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的跨学科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

2011-02-20 13:37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年7期
关键词:跨学科学科融合

张 兰 王 勇

1.牡丹江医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2.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 430064

高等院校的跨学科教学与创新人才培养

张 兰1王 勇2

1.牡丹江医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1 2.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 430064

通过多年的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我国各大高校在这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是同时还存在着颇多的难题,在这种现实的驱使下,纷纷有研究者研究这些难题,并努力发展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笔者充分调查牡丹江医学院跨院系科研项目管理现状并根据一些专家的推荐,选取牡丹江医学院的各跨学科科研机构做深入的案例研究,试图探讨跨学科创新型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一些具体的方法。

跨学科;创新;医学;英语教学

创新是21世纪的时代特征,而且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也表现得更为广泛和深刻。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驱动下,许多重大的社会经济问题需要多个学科间的交融研究才可以解决。所以,培养跨学科,创新型人才的呼声此起彼伏。近年来,我国很多高校特别是一些综合性质的重点大学,都纷纷成立了一些跨学科,跨院系的科研组织机构,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创新能力。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跨学科的培养形式能很好地促进学科与学科之间的相互交叉和渗透,并能促进高校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而且对大型项目的攻关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1 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跨学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新时代对高校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对人才的使用方—用人单位来说,他们需要具有跨专业或跨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以医学专业为例,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企业在选择医学专业的毕业生时,除了要求毕业生们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还要求他们在英语以及计算机等方面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毫无疑问,新时代需要“复合型”的医学人才,尤其是与英语等学科的复合。而且,显而易见,跨学科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可以有效地实现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从社会的现实需求以及长远发展来看,当今社会需要跨学科创新型人才,而满足这一社会需求是高校的职责所在。高等学校培养不同类型、规格的人才,是社会发展需求驱动的结果,高等教育应该具备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性和拉动性。我们理解的适应性就是“社会出题,高校作答”。因此,复合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是高校必须认真对待的一大课题。

学生和市场的需求可以有力地证明实行跨学科融合是可行的。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在组织跨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把学过的一些知识有意识地应用在另一学科领域,这样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应用加深对其的理解,从而加深对已有知识的记忆。而且,根据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跨学科教学能够很好地融合零散的学科知识,从而使其变得更加丰富充实。融合后的知识有助于学生不断获得新知以致发展。另一方面,这种跨学科的融合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参与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可以把英语课堂的知识运用到其他的学科中,并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认识到英语知识的真正价值,从而发现英语学习的乐趣,获得自豪感和满足感,最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来,从而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效率。笔者对牡丹江医学院医学影像专业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的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80%以上学生支持和希望有跨学科的英语教学,而且年级越高,这种需求越强。这就要求我们医学院校的英语教师能以跨学科实践的思路来承担起应用型医学的人才输送任务。

2 跨学科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具体方法

所谓跨学科融合,一般指针对一个话题或论断,有意识地糅合多门学科的知识技能原理或观念,从而构建成一个有机的完整教学单元。融合在一起的各个学科分别讨论了这一主题的某方面或者可能在探讨这一话题或在讨论该论断的过程上有关联。在英语课程设计上,这是以教学语体为中心的课堂设计理念,教师要关注英语所载的信息内容,更重要的是根据该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有很多方法可以构建出跨学科的英语课程,可以是一门课程内部的多学科融合式也可以是多门课程间的多学科融合式等。根据目前大学英语专业教学的具体环境和本文作者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对跨学科并跨课程融合式的英语教学课程设计思路总结如下。

2.1 实行学分制,给学生自由选课提供方便

按照以往的教学方法和管理制度的规定,同一个专业的所有学生都应该学习同样的课程。即便是有的学校同意学生选修部分课程,也都是一般性的选修课,而且数量少。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各有特长的学生。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在保证一定数量的专业必修课的前提下,让学生自由选课。保证学习者具有充分的学习时间的自主选择权,突破学时的束缚。从长远利益考虑,以学生为本,尊重其专业,课程的自主选择权是大势所趋,是高校改革的必然之途。而在当前,应积极推进并深化学分制,主辅修制和本科导师制的改革,为下一步的改革创新奠定厚实的基础。

2.2 搭建跨学科基地,提供创新平台

学校应根据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构建跨系实验室或创新实践基地,跨系(学科)的实验室不归属于任何的学院或系部,主要是各个院系的兼职教师,研究生以及本科生组成该实验室的成员。跨系(学科)研究中心是一个跨系组织,它和很多学科都密切相关,积极鼓励开展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项目是以科学研究为主而兼顾教学的单位,一般以指导研究生为主,由学校独自设立、与校外单位共同创办、国家部门重点扶持或资助设立3种。笔者调查发现,许多高校都已经成立了创新实践基地,该创新基地采取以学生自主创新管理为辅的各学院积极参与的形式。优化了学生的创新环境,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特别是跨学科领域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3 以学生为本,发展个性

尊重学生的潜能和人格,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强调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由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变为知识的探索者。学生有选择课题,选择学习方式以及形成自己学术思想的自由,实现知识的迁移,培养创新意识,释放创新能力。

2.4 重视实习,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搞好大学生实习的必要性不言自明。学校在排安排学生专业的课程时,应该保证充分的实习时间,并科学地予以安排。在校企合作,企业专家和学校专家合作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经济发展的动向可以及时地反馈到学校来,学校就能更准确地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做出反应,通过各种科研创新活动,不断探索实践,最终提高了自主创业的能力。

2.5 跨学科研究与跨学科人才培养相结合

作为大学科研组织,依托的是学校的人才、资金、设备资源,必然也要担当一定的责任,把跨学科研究与跨学科人才培养结合起来是中心的一大任务。中心认识到科研人员来自不同学院,不同学科的特点,通过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专业知识的互补拓展科研人员的知识面;通过跨学科研究,拓宽研究生的知识面,锻炼跨学科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在机构设置和跨学科课程开设上,都体现了科研与育人相结合的特点。中心根据教师的研究专长为学生开出了许多新课程,为提供跨学科研究后备人才做准备,例如:生命科学前沿,遗传工程,医学遗传学进展等课程就是吸纳了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而设置的。国际上名牌大学例如普林斯顿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都发展跨学科课程并建立了跨学科研究中心,研究生一方面通过科研活动锻炼跨学科科研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最新的跨学科课程,尽早接触跨学科前沿,理解跨学科研究过程,正因为中心把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三者有机结合,才使中心步入良性发展,科研促进跨学科人才的培养,促进新学科的产生和发展,而学生为中心带来项目实施。总之,经济一体化以及人才需求多元化要求高校的英语教师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做出相应的调整,在注重培养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注意跨学科的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构建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和谐联动开放包容灵活主动的英语教育教学体系。这样可以适度拓宽专业领域,实现英语专业与各种医学专业的融合与渗透,从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更多更好的跨学科医学专业人才。

[1] 陈丽璘.美国著名研究型大学独立跨学科学术机构的研究与借鉴[J].现代教育科学2007,1:11~14

[2] 程仕平,徐慧,李丽琴. 交叉学科:培养研究生创新性的摇篮[J].中国高等教育,2005,15:58~59

[3] 卢建飞,吴太山,吴书光,等.基于交叉学科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1:46~48

[4] 李文鑫,胡甲刚.跨学科人才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3:43~47

[5] 胥青山.跨学科人才培养与高校学科组织创新[J].辽宁教育研究,2004,1:21~23

The innovative and interdisciplinary teaching in medical colleges

Zhang Lan1, Wang Yong2
1.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Mudanjiang, 157011, China 2.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s and law, Chongqing, 430064, China

Through many years of practice, our universities have accumulated a lot of experience i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but also met with many problems. So researchers are urgently needed to do more researches on it and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practice. Based on th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project of Muda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this study has selected this university's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has studied concret cases deeply. The article tries to discus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cultivating the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ve medical professionals, and some concrete teaching methods.

inter discipline; innovation; medical; English teaching

2010-12-07 稿件编号:1012037

张兰,硕士,助教。王勇,硕士,讲师。

重庆大学教务处教改项目“跨学科创新性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编号:2010216)。

猜你喜欢
跨学科学科融合
【学科新书导览】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跨学科前沿研究生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超学科”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