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疏导 推动“草根金融”和谐发展

2011-02-18 20:51
中国发展观察 2011年11期
关键词:草根借贷民间

■ 蔡 辉

长期以来,草根金融作为一种金融制度安排,顽强地在夹缝中生存,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尤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和民营经济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草根金融也异常活跃起来,其规模也越来越大。愈演愈烈的地下金融背后蕴含着高速增长的民间资本的无序流动。如何引导民间资本从“灰色地带”走向“阳光灿烂”,让“草根金融”从无序走向规范,这不仅是关系着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更是影响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草根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以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城乡个体工商户、创业者和农户为主体的草根经济广泛存在于区县、城镇、社区和乡村。它具有投资少、机制好、转向灵、见效快、代谢能力强等特点,是整个社会经济中最具活力、单位投资就业贡献率最高的部分。按照《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划分标准,目前全国970万户企业中,大型企业数千户,中型企业数万户,其余均为小型企业。这些中小企业数量占据全部生产主体的99%左右,创造了60%以上的GDP和80%以上的就业岗位。这类草根经济体的融资需求具有客户多、较分散、批次多、数额小、期限短、客户信息不足、缺少抵押物等特点。而现有银行体系由于基层机构网点少、产品单一又特别注重抵押品的原因,很难满足他们的金融需求。草根金融的存在恰好能有力弥补正规金融体系资金供“血”的不足,促进草根经济体的积极发展。

有统计显示,近几年来,占企业总量不足0.5%的大型企业,其贷款数额占贷款总额的50%,而占企业总量99%的中小型企业,其贷款数额尚不足20%。且今年以来不停的加息措施与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举动,注定以中小企业为代表的草根经济体的融资需求更加难以得到满足。由于融资渠道单一,中小企业在货币政策从紧时将比大型企业面临更大的资金压力。在非对称的紧缩效应影响下,各中小企业获得银行的信贷资金必更为缩减,融资更加困难。同样在银根趋紧时,流动性资源更加稀缺,大型商业银行从营利性考虑也更不愿意将资金贷给风险较高、展业成本较大的中小企业。

前几个月不绝于耳的浙粤等地中小企业倒闭风波,虽不能完全得到证实,但也并非空穴来风。在央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下,中小企业面临严重的融资困境。在正常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时,中小企业为避免资金链断裂,不得不转向民间借贷,这也导致了各地高利贷利息节节攀升的疯狂局面。据温州市银监局统计,2011年一季度温州民间借贷综合利率单季上涨11.91%,比2010年四季度涨幅高了8个百分点。而据华创证券调研估算,温州民间借贷的年化利率已高达历史峰值的180%左右。

尽管脱离法律监管的高利贷也给企业带来高额的融资成本,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但是,在当下银根紧缩的背景下,草根金融给予了中小企业有力的支持,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资金枯竭的困境,为中小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

资本出走加剧了实体经济的空心化

据不完全统计,浙江省的流动民间资本至少在一万亿元以上。另有专家估计,在2008和2009年由于山西资源整合运动出走的游资,大概就有3000亿的规模。另外一些高能耗的如发电焦炭行业,由于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限制,也有大量的资金撤出。虽然当下我国民间资本的规模足够庞大,但由于种种原因,民间投资的规模化、专业化、规范化水平依然不高,由低档次、粗放型投资向高新科技、集约型投资的转变尚未完成。不少民间资本没有真正把握经济的长期走势与社会发展需要,没有把自己的资金投向与产业升级的方向、政府引导的目标结合起来,盲目热衷于“短平快”的项目,片面考虑短期回报,既增大了投资风险,也加剧了经济波动。

央行温州市中心支行发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显示,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约1100亿元,占当地银行贷款的20%。民间借贷利率也处于阶段性高位,年综合利率水平为24.4%。从监测结果看,2010年以来五个季度的账户交易额分别为208亿元、327亿元、262亿元、335亿元和396亿元,规模总体呈增加态势。其中,今年一季度的交易量是上年平均的1.4倍,因此可以认为,近期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正处于阶段性活跃时期。

通过监测调查分析,上述1100亿元温州民间借贷资金中,用于一般生产经营的仅占35%,即380多亿元,主要是一般社会主体直接借出和小额贷款公司放贷的资金;用于房地产项目投资或集资炒房的占20%,约220亿元,这包括一些人以融资中介的名义,或者由多家融资中介联手,在社会上筹集资金,用于外地房地产项目投资,也包括一些个人在亲友中集资炒房。没有进入生产投资领域、依然停留在民间借贷市场上的资金规模为40%,即440亿元,包括个人借给民间中介的资金,民间中介借给监管人用于还贷垫款、票据保证金垫款、验资垫款等短期周转资金。另有60亿元(5%)的资金用途不明。

由此可知,在民间借贷资金中,仅有35%的部分用于实体经济的生产经营,其余部分多是涌入了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和股权投资领域的投资比例早已超过了传统制造业。资本从实体经济溢出加剧了投资企业在制造业本身的“空心化”。当金额巨大的投机资本无序冲入市场时,其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随着资金的持续涌入,泡沫也会越来越大。一旦泡沫破裂,危机不可避免。

包容和疏导 让草根金融走向“阳光化”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资本的趋利性。由于投资渠道单一,寻找不到好的投资项目,市场上的资金处处碰壁。日益膨胀的资本无处可投,从而走向了投机和炒作的道路。因此,疏导是关键。既不能放任发展,也不能盲目打压取缔。应怀有一种包容的态度,将草根金融纳入到我国金融体系的建设当中,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加快立法进程,通过逐步引导,推动草根金融体系的和谐发展。

首先,政府应引导民间资本的投资流向,疏导其投资渠道,避免投资渠道阻塞不畅。切实加强和改善对企业的金融服务,在保障银行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有市场、有效益、守信用的中小企业合理的资金需求,对符合贷款要求的中小企业简化贷款手续,及时给予信贷支持。要把资金运用的主要方向放在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上,加强科技研发,加强品牌拓展,努力扩大民间资本健康投资创业,在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拓宽民间投资的空间,使民间资本获取更加丰厚、持久的收益。

其次,放宽金融准入机制,降低民间资本准入金融门槛。激励内生于民营经济的金融机构的产生,并给予政策上的扶持与引导。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微型金融领域,如社区性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服务机构。建立微型金融监管格局的概念,监管体制上设置分层监管,对微型金融出台独立的管理办法。拓展当前传统金融体系的边界,将“草根金融”纳入到我国金融体系的建设当中,建立能有效地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

第三,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从实质上促使草根金融合法化、阳光化。从法律上明确界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非法集资和正常民间借贷的界限,从而建立一个规范民间融资活动的秩序框架。在加强监管、不断完善对其管理的同时,为民间借贷构筑一个合法的活动平台,以规范、约束和保护正常的民间借贷行为,促进正当的民间金融活动摆脱灰色金融的身份,充分发挥其拾遗补缺的作用。这既可以打破目前信贷市场所有资源都被银行垄断的局面,也有利于国家全面掌握金融体系的实际情况。

猜你喜欢
草根借贷民间
校园“三剑客”
草根艺术家
让民间借贷驶入法治轨道
草根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草根论调
信息不对称下P2P网络借贷投资者行为的实证
一张图看懂民间借贷“防火墙”
民间借贷年利率超过36%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