵一朵地对起来,红花还剩下3朵没有对上,这个时候,学生就可以看出来,红花的朵数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即与黄花同样多的部分与比黄花多的部分,然后跟减的意义联系起来,从8朵红花中减去与黄花同样多的5朵,剩下的3朵红花就是红花比黄花多的朵数,最后,再把形象图抽象为线段图,把具体形象的实物抽象概括为线段。学生从具体、形象到抽象概括的直观演示中理解了应用题,找到了解题思路。多媒体课件演示可引导学生遵循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规律,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
作者对理解力的描述与前面对思维能力的描述有交叉。
很多数学老师认为:“数学是配用学生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语言训练是语文课的任务。”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忽视了数学中的语言训练。其实,语言是思维的外壳。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一个人智力发展和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语言的。”由于小学生语言区域狭小,缺乏数学语言,而他们的思维活动对语言又有较强的依赖性,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教学《1的认识》这一课时,笔者出示1根小棒,用数字“1”来表示,也可以用多媒体出示1头牛,1只兔子,1条线段,引导学生说出:“1头牛可以用‘1’来表示,1只兔子可以用‘1’来表示,1条线段可以用‘1’来表示。”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呢?”学生们畅所欲言,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还给学生创造了敢说敢想的机会,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更多来源于教师的启发,这里多媒体的作用并不突出。
包逢祺,本科,小教一级。
江苏省如皋市丁堰小学。
稿件来源:“万讯杯•我与教育装备”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