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探究性学习模式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

2011-02-20 03:37王慧先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年12期
关键词:研究性多媒体技术分数

王慧先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探究性学习模式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

王慧先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把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引入学校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内容。随着中国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到小学课堂教学中,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实践新课改精神,不同学科的整合成为如今课堂的又一亮点。课程整合要考虑各学科之间的有机联系,在教学中使其优化综合。在数学课堂中实施的研究性学习,主导思想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在研究性学习课堂中,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集图、文、声、像等信息为一体的优势,辅助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我们把研究性学习模式的操作程序分为:定向准备、激趣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应用拓展延伸四个阶段。在实施过程中,根据教材的特点、要求,适时、适度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针对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与多媒体技术的整合总结如下:

一、定向准备阶段

研究性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在这一教学模式中学生具有高度的自主性,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改变,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高高在上的权威者,而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学习环境的调控者。这无形中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有较强的教学调控能力、教学应变能力、教学组织能力以及要具备多种学科的不同知识。教学思想的转变要求教师的备课内容也随之改变。在准备阶段不仅要备透教材,还要备学生,熟悉学生的知识储备、学习习惯、学习情感等,做到上讲台前胸有成竹。

对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方法。能够把多媒体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一样自然、得心应手。在课前,制作出适合教学的应用软件,但并不一定是人人做课件,可以在同一教学平台中,实现资源共享。

二、激趣提出问题

如果学生对学科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表现出对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数学学科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学科,学生在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时,会感到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中,首先必须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起来乐在其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取不同的形式。

1.创设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在教学中创设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学生会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生活中车轮的形状为什么都是圆形的?如果用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行不行?”这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索与探讨。为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教师播放了一组课件:几只小动物分别骑着长方形、正方形、椭圆形车轮的车子前进,看着小动物们像小丑似的表演,学生们捧腹大笑,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圆的认识的兴趣。

除了创设实际生活中的情景,还可以创设动画情景。例如教学“分数的意义”,一开始播放一组动画情景:熊爸爸出差回家,给两只熊宝宝买了许多玩具和一块大蛋糕,熊妈妈被难住了,不知道每个熊宝宝该分到多少蛋糕,请同学们帮帮忙, 学生结合动画片对题意的理解,联系所学知识,说出了每个熊宝宝分到一半,即0.5块。还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呢?引起了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分数的产生及分数的意义等知识,为这节课开了个好头。

2.提出问题,激发求知欲望

每个人都有好奇心,小学生的好奇心更强烈,对新鲜的事物充满着无限的猜想。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求知欲望。例如教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时,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花公鸡想给自己的照片做一个镜框,自己动手量照片的长和宽,发现照片的长是7厘米多一些,这多一些是多长呢?花公鸡被难住了,同学们也被难住了,都想知道多的这一些表示多长,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时教师再出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师生共同来认识毫米,帮助花公鸡解决了难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探究解决问题

研究性学习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改变以往教学中的“满堂灌”,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提出问题以后,教师把探究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动脑、动手解决问题。在探究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导学生观察思考问题,总结研究出答案。

1.展示过程,引导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

数学教学过程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体验过程和得出结果同样重要。为使学生能够清晰地观察认识知识中的关键点,培养正确的数学思维,对某些微观的过程可以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如学习“角的认识”,如果只背定义,学生对角的形成仍一无所知。如果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屏幕上先出现一个闪烁的点(顶点),然后以顶点为始点,向两个不同的方向引出2条射线,形成一个图形。通过动态的演示,使学生形象地看到“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形成的图形就是角”。同时还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样就使学生在观察角的形成过程中掌握了相关的知识。

2.运用感性材料直观展示,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对于较抽象的知识,他们很难理解,所以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生动直观的特点,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跨越,这样既使教师教得轻松,也使学生理解得透彻,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如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学生虽然接触过许多分数,但分数到底表示什么,单位“1”指什么仍不明白。教学过程中,首先安排学生完成平均分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的练习,然后在屏幕上出现6个苹果,问:幼儿园阿姨拿来6个苹果,想平均分给小朋友,可以怎样分呢?每一份用分数怎样表示?学生讨论出结果后,边汇报,教师边用计算机演示平均分的过程以及如何用分数表示1/6,1/3,1/2,1/12 …… 通过直观的演示,使学生理解了单位“1”不仅可以指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一个整体,很好地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为学习后续分数有关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变静态为动态,使概念的记忆更持久、更深刻

数学知识是由无数个概念累积形成的,概念教学在小学阶段很重要。以往的概念教学往往偏重于记忆而忽略理解;研究性学习是要把学生学习的重点放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因为只要理解了自然而然也就记住了。如小学数学第九册多边形面积计算一节,涉及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加上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如果学生不理解面积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5个计算公式合上课本就混淆了。有的教师整天让学生摇头晃脑地背,可是应用时仍是一塌糊涂,只有真正理解了,才会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识记。教学中,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动态化效果,将每一种图形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用课件演示,使学生对计算公式的由来能够在大脑里形成深刻的印象,真正理解了应用时就不会用错。

四、应用拓展延伸

所有的数学知识归根到底都要返回实践中去应用、检验,“生活数学”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每一节数学课的应用拓展延伸阶段可以看做是知识升华的阶段,所以我们设计出具有层次性的练习题、思考题,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出不同风格的练习形式、练习内容。低年级可以采用小游戏的形式,中年级可以用竞赛的形式,高年级可以采用自由选择式,给学生出示不同层次的内容。如以阶梯式出示,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一级是每位同学必须完成的,二级可以与小组同学共同研究完成,三级是学有余力的同学选择完成。不管哪个年级的练习内容,都是经过教师认真筛选出来的,既有紧扣书本的基础性练习,也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创新思维的能力练习。练习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示,大大增加了练习量,拓展了知识面,提高了学习效果。

通过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模式与多媒体技术整合的实践,使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在课程整合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直观,集图、文、声、像等信息为一体,辅助于课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增大了学生获取的信息量,提高了学习效果和质量,值得进一步探讨、深化和研究。

稿件编号:P1105101

王慧先,本科,小教高级。

河北省唐山市迁安市第二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研究性多媒体技术分数
分数的脚步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多媒体技术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应用多媒体技术 创新中职德育课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可怕的分数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