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丽宇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3月公布的《2009年农民工监察调查报告》,我国农民工外出打工的1.5亿人中,“新生代”占到60%,大约有1亿人,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服务业、住宿餐饮业、批发零售业等五大行业,从事的大多是苦脏累险职业。新生代农民工被称之为“无根的一代”,他们既未被城市接纳,又对农村极为淡薄。如果说老一代农民工还能“安贫乐道”,那么新生代农民工则更多为愤世嫉俗。他们有着改变现状的强烈渴望,而在向“上”的渠道被阻塞的背景下,强烈渴望就会异化为心理失衡。诸如自卑、迷茫、仇视、焦虑不安等。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调试与缓解,既损害其身心健康,也可能诱发他们心理变异走向极端,从而导致自杀和犯罪。为了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新生代农民工当前存在的心理问题的分析,探讨帮助新生代农民工很好地融入城市,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的对策。
与其父辈们出门打工主要为寻求生计不同,新生代农民工打工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锻炼自己、寻找更好的个人发展机会,更注重工作环境、自身权益乃至个体感受,不能忍受身份歧视,更在乎所在城市能否给予他们平等的人格待遇;对政治、文化等生活的需求有更多更高的要求。他们有着既不同于农民又不同于工人的特殊身份,由此形成了不同于父辈的特殊的心理。
对于“农民工”这个称呼,新生代农民工比他们的父辈有着更多的反感,使他们感到自卑与苦闷。新生代农民工离开土地较早,不会干农活,甚至连承包地都没有,无法在农村稳定地工作和生活。“夹心人”的社会处境使他们长期游离于城市社会边缘,被排斥在主流社会以外,这导致并加深了他们的自卑心理。
现实生活中,新生代农民工由于没有城市户口,在就业、生活、医疗、教育等许多方面与城里人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有关调查显示,新生代农民工难以忍受的是不被城市接受,不能像城里人一样感受到平等与尊严,“被人家看不起”和“受歧视”是新生代农民工的普遍情绪。这种歧视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某些城市居民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看不起,使他们的人格尊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伤害,这种伤害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升级演变为冲突;另一方面是工厂、企业内对他们不公正的待遇以及各种体制对他们权益的限制。新生代农民工由于社会身份比较低,健康权、平等就业权、休息休假权等等这些城市正式职工享有的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虽然他们从心里非常希望得到城里人的承认和接纳,但农民身份又使他们在面对城里人时往往显得非常自卑,这种自卑心理反过来又使他们更加孤苦与隔离。
农民工干的是城里人不愿干的最重、最脏、最苦、最累、最险的活,付出比城里人多得多的劳动,而收益却很小。即使在同一个企业里,城市工与农民工也是同工不同酬,还常受到企业主克扣和拖欠。与城里人相比,收入分配上的不平等和生活水平上的巨大反差,会使农民工产生强烈的被剥夺心理。在自身利益长期被忽略以致损害的情况下,容易引发他们对现实社会的严重不满,并在个别人身上发展为反社会心理。近年来,一些城市中报复社会和犯罪的事件屡屡见诸报端。
仇视心理是新生代农民工普遍存在的一种不良心理反映,这一心理的形成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新生代农民工在城市里谋生屡屡受挫,由于城市的冷落而留下精神的创伤,内心就会滋生反城市社会的仇视心理;二是他们的合法权益不能在法律的正当途径之下得到维护,甚至有的地方部门和当地企业主以及黑帮势力勾结欺压新生代农民工,引起他们强烈的仇视反叛心理。特别是当有的政府部门侵犯其正当权利并征收其不合理的费用时,他们会认为政府部门和企业都是以合法的暴力侵犯他们的权益,只有“以暴止暴”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自救心态作用下,他们往往会采取不合法手段以维护合法权益,其个别人则可能以破坏城市公共设施、偷窃、群殴等极端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怨恨情绪,走上犯罪道路。
美国政治学家在对美国社会移民进行研究时发现,与第一代移民比较,第二代移民的心理和行为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第一代移民由于有迁出地境况的比较,对于迁入地的社会不公平往往有较高的认可度,或者说,由于已经比原来的状况有了改善,他们一般并不奢望与迁入地居民有完全相同的权利和地位。第二代移民则不同,他们对于生活满意程度的参照群体主要是迁入地居民,缺少父辈那种对生活的满足感。当他们较多地体会到与迁入地人群的生活地位差距时,便会在心理上产生更多的被歧视感和被剥夺感。在这种心理预期的驱动下,第二代移民面对不平等缺乏忍耐性,面对社会不公,他们往往会采取一些比较激烈的对抗性行为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不满。所以,第二代移民的失范行为较多,犯罪率也较高。显然,歧视可以造成自卑,而自卑有时会形成对立和仇视心理,对社会稳定产生不良影响。
农民工群体的孤独除了难以融入城市主流社会的原因以外,还有另外两方面的因素:一是离开了自己的家庭和配偶(恋人);二是业余生活单调,精神生活匮乏。有些企业在生产线上,不能随意说话、不能接听手机、无人顶替不能离岗,而且不少基层管理人员态度恶劣,对普通工人很不客气。在这样的环境下,心智、情感、经验尚未长成的年轻人,会有孤苦、无助、无奈的感觉。另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06年调查,从收入水平看,新生代农民工的工资水平总体不高。同时,大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现在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然而由于收入过低,不仅没有能力在工作地买房,甚至连稳定的生活都难以保证。他们无法扛起家庭的重担,无论生理上还是精神上都饱受折磨,感到孤独与无助。正因为如此,个别敏感、脆弱的人在无法承受压抑时,会选择极端方式。
富士康“连续跳”的主角都是80、90后“新生代”员工,年龄介于18-24岁之间。“新生代”员工与其父辈们相比,他们是“被呵护成长的一代”。当他们满怀激情地踏入社会,美好的理想与抱负被现实击碎之际,当不得不要承受来自生活上或工作上或是情感上的压力之痛而不知所措之际,内心的纠结和焦虑感达到无法承受之重时,为求得精神上的解脱而选择了“纵身一跳了之”。因此,富士康“连续跳”事件背后,其“新生代”员工心理上的抗压能力相对欠缺应是事件引发原因之一。
“80后”、“90后”打工者,普遍存在意志力不强、认识狭隘、经不起生活磨难等特问题,脆弱的人格成为他们走向绝路的主要推手。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困惑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缺乏完善的制度保障,这是新生代农民工权益受到侵害的根本原因。长期以来,我国将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划分为两个在权利义务和社会保障上不对等的社会集团,这种制度带来的等级色彩恶化了新生代农民工的生存环境。这就决定了流动新生代农民工在这种制度下处于一种结构性贫困的弱势地位。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有待于整个城乡二元化结构的解决。
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遇到的第一个自身无法逾越的障碍就是各级政府根据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制定的择业禁止条文,这些条文导致了新生代农民工的弱势群体地位。要从根本上保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最终要靠户籍制度的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健全。
首先要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他们的维权能力。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往往不知所措,或是忍气吞声、息事宁人,甚至不知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当前新生代农民工存在“三低”与“三多”现象,“三低”是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险参与率低、工资水平总体偏低,“三多”是工伤及职业病多、加班多、劳动争议多。这些问题与他们自身素质不高,维权意识不强、法律知识缺乏有很大关系。2010年6月21日 《工人日报》刊登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指出,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欠薪时有发生、工伤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高等劳动权益受损问题,是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就要结合市场经济的实践,通过各种途径不断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的市场经济法律知识,力争使他们成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新型新生代农民工,同时还要增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
其次要加强他们工作技术及文化知识、良好生活习惯的培训。现代的农民工虽然在学历上高于老一代农民工,但二者面对的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老一代农民工是在短缺经济阶段进城或到沿海地区打工的,现在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是时代进步、技术变革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复杂形势。先前很多的技术都成了“屠龙之技”,新的产业结构需要他们尽快掌握新的技术。这就需要有关部门注重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增强自身实力,使之尽快适应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的需求。这不但有利于增加自信心,克服自卑、抑郁、害怕交往等心理问题,同时还可以缩小他们与城市人之间的差距,得到城市主流社会的认同更好更快地适应城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新生代农民工主要是80后和90后,身心还不够成熟,对社会问题有很多困惑,要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单靠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他人和社会的关心和引导。如果单靠某个新生代农民工与雇主打官司,即使赢了官司也要丢掉饭碗。其实,作为弱势群体的新生代农民工,根本不可能与雇主去打官司,让他们去诉诸法律解决问题。为此,政府、人大、社会团体和新闻媒介等各方面的力量要共同努力,采取多种合法有效的方法,促使和监督执法部门及时、公正、有效地开展工作,为更好地保护新生代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创造一个良好的维权环境。
工会是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肩负着维护职工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新生代农民工应该有自己的工会,为自己的权利说话。工会是新生代农民工的 “娘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坚强后盾,所以组建工会和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乃当务之急,重中之重。农民工只有回到自己的 “娘家”,才有可能摆脱无人关心、无人问津的被动局面。作为新生代农民工应积极加入工会,寻求工会的支持,从而壮大自己的力量,增加谈判的实力,只有这样才能在老板、工头不公正对待自己时,以合法的途径,据理力争,才能在法律面前有说话的余地。而且,新生代农民工加入工会,可以产生心理上的归属感,并在这一组织中丰富自己的业余文化生活,消除心理隔阂。各级工会应当建立“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服务站”设立新生代农民工权益维护平台和窗口。
首先,进城新生代农民工可以以地缘或亲情为纽带,交友群居在一起,使自己处于一个相对轻松的社会心理环境中。心理有问题时,可找老乡和要好的工友聊天,加以排遣,严重时要找心理医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
其次,新生代农民工一定要学会全方位地保护自己的权益,从一开始就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如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注意各种资料的收集与保存,实行切实有效的监督等。注重在法律程序范围内,尽力避免对自身权益的不法侵害。一旦发生不法侵害,自己也可以在维权的过程中争取主动。
再次,面对城市中较大的生活、工作压力,打工者一方面应在打工之余积极寻求生活乐趣,丰富打工生活,通过丰富而有益的活动放松身心,以积极的心态迎接生活和工作;另一方面也应积极消除粗暴的习性。遇到不公平对待自己的事情,应学会克制,以正当的手段维护合法权益。
新生代农民工是农民工的主体,其心理障碍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帮助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并从根本上解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这是一项长期和系统的工程,不仅要从政策上入手,更要从人性的角度深入,给新生代农民工心灵上以温暖,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同时还要激发和培养他们自助、自强的动机和能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的心理问题。
1.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关于新生代农民工问题的研究报告》,载 《工人日报》,2010年6月21日。
2.周大鸣 秦红增:《城市农民工研究的回顾与反思》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8年2期?。???
3.《农民工心理问题亟待重视》,江苏工人报,2006年4月21日。
4.包晓:《论“80后”农民工的心理障碍及调适对策》,论文天下论文网,2009年2月19日。
5.乐国安:《社会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