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对企业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研究表明,积极参与标准化工作的企业,往往更容易获得成本和竞争力等方面短期和长期利益,可以对本地区、本国乃至国际标准施加影响,拥有更多的发言权,从而取得竞争优势。根据德国标准化学会(DIN)的调查,75%的德国企业参与过国家标准机构的活动,而其动因正是希望对标准施加影响,从而获得更大的战略优势。本期知识园地就标准与企业的成本及竞争力之间的关系为您作介绍。
标准对于企业经营的最直接作用在于节省成本。从企业内部组织生产来看,标准具有简化、规范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等功能,能够提供产品不同部件之间、或作为系统中不同部件的产品之间的互用性和兼容性,使企业的生产分工更为专业化,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从企业外部来看,标准还可以简化企业与供应商以及客户间的沟通,并使企业获得更多的信息,更多地和相关利益方进行沟通。例如,企业可以根据标准,从多家供应商中选择能够提供企业所需产品的供方,从而减少检验成本。此外,对于出口企业而言,采用国际标准能够显著降低交易成本,简化交易合同,进而使自己的产品在出口市场上站稳脚跟。更重要的是,当立法机构要制定一项技术法规,往往会考虑利用标准。如果一个企业已经积极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工作,那么它可以在标准成为法规以前就采用,从而避免以后所产生的成本。
例如:
大众公司的“高尔夫”型号的汽车由4786个部分组成,共计16897个独立的部件。一辆汽车几乎有将近四分之一(即4219个)的零件是标准件。标准件比定制零件要便宜20%~60%,因此有效地降低了产品成本。标准零件在公司的标准化部门里都登记在案。标准使复杂的系统运转正常,并且也符合了相关法规的要求。
新加坡GLS物流配送公司负责YeoHiapSeng(YHS)连锁平价商场的货物配送。该公司通过对托盘进行标准化,建立了良好的库存结构,理顺了订单管理流程,提高了商品的配送速度,从而大大提高了公司的运作效率,显著降低了经营成本。实施托盘标准化给GLS带来的总体好处主要有:仓库面积减少20%,资产拥有费用降低51%,人力成本下降11%,运送费用降低18%。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标准化的地位和作用都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际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标准的竞争,开展标准化工作能够显著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首先,由于标准化会影响未来的发展趋势,参与标准化活动可以让企业获得有价值的信息,使企业能够尽早在产品研发阶段就认清重要的趋势和销售机会,促进有益的业务往来。对于参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制修订工作的企业而言,他们既能够从这一活动中更早地了解与标准有关的内部信息和技术信息,同时也可以防止非期望内容被纳入标准,或是使标准引入其所需要的内容。这样,企业通过对标准的内容施加影响作为获得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其次,企业通过自己的企业标准可以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具备先进技术的企业标准,尤其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标准,能够树立企业在行业中的领头羊地位,对于企业自身竞争力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企业可以将标准作为打开市场的战略性手段,通过制定和执行先进标准,抢占市场,并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自身的持续竞争优势。
例如:
上海红双喜冠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主动配合国际乒乓联合会提出了乒乓球由38 mm的小球改为40 mm大球的改革设想,并起草制订了40 mm乒乓球国际标准。由于掌握了国际标准制定权,在工艺和技术上又独占鳌头,红双喜从原先年生产900万只小球发展到2001年年生产1400万只大球,年产量增长了55%以上。
上海宝钢每年需要进口大量铁矿石。在讨论铁矿石国际标准草案时,原定矿石粒度小于6 mm为粉矿,大于等于6 mm为块矿,宝钢在讨论中出具大量数据说明,应将粒度定在大于8 mm为块矿,最终宝钢公司的提案被采纳。由于粉矿与块矿每吨相差几美元,每年宝钢节省成本几千万元,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