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朋敏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搞好初中语文复习
刘朋敏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教育理念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搭建一个自主、合作、探究、交往的学习平台。实践表明,新课程改革更强调教师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朋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朋友,深入到他们的兴趣中去,与他们同欢乐,共忧伤。
在这种新形势下,如何进行语文复习又是初中语文教师所非常关注的。所谓复习也就是第二次学习,是在第一次学习的基础上梳理已学过的知识,并加以巩固、强化、深化。孔子有语“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由此可见复习的重要性。
1.1 使用多媒体,激发学生求知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的动力。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由被动变成主动,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然而传统的教法将学生看成被动的知识灌输对象,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教师使用传统的教学工具向学生面对面地传授知识,通常只能是听其形而不能观其形,一些很简单的事物描述得很复杂也不能使学生明白。而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音频、视频设备来向学生授课,它以图文并茂的特点,为学生创建一个形象逼真、色彩鲜艳、动静结合的教学情景,极大地促进和改善学生的理解能力,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学习情感,形成学习动机。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立体式地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活动,足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求知欲、表现欲和成功欲,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主动学习,激发创新能力。这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多媒体为中介的整个课堂得到优化,教学的密度加大,教学的效率提高。
1.2 旧题翻新意,使知识系统化
例如查字典,在小学就学过,在初中一年级又进一步学习,学生也都掌握音序、部首、笔画这3种检字法。当复习到这些知识的时候,学生会感到这些知识早已熟记在心,用不着再复习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还是按照当时讲述这些知识的要求去对待它,又怎能有趣呢?若能对其再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让学生了解字典的如“◇”“(引)”“(喻)”等符号表示什么,有什么意义,这样就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复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记住,而是为了应用。以复习修辞为例,不是要看是否知道什么是比喻,什么是拟人,什么是排比等,而是要理解别人文章里为什么要用这些修辞方法,自己会不会用这些修辞,可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去写。
1.3 使知识精炼化,形式多样化
新课标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法,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例如把散布于各册中相关联的知识,搜集、整理、加工、提炼、浓缩,使之改头换面,穿新衣、戴新帽,利用表格、填空等形式,重新唤醒学生的注意力。再如对重点篇目作者情况的复习,教师提醒学生从名、时、地、评、作这几方面动手集中、归类、整理,之后教师再归总。然后让学生动起来,以竞赛抢答等形式来使学生牢记这些知识。这样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巩固所学。
2.1 复习课本,梳理知识,落实基础
受时间限制,复习内容要扣住课本,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知识梳理,分清主次,各个击破,把最基础的知识掌握牢固。复习就要把握考试范围,扣紧课本,在有限的时间内,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
2.2 突出重点,注重理解,提高综合能力
复习各类知识时,先明确此类知识要点,让学生心中有数,使他们能有目的、有重点地进行复习。考试范围一般包括3个方面。1)字音、字形、标点、病句、名句积累、综合实践等。2)诗歌赏析、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例如第一板块就要靠平时对基础的夯实,注重语文综合能力的考查。这主要取决于学生平时对课文的学习和练习,绝非一日之功。再如文言文,要求学生能疏通文意,掌握重点实词、通假字,了解重点虚词等,复习时就抓住这些内容进行;现代文阅读内容,应抓住重点,进行概括。3)作文。在进行了众多的作文训练之后,还应教会学生考场作文应对计策。
3.1 把握学生思想脉络,因材施教
新课程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新课标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进行创造性、主动性的劳动,创设生机勃勃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上焕发活力。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灌输——接受”式学习转变为发现式学习,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者。一方面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有力地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另一方面,对教师提出新的挑战,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驾驭、调控不再是通过直接的包办代替或权威垄断,而是要更加有策略和讲求技巧和艺术,想尽一切办法使学生得到来自教师的推动力,促进学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首先要成为学生最真挚的朋友,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使学生人人能感觉到“我能”“我行”“我会”,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
因为学生的基础和各方面的能力各不相同,在面临升学的复习阶段,应采取不同复习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指导,使其各尽其能。面临毕业的初三学生,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升学继续深造学习,一是就业。不管是学生自己,还是教师,都希望能使学生继续升学学习。这就需要有针对性地加以辅导,使尽可能多的学生有升学的机会。
还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网络,这样既可以进行个别化教学,又可以进行协作型教学,还可以相互交流。这种教学方式完全按照个人需求进行,教学的内容、时间及方式甚至指导教师,都可以按个人意愿选择,是一种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实践为中心,自主学习的现代教学方式。
3.2 适量做题,寻找思路,注重归纳总结
适量的、有针对性地做题,关键是做题的目的要明确,还要注意总结:什么样的题目,该如何去考录,从哪些角度去解答。做的题目多了,就会总结出一些规律,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做题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最后,从根本上说,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这就决定了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各类知识的方法,使他们有兴趣、有重点地结合自身能力去理解、消化知识,提高学习水平;使他们所掌握的知识系统起来,真正变为自己的东西,去灵活地运用。总之,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反复记忆,稳扎稳打,定能从容应试。
10.3969 /j.issn.1671-489X.2011.10.108
(作者单位:河北省内丘县内丘镇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