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蔚 蔚,张 琳
(1.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 南充 637000;2.农业部 工程建设服务中心,北京 100081)
试论高等职业教育产与学的对称管理
彭 蔚 蔚1,张 琳2
(1.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四川 南充 637000;2.农业部 工程建设服务中心,北京 100081)
面对现实问题,从理论与实践方面来看,高等职业教育产与学的对称管理是必要的、重要的,同时,也是具有可行性的。为此,学校、企业以及政府就要各尽其责,立足学生,面向社会,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功能,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产与学的对称管理,促使高等职业学校、企业以及社会能够和谐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产与学;对称管理
对称关系是经济领域的本质,对称管理概括来说就是经济过程人和人、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对称。人类经济活动的任何一个方面、任何一个过程都存在着对称关系,需要对称管理。因此,对称关系和对称管理同样适应于高等职业教育产与学的管理。所谓高等职业教育的产学结合,简单地讲,就是生产与学习相结合,学校与行业企业双合作。由于当前学校、企业和政府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管理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角色定位不准确或者不合理的现象。这些都严重阻碍了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管理效益的提高,因此,高等职业教育产与学的对称管理就显得突出重要,其对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意义尤其重大。[1]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真正确立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投入职业教育,提升并发展职业教育层次”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共识。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被确认为“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接受和重视。但是纵观全局,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还存在很多方面的不对称发展。
这里的高等职业教育产与学管理中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企业。综观我国高职教育开展产学结合的模式,可以概括为三种:一是工学交替模式。即将一年分为三个学期,包括两个理论教育学期和一个学期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实践的工作学期。这一模式由于学期过于分散,比较费时间和精力,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也不是很完美;二是中后期结合模式。即学生在校期间参加一次较长时间的实践活动,一般为一学期至一年不等。这可以称为“厚三明治”式的产学结合模式,要求在国家规定的学制内完成教学任务,不延长学制。这种模式把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分离,很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的脱钩;三是结合实际任务的模式。即学生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用人单位提交的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种模式由于任务难度和时间具有不固定性,因此,就需要一个比较灵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体制。这三种模式综合来说,学校教育都是基本停留在课堂、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场所,无论是环境感受,还是心理状态,学生在校学习都与实际工作相差甚远,而一些重要意识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某些不易言传的应变能力,更是只有在现场环境中才能学到。[2]
此外,我们客观地认为,高职学生在高职教育中的确占有主体地位,但是,目前产学结合更多却停留在学校与社会两个层面,对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积极性,不能适应学生参与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需要。除此之外,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院校完全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行业对职业教育缺乏有效的指导,且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大多是处于民间活动状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责、权、利的规定比较模糊。从而导致了学校与企业双方无法建立长期的、稳定的、互利互惠的合作机制。
高等职业教育产与学的相对主体是学校,相对客体是社会。对于高等职业学校来说,一方面,好多学校的实验条件还不够完备,部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还不是很高,使得学校与企业合作途径不畅,影响了校企合作的开展。另一方面,部分院校开展产学结合的思路不够开阔,仅仅片面强调专业对口,没有真正考虑如何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提高综合能力,如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许多学校在寻找产学结合工作岗位时仍跳不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圈子,有些学校还习惯于把学生安排在一次性能接纳十几人的单位里面,而这类的单位又较少,因而产学结合的对称管理开展有很大的困难。[3]再者,由于我国正处在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区域间、行业间、企业间经济发展不平衡,许多岗位仍然被传统型劳动力所占据。加之,我国的就业市场还不规范,高职毕业生就业也就更难。进而造成了企业与学校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发展合作不协调。
高等职业教育产与学的一个客体是企业,另外一个客体可以看作是政府。对于很多的企业来说,他们一般会主观地认为,高职教育更多的是政府行为,校企合作必须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才能健康发展发展。虽然国家开展产学结合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明确的,但在国家宏观层次上缺乏调动学校、社会各用人单位和学生积极性的政策法规,由此导致了高职教育产与学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很好地发挥,在现实操作中出现诸多问题。从而,使得高等职业教育的产与学相结合没有成为企业的迫切愿望。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整个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着的整体,全面认识高等职业教育产与学对称管理的重要性关系到社会各个部分的发展与进步。
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要求高等职业教育的产与学对称管理,高等职业教育依靠学校教育和用人单位的参与,联合培养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具有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许多高新技术是应用与发展同步进行,也只有在实际工作环境中才能获得最新的技术和较强的应用创新能力。因此,高职教育必须走产学对称发展之路,使教育部门与产业部门密切合作,才能完成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4]
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带动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不断加速,这就要求企业要与时俱进,适应快速发展的步伐。高职教育产与学的对称管理培养的正是高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行产学合作设置专业有利于解决企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通过学校适时调整专业方向,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为企业发展提供培养周期短,适应性强的人才,从而可以促进企业的长久发展。[5]
1.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对称管理有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高职教育要培养生产、建设和管理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高职教师不仅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理功底,而且应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此外,还应尽可能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产与学的对称管理,高职教师能够深入一线挂职锻炼,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长期实践,从而提高其专业技术能力和业务水平,积累实践经验。同时,通过产学结合,高职院校还可以从与专业相对应的行业企业中选聘能够进行教育教学的技术专家或能工巧匠兼职上课,使他们成为高职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2.高等职业教育产学对称管理是做好学生就业工作的需要。高等职业学校通过产学结合,用人单位直接参与专业设置,并根据自己所需人才应具有的知识、能力制订培养方案,同时,参与人才培养,通过理论教学、指导实践等逐步了解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此外,学生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尤其是顶岗实习,不仅可以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和对用人单位的了解,而且可以加深对职业、岗位的认识,逐渐进入角色,成为一名“准职业人”。可以说,产学结合实际在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架起了一座相互了解的桥梁,使二者由“强行包办”变为“双向选择”,进而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6]
我国《职业教育法》第三章第二十三条中明确指出:职业学校、职业培训机构实施职业教育应当实行产教结合,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与企业密切联系,培养实用人才和熟练劳动者。自2001年以来,教育部连续三次召开全国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经验交流会,明确了解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职业学校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把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起来。”在2004年度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长周济充分肯定了2003年“大力推动订单培养、产学结合,促进了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要求”,并强调要进一步搞好产学结合,“促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在2005年11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加强职业学校与企业、行业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职业学校与劳动力市场密切联系的机制。”此决定发布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实施拉开了我国新时期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大幕。经过几年的努力,高职教育从“本科压缩饼干”转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转型已取得初步成效。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而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干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目前正成为高职教育战线的共识。2008年出台新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旨在通过全面推广近年来高职教育一系列改革实践的成果和经验,引导更多院校自觉改革“本科压缩饼下”式办学思路,打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最近几年,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精品课程、国家教学名师、优秀救学团队评审等一系列改革中,采取了积极有效引导性措施,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台等关键要索列入评审基本要求,通过政策导向推进高职教育与行业企业深入合作,强化特色,提高教学质量。[7]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实行产教结合的重要指示,指明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国家的法规政策为高等职业教育产与学对称管理提供了确实的可能性。实行产教结合是职业教育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大问题,职业教育工作者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实行产教结合的重要性,增强推进产教结合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就目前来说,国外先进的经验为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产与学对称管理提供了可能性。当今世界,产业界和职业院校的合作对称教育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因为这种模式运转灵活、优势互补,体现了学校、企业在文化知识教育和职业技能训练上的职能分工、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以及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的原则,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英国的“工读交替”都是较为成功的典范。实践证明,高等职业教育产与学的对称管理已成为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就业竞争能力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途径。
以浙江托普软件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信息产业的高科技企业,每年都要接收数百甚至上千名大学毕业生,是与高职院校进行大学科技园区化建设的首家企业,企业积极响应学校产学结合的要求,为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也为了公司自身更好的发展,将公司中的优质资源以及部分与学生培养关系密切的机构注入学院、搬进校园。为此,浙江托普公司与高职学院联合成立了产学结合工作委员会,由学院与公司的一把手担任委员会主任,具体领导、组织与协调产学结合工作。目前,浙江托普公司的应用技术研究院,人力资源部、营销公司等部门已进驻学校。
实践证明,企业的积极参与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增添活力,为高等职业教育产与学对称管理提供可能性。学生到企业实践和接受进一步的培养、磨练后,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进一步提升,使学生养成了诚信树业、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忠诚奉献的精神,使学生确立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竞争意识、国际意识。同时,使他们受到企业文化、企业精神的薰陶,学会了先做人后做事。学校与企业双方整合和共享教学、生产、研发资源;学校为企业的生产与经营服务,企业为学校的人才培养服务,优势互补,实现双赢。
高职教育产学结合、对称管理,要以学生就业为方向,定岗工作,有偿劳动;要坚持系统而又严格的管理;在国家制度的保障和政府政策的支持下,企业要积极参与校企合作,学校要推动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针对我国国情和目前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产与学的对称管理。
高等职业院校要与行业企业实行联合办学,推行“订单”培养,培养企业需要的、与企业发展对称式的人才。一方面,学校要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搞好课程开发,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为企业发展培养“复合性人才”;另一方面,行业企业也要积极参与职业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全过程,并根据联合办学协议向学生提供一定的教育经费、必要的教育设备、生产实习场地和选派部分专业教师,承担部分实训项目教学活动,享有优先录用毕业生的权利。
社会要积极探索建立产学对称管理的运行机制,促进产与学的可持续发展。高等职业院校可以利用所办精品专业的品牌优势,积极创办相应的校办产业,依托专业发展产业,以产业发展促进专业建设,形成“产学结合、产学并举、以学促产、以产养学”的良性循环机制,创造良好的产学结合的氛围。如有的院校进一步提出,要以市场为导向,努力做到办一个专业,建一个实体,育一批人才,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群众。通过发展产业,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相对稳定的教学实验和生产实习的基地,并发挥背靠学校的优势,即专业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信息优势,直接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并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总之,近些年来各地的实践证明,高等职业学校实行产学结合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是一条成功的经验,其本质在于把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8]
完善政府高层次的体制结构,进一步加强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产与学对称管理的支持力度。改革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制度保障,把政府对产学对称管理的倡导和支持落实到具体的法规、政策和措施上。例如,对积极开展产学结合的高职院校进行政策、资金等方面的鼓励和支持,对积极参与产学结合的企业给予实际利益的优惠,鼓励企业主动承担产学结合任务,积极参与产学结合全过程。同时,应结合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积极推行董事会管理体制,吸纳行业、企业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将产学结合纳入学校办学管理层面,形成科学稳定的体制和制度,促使企业效益以及社会生产力的飞速发展。
[1] 杨胜远,史海棠.信息对称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中国煤炭,2001(6).
[2] 潘懋元.建立高等职业教育独立体系刍议[J].教育研究,2005(5).
[3] 欧阳旭.中外高等职业教育比较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4] 杨薇.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与特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2).
[5] 陈先运.高等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关系[J].中国高教研究,2005(3).
[6] 樊秀娣.发展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势在必行[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1999(6).
[7] 刘勤.制约产学研结合教育的政策与体质因素探究[J].成人教育,2005(7).
[8] 李汉斌.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初探[J].成人教育,2007(4).
On the Symmetric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 Education
Peng Wei-wei1,Zhang Lin2
(1.Sichuan Center for Education Development Research,China West Normal University,Nanchong 637009,China;National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enter,BeiJing 100081,China)
Higher vocation educ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oday's society,at the same time,it plays invaluable role.So the management problem of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in the higher vocation education also appears especially prominent and urgent.Facing the real problem,from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terms,we must know that symmetric management of the higher vocation education is necessary,important and feasible.Therefore,schools,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 should do their duties,base on the students,face to the society,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function of the higher vocation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symmetric management of higher vocation education and make the higher vocation schools,businesses and the community develop harmoniously.
higher vocation education;the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symmetric management
彭蔚蔚,女,2010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学管理;张琳,女,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服务。
G710
A
1674-7747(2011)21-0014-05
[责任编辑 曹 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