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兴才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苏州 215008)
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类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金兴才
(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 苏州 215008)
为增强学生的职业规范和职业能力,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依据,我校交通系主专业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类专业,根据职业岗位群及技术标准,按照校企双方“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师资共建、基地共建”的要求,构筑基础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本文以汽车类专业教学改革实践为例,对高职汽车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类专业;教学模式
百余年来,我国历代政府对短学制高等教育的称谓和办学宗旨,虽然有过不同的规定,但其主流趋势是向培养“实务”人才方向引导的,尽管直到1998年以前此类教育始终没有在整体上正式纳入职业教育体系,但仍可以把它作为今天所称“高等职业教育”的一条主线进行研究。而从清末实业教育到民国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思潮与实践,也正是我们今天实现高职教育模式转型的重要思想基础。事实上,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有着不同的认识,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也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以来,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教育改革也领先于全国。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1984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进行五年制师范教育试点,培养专科学历层次的小学教师;1994年教育部批准我省2所中专学校开展五年制高职教育试点,1996年省政府又批准16所中专学校试点。此后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并创造性地推进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初步形成了独具江苏特色的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模式,走出了一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新路子,为江苏省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教育发展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近40万人;二是办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管理不断加强,办学质量不断提高;三是办学特色不断显现,经过十多年来的办学实践,五年制高职的课程特色、教学模式正在逐步形成,办学优势正在逐步显现,当年试办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中专校已悉数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有的已成为国家级示范、国家级骨干学校、还有的已成为省级示范院校。
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优势突出 五年制高职教育招收初中毕业生,是实行五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实践证明,五年制高职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相互贯通和有机衔接,由于招收初中毕业生,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进入专业教学与训练时间早,从而有利于塑造学生的职业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由于五年一贯制不需要进行选拔淘汰,有利于统筹安排教学计划,避免了中职与高职衔接过程中因专业方向偏差和教学内容重复等造成的学时损耗,从而增加了有效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由于学生五年连续学习,从而有效地延长了职业技能训练时间,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比较复杂的高技术和高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适应工作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综合职业素质。
在五年制高职办学过程中,学校积极推进与行业企业的紧密结合,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职业教育培养模式由传统的以课堂和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组织形式向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和学生为中心的能力本位方向转变。高技能人才需要一个从初级到中级再到高级的循序渐进培养过程,这是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优势,要按照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和职业能力训练规律,统筹安排学生认识实习、企业实训、顶岗实习以及校内实训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学校积极推行“订单式"培养,借鉴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论和方法,如CBE(能力本位教育)、双元制模式、MES模式(模块教学法)等,重视行业企业专家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设计,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大力推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坚持在“做中学”、“学中做”,寓教于乐,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质疑、探究的意识,在知识传授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在职业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总的来讲,五年制高职教育非常有利于办出特色,特别是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有着比较明显的优势。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定位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审视:一是从社会需求上审视定位,就是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前提,以胜任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以提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为落脚点,以用人单位满意度为质量标准,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二是从人才规格上审视定位,就是要培养技术应用型和技能应用型人才,即培养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三是从学历层次上审视定位,毕业生是大学专科层次,颁发大学专科文凭,与高中后的高职教育是一个层次的,因此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技能要求必须达到大学专科层次的基本要求,不能降低培养标准。特别是在技能训练方面要优于普通高职院校学生。五年制高职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独树一帜、特色鲜明,已经成为江苏职业教育发展的新亮点。
通过对国外职业教育理论的学习和模式的比较分析,我们认为:CBE、双元制模式、MES模式各有优势,也都有有待改进之处。因此国内举办五年制高职的学校都有融合这几种课程模式形成一种综合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趋势。但课程体系如何吸收能力本位、双元制”等课程模式的优点,并形成适合国情、满足区域经济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性专门人才和规格的要求,这将是我国五年制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这种课程体系具有以下特点:专业面宽;对原有课程进行重组,形成综合性课程;突出职业能力训练,在中职技能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注入智能和创造性的要求,并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我校从2005年9月开始开设高职汽车运用类专业以来对原有的课程重点进行了以下改革:
鉴于原有职教课程模式存在的缺陷,我们需要反思职业教育观,探索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我们认为:知识与能力不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互为条件的。我国职业教育中存在的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职业学校毕业生岗位胜任能力不强的问题也促使我国的职教工作者认真检视知识本位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并把目光投向能力本位的课程模式,试图从中吸取有益的成分。近年来,我国的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从业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改革方面,我国在借鉴德、英等国的模块课程基础上,构建了具有我国特色的 “宽基础、活模块”课程体系。这种模块课程与原来的学科课程相比增强了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同时继续保持了重基础的特色。在构建“宽基础、活模块”课程体系时,改变了过去以教育专家和学校教师为主的方法,建立了行业企业和学校合作编制课程的制度。同时,在课程编制过程中增加了职业分析、岗位分析、任务分析等,每一分析的结果都与模块课程中一定的目标相对应。所有这些改革都预示着我国的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正在朝知识和能力兼顾的方向发展。
坚持了“以人为本”的教学宗旨 由于职教的高度实践性,学科本位的弊端无疑是很大的。强调能力本位的职业培训及其评估,使受训者具备某一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这已成为各国职教课程改革的目标。虽然能力本位职教课程明显优于以知识为本的学科课程,但这一课程体系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在今天一段时期的职前培训之后,就可在某一行业内稳定就业的传统现象已不多见,培训之后不断进行再培训才是适应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的“适时模式”。因此“能力本位”必须与职教“终身学习”的思想相结合,而终身学习思想是基于“人格本位”这一基本假设之上的。“学习型社会”强调个体的学习机会,在职教上体现了个体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职教课程开发应强调职教课程以完善个体劳动者人格、提高个体劳动者素质为目标,要求用“人格本位”来充实与完善 “能力本位”的课程概念与模式。这表现为强调职教课程应能使个体劳动者不仅具有应有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还应具有健康的职业心理与职业道德,能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失业为 “常态”,视职业中的新知识与新技术含量的增加与变化为“常态”,具有终身化职业教育思想,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与自主创业的精神。在学习化社会中善于利用各种学习机会提高自己的素质,通过学知、学做、学会生存、学会与他人共处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人格。这才是职教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
教学设计原则 突出能力目标的培养;课程的载体是项目和任务;以完整的工作过程来设计能力的实训过程;行为主体是学生;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具体表现形式如下:(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普遍对专业课程学习充满期待,如何引导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课程训练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非常关键。因此,在课程教学中,直接引进企业的维修资源(如工单、维修记录等),并结合通过企业参观等形式,使学生体验课程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把握学生学习特点,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一致。针对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特点,在教学设计上采用与实际工作相一致的任务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努力创设工作环境,虚拟企业的工作任务开展现场教学,使学生看得到、体会得到,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3)工作任务驱动,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结合工作岗位能力需求设计工作任务,由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任务内容,指导学生逐步完成任务,然后进行分析总结和技能展示,使学生在学习中很好地体会工作的过程,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4)工作学习相融合,注重学生素质培养。通过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校外实训环节的实施,构建了与生产工作环境相一致的教学环境,聘请了企业的技术骨干担任课程兼职实训指导教师,这就为工学结合教学提供了条件。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引入了企业的实际工程项目。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工作能力,同时在实训过程中将认真负责、团队合作、客户沟通、整理整顿等职业素质融入到了教学模块之中。(5)基础课教学注重实用性。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为专业课程打基础为宗旨,同时基础理论课教学根据学生情况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进行教学。
采用先进教学手段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利用实训室设备建立硬件仿真教学环境,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建设 “汽车仿真教学平台”“汽车维修专业特色教辅资源库”等软件仿真环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1)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与课程相配套的多媒体课件,将训练过程进行视频化,从而为学生在训练之余,进行技能的巩固提供了环境。(2)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教学。利用“汽车仿真教学平台”中提供的仿真功能,模拟车辆保养的过程,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我校已有“景格”和“鹏达”两种虚拟教学试验系统。通过仿真训练,拓展了实训硬件资源种类和数量,降低了硬件设备的损耗,提高了学生完成相关操作的职业技能。(3)运用网络课程平台。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及时修订教学目标,补充教学资料,丰富教学资源。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课程平台中的教学录像、案例分析等教学资源进行自学,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的交互功能进行课程内容、维修技术等方面的讨论,及时反馈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由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信息量大等特点,可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项目的教学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尽可能是教学直观,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1)工学交替的教学设计模拟企业的实际任务为课程的训练项目,构建适当的学习情景,参照企业工作流程和相关标准实施各个任务,从而实现工学交替的学习。(2)项目拓展教学方法。针对车型种类不同,保养的操作流程不同的特点,采用收集各类车型的保养工单方式,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不同企业的实际保养流程,从而拓展各项目的实训功能,为学生培养的可持续目标奠定基础。本课程在微观上采用了还原教学法,通过还原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实施工学结合。训练上采用了的实例牵引、任务驱动等方法。(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微观课堂教学中,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通过任务的解决实现必备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训练。通过任务来驱动课堂教学,在任务解决的过程中实现师生互动,并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4)行动导向法。以行动导向六要素: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强调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增强教学的互动性。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5)加强校企紧密合作,拓宽就业渠道。促进专业建设发展。除原有的合作项目外,下半年又导入丰田专业技术员(二级)课程培训体系并正式实施。与巴斯夫、欧亚伟业集团、苏州海格客车、阳光车仆、SPX、东来油漆等品牌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并准备组织实施。本学年广开就业渠道,新增企业10多家。完善校外实习管理,建立企业走访制度,已走访企业52家,通过走访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毕业生现状及企业需求,从而在保证校外实习质量的前提下完善专业建设。
教学评价与效果 考评采取校企穿插培训,学生自评,教师和企业专家综评等多元化考评形式,全面详细的检测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操作水平。我们制定了详尽的教学计划并在教学过程中严格执行,根据培训内容,采取模块化教学形式,每个模块都有若干实训内容和时间,每个模块结束后还会组织讲评和实操表演,加深学生内容学习的印象。在最后,我们将每个模块串联起来,让学生在规范和正确前提下自由组合和发挥布置流程。学生对内容有了整体的掌握后,技能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我校汽车维护专业学生动手能力强,能满足社会需求并很快适应企业工作环境。据统计我校第一届汽车维护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已达到100%,专业对口率高。企业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本校毕业生在汽车维修工作岗位上实践动手能力强,肯吃苦,留得住。我院定期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保持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和交流,不断改善课程设置。
根据高职院校双证制的要求,本课程依托丰田考核制度及合作企业,对在校生开展职业资格鉴定工作。目前,已具有汽车维修工(中、高级)证书、汽车维护丰田技术员证书等证书的鉴定权力。课程的设置与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强,大部分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及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通过了汽车维修中、高级工认证和丰田初级技术员证书。05级(08届毕业)学生获证率已达100%。2006级汽车维护丰田初级技术员考核通过率达100%。
我校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类专业根据国情和学生现状,不断探索和完善教学模式,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能力本位及“双元制”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结合,以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借助特定的项目训练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为基本特征,以掌握相应岗位技能,养成一定的职业态度并以提高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为目的的教学。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寻找学校与企业、学习与工作、知识与技能之间的结合点与平衡点,突破教师与教练角色、企业管理与教学管理分离的界限,实现多方面、全方位的融合,实现从传统知识观向当代知识观的转型。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能力平衡发展,适应社会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校汽车运用类专业的学生在江苏省和全国技能大赛中连续几年取得优异成绩佐证了我校教学模式要卢不断创新,不断研究适应行业和社会发展的新的教学方法的方向完全正确。五年制高职汽车运用类专业教学模式要想将能力本位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的结合,应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对教学模式包括课程模式、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不断地探索与发展,与社会和汽车行业与时俱进是唯一的选择。
[1]顾珺.五年制高职教育的问题及对策[D].南京师范大学,2006.
[2]匡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变革之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3]陆根良.汽车修理专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7,(23).
[4]尹万建,李祥峰,马金刚,赵飞.五年制高职教育特色的认识与研究[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
[5]张忠伟.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一体化教学探讨[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12).
[6]陈玉华,黄清源,李学锋,胡信华,张勇,梁尤谆.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
[7]嵇尚珠,杨鑫,陈建彬,曾袁新.高职院校汽车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 2009,(33).
G710
A
1672-5727(2011)04-0043-03
金兴才(1963—),男,江苏苏州人,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主要从事汽车类专业教学。
(本文责任编辑:尚传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