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轻工业学院艺术学院 赵圣龄 李健华
新世纪人才最重要的标志是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近几年,全国各大高校相继在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设置“中国画”课程,这是对中国画艺术价值的肯定。从文化的角度讲,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是现代艺术教育必不可少的文化背景。中国传统绘画理论融儒、释、道等各家学说形成“天人合一”的至上境界,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独到的笔法、墨法及绘画工具是任何其他艺术门类无法比拟的。
中国画传统教学采取中国传统绘画作品临摹的方式,绘画理念严守古人法度,课时较长,重在技术的传承。艺术设计专业中设置中国画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设计思路,汲取传统文化的精神素养,技法的传承要求在其次。因此,教师应从中国画教学课程设置的总体规划上,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把握好侧重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安排合理的课时及教学任务。
艺术设计专业的中国画教学,要使学生了解中国画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的内涵,学习和理解中国画的绘画渊源及美学原理,领会中国画造型艺术的规律和用笔用墨的技巧,感悟中国画艺术的民族特色和审美意识,并有机结合相关课程,力求对传统艺术继承与创新。面对有限的课时与课程内容之间的矛盾,简单一本教科书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必须重新考量中国画知识的广度、深度及教学的侧重点,课前应准备充分的备课资料,要求内容详实、对专业有针对性,尽量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加深学生视觉上、心理上的印象。
加强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和中国传统艺术修养,是艺术教育的当务之急。要以纯艺术的美术教育和传统工艺美术教育为基础,给学生系统讲述中国绘画史、绘画理论。课程讲授应从简明扼要的绘画史,到中国画鉴赏,再到个案技法讲解,贯穿以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内蕴,让学生系统而全面地认识中国画的知识,理解中国画造型和西方绘画造型的根本区别,了解中国画的基本特点和著名画家的代表作及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理论架构与风格分析是相辅相成的,没有理论统辖下的风格分析是没有说服力的,只有理论的大框架而忽视具体的风格分析则是空谈。研究、学习绘画史的目的,是将艺术品回归到历史文化系统中定位,使学生从形式表现上认识艺术品的艺术魅力。因此,将绘画史、绘画理论贯穿于整个中国画教学,结合技法的面授,中国画理论和实践才能融会贯通。
艺术设计专业的中国画教学首先应确立分科教学、课时合理配置。高等艺术专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大约包括装潢艺术设计、广告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服装艺术设计、视觉传达与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等专业。中国画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中国画多种表现技法的掌握及运用,结合各专业自身的特点,汲取中国传统绘画的有机养分。
将“中国画”设为艺术设计专业必修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应以山水画为重点讲授,山水画中的“散点透视”和集儒、释、道于一体的“天人合一”的传统文化观念是讲述的重点。园林、环境艺术可以借鉴山水画意境和构图的表达,将诗情画意融入建筑中去,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体现中国传统宇宙观,创造“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追求;动画专业汲取中国传统绘画元素应较为深邃和直接,中国画的造型特点是针对动画专业的讲授重点的。线造型是中国画的基本特征,通过线勾勒、皴擦,表现出物体轮廓、质感。线,在中国画中起着支撑画面的框架作用,更有“十八描”、“十八皴”之说。线由起笔到收笔始终贯穿着主体的思想情感,或飘逸,或高古,或迟滞,或晦涩,线的情感意识远胜于体感的塑造,重绘画元素的自身情感表现,而不重画面组合的完整。由点、线组成的两维画面极具视觉张力,由点、线构成的平面的视觉效果对于质地表现极具夸张效果,这对于二维、三维艺术设计都深具启迪。
开设中国画课程的同时,书法成为我们研究传统艺术最直接的渠道。书法至魏晋时期已发展到顶峰。书法用笔用于绘画,所谓“书画同源”,是文人画的基本准则。通过学习书法,可以体会中国画笔法与墨法的关系。“于天地山川,得方圆流峙之常;于日月星辰,得经纬昭回之度;于云霞草木,得霏布滋蔓之容;于衣冠文物,得揖让周旋之体。”李阳冰的《上采访李大夫书》充分体现了中国书法的意趣,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另可设置选修课,给有中国画绘画天分及兴趣的学生提供学习的机会。
中国画以其特有的笔墨技巧作为状物及传情达意的表现手段,以点、线、面的形式描绘对象的形貌、质地及情态神韵。无论是课程设置、教学环节、教学模式均应采取开放性和立体性结合的思路,启发、联想有助于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建立,让学生认识到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不是割裂的,而是不断发展的过程。总之,中国画教学应该让学生了解、借鉴、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真正为今后的设计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1] 洪惠镇,中国画学院教育亟须改革,中国书画报,2005.
[2] 张伟平,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画工作室,河北美术出版社,2002.
[3] 徐恒醇,生态美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9.
[4] 沃兴华,中国书法史,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