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激趣——谈语文课如何创设情境

2011-02-19 14:47马丽琴江苏省常州市马杭初级中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1年9期
关键词:创设情境语文

马丽琴(江苏省常州市马杭初级中学)

情境教学就是从教学需要出发,教师根据教材创设具体形象、富有感情色彩的场景或氛围,以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创设形象的情境,可以有效地刺激学生心理,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习兴趣,把精力最大程度地集中在课堂学习内容上。下面就语文课堂如何创设情境做一些探讨。

一、音乐渲染

古人在《乐记》中曾经说过:“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乎心。”可见,言、声、舞同出一源。音乐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可以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兴趣,陶冶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艺术素养。现如今,音乐已悄悄地走进我们的语文课堂,在语文教学中占了一席之地,它的出现令我们的语文课充满了活力。

以《乡愁》为例,这是一首非常唯美的诗歌。它所演绎的又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乡愁是一种绵延在心底的苦,就像爱情在男女间的生离死别一样;乡愁又是一种伟大的情愫,它源于博大的胸怀,又源于对故土、对祖国的深沉的爱。“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一份情感,如何让涉世未深的学生去领悟,去理解呢?草率的朗读,会导致笑场;草率的解析,如隔空打墙。为了让学生能尽快进入情境,课前教师设计了三分钟的音乐欣赏(杨洪基的《月之故乡》)。低沉、深情的歌声回想在教室的每一个角落,不仅滋润了学生的心田,也使老师一下子有了底气,有了激情。在导入新课环节,教师很自然地由《月之故乡》开始,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最后以张明敏的一曲《我的中国心》收尾,使整堂课一直笼罩在氤氲、芬芳的情感花园中,学生与老师共同走进了诗歌唯美的意境,共同经历了一次美的洗礼。

音乐和文学如同一棵树上两片翠绿的叶子,如果适时将音乐引入语文教学,让它走进课堂,让学生置身于情境渲染中,在一种心理气场的影响下去感受课文的内容,以产生强烈的情境感应效果,努力达到音、境、情、理的结合,这将对提高学习效率大有裨益。

二、导语起兴

《诗经》“六义”中的“兴”是一种非常有味道的写作手法,用朱熹的解释,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它是一种发端,又兼有比喻、象征、烘托等作用。一堂课好比一篇文章,精美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影响着整堂课的思路。老师、学生是这篇文章共同的作者,他们一起在演绎着“起承转合”。好的导入便能成功激发师生共同演绎的热情。

一位老师在教授《海燕》时,设置了“师生互动,短信导入”的环节。师生互说新年最快乐的事。教师托物寓意,短信祝语:“在新的一年里,愿你是无言的大山,愿你是潺潺的溪流,愿你是峭崖上的青松……”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寓意:“祝愿大家做像大山一样沉稳踏实的人,做像溪流一样快乐活泼的人,做像青松一样顽强执着的人。”在这堂课的结尾,又设置了“续写短信”的环节。教师殷殷寄语:“愿你是暴风雨中的海燕!希望同学们能直面生活的暴风雨,像海燕那样勇敢、自信、乐观。”并要求学生运用托物寓意的方法向自己的老师、同学等赠写短信祝语。教师将身边的资源为己所用,透着强烈的时代感和亲切感。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高涨。在这里,导入本身就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

当然,教师在设计导入的时候,都有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望,但什么样的导入创设情境的效果更好,有的时候需要比较才知道,有的时候事后才知道。譬如,教师在《成功》这一课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我们羡慕奥运冠军登上了最高领奖台;我们羡慕科学家为人类作出的巨大贡献……可我们有没有想过,他们是如何获得成功的呢?他们的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学术大师季羡林是如何看待成功的?我们除了惊叹和钦佩成功人士外,还应该做些什么?”导入紧扣本课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导向是非常明确的,但似乎有自说自话之嫌。认真的同学听到了,但对于尚在流连课间十分钟的学生来讲就很难说了,是不是可以安排一个对话情境,更快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们曾经学过冰心的《成功的花》,回顾这首小诗,由学生们对这首诗的理解来导入对本课的学习,这样能让学生尽快进入紧张思考的学习状态,导入自然而不生硬。

三、朗读生情

“创造性地构建开放性的语文教学体系,让教科书与语文课堂教学成为连接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桥梁,成为学生整个学习生活的策划中心”,这是新课程的理想。在阅读教学中,由于对新理念的误解,或教学中操作失当,过分突出对教材的“重组”,有些教学游离于“文本”,任意“生成”,使语文教学散乱,失去了它本该有的功能。所以,理性而又活泼地开展课堂教学,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而阅读教学首先得立足文本。而立足文本所需的最基本的教学手段便是朗读。各种形式的朗读不仅让学生真切地走入了文本,接近了作者,也让他们在仰望的同时真诚地学习和对话,课堂氛围也显得诚挚而感人。

一位教师在教授《春》时,充分运用了“读”这一教学手段。先是让学生听配乐、配画朗诵,然后学生自由读。在读的过程中,春天美丽的画面便一一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在教学反思中写道:

要理解这篇散文,体会它的艺术魅力,最根本的前提是诵读。初一的同学,由于年龄小,感知内容的能力差,尤其是对写景散文领会不够,体会不深,因此要读懂课文,感悟内容,就必须读顺口,读流畅,读出感情,读得饶有兴趣又极富效果,通过读,让学生大胆质疑,充分发挥想象能力予以解决。成功地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又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内容的取向同时还让学生的精神领域受到了一次强烈的撞击,充分张扬了教材的人文性。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同伴的启发下,能做到大胆质疑。课堂上一股自主学习之水从学生的身上淙淙淌来,令人欣喜。

四、画面生趣

爱美、求美是学生的基本心理需要。美育是愉快教学的四要素之一,而多媒体的使用可以艺术地表现教学内容,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学生在一个和谐的、充满美感的教学环境中既获得知识,又陶冶情操。

如教《环球城市 风行绿墙》一课,荧幕上切换出多幅绿化设计巧妙的中外围墙图:有的围墙上绿色藤蔓攀爬衍生,嫩嫩的芽儿探头探脑地像在顽皮地与你捉着迷藏;有的围墙蜿蜒曲折,似一条长龙腾空而起,再加上拱形的园门,镂窗内外若隐若现的绿色植物,直让人联想到“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还有那修剪整齐、规划有序的植物围墙,一片绿色掩映着绚烂的繁花,使学生既欣喜,又惊奇。此时播放一段优美的《春之声》圆舞曲,在视觉、听觉交织的立体空间里,学生领略到了围墙世界给他们带来的美。

当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利用联系生活、语言描绘、实物演示、角色表演、设问激疑等多种手段来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情境,以达成教学目标。正如朱小蔓教授在《情感教育论纲》中所说:“兴趣和快乐是感觉色调的,而非认识理解意义上的。”

为了我们的学生能把更多的热情投入到课堂,为了我们的学生能从学习中寻找到真正的快乐,为了让学生们的课堂生活不再因空气稀薄而缺氧,创设新颖有趣并且有效的教学情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猜你喜欢
创设情境语文
不同情境中的水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