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农事村办”制度探索农村社会管理和服务新模式

2011-02-18 18:11中共广西百色市委组织部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1年2期
关键词:农事服务站群众

中共广西百色市委组织部

(中共广西百色市委 组织部,广西 百色 53300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2007年以来,广西百色市委在全市推行了以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主要内容的“农事村办”工作,深受农村广大群众的欢迎,也得到了中共中央以及自治区党委的高度肯定,为进一步推进全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改革发展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同志2009年9月17日在中央学习实践活动《简报》第748期《广西田东县着力完善“农事村办”制度 强化基层组织惠民便民服务功能》一文上作出重要批示:在田东时,曾参观“农事村办”,深受群众欢迎。一是方便群众;二是推动作风转变;三是有利基层党组织建设。从实际出发,建立长效机制,是巩固学习实践活动成果的好办法之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随后也作出了重要批示。习近平同志要求总结推广广西田东县“农事村办”制度,健全完善基层组织利民服务功能。李源潮同志要求在第三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推广 “农事村办”、强化基层组织惠民便民服务功能的经验。中央领导作出批示后,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广播电台等17家中央级的主流媒体都对“农事村办”的做法、经验和成效做了大量的报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实施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行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农村工作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一是农村的经济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村生产经营的市场化和农业生产自主化程度越来越高,农村从事的产业也越来越复杂。基层党委政府以行政手段指挥生产、管理农村的方式已经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农民的自治能力不断增强,农村的服务也随着市场化的推进,逐步走向多元化。基层党委政府原来的行政管理为主的职能,随着农村改革发展形势而大大削弱,对农村社会的管理方式也不可能再以行政手段为主来实现。如何转变职能,适应农村发展新形势的需要,引导好农村的发展,对新时期的农村社会进行有效管理,不仅是一个基层职能转变的问题,更是一个把农村引向何处,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的政治问题。二是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千家万户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农民单枪匹马闯市场的状况,明显不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要求。农业的抗风险能力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很低。基层党委政府如何有效引导群众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如何有效地组织生产服务,提高经济效益?这是关系到农村经济发展未来,关系千家万户农民增收的大问题。三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面临新的挑战。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的素质和能力不高,工作作风不深入,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在农村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找不到有效组织群众、凝聚群众的方法,缺乏带领群众致富,帮助群众发展的平台,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迫切需要通过提高党员素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号召力,提高战斗力,从而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四是基层干部与群众的联系出现了新的问题。随着农村税费体制改革的推进,乡镇“催粮催款”的工作任务自然消失了,乡镇干部下村进户少了,与群众打交道少了。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不能及时得到深入贯彻,许多社情民意不能及时反映上来,群众的事情没人问、没人管,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得不到及时协调、排解,增加了社会不和谐因素。五是乡镇撤并后,百姓办事不便的问题突出。乡镇合并后管辖区面积增大,服务对象明显增加,居住较边远的群众到乡镇办事的路程变得更远,客观上造成群众办事难度加大。特别是撤并的乡一些五保户、退伍或伤残军人,来乡镇领取优抚经费和物资等十分不便。需要想办法解决好群众办事不便的问题。

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执政为民、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的高度,立足强化基层党组织、转变干部作风、密切干群关系、畅通民意渠道、为民便民,开展大量的调查研究,充分认识到,基层是党和政府与千家万户农民群众的结合部,基层组织的职能作用和工作方式直接关系到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在广大农村的实现,关系到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改善。因此,从2007年8月开始,我们结合开展的机关作风效能建设活动,率先在田阳县开展“农事村办”试点,把作风效能建设向农村延伸和拓展,创新农村社会服务模式,实现对农村社会的有效管理。

二、主要做法

(一)突出“村办”特色,构建县、乡、村、屯、户五级服务网络。我们在市县成立政务服务中心,实现一门受理、全程代理、电子监察后,进一步把县政务服务职能向乡(镇)、村、屯延伸,着力优化整合政府服务资源,建立以县政务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为后盾,村“农事村办”服务站为窗口,屯“农事村办”服务点和服务户为基础的五级为民服务网络。同时,以节约农民办事成本、方便管理服务为原则,采取一站管多村、一站辐射多村等模式,科学合理设置服务站点。服务站点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一级服务站为已被撤并的原乡(镇)所在地的“农事村办”社区服务站,由乡(镇)1-2名领导担任负责人,配套建立社区党组织;二级服务站为地处几个村的中心地带、辐射5个村或5000人口以上的中心村 “农事村办”服务站,主要对辐射村屯集中开展服务;三级服务站为人口聚居、自然形成圩集的行政村“农事村办”服务站,主要负责对市场辐射片区内的农事服务。四级服务站为离政府较远、群众办事不便的行政村“农事村办”服务点,并在较大的屯组设立服务联系户。目前,全市共设立县(区)“农事村办”服务中心(即政务服务中心)12个,建立“农事村办”服务站(服务中心)573个,其中乡镇“农事村办”服务中心133个,一级服务站44个,二级服务站84个,三级服务站67个,四级服务站245个,服务覆盖全市1804个行政村。

(二)立足“农事”需要,扎实开展六大服务。“农事村办”的核心是“农事”,就是农村的事、农民的事、农业的事。我们根据“农事”需要,扎实开展“六大服务”:一是开展生产服务,做到农业生产经营和科技服务不出村。以村级服务站为阵地,整合涉农部门的资金、技术、人才,统筹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和农产品加工销售以及农资供应服务工作。如田东县中平社区“农事村办”服务站,重点抓好香葱种植特色产业化服务,成立了“无公害蔬菜协会”,经常请专家为村民提供咨询,实行香葱种植产销一条龙服务。二是开展文化服务,做到经常性文体活动不出村。发挥村宣传文化活动室作用,建立“五个一”载体,即每村设有“一个村级文化活动中心、一支业余文艺队、一支流动放映队、一支广播电视服务队和一个文体活动场所”,解决农村群众读书看报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看电视难和健身难的“五难”问题。三是开展卫生服务,做到看小病不出村。以建立村级“便民服务医疗室”为载体,将村卫生室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点和报销点,积极开展专家义诊活动,帮助群众实现家门口看病报销,开展义诊服务,免费发放宣传资料和避孕药具。四是开展法律服务,做到一般矛盾调解不出村。以建立“流动警务室”、“流动调解庭”为载体,在村级现场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普法宣传、调解纠纷等服务,使一般矛盾不出村就能调解。五是开展政务服务,做到一般审批事项办理不出村。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到村级服务站办公,为群众现场办理计生、建房、车辆证照和补贴补助、救济、救灾款的发放等手续,实现办证不出村。如隆林德峨乡常么村“农事村办”服务站,每逢圩日,乡直各站所都到村“农事村办”服务站开展“政务村办服务日”活动,为群众办理各类证件手续,农民在家门口即可轻轻松松办好需要办的事情。六是开展党员服务,做到一般农事代办不出村。选择有较强办事、协调能力的“农家课堂”培训户、“党员中心户”作为“农事村办”代办员,负责为群众提供代办服务。在服务方式上,推行 “窗口式服务”、“代办式服务”、“预约式服务”、“上门式服务”的“四位一体”的服务工作模式,实现了服务方式灵活化、多样化,切实为群众提供全过程、全方位、一条龙服务。去年以来,全市各“农事村办”服务站(点)共开展六大服务活动28510次,共为群众办实事41370件,接待群众来访、咨询466800多人次,受理群众申请事项67415件,已办结64490件。

(三)坚持以中央和自治区领导重要批示精神为指导,不断深化和完善“农事村办”工作。“农事村办”工作实施以来,多次得到中央和自治区领导的充分肯定。自2008年8月以来,我们坚持以中央和自治区领导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导,不断深化和完善“农事村办”工作。

1.围绕推动农村科学发展的要求,将 “农事村办”作为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依托“农事村办”平台,组织开展生产和技术服务,使参加第三批活动的广大农村党员受到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教育,接受科学生产技术培训,提高生产技能,找到致富门路。同时,通过“农事村办”平台,引导“农事村办”服务工作人员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为广大党员群众服务。把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党员志愿服务者等活动方式延伸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创新县、乡、村联创联动的机制和办法,把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作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加以丰富和拓展。如田阳县积极组织县、乡的农业、科技部门的专家、技术员,通过“农事村办”这一平台,灵活设计培训内容,实行“菜单式”培训,使党员群众通过培训,学到更多实用技术。

2.着眼于转变基层政府职能,扎实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坚持把“农事村办”作为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以乡(镇)“一办三中心”为模式,扎实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一是试行乡镇“一办三中心”体制改革。分别从全市12个县(区)选择19个乡镇试行“一办三中心”体制改革。“一办三中心”即整合乡(镇)各办、站、所的干部力量,组建乡(镇)党政综合办公室、产业服务中心、社会服务中心、政策法律服务中心等“一办三中心”,把乡(镇)服务窗口前移进村,把更多干部放到村屯开展服务,让“农民办事不出村”。同时按照“保留现行机构、业务一岗多责、人员统一调配”的运行机制,将乡镇站所干部整合进入“一办三中心”由乡镇党委、政府统一调配。“一办三中心”设立机关服务岗和驻村服务岗。机关服务岗工作人员的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全部在编人员的40%,主要负责在乡镇机关日常运转,受理行政审批和群众要求办理的事项,接待、处理来信来访等工作。把60%以上的干部放到驻村服务岗和抓发展抓中心工作上来,驻村服务岗主要负责驻村组织村级班子落实农村有关政策和工作部署,受理群众要求办理的各项事务,组织调处各种矛盾纠纷,开展农村生产生活等工作。二是积极推进职能部门简政放权。积极清理各种涉农行政审批项目,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程序。对涉农审批事项,法律、法规或规章规定由县级政府审批,实际操作中主要由乡镇甚至村审核把关实施的事项以及没有明文规定要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审批的事项,适合在乡镇或村办理的事项,创造条件下放到乡镇审批。对确实不能够下放的审批事项,除规定当事人亲自办理以外,尽量采用代办制等方式由乡镇、村受理和代办。如凌云县先后共清理出17个县直部门的41项业务,下放到村级服务站进行办理。三是加快“农事村办”信息网络建设。积极加快电子政务系统向村级覆盖延伸,建立联通县、乡、村三级“农事村办”服务中心、服务站的网络办公系统,组织有关部门在网络系统平台面向群众开展一站式服务,实现村里申报、网上审批、村里办结、两头在村的目标。如平果县分别在县政务服务中心及凤梧乡、太平镇、果化镇“农事村办”服务中心及下设的三个重点服务站开通了“农事村办”网络办公系统,实行县、乡镇、村三级联网办公。四是探索和试行农村“以钱养事”新机制。探索建立“政府承担、财政保障、竞争择优、购买服务、合同管理、考核兑现”的“以钱养事”新机制,农村种植养殖技术服务等项目,由财政保障经费,政府统一设置服务岗位,实行严格的资格准入制度,通过公开招标采购、竞争上岗的方式确定服务人员,与服务人员签订合同,按照合同规定进行建设、管理、监督。

3.围绕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继续深化农村社区化服务工作。注意把推行“农事村办”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并在促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方面下工夫,使“农事村办”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平台和载体。同时,按照地域相邻、习俗相同、规模适度、便于服务、有发展潜力的原则,在服务周边3-5个行政村,辐射5000-7000人的 “农事村办”服务站所在地开展社区化服务。通过对服务站的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交通、通信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设立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区警务、社区环卫、文化体育、计划生育等若干个服务站(室),将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结合起来,吸引周边群众自发地到这个区域接受服务,向这个区域集中,让群众享受像城市社区一样公共服务设施比较完善、服务功能比较齐全的服务待遇,把公共服务向基层延伸,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

4.围绕建立健全农村服务体系的要求,扎实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探索建立以政府公共服务为主导,以农民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以龙头企业为骨干,以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农事村办”服务体系。重点强化政府公共服务主导,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育发展农业龙头企业,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纳入服务体系。同时,我们在巩固已建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基础上,通过培训引导、出台政策措施、建立土地流转服务机构、加大合作社领头人培育力度以及与大专院校、行业专家攀亲结友等方式,进一步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步伐。此外,在服务活动中,我们还充分调动各种协会、合作社的力量,引导农业专业化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农事村办”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活动,提升产业层次,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合作组织利用“农事村办”平台,统一开展技术咨询和培训,统一开展生产指导,统一开展销售服务,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产业联合体,促成大规模的生产服务。如田阳县那满镇内江村在开展“农事村办”生产服务工作中,积极组织群众建立了福爽香蕉合作社,并积极与南宁市红日集团合作,以内江村1500亩香蕉基地作为示范点,积极引导群众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进行合作化经营,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方式,实现了土地利用效益的最大化。

5.以“农情乡解”为载体,进一步深化和拓展“农事村办”的法律服务工作。依托现有的“农事村办”服务网络,构建以县(区)“农情乡解”服务中心为龙头,以乡(镇)服务中心、村服务站为基础,以屯级服务点和信息服务户为触角的五级信访联动服务网络体系。以乡村两级为重点,构建治安防控网、信访信息网、纠纷调解网、为民服务网等“四张网络”。同时,还以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为切入点,按照“村级初办、乡级主办、县服务中心联办、县委书记阅办”的办理程序和要求,不断创新县、乡、村、屯四级联解方式。如田林县利用“农事村办”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农情乡解”工作,在县、乡、村屯分别设立了“农情乡解”服务中心、站、户维稳信访服务网络,有效地化解了隆百高速公路征地拆迁、百色水利枢纽工程移民搬迁及补偿、企业改制所引起的许多纠纷和矛盾。

(四)着力建立长效机制,强化四大保障。立足于建立长效机制,切实从组织、人力、经费、制度等四大方面提供保障,“农事村办”不断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1.强化组织保障。市委、市政府成立“农事村办”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由市委专职副书记担任协调领导小组组长。各县(区)党委也相应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县(区)党委专职副书记要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具体做好规划、指导、监督等各项组织协调工作。

2.强化人员保障。把“农事村办”作为锻炼干部、培养干部的重要平台,按照服务站人员规模、服务范围和服务工作量等具体情况合理配备工作人员,撤乡并镇的“农事村办”服务站和辐射5000人以上的“农事村办”服务站配2名以上干部从事驻村服务,而且人员相对固定,非特殊情况下一般从事驻村岗位工作不能少于一年,形成驻村干部有序轮换的机制,其他“农事村办”服务站从村干部、新农村指导员、大学生村干部、县乡科级后备干部等人员中选聘专人兼任村“农事村办”服务站工作人员,形成巡回和驻村服务队伍,注意挑选热心公益的党员、共青团员、复退军人、致富能人等,建立“农事村办”志愿服务队伍,从县乡两级业务部门选派工作人员,组成流动服务队,到“农事村办”站点开展流动服务。如田阳县琴华社区服务站辐射5个行政村6800多人,服务站的工作人员主要由坡洪镇的2名镇干部以及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等组成,采取全日制值班、圩日联办制等方式开展服务。

3.强化经费保障。将“农事村办”工作经费列入县(区)财政年度预算,并采取措施多渠道筹措经费,切实解决“农事村办”工作人员的差旅费、福利待遇、站点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展各类服务活动的经费。如田东县共设置一至四级服务站38个,该县财政每年按照乡镇“农事村办”服务中心3万元、一级“农事村办”服务站2万元、二级“农事村办”服务站1.5万元、三级“农事村办”服务站1万元、四级“农事村办”服务站5000元的基数划拨办公经费,并逐年增长。如田阳县结合“农事村办”工作的开展,将村支书兼主任(一肩挑)的补助标准提高到450元/月,支书兼副主任、委员或主任兼副主任、委员补助标准提高到430元/月,副主任兼委员的补助标准提高到330元;专职支书、主任的补助标准提高到350元/月,副主任、委员的补助标准提高到300元/月。实行工龄补贴,按任职职务、年份和年限每年16至50元不等累加,全县的村干部工资最高可达800元/月。

4.强化制度保障。建立考评制度,把乡镇和村干部服务群众的绩效作为效能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以办理群众申请事项的数量、办结率、承诺期限兑现率和群众满意率等来核定干部工作的成效,每年至少在群众中测评一次;建立严格的监督管理制度,要求基层干部遵守各项制度,诚实守信,为群众提供热情、高效、优质的服务,通过建立监督机构,设立投诉电话等方式,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对在农事村办服务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显著、群众拥护的基层干部予以表彰奖励或提拔重用。如田东县统一对“农事村办”工作实施量化考核,根据考核结果兑现奖惩。把乡(镇)机关和县直部门工作人员和村干部服务群众的绩效作为效能建设考核的重要内容,以办理群众申请事项的数量、办结率、承诺期限兑现率和群众满意率等来核定干部工作的成效,每年至少在群众中测评一次,特别是把“农事村办”工作作为年度村干部绩效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与工资补助挂钩,确保“农事村办”工作按既定目标扎实推进。

三、主要成效

(一)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农事村办”充分发挥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密切了党群关系。同时,“农事村办”将乡镇职能前移,使乡镇由过去的“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密切了干群关系。此外,“农事村办”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实践先进性提供了平台、创造了条件,进一步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如田东县平马镇小龙村在开展“农事村办”工作中,以“村企结对”共建为平台,以解决村屯群众迫切需要的政务服务为切入点,充分利用小龙市场、小龙矿卫生所、小龙矿文化场所等优势资源,建立“村干部值班代办制”和“政务村办服务日”,注重在党建工作上、生产发展上、整合资源上、人才培养上、日常生活上的村企互助联动。

(二)改进了干部作风,方便了群众。“农事村办”把服务窗口下移至村屯,变“群众跑机关找干部办事”为“干部下村屯为群众服务”,有效地克服了乡村办事拖拉、相互推诿、吃拿卡要的现象,各级干部在为群众提供六大服务的过程中,增进了同群众的感情,工作作风明显改善。如田阳县新民村老党员李仕宽在给自治区党委郭书记的信中写道:“自从有了‘农事村办’以后,以前我们跑上跑下找不到人、办不成的事情,现在在自己的家门口就可以通过‘农事村办’服务站办成了”。

(三)畅通了民情渠道,维护了社会稳定。在拓展“农事村办”法律服务中,通过开展“农情乡解”工作,认真登记好群众反映的有关问题,并给予认真的处理和答复,从而从感情上贴近了群众,思想上相互沟通,干部能较全面地掌握群众的真实意愿,及时地掌握一些带有苗头性的问题,确保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了社会稳定。

四、分析与评价

实践证明,“农事村办”已经成为党委政府了解民情的窗口,解决民事的平台,惠及民生的抓手,疏通民意的渠道,分担民忧的途径,凝聚民心的纽带,破解了当前农村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其实践价值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农事村办”找到了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实践载体。“农事村办”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把党委政府服务窗口下沉前移,把干部的工作岗位放到村屯,直接与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为群众办实事,释疑解惑,为农民群众送政策、送思路、送科技、送项目、送文化、送温暖,帮助破解“三农”难题,把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群众心坎上,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从而树立了党员干部的新形象,架起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连心桥”。极大地提高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增强了党和政府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为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供了最好的实践载体。

(二)“农事村办”找到了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抓手。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基础。“农事村办”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党组织实践先进性提供了平台、创造了条件,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抓手。“农事村办”五级网络服务工作,以党组织为核心,以党员干部为骨干力量,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为一大批年轻的党员干部和一大批村干部提供了干事创业的平台,提供了锻炼机会,使基层组织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农事村办”在村设服务站,并向下不断延伸建立服务点,解决了人口不集中、地处偏远山村“没地方办事”的问题。“农事村办”通过有效整合各部门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解决了基层组织一些“想办”而又“没有钱办”的实际问题,实现了农村基层组织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地方办事。

(三)“农事村办”找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农事村办”通过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民合作化组织,实现产业合作化,推进农村生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通过不断扩大服务范围,逐步将城市社区服务理念引入农村,全方位提供基本公共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服务,使“农事村办”服务社区化,把政府公共服务前移到村屯,让公共服务更多地倾斜农村、惠及农民。如田东县祥周镇中平村社区“农事村办”服务站,按照“农民新型化,产业合作化,服务社区化”目标,不断拓展服务功能,成立了无公害蔬菜生产协会、农产品营销协会和创业者协会,邀请农业专家定期统一开展技术咨询、技术员统一上门培训、统一实施农业开发项目,完善香葱收购市场建设,做好香葱种植产销一条龙服务。目前,年种植香葱3000多亩,日收购外运香葱2万斤以上,仅此项全村农民收入达1500万元。在产业合作化的带动下,全村85%的农户盖起了崭新别致的新楼房,程控电话、闭路电视入户率达95%,农网改造入户率达100%,村屯道路硬化3000多米。同时,开设了图书室、阅览室、棋牌室等文化娱乐场所,组建村级民间文艺队,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农事村办”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推动农村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目标迈进。

(四)“农事村办”找准了和谐农村建设的要害点。 “农事村办”找准农村和谐稳定的关键,通过乡镇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开展“流动警务”,组织“流动法庭”定期到各村屯办事点开展法律服务,广大干部进村入户“下访”,及时疏导思想,化解矛盾,调解纠纷,把矛盾和问题解决在基层;通过民情服务,倾听群众呼声,及时掌握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早排查、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确保社会稳定和谐。同时,通过实行村务公开、公推直选、村级重大事项一事一议等制度,强化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推进村民自治制度,保障村民民主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稳定。

(五)“农事村办”找到了转变干部作风的突破口。“农事村办”是我市开展干部作风和机关效能建设活动的实践成果,是提高乡村干部工作效率的有效抓手。在“农事村办”服务工作中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三项制度”,规范办事程序,明确办事项目,制定为民办事服务指南,把各部门和乡镇实施“农事村办”工作纳入效能建设考核内容之一,使基层党委政府工作方式由行政命令为主转变为示范引导为主,由以管理为主转变为以服务为主,把服务窗口下沉前移,基层干部由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成为服务工作的主体。在从“坐机关”到“跑基层”的服务角色转变中,在切实为百姓办理一件件实事中,基层干部切身体会到百姓之苦,办事之难,从而磨炼了干部的意志,增进了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增强了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时刻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从思想深处牢固树立民本思想,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切实转变作风,创造实实在在的业绩。

猜你喜欢
农事服务站群众
农事 处暑
农事 大寒
农事 惊蛰
天津武清区总工会:为户外劳动者打造专属服务站
多让群众咧嘴笑
翠苑一区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正式揭牌
投资3,000万进军水产料!建100个养虾服务站,这家猪料公司欲在水产业一展身手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