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克公民教育思想探析

2011-02-19 01:00:33郭小香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1年5期
关键词:绅士洛克公民

郭小香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洛克公民教育思想探析

郭小香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洛克非常重视公民教育,认为它对国家的幸福与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洛克的公民教育思想具有自由主义的色彩。他认为,自由是公民教育的前提,也是公民教育的目的。基于这一目的,他提出公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自由人,即新型绅士。洛克认为公民教育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公民道德教育、公民知识教育和公民健康教育。关于公民教育的实施途径,洛克主张家庭教育而贬抑公共教育。关于公民教育的方法,洛克也有很多新颖的见解。洛克的公民教育思想对欧美国家的公民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洛克;公民教育;自由主义

一、洛克关于公民教育的价值和目标

洛克非常重视公民教育对国家前途的意义。他认为,英国之所以在世界上是一个有地位的国家,是因为英国人有德行、学问和本领。但如果对于下一代人不去培养与保持他们的纯洁、严肃和勤奋的美德,而又希望他们充分具有这种德行、学问和本领,这是非常荒谬的。他指出:“世界上不论哪个国家,无论如何骁勇有名,一旦腐败的习气充塞了全国,消融了纪律的羁勒,一旦到了邪恶猖狂、肆无忌惮的境地,它是决不能够凭借武力以保持名誉或耀武邻邦的。”[1]因此,必须从儿童时期就要注重将其培育成具有自律的、具有各种美德的公民,洛克宣称“国家的幸福与繁荣也靠儿童具有良好的教育”[2]。总之,洛克十分重视公民教育对于英国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的重要性。

洛克认为,自由是公民教育的前提,也是公民教育的目的。所谓自由,指的就是“一个人如果有一种能力可以按照自己心理的选择和指导,来思想或不思想,来运动或不运动,则他可以说是自由的”[3],“自由意味着不受他人的束缚和强暴”[4]。人只有在自由中才能成为人,也只能在自由的情况下才会有高尚的道德。“如果没有自由,则理解完全无效”。故洛克主张公民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自由人。而这一自由人,即洛克所说的绅士,也是洛克眼中的公民。他要培养的绅士既不是教士、学究,也不是朝臣,而是身心健康、经验丰富的实干家。洛克的绅士教育思想正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其公民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在他看来,“绅士需要的是事业家的知识,合乎他的地位的举止,同时要能按照自己的身份,使自己成为国内著名的和有益于国家的一个人物”[5]。为此,绅士必须具备健全的头脑和体格,具有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他能够用理性克制自己不合理的欲望使自己更明智;他具有良好的教养;他懂得人情世故能使自己融洽地与别人相处;他既能干又聪明,具备一个事业家所需要的各种知识。

二、洛克关于公民教育的内容

洛克认为,在公民教育的内容方面,公民道德教育首先引起足够的重视。他曾说:“我认为在一个公民或者一个绅士的各种品行之中,德行是第一位的,是最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德行,我觉得他在今生来世就得不到幸福。”[6]经验主义、功利主义和自由主义是洛克阐述绅士所具备品德的主要理论依据。他认为绅士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品德:有远虑,富有同情之心或仁爱之心,以及具有良好的教养或礼仪。洛克指出,人的利己本性及目光短浅的弱点使人们只关心自己,并只注重眼前的现实利益。因而往往由于一时的快乐而导致将来更大的痛苦。因此,必须通过教育使人成为有理性的生物,因为只有理性能帮助人们权衡利弊得失。为此,洛克提出了“人有远虑就是有德”的命题,他指出:“一切德行与价值的重要原则及基础在于:一个人要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要能不顾自己的倾向而纯粹顺从理性所认为最好的指导,虽则欲望是在指向另外一个方面。”洛克认为,人类在各个年龄阶段有各种不同的欲望,这不是人们的错,人们的错在于不能使自己的欲望接受理智的规范和约束。所以,必须要培养管束和克制欲望的能力。罗素认为:“强调远虑是自由主义的特色。它和资本主义的兴盛有连带关系,因为有远虑的人发财致富,而没有远虑的人贫困下去,或贫困如故。”[7]可见,洛克把“有远虑”作为绅士的品德的思想符合了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发展所提出的培养资产阶级实干家即资本主义社会新型公民的要求。

富有同情之心或仁爱之心是洛克提出的绅士应该具备的另一个重要品德。洛克基于功利主义提出,人们在追求私利时,不要去损害他人和公共的利益,因为从长远看,这对个人是有好处的,因而应该把公私利益结合起来。因此,洛克强调要培养儿童的同情心或仁爱心,要教导儿童不要摧残或毁灭任何生物,除非是为了保存其他更重要的事物,或者是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仁爱”本是基督教伦理学的传统概念,洛克赋予了其资产阶级博爱思想的新内容。而“从理论上说,无论是强调仁爱、共同利益,还是强调自爱和个人利益,对上升时期的资产阶级都是必要的”[8]。因此,富有同情之心或仁爱之心也是资本主义社会新型公民必须具备的品德之一。洛克对于礼仪的看法同样基于功利主义。洛克认为:“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或好感,”[9]如果没有礼仪,则无论什么美德都会变样,反而对他不利。洛克指出,礼仪的培养有赖于教育。他认为,人们应具有的基本的良好礼仪是既不要自视甚低,以避免忸怩羞怯,也不要目中无人,以避免轻慢。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的道德以外,洛克还认为绅士应该具有勇敢、节制等品德。

洛克把知识教育放在道德教育之后。他认为,学问必须以良好品德为前提,如无道德,学问会使人变得更坏。导师的任务是形成年轻绅士真纯的良好品德,并消除其不良倾向,而具备了这些,学问则非常容易用适当的方法去获得。同时,洛克认为,使公民学会学习的方法和增进知识的手段比使其获得广博的知识更为重要。因此,他非常强调培养理解力、思考力和判断力对于扩大知识的重要意义。他指出,阅读只能提供知识,思考才能把阅读的材料变成自己的知识。洛克认为,知识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实用型的知识、修养型的知识和娱乐型的知识,而其中实用型的知识是最主要的内容。他指出,真理的价值应由它们的用途和倾向来衡量,人们应具备的不是空洞玄虚的经院哲学和古典知识,而是经世致用的知识。因此,他在《教育漫话》中把速记、园艺、细木工和商业算学等实用科目作为他所设计的学习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还非常重视法律的学习对于培养社会良好公民的意义。他认为,没有法律就没有自由,自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处置或安排自己的人身、行动和财产的自由,因此,“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10]。他还指出,在一个公民社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规则必须平等地适用于所有的人。为了使人们正确地行使自己的权利,更好地实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要学习法律。

洛克曾说:“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对于人世幸福的一种简短而充分的描绘。”[11]他认为,肉体的我是自我存在的基础,没有物质的肉体就不可能有自我存在。因此,他把公民的健康教育作为全部教育的前提。洛克认为,健康教育的首要原则是要忍耐劳苦,而不能娇生惯养。要通过循序渐进的锻炼养成忍受酷寒的习惯。儿童还要养成合理的生活习惯,如要早起早睡,睡硬床,不要穿紧身衣服,药物应少用或者不用。另外,洛克还把游泳、骑马、击剑等看做是有益于人身体健康的锻炼。洛克提出的这些关于健康教育的要求,目的都是为了使新兴的中产阶级公民能够享受个人幸福和创建业绩。洛克关于健康教育的理论,在当时是系统的、崭新的理论,是对封建经院院校那种反对体力锻炼思想的最有力批判,不仅对英国的健康教育具有指导作用,而且对西方体育理论的形成与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三、洛克关于公民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关于公民教育的实施途径,洛克主张家庭教育而贬抑公共教育。洛克这一思想是和当时学校普遍较为恶劣的学习环境相关的。他认为学校中“到处流行着粗野与邪恶”,学校教育会使学生沾染上不良习惯,教学也无法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因而在学校中决不可能培养出国家的优良公民。而在家庭中则可以很好地开展教育,儿童在家中常和家人接近,更容易养成他们的德行。对儿童进行训练与培养自然成为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他认为,较早地在儿童心目之中树立家长权威,有利于引导儿童朝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在家庭教育方面,洛克主张给儿童充分的自由,要让他们感到舒适自如。另外,洛克主张,父母应该尊重儿童,儿童与父母在某种意义上是平等的,他们要求儿童不能去做的事情,自己也不能去做。

洛克还提出了很多新颖的教育方法。洛克认为,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时,要注重研究儿童的一般心理特征和个性特征。他认为,每个人的心理与其面孔一样各有特色,因此两个儿童很难用完全相同的方法教导。故教育者应该在儿童年龄较小不会掩饰自己的天性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洛克认为对儿童的管理,正确的做法是:一要宽严得当,管教太严会使儿童沮丧,管教太松则会使其放荡不羁;二是要宽严适时,父母首先凭借儿童的畏惧,取得支配他们精神的力量,而待孩子长大一些后,就要用友爱去维系。另外,洛克还提出采取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方法去教育儿童。他主张,奖惩要合乎理性,不应以儿童身体得到的苦乐而转移。他主张用尊重与羞辱来奖惩儿童。他认为,尊重与羞辱对于儿童的心理是最有力量的一种刺激,如果能使儿童爱好名誉、惧怕羞辱,那么就会使其获得一个原则,并发挥持久的作用。洛克还十分重视练习及培养儿童良好习惯的方法进行道德教育。在他看来,习惯的力量比理智的力量更加持久,应该由导师监督教儿童反复练习某项行为,以期养成习惯。基于经验主义哲学,洛克非常重视观察在学习中的重要性,他把旅行看做是培养儿童良好道德的一种重要方法,认为儿童可以从观察人,与各种不同性情、不同风俗和不同生活方式的人们的交谈中学会节俭和增长才智。洛克还提倡在教育中运用联想心理学,重视在学习过程中的新旧知识的联系,他主张应该从已获得的知识入手,去探求那些与它相邻相关的知识。另外,他还提出在教育中要鼓励儿童的好奇心和注重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等教育方法。

四、洛克公民教育思想的影响

洛克的公民教育思想对欧美等国家公民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拉夏洛泰、孔狄亚克和爱尔维修等人都深受洛克唯物主义经验论的影响,认为个人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所接受的教育,并以此推论出国家的性质依靠于其公民所受教育的性质,教育是推动社会改革的基本条件和力量,因而倡导公民教育。他们的主张为西方公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卢梭的教育思想和公民教育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洛克的教育思想,并且大多是基于对洛克提出的教育问题提出异议、更正或是发展完成的,比如关于锻炼、养成良好习惯的思想。德国哲学家、教育家康德的理性主义的教育思想在某种程度上间接地继承了洛克的公民教育思想。洛克的公民教育思想在美国也具有深刻的影响。大批小册子、期刊、年鉴、儿童读物和方法指南之类的读物,运用洛克的格言,有针对性地对公众进行教育。在殖民地,洛克的教育观点还通过伯格和瓦茨等人的著作得以传播。伯格的《人性的尊严》和瓦茨的《逻辑学》、《智力的增进》对洛克的教育思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介绍,为殖民地的大学和中学广泛采用,引发了人们阅读《人类理解论》的兴趣。富兰克林的教育思想也源于洛克,他的教育思想中所蕴涵的浓厚的功利主义气息,是很难与洛克的影响分割开来的。

[1][2][3][11][英]洛克.教育漫话[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72,23,71,24.

[4][英]洛克.人类理解论[M].关文运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208.

[5][10][英]洛克.政府论(下册)[M].叶启芳,瞿菊农译.北京:商务印务书馆,1981.5-6,36.

[6]刘达志.论洛克自由主义政治伦理思想[D].南昌:南昌大学人文学院,2006.

[7][英]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卷)[M].马元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145.

[8]罗国杰,宋希仁.西方伦理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80.

[9][德]诺尔特·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第1卷)[M].王佩莉译.北京:三联书店,1988.91.

B565

A

1671-6701(2011)04-0029-03

2011-01-20

郭小香(1981-),女,河南郑州人,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9级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常和平]

猜你喜欢
绅士洛克公民
论公民美育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破耳兔
隐私保护也是公民一种“获得感”
十二公民
电影(2015年4期)2015-11-29 07:32:17
兔子镇的熊绅士
绅士那些年
公民选举权的平等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