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春
(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河南郑州450002)
新的媒介形态和图像的不断涌现使原本不能实现的想法变为可能。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支撑的数字化媒介艺术,汇集了图形、影像、声音、文字等交互信息,其图像建构朝着动态化和交互式方向不断延伸,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同时参与,不同的设计语言相互协同融汇成新的图像信息传播模式,图像的形式不只限定在单一媒体上,更趋于多向度的演绎,为图像的多样化扩张和集成化传播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从而改变了人们的审美方式,激活了图像架设的创生性,刷新了文化形态的符号印迹。
以数字传播技术为支撑,各种传媒的传播速度、传播量及传播模式都发生了空前的变化。由于数字技术的影响,媒介艺术的设计语汇得到了很大扩展,如交互娱乐设计、网络结构与界面设计、多媒体设计、应用软件及数字设备显示界面设计等,设计形式从单视角的二维空间拓展到多维空间,数字传播媒介表现出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大的优越性,视觉语言可以从多维的角度运用多元化的手法来表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帮助人们从多个视角考量设计。科技所扮演的角色就是促使人类与自然相生相伴,人们认识到数字技术是实现设计构思的重要手段,如利用色彩移动产生的“光效应”以及声波的刺激和其他各种感官配合有助于表现作品的内涵,以此感染接受者,从而实现更有效的传达。
融合数字技术的新媒介艺术无论在设计思想上还是在视觉空间上都有了新的拓展。当我们创作或拍摄3D影视、MTV或观念摄影时,可以采取新媒体艺术手段,用非线性表现后现代话语,重组时空,虚拟现实,重新架构事物的关系和语义。借助于多媒体数字技术,一反传统媒体的线性叙事方式,把静态效果转换成动态效果,更能增添人们的兴趣从而引起更多的关注。更为重要的是,不同媒介的革新发展对艺术设计影响很大,极具挑战意义。当今许多艺术设计是利用电脑和数字技术完成的,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利用媒介协同与数字架构既能从软件工具中获得艺术畅想的资源,同时还会带来设计思维和观念的创新。[1]在新媒介艺术的影响下,人们正审视着开创新文明社会的理想,在生存状态、自然环境与技术之间寻求着平衡,其目标始终指向科技的人性回归,呼唤着科技与文化审美的交融。因而,数字技术与人文设计的融合呼声越来越高涨,新媒介已完成了传播思想与信息的华丽转身,从而艺术地、个性地、有效和协同地成就信息传受的链接,真正地扮演了文化创意的主角。
在数字化媒介艺术中,图像的语义与图形设计有一定的转换性,在信息呈现基础及视觉构成元素上有着相连性,传统视觉强弱、节奏、平衡以及协调等形式美的规律在数字媒介图像设计中仍发挥作用。数字图像设计的特点就是通过将文本、图形、影像、动画、声音等各种媒体资源融汇于一体,来丰富内容的传达效果。这不仅扩展了信息传达渠道,而且在应用中不断拓展,起到设计文化的先锋引领作用。融入数字技术的图像媒介艺术,相对于传统媒介具有更大的优越性与转换空间,使得艺术创作与设计变得更加高效与便捷,传播途径和传播空间更加广泛。
设计是一个束敛与发散并用的过程,数字图像构造的变异是以人们熟悉的物象为本体,为达到新颖、有意味的传达效果,采用新媒介、新材质、新手段来完成的。首先,数字图像是视觉设计在新的媒介技术支持下的创作成果,是文化脉搏的奔腾和艺术情感的共振,如同新媒介对传统媒介的承继一样,数字图像转换与传统图形之间也存在延续性,基于新媒介的图像转换在很大程度上承接了传统视觉造型的静态元素与影像艺术的动态规律。其次,数字图像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达形式,它与传统传播媒介的设计程序有所不同,它不是单向发展,而是呈现出相互融合、重构转换的多向性。数字图像的设计是与时代特征、经济状况、技术手段紧密联系的,图像的意蕴会体现出混交转换的趋势。[2]
新媒介已融入大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图像为设计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图像有着基于数字媒体所特有的图形界面、动态交互及功能转向等特征,为设计师提供了实现创意的无限空间,它在带来设计过程的无限演绎和艺术想象的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着设计风尚、设计思维方法,使视觉文化形态发生日益深刻的多向度转换。
以往的视觉传达方式多是静态的、单一的,覆盖面与信息传播路径有限。较之传统的纸质和电子媒体,基于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网络信息媒体、图像互动媒体具有更多的传播方式和更高的传播效率,它使信息传播的范围和速度都产生了革命性的跨越式发展,它强大的传递、沟通、分享信息的能力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论人们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只要将设备连接网络,就可以将图像与信息传送给他人或获取外界信息。商家在互联网上只需花极少量的广告费用,就可以将他的产品图样在全球宣传;设计师可以与远在异国的同行交流设计心得……新媒体的出现为图像领域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信息传播途径。
人类接受信息的通道是多感官的,综合了视、听、触、嗅、味的认知才能使了解事物的过程趋于完善。传统媒介是一种单向的信息传递,传统图像设计主要依靠二维空间的形状和色彩,而数字图像设计侧重于叠交、连接和转换。网络媒体及数字影像与传统印刷品相比不易“阅读”,而较适合“浏览”和“互动”,在传播、显现、操作等方面也有着很大的差异。英国艺术家、新媒介艺术的先驱罗伊·阿斯科特认为:新媒介艺术最鲜明的特质为联结性与互动性。新媒介艺术创作需要经过5个步骤,即连接、融入、互动、转化、呈现。首先必须将作品与网络连接并全身心融入其中(而非仅仅远距离地观看),然后通过网络系统与他人互动,这将导致作品意向转化,最后出现全新的影像与经验。随着新科技的应用,手机电影离我们越来越近,观众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图像艺术创作中来。[3]
多媒体技术是将传统的、相互分离的各种信息传播形式(如文字、声音、图形和影像等)有机地交叉、置换及融合在一起,进行各种信息的处理、传输和显示。由于数字化对新媒介艺术的支持,图像的交融和表现范围得到了充分的扩展,传达的方式也丰富多彩,图像趋向于综合,它涵盖了人类多种感官与媒介的交互。如一些新的橱窗广告设计,一旦有路人经过,广告内的人物便会立即舞动起来,直至路人移步、离开才停止,这些可与受众产生感应与互动的艺术作品也是图像设计艺术表现的新尝试。数字图像设计的典型特征是交互式审美,它一改传统艺术形式中作者与受众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使创作者与观看者之间可以互换和互动,在不同的时空和语境中进行审美交流。
多元媒介的集成化传播是图像设计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之一,综合了多元媒介的图像设计将拥有更强的视觉文化表现力,信息传达更切实有效,将新媒介融入图像艺术领域是一种审美进程的飞跃。[4]
随着数字传播的普及,数字图像设计艺术以其综合性、互动性、虚拟性等特征在给人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追问和冥想,引发了关于技术与人性、传统与时尚等方面的诸多思考。与数字图像设计相关的文化生态与创意机制值得关注,多元化与包容性变得越来越常态化。在当今这个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新媒体时代,迫切需要创新设计理念,赋予视觉文化新的内涵与风貌,使图像更好地融入到新媒介中,也使传统的符号元素获得新的生机。随着新的媒介艺术的深度介入,艺术设计借助图像转换业已冲破平面设计的樊篱,在新工具、新空间、新精神中展现出神奇的风貌。
[1] [日]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朱锷,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2] 金丹元.艺术视像与后现代思潮[M].北京:学林出版社,2005.
[3]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4] 刘钻.制造图形语言[J].美术观察.2011(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