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楼移动起来

2011-02-20 02:39
中国教育网络 2011年10期
关键词:图书馆用户服务

藏书楼移动起来

2011年

移动图书馆

从2003年开始,国内陆续出现手机图书馆的服务。到了2005年,移动图书馆进入集中发展阶段,但仍以手机短信为主。2007年以来,移动图书馆迅速发展,其功能开始多样。

进入21世纪,互联网成为传达情绪的捷径,人们在快餐式的文化海洋里沉浮,以至于有人说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浅阅读充斥人们的精神生活。图书馆,这个从古代藏书楼演变而来的阅读之地似乎重新扮演“藏书”的角色。然而历经十年,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学校图书馆,依然稳站时代的风头浪尖。移动图书馆是其重要的一员“大将”

“移动”的境界

移动图书馆并不年轻。在数字图书馆于1997年立项的3年后,日本开发的基于i-mode手机的书目查询(OPAC)系统隐含移动图书馆的味道。之后,许多国家试水移动图书馆,直至今日。

移动图书馆试图造就“一个人的图书馆”。人们希望在无限的时空里将资源据为己有,任意获取。想到多远,就可读到多远,这是人们对“移动”的期望,也是“移动”的境界。移动图书馆的诞生与发展,让梦想照进现实,随身携带全世界的图书馆,不再是痴人说梦。

很早就有业界专家论断,移动图书馆是实现泛在图书馆服务的必由之路。“泛在”即“无所不在”,是一种美好的梦想。泛在学习、泛在知识环境、泛在云服务……乱花渐欲迷人眼,移动图书馆让我们窥见“泛在”的端倪,其意在突破时空的限制,以“用户为中心”,提供“无所不在”的开放式、深层次的知识服务。

移动图书馆提速

我国移动图书馆始于2000年之后。最初的尝试由手机短信息这一简单而覆盖广泛的服务方式开始。2003年以来,国内陆续出现手机图书馆的服务。2003年12月,北京理工大学图书馆开通了国内最早的手机图书馆短信息服务平台。

从2005年开始,移动图书馆进入集中发展阶段。上海图书馆于当年推出的全国首家“手机图书馆”是移动图书馆服务开展的雏形。从2005年到2007年之前还是以短信服务为主。

移动图书馆的发展需要移动网络、移动技术、移动设备、资源、用户需求等共同支撑。移动图书馆的提速是从2007年开始。当时,移动网络应用的增长速度进入“快车道”。移动图书馆需要“移动”,而这个时期的移动互联网与相关技术飞速发展。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与互联网融合的产物,是允许用户将移动终端通过移动通信接入互联网的一种综合性网络及服务模式。许多专家表示:“我们已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移动技术和产品,在不断地变革,这将加快移动互联网的发展。

移动图书馆使人们可以进行虚拟访问,而阅读内容的形态也将更多地以数字形式出现。大英图书馆馆长达梅·琳内·布林德利在宣布2020年英国国家图书馆的愿景时说:“我们预测,到2020年,全球只有25%的出版物会以印刷形式出版,75%的出版物将会以数字形式出版,或者以这两种形式同时出版。我们的研究表明,随着移动设备的使用变得无处不在,用户将会期望无缝获取信息和服务,并想在网上找到一切。如果我们要维护我们的知识遗产,并确保它可以被后代研究者使用,那么对图书馆数字馆藏的长期采集、存储和实现访问进行阶跃式变化,将是至关重要的。”

另外,用户希望通过移动终端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多项活动,比如手机阅读、游戏、动漫、视频、影视、社交等。用户的这些需求将促使3G、社交、视频、网络电话和日新月异的移动装置融合。移动互联网则围绕这些需求,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和体验,趋向终端与服务一体化。用户体验已经逐渐成为终端发展的至高追求。

2008年以来,更多的图书馆开始尝试手机图书馆服务,服务类型和服务层次也不断增加。

在手机阅读兴旺的背景下,图书馆未来可以探索通过其他移动终端设备为读者服务。在移动技术上要充分发挥其优势,向读者迅速推送大流量的特色资源。WAP网站则可以根据主流手机进行改版,从而满足大多数手机用户的需求。云计算是业界热议的具有极大潜能的新技术,同样可以将其引入图书馆系统中,从而提供无所不在的图书馆服务。在服务模式上,可以给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支持社区交互,并嵌入教学与科研过程,同时,提供大量可阅读资源及多种多样的移动知识服务,为用户提供应急速查和闲暇时间速览服务。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服务的推广和开发模式的成熟,以图书馆为代表的内容提供方将成为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开发的主导者。与此同时,针对手机等移动设备的图书馆应用程序也将成为开发和应用的重点。

猜你喜欢
图书馆用户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