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度人物评选说起

2011-02-19 13:14石述思
浙江经济 2011年2期

文/石述思

从年度人物评选说起

文/石述思

走过2010,中国民营企业家乃至中国经济面临如下选择题:是创新还是山寨?是国进还是民进?是法治还是权力

1月11日,2010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入围候选人名单正式揭晓。入围者涵盖了科技产业、新能源、信息产业、工业制造、文化创意、现代农业等多个行业。信息产业占到30%,体现了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结构调整中向高端服务业转型的趋势;制造业同样占到30%,说明制造企业依然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22人中,有孙家栋这样的功勋科学家,有常小兵这样的央企新锐,也有刘永好这样的得奖专业户,更有浙江通领科技集团总裁陈伍胜这样的民企新军。东方演艺集团的入选则代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崛起。上海世博会志愿者团体、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的入围则是新形势下对公益事业实践和理论的新探索。

从经济的角度,这是一个缺乏巨人的清单。但转变是关键词,多数人走在技术创新、市场推动、价值重建的路上。

对于中国市场经济的主体——民营企业家来说,2010是新世纪最焦灼的一年。下半年,关于整个民营500强的利润总和不及两家垄断央企的新闻引起广泛关注。大量民营资本在苦苦寻找属于自己的窄门,不少被过热的投资浪潮裹挟着,成为制造新的泡沫的帮凶。与之呼应,中国成为投资移民美国增速最快的国家。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如影随形的关于社会责任感的追问在巴菲特、比尔盖茨联袂到中国劝捐时到达高潮——尽管富豪们依旧就该做好公司和做好事展开论战。

即使如此,不可否认2010是一个无可替代的关键之年。这一年,新世纪整整十岁,中央确定的国家关键战略发展期走过一半旅程。下一个十年会不会伴随着新的体制改革浪潮,使中国的市场经济进程沿着法治轨道平稳前行?这一年,上海世博会完成了当代人类历史上一次关键的跨文化、跨制度的科技、文明对话,未来面对巨变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国的企业能否产生真正意义的跨国公司?这一年,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成长的80后迎来而立之年,不仅极大地改变着传统意义的消费模式和商业理念,而民营企业控制权和财富的传承也将迎来高潮,这股力量是希望的一代还是垮掉的一代?

有人说,对于中国市场经济的主体——民营企业来说,2010年是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仿佛蓄势待发的腾飞前夜,又有集体沉沦的危险。相对而言,央视的榜单更加立体和全面。尽管面对诸多挑战和阻力,笔者宁愿这些先行者正经受黎明前的阵痛,宛如整个中国经济。

至少,我们会注意到面对全球最强悍的美国政府,来自温州的浙江通领科技集团总裁陈伍胜以自主知识产权的名义发起了反击——提升自己在全球产业链的位置,赢得利润。至少,我们会注意到北汽完成了对萨博神奇的并购,即使其消化能力会继续受到各方质疑,但毕竟表明中国主流制造业获得了塑造跨国品牌的重要跳板。至少,我们会注意到一批新型民企在技术升级、品牌再造的跨国成长中获得长足进步,结合国美的股权之争沿着法治的轨道完成了最后的裁决,推动民营企业向塑造现代公司治理结构艰难迈进。这不够完美,但无疑是希望。

走过2010,中国民营企业家乃至中国经济面临如下选择题:是创新还是山寨?是国进还是民进?是法治还是权力?祝福他们不仅能在新的平台上创造财富,并推动国家价值观的成长。前提是:法治的市场得到充分发育,为他们搭建破茧化蝶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