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杰
国外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对我们的启示
李斯杰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通过对国外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经验分析,探讨我国高校在新形势下开展和推动高等院校职业指导的内容和方法,旨在提高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国外高校;职业发展规划;职业指导
所谓高校职业指导,是指学校帮助学生按照个人的特长正确地选择最适合的专业或职业,同时培养其选择专业或职业的意识和能力,最终实现人尽其才。“职业指导”这一概念是由被誉为“美国职业指导之父”的美国波斯顿大学教授帕森斯(Frank Parsons)在1908年提出的,同年他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职业指导机构——波斯顿地方职业局,从事职业咨询和职业指导活动。随后,职业指导运动很快在英、法、德、日等许多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建立和发展起来。至今,这些国家普遍各自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职业指导理论和较为系统的职业指导方法。对于起步较晚的我国来说,要开展和推动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各国成功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
国外发达国家的高校职业指导工作,拥有一整套良性运行的管理体制,以“政府为导向、学校为主体、社会为补充”的组织机构建设是其管理的主要特点,这也正是国外高校具有完善的职业指导工作体系的重要表现。“政府主导”表现为国家教育部门负责大学生职业指导的组织、管理和监督,如英国的教育与技能部作为官方机构负责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宏观管理,主要通过法规政策的制定、工作质量标准的检查以及经费划拨等方式对各高校以及其他社会职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和调控。在美国,联邦政府设有指导与人事服务司,州设有指导与人事服务处。“学校为主体”体现为高校内部专门设有为大学生提供服务和实施必要管理的机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它是学校的一个常设机构,直接由一位副校长领导,全国从上到下形成了职业指导机构网络。[1]“社会补充”指的是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广泛参与。各种非营利性的协会组织发挥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如调查各部门对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进行行业性人才需求状况调研、就业形势分析和毕业生需求预测,以及毕业生就业市场信息的收集、进行职业介绍和职业指导等,以促进和保障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实施,如英国的就业指导服务协会、美国的职业开发协会等。
国外高校极度重视高校职业指导人员队伍的建设,其有效做法是设定一般职业指导人员或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入职标准,严把职业指导队伍“入口关”。美国国家职业指导协会于20世纪80年代制定了“生涯指导员资格证书制度”,建立国家生涯指导员制证委员会,设立国家生涯指导员考试。个人要获得国家注册生涯指导员资格证书,除了通过国家生涯指导员考试外,还需具备职业发展理论、个人和群体指导技能、个人和群体评估、信息和资源、项目管理和实施、咨询、特殊群体指导、监督、道德和法律、研究和评价等十方面的能力和学识。不仅如此,在这10项能力要求中的每一项又将再次被分为5到16项内容用以开发和评估美国职业指导人员的培训项目[2]。澳大利亚有关职业咨询、职业指导与职业信息服务人员的从业标准也于1992年伴随着全国职业协调人员培训方案的出台而推出。在标准中要求相关从业人员要全面了解行业需求、熟悉特殊行业与职业的从业资质、懂得就业或创业可能面临的挑战、与产业界建立广泛联系以便及时把握职业发展动态。
1.多样化的职业指导活动
国外高校都能从对社会负责、对学生负责的高度对学生就业进行引导和帮助。从重视新生入学前的咨询和指导到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再到帮助学生联系实习单位,并提供就业前互补性专业培训和综合能力培训课程等多项工作。在法国,学校与政府机关和企业都建立了密切联系,尽可能多地为大学生安排实习机会。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 多数高校安排的实习时间为6个月,有的甚至达 9个多月。二年级以上的在校大学生没有进行过勤工助学或没有参加过实习的很少。[3]同时,鉴于社会人才需求质与量的动态变化以及部分毕业生所寻求到的工作岗位与其专业培养目标的错位,法国高校在学生就业前还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互补性很强的课程训练和综合能力的培训,以缩短毕业生的职业适应期,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2.互为补充的两种职业指导形式
综观国外高校职业指导的基本形式,学校职业指导的基本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开设专门的职业指导课程;二是将职业指导渗透人各门专业课程教学之中。[4]两种形式互为补充。职业指导课程是通过正规教学的形式,由专职教师或职业指导专家担任教学工作,全面系统地向学生传授职业知识,帮助学生探索自我,了解职业世界,合理地设计自己接受教育的计划和选定未来的职业。其教学方式多种多样,除课堂教学之外,还采取其他方式,如利用补充读物或采用声像资料实施职业指导,此外还有参观与访问、劳动实习等。职业指导的另一种形式是将职业指导渗透于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专业老师结合专业课程教学不仅传授具体的专门知识和技能,而且阐明这些知识与技能在职业领域中的应用,以及应用中所应遵循的各种规则。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专门的知识和技能,而且知道这些知识与技能的运用价值,以及如何在职业领域中运用这些知识。
3.多渠道、多方式地提供职业信息
学校提供的职业信息包括社会上职业的种类、环境状况、经济收入、职业发展前景及就业条件和难易程度等。在这方面,如日本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设置了专门收集社会职业现状和动态的科研指导部门,其职业信息主要来自各道府县的职业协会和雇主联合会、各类新闻媒介所公布的大量职业与劳动市场的信息资料。美国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就业指导中心更是特别重视就业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建有供学生查询资料的就业图书馆,学生既能查询资料、咨询问题、编写自己的求职信,还能利用各种设备与用人单位联系。
高校职业指导是学校帮助学生走上职业道路的各种措施体系的总称,其特殊性决定高校职业指导应当包括五大方面:第一是择业指导:主要是进行职业规划指导,为学生的职业目标定向、定位、定心;第二是就业指导,包括就业政策和法规、需求信息、求职信、面试求职技能训练、就业心理等方面的指导;第三是从业指导,包括职业形象和敬业素质指导和训练等;第四创业指导,包括创业意识、创业方法、创业素质培养等;第五是毕业指导,包括签订毕业协议他劳动合同方的指导内容。
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指导工作中,以人为本的职业指导服务理念,体现为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辅导。每个人内心中个人能力、动机、需要、价值观和态度等相互作用和逐步整合的结果不尽相同, 用美国 E.H.施恩教授的理论理解就是占主要地位的“职业锚(Career Anchor)”因人而异。[5]为此,在就业指导方式上,要借鉴国外灵活多样的形式,除以讲座方式对全体学生进行就业辅导外,要使使教师能够普遍提供有针对性的、随时随地的个别咨询和辅导。学生可预约与职业指导教师面谈,或通过网络把的求职信、履历表等材料上传给职业指导人员,以获得较为具体细致的指导。为了引导学生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中处理好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个人特性与职业需要之间的关系,自觉地完善、提高自身素质,挖掘潜能,顺应社会发展。高校职业指导工作要首推人本服务,只有将人本服务始终贯穿于职业指导的全过程,才能使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学校的职业指导,已经形成了国家、社会、学校、企业、家庭网络化系统。借鉴国外职业指导经验,我国学校的职业指导途径可以采用网络化形式进行,建立以政府为主导、高等学校和社会性组织分工合作、相互支持的大学生职业指导网络化组织体系。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强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领导,通过政策引导、经费支持、有效监督等形式推动职业指导的有序开展。
高校应逐步建立全员化的职业指导内部组织系统,社会各类行业组织也要充分发挥其在具体行业领域内的优势,为大学生职业指导提供支持。同时应发挥国家的宏观管理功能,建立和完善学校职业指导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细则,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通过法规和制度建设,拨出专款改善和推进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促进职业指导工作水平的不断提升。
从众多发达国家职业指导实践来看,从事职业指导与培训工作人员,大都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知识的培训,并且是在比较成熟的理论指导下开展工作。虽然我国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经过了一定的培养与培训,但总体上,距离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同时, 我国对职业指导人员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在实践层面没有实行资格准入制。由于高职院校有关工作人员,对职业指导的理论和实践还缺乏比较系统的了解,缺乏有效的评价学生心理特点的方法,难以成为学生职业教育的主要指导者。专业课教师大多偏重职业技能教育,更难胜任个性化的、融于教学中的职业素质教育。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质量。因此,要在质量层面开展和推动职业指导工作,高校对于职业指导人员队伍的专业化建设势在必行。
为促进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进一步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助职业分析方法,尽快出台专门针对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标准,为高校职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成长提供更为清晰的导向。目前,我国部分城市的一些高校已从实际出发,针对新时期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特点,结合工作人员的需求,着重在职业意识、教育理论素养以及实践技能等三方面加强专题培训。
高校就业指导机构不同于其它职业机构的特点,就在于它是对大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进行就业指导。这种指导不仅是临毕业前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还在于在学生的整个求学过程中促进其职业意识、职业心理与职业行为的成熟与发展,是对学生择业观和从业观的全面培育,我院职业指导就设计包括了学生择业、从业、乐业、创业、就业、毕业六个指导环节。职业指导应该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转变就业指导只是毕业年级事情的观念,把职业指导贯穿于大学生培养全过程。
目前,我国在构建良好的职业指导体系方面已有所成效。如大部分高校除开设以课程、讲座形式的最为传统、经济、有效的职业指导方式以外,还结合使用职业心理测评及职业生涯辅导等科学的、人性化的职业指导方式。但囿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条件限制,很多职业指导方式只流于形式,无法达到真正的落实。因此,通过国外经验的学习所得,我国在开展职业指导教学工作时,既要考虑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又要考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既要考虑课程内容的阶段性,又要考虑课程内容的整体性。
在实践教育环节中,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模拟情境、开辟职业技能、职业素质训练实训基地、创办小型企业等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围绕学生的个人职业发展,在不同阶段进行不同内容的指导,将教学、实践、实习寓于一体。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协调好就业与课堂教学、就业与实践实习的关系。通过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把职业氛围带入校园。同时,还需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对艰苦创业、科技创业、自主创业的认识。通过案例教学或实践教学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团结协作能力、沟通能力,为日后实践做好准备。
职业指导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作为一项促进学生职业素质全面提高的系统工程,高职院校的职业指导工作,近年来虽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尚缺符合我国国情的成熟理论。因此,为了使我国高校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更加科学,我们必须尽快地对职业指导实践进行全面总结和研究,形成具有本土化特色的职业指导理论。学校除了在校内开展相对独立的职业指导活动以外,还应加强与社会、企业、人事管理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各种职业和专业对学生知识、能力、心理、身体的要求,运用科学的、现代化的手段收集、处理信息,提高职业指导信息的可靠性和针对性。我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自2010年在全国推广职业核心能力测评认证工作,在全国开展职业社会能力和职业方法能力的认证试点,我院也已进行了近两年的选修课试点。实践证明,对高校职业指导工作在全局上,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专门研究和攻关,从而进一步促进职业指导工作走向规范化和系统化。
[1] 刘向荣. 透视美国高校职业指导工作[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8): 24.
[2] 马克·波普(美).美国职业指导工作的发展历程与职业指导员的培训[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3):55.
[3] 邓宏宝. 法国大学生职业指导的回顾与展望[J]. 外国教育研究,2008(1): 89.
[4] 殷革兰. 国外职业指导理论的借鉴与运用[J]. 职业技术教育,2000(31): 58.
[5] 程 灵. 从职业指导到生涯辅导:欧美高校的就业指导及启示[J].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8(1):14.
Inspiration from Career Guidance in Foreign Universities
LI Si-jie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angzhou,Fujian,363000, China)
This article is to explore the content and method of developing and promoting career guidance in the higher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by analysing the experience of vocational guidance in the foreign universities. It aims at improving the effectiveness and purposiveness of the vocational guidance for the universities.
Foreign universities; career developmentplanning;vocational guidance
2011-05-20
本文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职业教育专项)《职业教育中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效研究》(课题批准号:GJA080009)之子课题《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教学方法研究》成果之一。
李斯杰(1955—),男,福建南安人,本科,研究员,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兼执行院长。
G718.5
A
1673-1417(2011)02-0001-04
(责任编辑:马圳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