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智颖(江苏省江阴市青阳第二中学)
文学名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巴金曾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他们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古今中外的许多文学名著,凝结着先贤的思想和情感,更积淀着民族的文化和智慧。阅读名著,如同与大师携手,可以增长见识,启迪智慧,提高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文学对陶冶学生精神情操、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之一。按照这个精神,新教材加大了文学作品的比重,并专门设置了“名著导读”。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阶段的中学生,如果能好好阅读名著,无论在文学素养方面,还是在思想形成方面都会受益匪浅。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要特别注重引导和激发学生去阅读名著。可惜由于种种原因,中学生在阅读长篇文学作品时还是存在许多问题:
1.不能正确领悟名著的内涵。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他们的识字量在 5000个左右,阅读也只在一个初级阶段,缺乏理解和分析能力。另外中学生的经历、体验、知识、性格、思想等都还未达到一定的水平。学生个体学习成长中的经验和认识水平,是影响学生阅读长篇文学作品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要他们去读曹雪芹的《红楼梦》、施耐庵的《水浒传》、雨果的《巴黎圣母院》等实属不易,也达不到阅读的目的。
2.缺乏真正的情感体验。有研究者曾经指出:如今,名篇佳作也很难激起学生的情绪回应。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学生没有真正获得对文学作品的体验,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是成人经验的翻版。学生因为缺乏从字词到内涵的深层次体验,缺乏直观的,情绪的,美善的个体体验,自然就会对文本感到乏味。就像学生阅读《儒林外史》《安娜◦卡列尼娜》,几乎很少有学生会真正走入作品,体会到主人公的情感。
3.缺少阅读文学作品的时间和兴趣。目前,中学生的压力很大,课程繁多,在校学习的时间长,这不得不让学生把课外的阅读,尤其是长篇文学作品的阅读抛在一边,缺乏对长篇文学作品的阅读兴趣。有时阅读名著也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囫囵吞枣看一遍。阅读的态度和过程决定了阅读的质量。所以,目前中学生名著的阅读是令人堪忧的。
我们难以迅速彻底地改变现状,只能转变观念,身体力行,通过自身的探索和努力,为学生课外名著阅读进行一些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克服不良心理,坚持经典阅读,提高文化品位,提高人文素养。
新《课标》明确规定了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总量,每学年读两三部名著,在附录部分还附了阅读推荐书目。有些名著篇幅较长,内容艰深,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独立阅读,会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影响其阅读的积极性。因此,教师首先应该结合学生兴趣、所用教材、推荐名著的难易程度等做一个《初中生文学名著阅读计划》。在计划实施初期,我们可先选择一些篇幅较短、文字浅显、学生感兴趣的或者是教材中推荐的名著,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读完,增加学生的自信心,然后再推荐有一定深度的作品,使学生能够由浅入深地将名著阅读进行到底。
新《课标》建议初中学生阅读的《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鲁滨孙漂流记》等长篇文学名著,我们依据学生的兴趣以及循序渐进的原则,将《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鲁滨孙漂流记》《童年》作为第一批介绍给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名人传》作为第二批文学作品介绍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阅读这些名著。
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与其督促学生阅读,不如营造一种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他们阅读的紧迫感和内需力。
1.合理选择阅读材料,激发阅读动机与兴趣。教师在指导学生选择名著时,不能只注重那些文化气息浓厚、思想内容深邃、语言富有魅力,能启人智慧的作品,那些能以其人格魅力和精神品质感染人、熏陶人的作品以及能拓宽视野、开发智力、了解社会的作品也可做推荐。例如鲁迅的《朝花夕拾》,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鲁滨孙漂流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都是不错的作品。
2.运用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发阅读兴趣。如朗诵、演讲、表演、讲故事、组织知识竞赛等,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教师对表现好的给予鼓励,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我在教授《智取生辰纲》后,让学生阅读名著《水浒传》,准备进行有关《水浒传》的知识竞赛,学生的阅读兴趣被激发出来了,回去都认认真真地阅读,掌握了大量关于《水浒传》的知识。
3.结合多媒体提高阅读的趣味性。如观赏名著影视,这虽不等同于原著,但它高度浓缩又具有立体感,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也是十分有用的,再配合教师的辅导,效果更好。例如在教《美猴王》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学生预习课文,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了《大闹天宫》这部动画片,使原本用语言描绘的美猴王一下子成了会动会说,有情有义,形象具体可感的美猴王。我趁机引导学生感悟美猴王性格以及人物形象的意义,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读书有了方法,就像拿到了知识宝库的钥匙。在阅读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善于把阅读课文的方法应用到名著阅读中去,让学生自己动眼、动手和动脑,独立活动,并且做到举一反三,驾轻就熟。
1.有层次地反复读。不管阅读哪一类的名著,都必须要有层次地反复读。茅盾就曾说过:“读名著起码要读三遍,第一遍最好很快地把它读完,这好像在飞机上鸟瞰桂林城的全景;第二遍要慢慢地读、细细地咀嚼,注意各章各段的结构;第三遍就要细细地一段一段地读,这时要注意到它的炼句炼字。你读了一本名著,经过半年或几个月再拿来读的时候,你从前的心得,一定会有所修正,否则就是没有进步。”既要有多读,又要有层次、有坡度,由浅入深地读,沉浸在经典名著的语言环境中,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2.精读和泛读相结合。对小说,可以先让学生泛读,理出小说的情节线索,掌握故事的大概;然后引导他们选择一些经典语段进行精读,关注其中的人物性格和小说的深层内涵,以及小说艺术上的突出特色。让学生懂得阅读名著时除情节之外,更要关注人物、欣赏人物、品味人物、评析人物,将人物作为名著阅读的突破口。因为人物是构成情节的重要因素,人物的喜怒哀乐、一言一行、性格命运揭示了作品深刻的主题。抓住了人物,就抓住了名著的关键。
3.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名著阅读中养成自觉做摘录,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一是勾画圈点,也就是说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可以勾画圈点,甚至在有困惑的地方打上问号;二是写一些简短的批注,读到精彩的,深有同感的词语、句子,可以写上自己简短的批注;三是摘抄积累,要求学生根据个人的阅读喜好,将资料摘抄并分类保存,以供阅读、品味、引用,也可以作为不定期检查名著阅读的有效依据;四是写好读书笔记,要求学生把独特的感受及时地记入读书笔记本,优美词语、名言警句、精彩片段也可作为读书笔记的重要内容。另外,教者还可根据作品情况出一些启发性的思考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写成读书笔记,加深对名著的理解。
参考资料:
1.黄雅娟 《阅读:提高语文素养的 “抓手”》,《语文学刊》2007年第 2期。
2.刘承强《中学生文学名著阅读指导策略》,《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 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