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霞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0515)
高职教育若干问题的市场化描述
陈霞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系,广东 广州 510515)
高职教育具有显著的产业属性,可以通过市场话语对高职教育的重大问题进行描述。高职教育教育属性认知的起点应是产业链,从产业链中确定职业岗位及其所蕴含的知识(技术)特征;培养目标可遵循高附加值的逻辑,以培养具有较高市场价值的人才为根本目的;发展模式应采取精英教育的路径,从而摆脱当前普遍的平庸化。
高职教育;产业链;高附加值;精英教育
当前,对高职教育的教育属性、培养目标、发展模式等三个重要问题的描述仍处于学理层面,体现出某种模糊性,从而缺乏可操作性。高职教育作为一种具有较强市场属性的教育类型,对其描述理应具有若干市场话语特征。
当前对高职教育的教育属性认知倾向于通过比较的方式从宏观的层面对高职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区别、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差异进行宏大叙事阐述,对微观操作层面的认识则普遍较为模糊。比如,高职教育所面对的对象是职业岗位,应围绕着职业岗位进行教育要素的建构。而当前高职教育实践操作中,或者基于能力缺乏,或者由于惯性强大,不少还是按照学科的逻辑进行这种建构,体现出一种理念与实践脱离而产生的模糊性。同时,教育的本质特征主要在于该型教育所涵盖的知识(技术)的独特性。高职教育的特质在于其所涵盖的是一种实践性知识(技术)。问题在于,办学者往往对职业岗位及其该型知识(技术)的本质、来源、心理依据、与理论性知识的联系,以及建立在这些问题上的专业设置、课程编排等若干至关重要的微观要素知之甚少。因此,无法在教育的层面实质性地体现出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中职教育的区别和联系,自然也就无法对高职教育属性做出比较准确的认知。
问题的关键在于起点,正确的起点预示着成功的更大可能性。从哪里去获知职业岗位的内在特质及其所蕴含的实践性知识(技术)特征,从而获得对高职教育属性正确认知的起点呢?产业链的视角提供了若干启示。与其他类型的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具有更显著的市场属性。根据世界性的经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被普遍认可的有效路径。其中,产业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以链条的形式相互连接,形成网状,共同作用。任何一种产业都必然与其他产业存在某种联系,单一的产业并不存在。这样,就必须从产业链的视角探析产学的关联。对高职教育而言,产业链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于产业链不同节点的产业具有不同的价值增值率,并且各个节点的价值增值状况并非固定、静止,而是处于某种变动中;二是密布成为网状的产业链具有生产知识(技术)的重要功能,是实用性知识(技术)的重要来源。[1]前者的启示意义在于:高职教育必须从产业链的大视野去进行高职教育的认知定位,对所面对的职业岗位进行精确分析。首先分析职业岗位在产业链中的绝对和相对位置,了解其与其他岗位的联系与制约;其次了解该岗位的市场价值及价值增值情况,确定其市场价值;最后了解该岗位的市场变化情况,确定其发展前景。涵盖完整流程,静态与动态结合。只有在确定这些基本要素的基础上,才可能对本院校的教育属性做出较为精准的认知,并随着市场变化不断进行调整,始终不脱离市场的需要。后者的启示意义在于高职教育必须高度关注产业链的知识(技术)生产状况,最大限度从产业链获得可用于教学的知识(技术),了解这些实践性知识(技术)的本质、来源、心理依据、与理论性知识的联系等要素,从而建立起与产业链相适应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摒弃以往把学科体系作为获得专业、课程知识(技术)主要甚至唯一来源的方式。以上两个方面,确定了职业岗位的外部运行状况,然后分析了职业岗位内部的知识(技术)特征。这二者建立在产业链的基础上,从最根本的角度进行教育设计,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清晰明确的教育属性认知。这种认知建立在产业实际需要基础上,有利于对高职教育属性做出最深刻的认知,并使之最大限度地适应变化迅速的市场,反映市场人才的流动性,从而深刻地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方式和人才的样式,意义重大。
当前高职教育对若干重要命题的描述普遍模糊,操作性不强。以最重要的“培养目标”为例,如“培养‘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能力的实用人才’”[2]:首先,未能说明何谓“必要”与“较强”,其标准是什么;其次,“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是什么关系,各占据何种位置,在实践中如何区分,不得而知;最后,“实用人才”是个非常宽泛的概念,所有与“学科性人才”对应的人才都可以被称为“实用人才”。该称谓并非高职教育的本质特征;再如“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线”[2]的说法也体现出一种模糊性。实际上,范围广泛的实用性人才,如律师、医生、工程师、飞行员等人才都符合这个要求,但是这些高技术人才主要由普通高校进行培养。另外还有关于“技能型”和“技术型”人才的争论。目前关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主流的说法是培养“高级技能型人才”,但是实际上高职教育也培养出了很多技术型人才。前面所述的律师、医生、工程师、飞行员等人才应该属于高级技术型人才,但是对操作性要求极高,完全符合“高级技能型人才”特征。实际上,当前理论界对高职教育到底培养何种类型人才尚存激烈的争议。
类似的其他说法还有很多,其共同特点都体现出一种模糊性和不可操作性。这表明,在高职教育培养目标这个基本的问题上,认识尚不清晰。认识的模糊必然导致制度的模糊,从而必然缺乏可操作性。高职教育缺乏一种清晰明确的评价标准。
高职教育具有比其他教育类型更显著的产业属性,其实就是为人才市场提供一种产品。从这个角度出发,是否可以暂时摆脱学理性概念的窠臼,转而从市场的角度寻觅一种具有合理性又具有可操作性的标准?对此,高附加值产品理念或许可以提供若干启示。目前关于高附加值产品的解释,主要见诸于经济学。附加值(Value Added)是附加价值的简称,是在产品的原有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生产过程中的有效劳动新创造的价值,即附加在产品原有价值上的新价值。高附加值产品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投入产出比”较高的产品。技术含量、知识密集度、魁力价值等均比一般产品要高出许多。(2)并不意味着成本高、用料多、价格贵的产品,也不等同于高科技、高消费、高档次产品,后者只有成为高效益产品时,才能称为高附加值产品。(3)总体特征是技术知识密集度高、市场需求度高、品牌知名度高、品质优异,其本质特征是经济效益好。(4)核心问题是如何合理、充分地利用现有的物质材料,充分发挥劳动者的智慧和潜在能力创造出更多的新价值。可以通过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文化含量、艺术含量,以及对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创建名牌产品等途径实现这个目标。[3]
高附加值产品的理念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确立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首先,高附加值理念强调知识和技术,这是对当前知识经济背景下人才观的正确回应;其次,该理念体现出一种清晰的教育评判标准——市场价值。这不仅符合职业教育的本义和初衷,该标准也是可以计算的,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最后,该理念回避了传统上对高职教育发展不利的评价标准,重点体现出技术、质量、品牌、效益等市场内涵,不仅使高职教育处于一个更平等的竞争起点,而且预示着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竞争的可能性。该理念在市场机制进一步深化、高职教育产业属性得到凸显的现在,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生产方式是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生产方式的先进程度,决定着生产率的高低,从而决定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院校发展而言,发展模式就是人才产品的生产方式;院校的竞争,本质上是发展模式的竞争。先进的发展模式,代表更先进的生产力,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成本、提升效率,最终获得更高的市场效益。
高职教育本质上是一种提供人才(服务)产品的产业。发展模式涉及高职院校经营方式选择的问题。目前高职院校的发展模式基本上是两种:粗放式和集约式。当前关于二者的比较研究汗牛充栋。人们普遍认识到后者是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在具体的操作层面存在较大的模糊性。比如,缺乏系统的观点,未能认识到模式的系统性和功能的协同性,不能从整体的视角进行操作;缺乏清晰的实现路径,以至于习惯原有的路径;缺乏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未能从市场需要的角度去设计各种子模式,各种模式的效率也未能通过市场得到检验,等等。
当前高职教育发展模式最显著的问题就在于仍然满足于通过规模的扩张获取收益,体现为一种重数量轻质量的平庸化思路。平庸的反面就是精英化。此处的精英教育,在内涵上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具有较为丰富内涵的教育学概念。此处的精英教育,实际上就是一种资源优化配置的教育。就是在规模适当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资源整合,集中优质的资源,增加单元技术含量的输入,锻造出技术的精英。在高职教育中实施精英教育,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一方面,可以极大提升人才的市场价值,获得比一般人才高得多的市场利润;另一方面,能提升本院校的现时生产力,掌握核心技术,从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重要的是如何在普遍平庸的高职教育中实施精英教育。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首先要改进政府部门的拨款机制,改变完全按数量的拨款制度,从而从根本上控制院校的规模;其次是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结合,尽可能从企业获得必要的办学经费,从而大大提升师生比和生均培养经费;再次是通过市场建立人才质量监控与保障机制,确保人才产品与市场的紧密联系。这三个方面为施行精英教育提供了基本的可能性。而高职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以及入学率的降低,则使得此发展模式变得非常必要,甚至具有相当的紧迫性。众所周知,产业结构在发生剧烈变动。我国出现了产业迅速提升的趋势,产业开始从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移。高职教育培养的低端人才逐渐难以满足人才市场需要。数量庞大的低水平人才,面临着无法就业的窘境。市场形成的巨大压力,迫使高职教育加以面对。我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大众化的初期阶段,入学率不足50%,似乎处于卖方市场的高职教育不存在招生问题。但是问题在于,高职教育由于长期以来人才培养质量低下,已经成为影响社会认同的重要因素。随着市场机制的进一步发展,教育越来越成为一种对未来的投资。如果高职教育长期只能培养低端人才,将会极大遏制社会公众投资高职教育的企图,从而进一步降低高职教育的吸引力。
基于以上分析,高职教育目前亟待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而最直接的应对方式就是实行精英教育,锻造技术精英,这是实现集约化发展模式的核心环节。
[1]吴金明,张磐,赵曾琪.产业链、产业配套半径与企业自生能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5(2):44-50.
[2]垢宝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再认识[J].职业技术教育,2003(6).
[3]裴云.高附加值产品及其对高职教育的启示[J].高职教育研究,2009(1).
Restricting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hen Xia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Guangdong Women’sPolytechnic College,Guangzhou 511450,China)
Orient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be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 industrial chain,from the industrial chain to determine the knowledge contained in professional positions and(technical)characteristics; training objectives should follow the logic of value-added to obtain the market value of talent as the fundamental purpose;Development model should take the path of elite education,to get rid of the current widespread mediocrity.
higher education;industrial chain;high value-added;elite education
G718
A
1674-7747(2011)07-0071-03
广东省高职教育研究会2010年重点课题“高职院校社会评价研究”(项目编号:GDGZ10008)
陈霞,女,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责任编辑 金莲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