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和语感

2011-02-20 03:22孙文丽
中学语文 2011年3期
关键词:语感语音文章

孙文丽

众所周知,汉语言文字具有外形美观、语音动听、语意表现力强的特点,如果要完全体会汉语之美,不仅要理解其意义而且要观其外形、读其语音。鲁迅说过:“诵习一字,当识其音形义,口诵耳闻其音、目察其形、心通其义,三识并用,一字之功乃全;然后自文字到文章,意美感心,音美感耳,形美感目。”这三识、三美、三感为我们学习语文提供了方法。实际上学习语文时人们往往重视目识其形、心通其义,即阅读,却忽视了耳闻其音,即忽视了诵读。其实诵读是学习语文的必要过程,诵读可加深记忆、促成背诵、丰富词语,培养语感,要促进理解、表达、鉴赏、写作等多种能力的提高,其中诵读是基础,语感是关键,这是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提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

所谓语感是一种感悟,是由感受语言文字而引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和认识过程,是通过对语言材料的感知,形成一种特有的、近乎直觉的敏锐的感受能力。它又是一种语言修养,是经过长期规范的语言诵读和阅读逐步养成的迅速感受语言文字、整体做出判断的感知领悟能力,是一个从表面感知到深层感悟、意会的能力,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更高层次更深意义上的学习能力。

叶圣陶先生不仅提出了语感,而且也为语感的培养找到了最可行的方法,他认为语文学习不应只用心和眼来学,须在心与眼之外,加上口与耳才好。训练语感最基本且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诵读。古人早已发现了诵读的重要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对诵读的重要性是这样阐释的:三分诗,七分读。长期投身于音韵起伏的吟诵中,不由你找不到感觉。古人为何把学习称为“读”书而非“学”书呢?就是因为他们明了“读”的重要性!他们虽不知何为语感,但其已于无意中进行了语感训练。朱熹曾说过: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字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耳。读出其中的深层含义,对于文章所涉及的语音、文字、词语、句子等的品味琢磨,便是一种不知不觉的语感训练。

朱自清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他说:“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能力,得从正确的诵读教学入手,文章要由老师、学生反复诵读,有时还得成诵。”

北大九十周年校庆时,冯至写了一篇纪念文章,里面回忆鲁迅当年讲课时的情景:鲁迅讲到莫泊桑的《项链》时,他用沉重的声调读小说里的重要段落,不加任何评语,全班学生屏息无声,等读到那条失去的项链是假的时,我好像在阴云密布的寂静中忽然听到一声惊雷!

令人深思的是,为什么对一篇世界名著,不加任何解释,只是诵读,就会那么强烈震动学生的感情,并在他们的心灵里留下深刻的印象呢?

历来的著名诗人、评论家也都很重视诵读的作用,重视语感能力的培养与运用。

有人这样总结诵读对语感的作用:严格的说,书面上写的语言不是完全的语言,语音、语调、语势、语感、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在书面上是表现不出来的,口头语言因为多了一层语音的作用就使语言增加了活力,有了跳跃的生命,体现出汉语的魅力。学习语文如果不诵读就无以确知句读、无以明见文脉、无以了解作者的情怀、无以深透文章的精神、无以体会汉语的音乐美、情感美,它是一种综合性阅读活动,是语文学习中从字词句段到篇章结构,从文字到语音语义,从表层意思到潜在情味的全面感知。

有关研究资料表明,人的各器官可相互沟通,相互作用。记忆量因各种感官参与不同产生差异:看到的书面材料获10%,听到的信息获20%,目睹情景获30%,边看边听获50%,听到看到并经自己转述后的材料可获70%,读过说过并动手操练过的材料可获90%。也就是说,在学习过程中,人体器官调动越多,大脑得到的信息就越多,学习的效率也就越高。我们只通过视觉去看书,大脑获得的信息就比较单一,甚至会有遗漏或差错;当我们开口诵读时,不仅运动了口腔器官,而且读出来的声音又作用于耳朵,当语言信息输入人的视觉、听觉器官时,大脑的感受几乎是同时进行的,理解和感悟的效率成倍提高,语感能力就会随之提高。朱作仁指出:“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所以说,诵读是培养语感,提高语文学习效率的必要的重要的手段。语感能力,只有通过诵读才能形成,只有通过诵读才能提高。

现在不少学生不会写文章,更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其原因就是缺乏诵读,没有形成语感。中国语言文字之根在文化经典当中,这些千古美文就是最好的警句范文。好的文章、诗词背诵多了,灵巧的修辞、畅达的词句、铿锵的声韵、周密的谋篇,口诵心维,不知不觉,就会变成自己内在的语感能力。久而久之,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自然就会提高。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段,让他们在学习语文时,反复读诵一些美文嘉言,几年的时间熟记一些经典诗文,吸取其精华,开发智慧,使识字、阅读、记忆、观察、思维、判断、想象、创造、灵感等多方面潜力得到更科学、更高效的开发和培养,这将使之终身受益!

由此看来,诵读在一定意义上是对书面语言的再创造。悦耳的语音、起伏的语调、适宜的节奏可以激起学生对文章内容的兴趣,发挥出文学作品高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语言形象跃然纸上,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美。诵读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教师范读,可在情感共鸣中培养语感;学生齐读,在气势感染中培养语感;配乐朗读可在乐感激荡中培养语感;分角色朗读,在角色入戏中培养语感;对比朗读,在对比显现中培养语感。

我们应特别提倡诵读,要读得书声琅琅,读得痛快淋漓,读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义皆若出于吾之心”,从而进入一个美妙的境界:“文章读之极熟,则物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所以要想留存文章的韵味,非读不可,一个从来不懂得享受诵读的学生,不会是语感能力强、语文水平很高的学生;一所听不到琅琅书声的学校,更不可能是一所好学校。

总之,诵读的功能不论其深度和广度都不亚于文字作品本身,它那潜移默化的威力真是妙不可言!诵读时课文内容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多方感知,对文章的感受就极为深刻,久而久之就会逐步增强语感的生成和发展,语感一旦形成,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写作水平、学习能力都会相应提高。可见诵读是训练学生语感能力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环节和重要途径。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通过诵读提高人的语感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

猜你喜欢
语感语音文章
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魔力语音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基于MATLAB的语音信号处理
基于MQ3与MP3的价廉物美的酒驾语音提醒器
对方正在输入……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