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领导者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

2011-02-19 04:45孙宝珠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4期
关键词:包容性经济社会领导者

孙宝珠

(中共呼伦贝尔市委党校,内蒙古呼伦贝尔210008)

提高领导者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

孙宝珠

(中共呼伦贝尔市委党校,内蒙古呼伦贝尔210008)

要促进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必须提高领导者对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的认知能力,使他们辨识包容性发展的主要特征,把握包容性发展的主要内容,领会我国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的根本要求。必须做到选拔培养领导者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使领导者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加强对领导者的教育培训;提高领导者制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注重全面性的能力;提高领导者制定和执行政策体现公平公正、兼顾各方利益的能力;完善对领导者的政绩考核标准。

领导者;包容性发展;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

2011年4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了以“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为主题的演讲,“包容性发展”这一理念以其高度的现实性与深刻的思想性,得到了各国与会人士的广泛认可。推进包容性发展对我国关系重大、意义深远,同时也成为领导者必备的一项重要能力。

要促进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必须提高领导者的能力,主要是提高领导者统领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的决策、组织、协调、统筹能力。要求领导者在发展理念上坚持发展的公平性、平等性、全面性、包容性、非排斥性和人民性,在制度设计和政策设计及其实施上体现包容性发展的根本要求,把握蕴含包容性发展价值取向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全局性、兼容性,体现以人为本、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发展原则,提高领导者的能力具体可在以下方面做工作。

第一,要使领导者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这是提高领导者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领导者来说,这一前提和基础有没有规制,在实践中可能产生不同的效果。对于有些领导者来说,与其说其领导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的能力不强,倒不如说其没有解决好这一前提和基础,从思想上没有解决好为谁服务的问题。我国社会正发生急剧嬗变,利益格局正处于急剧调整重组之中,领导者需要解决为谁服务的问题,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来观察和处理问题,这是关键。领导者在制定和执行政策的过程中要体现人民性、公平性,这是根本出发点。只有立足这个根本出发点,领导者才有可能眼中有群众,脑子里想着群众,胸中装着群众,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的冷暖,为人民谋福祉。这样的领导者才不会为自己的政绩考虑而忽视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在制定和执行政策时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才能推动本地区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

第二,要加强对领导者的教育培训,帮助他们辨识包容性发展的主要特征、把握包容性发展的主要内容、完善促进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的能力结构。

包容性发展作为一种发展理念是对传统发展观的丰富,体现了当代社会对发展的公平性要求和对发展价值的主导取向的新定位。包容性发展作为一种具有新的价值取向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是对以往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强调发展主体的多元性和发展内容的丰富性、兼容性、非排斥性,强调发展主体之间以及发展主体在发展起点、发展过程、发展结果方面的平等性与公平性。从发展主体所包含的主要对象来看,既包括自然,也包括社会以及人本身,包容性发展也就是关于自然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及其内在关联性。从发展地域来看,既包括国内的发展,也包括国际的发展,亦即世界各国兼容性发展。从发展重点来看,包容性发展特别强调社会各阶层都要平等地参与发展过程和分享发展成果,关注社会底层阶层的参与发展尤其是关注弱势群体的参与发展问题。包容性发展是面向和惠及大众的平等的、公平的、公正的发展。

人类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无不存在包容性问题,但不都属于包容性发展的内容,包容性发展只是包容性问题中的一部分。包容性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价值取向,是对“分配与增长并重”和“满足人类基本需要”这两个为发展经济学所认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价值取向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从其内容来看,包容性发展蕴含自然、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和人自身等各方面兼容性发展、协调发展等丰富内容,而这些领域又都包含各自具体的包容性发展问题。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包容性发展强调自然、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和人自身的协调发展。在尊重自然按其自身发展规律自我演化的基础上,在促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同时推动文化、政治以及人自身等的发展,不能缺项,某一领域的发展也不能滞后,否则就难以实现发展的全面性,难以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国家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总体发展,在人与自然和谐的二维关系维度上是以自然为基础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四位一体的发展。从深远视域来审视,则是在人与自然共融和共荣维度上的自然、社会、经济、文化、政治和人自身六位一体的发展。

要促进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必须完善领导者统领全局所需要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增强领导者统揽全局的能力。领导者不一定是某一方面的专家,不需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但一定需要掌握通识性知识,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各学科知识要有所了解,要有相对完善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性问题的通盘思维能力、决策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才能富有成效地推进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进而推动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第三,要提高领导者制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注重全面性的能力,对自然、社会、经济、文化、政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等各方面都要兼顾。

有些地区经济增长较快,GDP持续多年连续攀升,而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改善较慢,社会事业发展明显滞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与经济发展形成鲜明对比。领导者要克服片面追求GDP的短视行为、短期效应,是否实现包容性发展关键要看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否和谐,城乡是否协调发展,区域是否协调发展,经济社会是否协调发展,还要看社会事业是否得到重视和发展,各种文化是否得到兼容性发展,人民民主权利是否得到保障,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是否得到改善,经济社会是否实现公平发展等。

领导者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虽然参与了自然的演化,但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要尊重自然界的自我演化。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要注重促进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两型社会”建设。在经济发展模式和具体生产经营方式的选择上,不仅要考虑经济成本、社会成本,也要充分注重生态成本,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在国土资源开发利用中保护环境,在环境保护中开发利用国土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摒弃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

领导者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科学发展、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方面要促进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另一方面农业、农村、农民需要获得工业和城市的有力支持。农业、农村、农民既应该参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也应该分享到发展的成果。要提高农业、农村、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协调发展;要优化格局,促进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兼容性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要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稳步推进农业人口向城镇居民的转变,这是推进城市化的关键所在,也是提高农民发展能力与发展水平的重要途径。

领导者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社会建设。一要加强社会建设,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二要克服社会阶层结构固化、社会排斥的倾向,畅通社会流动渠道,特别是要为社会底层人物向上流动提供公平机会。发展起点要做到公平,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再分配要侧重公平。三要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要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扩大公众参与程度,保障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的话语权,要重视解决在一些地方存在的基层人民群众话语权不充分的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表达权、话语权,促进社会公正。

领导者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文化建设。在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要推动文化的包容性发展。一方面,要注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文化与经济等兼容性发展;另一方面,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符合时代特点的合理养分,同时要大力吸收外来文化中的精华,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既要注重体现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主流文化建设,也要注重地域文化中的民族文化建设与发展,要为民族文化的发展创造条件、提供物质保障,民族地区也要根据自己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以及民族文化特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断进行自我调适,既要传承自己的传统民族文化,又要创造出具有时代特点和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做到主流文化、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实现文化的包容性发展。

领导者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政治建设。要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在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的同时,尤其要大力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提高人民的民主参与度,让人民群众更多地参与政治发展和民主建设的过程。

领导者在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人的发展。要注重和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发展,给每个人发展的机会。要注重教育与人才的培养,积极创造条件以确保每个人都能得到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都能享用良好的教育资源。教育公平至关重要,是教育包容性发展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的重要方面,要促进各类人才队伍协调发展,既要注重对人才个体的培养,又要面向大众实行大众化培养,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尽其所、用有所获。

第四,要提高领导者制定和执行政策体现公平公正、兼顾各方利益的能力。领导者尤其要重视、尊重社会底层,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的维护和保障。要调整利益格局,形成各利益主体利益分配的多赢机制。包容性发展对有些地方官员来说非难为也,而是不为也。一些地区的基层组织以探索改革过程为借口,使优势资源、利益过多地向领导者倾斜,这已经不是个别现象,引起了群众的普遍不满,成为一种值得注意和认真对待的现象。干群关系紧张是当前社会矛盾的一种突出表现,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面临新的考验,党的执政能力面临新的考验。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可能会引起更大的社会不满,这就客观上要求提高领导者的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

第五,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选拔培养领导者,培养面要宽,覆盖面要广。要依据被培养者自身综合素质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历炼,提高其政治素质,完善其能力结构,从众多的后备干部中选拔出政治素质高、道德品质好、工作能力强的优秀人才,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领导者队伍,从而使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第六,要完善对领导者的政绩考核标准。考核标准要体现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的要求。一个地区经济社会是否实现包容性发展,关键要看所制定的政策措施是否蕴含着包容性发展的原则目标价值取向,是否兼顾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利益,是否有效组织动员社会各阶层、各方面参与发展过程,分享发展结果。对领导者的政绩进行考核,应立足于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水平,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设定综合性考核指标。只有这样,才能在客观上克服领导者片面追求GDP增长的行为,才能有效督促领导者提高实施经济社会包容性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1〕黄强.领导科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全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科学发展观〔M〕.北京:人民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

〔3〕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美〕吉利斯,等.发展经济学〔M〕.彭刚,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D62

A

1009-1203(2011)04-0058-03

2011-06-10

孙宝珠(1961-),男,吉林松原人,中共呼伦贝尔市委党校哲学教研室副教授。

责任编辑 梁华林

猜你喜欢
包容性经济社会领导者
夜经济要有“包容性”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内涵及实施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海汇村布行业中的真正领导者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
金圣节能清净剂 节能减排领导者
亚洲的崛起需要各国相互理解、尊重和支持 实现包容性增长
包容性增长理念的提出及其内涵的发展
推进实现“两个率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