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性别视角下的女性职业教育发展

2011-02-19 22:05许艳丽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技能型技能职业

许艳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女性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女性的职业教育不仅关系到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女性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女性职业教育,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促进女性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我国职业教育有了很大发展。[1]然而,传统性别文化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女性技能型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着许多性别障碍。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特殊地位,职业教育中的性别问题,不但具有整个教育体系性别问题的共性,还具有其特殊性。因此,从社会性别视角研究女性职业教育,揭示影响女性职业教育的传统性别文化因素,提出促进女性技能型人力资源开发的新思路,对于实现职业教育领域的男女平等、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理论创新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女性职业教育的重要社会意义

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各级技术应用型人才。[2]135女性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女性接受职业教育主要有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三种形式,还包括各地创办的女子职业学校。随着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战略方针的实施,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中女生所占比例与高等学校、小学相比增长最快。[3]114教育部2009年的教育统计数据显示,中等职业学校女学生数量已经占到其学生总数的半数以上,高等职业院校和成人职业教育中女性数量也在持续上升。因此,大力发展女性职业教育,全面提高妇女素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1.女性职业教育是提高女性职业能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在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最密切、最直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职业教育通过培养人才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培育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现代职业教育最根本的任务和使命。各国都认识到为了适应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必须建立一支适应国家需要、能应对国际竞争并能取得胜利的熟练的劳动者大军,社会对具有较高文化素质和较高技能的知识型工人的需求变得十分迫切。[4]191我国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迫切需要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是培养女性专业技能的教育方式,它使女性受教育者在掌握必需的职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职业转化适应能力以及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能力,成为推进社会经济和产业发展的优秀生产力。同时,发展女性职业教育会引起更广泛的劳动力参与、更高的生产力及投资回报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促进国家经济腾飞的根本性的战略措施。

2.女性职业教育是提升女性技术能力、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途径

随着知识社会和知识经济渗透到现代历史进程中,产业需要以知识为背景的专业化人才,它要求从业者具有宽广的基础知识和专精的专业知识,知识社会最重要的劳动力是高度专业化的人才。[5]90女性职业教育通过大量培养各级各类的女性劳动者,使其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并且将其运用到生产实践当中,这本身对于技术的传播、发展和创新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女性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发明成果是技术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一系列战略任务的完成。

3.女性职业教育是提高女性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

妇女占我国人口总数的一半,妇女素质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民族的素质,也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祖国的未来。女性受教育程度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状况的最明显和最直接的标志,影响着女性对社会其他资源的获得能力。[6]7职业教育是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教育发展的历程表明,职业教育在推进教育民主,使教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都能享有的最基本权利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4]245女性职业教育不单是为了满足经济和企业发展的需求,更重要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发展需要,将人的发展与整个社会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将女性人口资源转变成人力资源。因此,女性职业教育能够促进女性学会学习,赋予女性获得知识的能力和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提高女性综合素质,对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4.女性职业教育是提升女性生活质量、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方法

研究表明,女性的教育投资是改善经济低迷和消除贫困周期性出现的非常有效的方法,除了降低生育率和减少孕产妇死亡率外,受过教育的女性能够向他们的家庭提供更多的营养、保健和教育,推动整个社会进入良性循环。[7]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基础教育的延续,是终身教育的内在组成部分。[4]238职业教育既能推动社会持续高速地发展,又能保证人的个性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体现教育机会均等,成为实现社会平等和民主的一种强有力手段。[4]196女性职业教育不仅关系到就业能力,而且关系到有效社会化、有思考能力和奉献精神的公民的培养,能够释放女性的生产能力,解决女性就业问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因此,发展女性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

二、女性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性别问题

职业教育是社会现象,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传统社会性别文化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存在性别差异,男女两性的职业教育显示出不同的教育特点和发展轨迹,女性的职业教育处于边缘地位。

1.女性的职业教育观念受传统性别角色的制约

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而技能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依赖于社会建构的复杂过程。[5]161传统性别文化建构了性别化的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性别角色分工是性别文化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按照传统性别角色分工,男性承担“工具性角色”,女性承担“情感性角色”,性别角色分工模式将男女的行为划分成工作和家庭两个不同的领域。传统性别文化将男性和生产角色联系起来,而将女性与抚养孩子、照顾家庭角色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基于传统性别角色的技能传承模式,男性学习“生产技能”,女性学习“家庭技能”。

职业教育是培养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活动,生产性的技术人才是社会需求的主体,因此,早期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对象是男性,女性被排除在职业教育之外,形成了职业教育的男性主导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逐渐进入职业教育领域,但女性职业教育主要集中在家庭私人领域,培养“女性技能”,例如纺织、刺绣、编织、裁剪、家庭养殖等,女性的技能范围相当狭窄。因此,职业教育从产生到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负载着性别意识形态。在男性占主导的职业教育发展中,职业教育都是围绕男性展开的,是否进行相关的职业教育,怎样开展都带着明显的男性标准,女性技能培养发展处于从属地位,女性的技能经验和知识经常被忽视和漠视。性别陈规颇具持久性,甚至当职业的性质以及它们所需要的技能因为技术变迁而被彻底改变时,技能的性别划分也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8]303受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社会普遍认为,男性必须具有“一技之长”才能满足生产角色的要求,男性的职业教育是“生产技术定位”的,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注重学习新的技术和技能;而女性的职业教育是“服务技术定位”的,强调情感关怀和服务功能,受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影响较小。因此,传统性别角色的制约直接影响了女性接受职业教育的方式。

2.女性的职业技能存在显著的“女性化”特征

传统性别文化建构了“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类型。在传统性别文化中,男性被认为更具有“理性”,适合从事公共领域技术性和技能性工作,生产技能是男性气质的重要组成要素。女性的生理特点和性别角色使女性承担着家庭照料者的角色,典型的女性气质特点被认为是温柔、善良、柔弱、分析能力较差,因而被认为具有“感性”,适合从事与家庭服务相关的技能性工作,服务技能是女性气质的表达方式。人类通过建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的刻板印象有效地实现社会管理,并将劳动性别分工合理化,实现一套社会性别关系秩序。[9]25技能与男女气质相匹配的性别偏见在社会中被不断复制与传播,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直接面向劳动力市场,为了满足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需求,职业学校认同传统性别规范,通过职业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技能人才。许多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遵循市场的性别逻辑,迎合社会对女性劳动者的职业需求,强调职业教育要适合学生的性别特点,将“女性特色”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在课程和专业设置上,特别注重社会对女性的角色期待。近年来,许多中等职业学校陆续开设了适合女性生理和气质特点的专业,诸如文秘、财会、服装、医护、幼师、旅游、美容、纺织、宾馆服务、公关、营销、礼仪服务、办公自动化等,吸引女性从事服务性工作。[10]虽然女性接受职业教育的数量有了显著增长,但是,大多数女性集中在“女性专业”,特别是“性别专业”、“青春职业”,强化了传统性别观念,限制了女性的专业选择和发展,形成了技能的性别壁垒,固化了传统性别角色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女性就业结构的不合理。

3.女性的职业技能提升空间有限

职业教育有着与其他类型的教育不完全相同的教学方法体系,其教学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中心,校企合作,采取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有不同的性别期待:他们更重视男性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男性的专业技术教育具有明确的清晰的职业目标;相比之下,女性的专业技术教育则具有模糊的不确定的职业特点,女性的专业技术能力培养处于从属地位。由于高等职业院校大多数专业教师都是男性,他们在教学中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技术的男性价值观,并在技术能力训练中产生男性偏好,在男性的技术能力培养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将女性的技术弱点归因为女性的生理特征或女性气质,对提高女性的技术能力缺乏信心和有效方法,造成女性在技能学习上处于从属地位,缺乏技术成就感。企业的技术实践教学在企业环境中进行,多数企业实习指导教师都是男性技术骨干,他们在技术指导中传递着男性的技术优势,往往对男性的技术能力给予过高的评价,对女性的技术能力产生怀疑或评价过低。缺乏女性实习指导教师,导致女性缺乏女性技术榜样,容易动摇女性的技术信心,从而认同技能的性别偏见,对技术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职业院校的女性在男性化的技术教育氛围中学习,容易内化技术性别观念,对女性的技术能力产生自我否定。因此,尽管女性职业教育已经出现了快速发展,女性在技术领域依然是“代表名额不足”,高等职业院校中学习建筑、机械制造与设计、工程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女性比例明显偏低,女性职业技能提升空间有限。

4.女性的职业技术能力发展缺乏可持续性

职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技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研究认为,在同等条件下女性会更多地受益于职业培训,受过职业培训的女性会有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就业机会。[5]96但受传统性别文化的影响,职业培训资源配置存在性别不平等,“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分工认为男性是养家糊口者,女性的首要责任是照顾家庭,有偿劳动居于次要地位。因此,性别因素对女性获得职业培训机会产生了非常显著的影响。研究表明,女性得到职业培训的比例较低,而且即便是参加公司职业培训的女性,其接受培训的时间也比男性要短。[11]274女性接受职业培训受企业资源约束,当企业面临生存和发展危机时,大多数企业采取让女性提前退休或大量消减女性雇员的方法应对危机,很少有企业以提高女性的能力为目标进行职业培训。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生产力的重大变革中,城市女性的技术能力面临新的挑战,迫切需要职业培训提升或完善自身职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以便获得更高水平的教育和资格,或者需要一个新的职业领域所要求的知识和技术,增强工作竞争力。但是,大多数城市女性能够获得的各种正规及非正规的职业培训机会相当有限,很多城市女性未曾参加过任何职业培训活动,而其雇主也从未提供过任何形式的培训。因此,女性的职业培训资源稀缺,女性的职业技能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三、构建基于性别平等的女性职业教育模式

要实现女性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根本出路在改革创新。面向未来的女性职业教育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女性全面发展为目的,改变基于传统性别文化的女性职业教育模式,构建基于性别平等的女性职业教育模式,促进女性技能型人力资源开发。

1.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战略地位,促进女性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各级政府要进一步落实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按照中央的要求,切实把职业教育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其次,各级政府要将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贯彻落实到职业教育领域,充分认识女性接受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将女性职业教育作为“优先关注点”,为女性接受职业教育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推动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方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实现职业教育从传统教育模式向现代教育模式的转变,促进女性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2.构建性别平等的社会性别文化,更新女性技能型人才培养观念

女性职业教育的发展不仅依赖于政治、经济的变革,而且还要受文化的影响。职业学校应将社会性别视角纳入职业教育主流,改变传统性别文化对职业教育的消极影响,消除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性别定式和性别偏见。要构建性别平等的社会性别文化,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树立性别平等意识,重视女性技能型人才培养,提高女性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女性职业教育发展。要大力宣传优秀女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社会贡献,致力寻找被主流历史忽视的女性技术人才,考察他们对技术的贡献,在历史中恢复他们的地位。要鼓励和支持女性挑战传统的社会性别文化,拓宽女性的技术选择范围,消除女性的技术自卑,促进女性技术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

3.重视女性的职业能力培养,创新女性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女性职业教育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对技能型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创新女性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既要培养能够满足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女性技术人才,又要造就更多引领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女性杰出技术人才。首先,要改变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职业教育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动职业院校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12]291将性别平等意识贯彻到新的培养模式中,关注女性的需求和话语权,改变职业教育性别权力结构的不平等。其次,要改变旨在传授给学生固定、单一知识和技能的行为主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采用建构主义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提供给学生与工作发展相适应的动态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并且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持续建构知识的能力。在建构学生能力的过程中,重视女性的知识和经验,重视女性对技术发展的作用。最后,将女性职业教育模式发展成为终身学习模式,不断拓展女性职业教育的内涵,促进女性职业教育向多样化和终身化发展,推进成人教育系统与学校教育系统结合,使女性能够就地、就近获得必需的实用技术培训[13],通过正规或非正规的途径接受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将职业教育贯穿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乃至女性的一生。

4.开展女性职业教育研究,促进女性职业教育理论创新

发展女性职业教育需要理论创新,政府应该不断壮大理论工作者队伍,吸引更多的理论工作者研究职业教育和女性职业教育。采取有效的科研激励方式促进女性职业教育研究,用科研立项和科研管理引导研究者的学术兴趣,鼓励从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女性学等多学科视角审视女性职业教育,揭示女性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探索女性职业教育的新观念、新模式和新机制,形成全社会重视职业教育、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职业教育的学术氛围,推动女性职业教育的理论创新。鼓励职业教育领域的科研人员、教师和学生在其专业领域内进行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女性职业教育改革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

5.提高女性职业教育的质量,优化女性技能型人力资源开发的社会环境

女性职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推进女性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提高女性在职业技术领域中的成就,不仅仅取决于个体的能力、技能和态度的测定、培养与提高,还必须改善影响个体技能发展的社会因素和社会环境。首先,女性技能型人力资本的形成与开发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推动女性职业教育发展不仅仅是职业教育的任务,更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逐步形成尊重知识、尊重技术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良好风尚,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其次,提高职业教育人力资本投资收益,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第三,要改变劳动力市场性别歧视现象,为技能型女性提供平等的就业机会,提升女性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女性职业生涯发展。最后,家庭要支持女性接受职业教育,增加女性职业教育投资,为女性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

[1]黄尧.对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几点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0,(1).

[2]王清连,张社字.职业教育社会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莫文秀.中国妇女教育发展报告No.1(1978—2008):改革开放30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4]翟海魂.发达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历史演进[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5]米靖.现代职业教育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6]古忠玉.中国近代女性观的演变与女子学校教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7]伊泽贝尔·科尔曼.妇女能顶半边天[J].流泉译.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10,(10).

[8]章梅芳,刘兵.性别与科学读本[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

[9]佟新.社会性别研究导论——两性不平等的社会机制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0]郭红霞,樊慧英.改革开放三十年女性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分析报告[J].教育史研究,2008,(6).

[11]伊兰伯格·史密斯.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第六版)[M].潘功胜,刘昕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2]黄尧.21世纪初中国职业教育宏观政策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3]王凤华.构建女性职业教育体系的探索[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3,(2).

猜你喜欢
技能型技能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框架下《PLC与变频器应用技术》课程改革与实践
职业写作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我爱的职业
画唇技能轻松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