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局和难局下企业困局的应对政策

2011-02-19 11:15史晋川
浙江经济 2011年20期
关键词:困局政策经济

文/史晋川

在危局和难局下破解企业困局的应对政策应该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同时考虑

当 前国际经济、国内经济和浙江等区域经济正面临三种不同局面。国际经济面临“危局”:随着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的扩散化,世界经济面临二次探底的危险局面,经济运行进入新的危险区域的可能性不断加大。中国宏观经济面临“难局”:一方面,国内通胀预期仍然很高,CPI维持在6%以上;另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速度减缓,震荡因素加剧,对我国等新兴经济的复苏构成威胁,中国经济需要在防止物价过快上涨和防止经济大起大落之间进行宏观调控的平衡。浙江等区域经济,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处于“困局”之中:由于劳动力成本、汇率、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资金紧张,许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温州还出现了“人跑跑”、“钱跑跑”现象。

危局和难局背景下企业困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有:第一,中国经济复苏与世界经济复苏的不同步。从表面看,中国经济复苏非常快,欧美复苏速度缓慢、震荡因素加剧,中国经济复苏形势要好于欧美经济。其实不然,欧美经济复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是政府缺钱、企业不缺钱,如7月27日苹果公司持有的现金甚至高于美国财政部,而在我国是政府不“差钱”、企业“差钱”。造成这种经济复苏差异的原因主要是欧美经济复苏步伐虽然慢,但蕴含结构调整,该“死”的企业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已经“死”了,生存下来的企业效率更高、发展更好;而我国在快速经济复苏过程没有进行很好的经济结构调整,大多数企业没有抓紧进行自主创新和生产经营方式转变,而只是搭着中国经济快速复苏的“列车”,回到金融危机前的生产经营方式。因此,当国内宏观调控和国际经济形势发生新的变化时,许多企业又遇到许多曾经多次遇到的困难。有企业家表示,两年前政府没有利用危机的倒逼机制推动企业开展自主创新,而采取“1.8万亿带动4万亿”快速复苏政策的做法,原来是救企业,现在是害企业。

第二,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一是国际经济复苏过程启动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迅速上升,如危机中美国纽约原油价格最低曾达到38美元每桶,复苏时期最高达到140美元每桶。这使得我国企业进口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企业成本压力加大。二是为应对经济复苏缓慢、失业率高企等问题,美国推出了两轮“量化宽松”政策和“扭转操作”政策,导致美元不断贬值,人民币不断升值,且升值有加速趋势,挤压了我国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加大企业生产经营难度。三是当前国际经济复苏进程进一步放缓,国际需求进一步下行,从订单需求方面给企业带来了新的经营困难。总之,发达经济体在震荡中复苏过于缓慢,已开始波及到新兴经济体的复苏。

第三,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随着我国经济复苏进程的加速,2010年起CPI不断上涨,通胀预期抬头,我国宏观经济出现了一定的方向性调整,实际货币操作已由适度宽松转向适度从紧,造成实体经济企业的资金困难、融资成本大大上升。我国金融体系是以国有银行、大银行为主的,而浙江等区域的实体经济则是以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为主,在所有制和规模方面的双重不对称,导致浙江等地企业在宏观调控下资金特别紧张,民间借贷和高利贷频现,企业因资金断链出现倒闭现象非常突出。

为此,建议在危局和难局下破解企业困局的应对政策应该从短期和长期两个方面同时考虑:

短期政策调整。一是货币政策。建议中央改变准备金率、利率等反复使用单一的货币政策工具,使实际货币操作真正回归“稳健”的货币政策,特别是要在货币政策和金融政策上进行结构性调整,使得民营中小金融机构能够在货币政策中有更为宽松的环境,使其能够更好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帮助中小企业度过当前的难关并在未来开展自主创新。二是财政政策。当前我国财政收入增速远远高于GDP增速,如一季度全国GDP增速为9.7%,而财政收入增速高达33.1%,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建议政府对中小企业减税,帮助其“脱困”,鼓励其进行新的投资;对中低收入居民减税,鼓励消费,扩大内需。

长期政策取向。一是放松金融管制,鼓励民营资本、民营企业更多地进入金融领域,创造更丰富的金融生态。二是打破垄断性行业的准入限制,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新的产业领域。三是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市场竞争秩序的维护和规范,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四是推进新型城市化,优化产业空间布局,增强优势区位空间的要素集聚能力,加快形成高端的生产要素保障体系,更好地为企业自主创新、转型升级提供要素保障。

猜你喜欢
困局政策经济
政策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政策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助企政策
政策
中小银行外币清算困局与应对
Trouble I’m In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三株直销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