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在哪里?

2011-02-18 09:36陈金友
中国科技信息 2011年3期
关键词:储油罐罐体花岗岩

陈金友

石油在哪里?

陈金友

当今社会,在迅速现代化过程中,人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石油,在没有找到木本植物廉价地转换成石油之前,在没有找到各种合适的替代品之前,石油成了各国最重要的战略物资。并且它的价格一涨再涨,推动着各种物价不断上涨。石油是怎么形成的?它在哪里?地球上的石油还有多少?成为人们及各国领导人关注的焦点之一。

我根据许多现象分析认为:石油就是岩石里的油,确切地说,是花岗岩石灰岩里的油。不是吗?这次英国石油公司在墨西哥湾海域开采石油造成爆炸,大量原油泄漏,造成环境污染,怎么堵也堵不住,直到大量原油泄漏以后,里边的压力减小后才被堵住的。那么什么岩石才能顶住强大的压力包住石油呢?花岗岩,只有花岗岩最坚硬致密。石油工人在钻探过程中到最后必须把这层坚硬花岗岩壳体钻通才能涌出石油来。

石油天然气分布在什么地方呢?地球的山下、高坡下、海岛、海岭、海脊底下的花岗岩、石灰岩里储存着大量的石油天然气。我国的北部湾、广西江西直到东北的长白山、大小兴安岭、从广西到湖南直到内蒙古、新疆北部这一大片范围内的地下花岗岩里储存着大量的石油。浙江、福建、广东及沿海岛屿里的地下花岗岩里有大量的天然气。从广西西部到云南、四川到西藏高原到新疆南部地下的花岗岩储存着最多的天然气。

我的依据是:

地球上大部分陆地、大小山丘、海岛都是被花岗岩、石灰岩包着的石油天然气顶起来的,引起造山运动。之前可能都没在水里,是个被水包着的一个大水球。

那么大量被花岗岩包着的石油天然气是怎样产生又怎样顶起来的呢?根据科学家们的测算地球内部温度已达到2000~5000摄氏度以上。水开了才100多度就不得了,压都压不住,这5000多度的高温,搅得地球不得安宁:火山爆发、造山运动、地震。这些我们看得见,但地下又是怎样运动变化的呢?我作了如下的想象与推测:宇宙是由运动着的物质构成的,并按它的规律在运动着、凝聚着。当地球进入太阳系后,太阳与地球互相拉着运转,地球并拉着月球运转。根据万有引力定律和能量转换守恒定律,地球作了功会发热。地球表面的温度随着日夜交替夏冬交替都散发到宇宙中去了。但地球内部核心温度在不断提高。直到现在超过摄氏5000多度,当地球内部温度达到摄氏1000多度时,一些物质熔化变成会流动的地幔,并与原来凝聚在地球里的碳元素、水等物质发生一系列化学变化,生成石油、天然气还有氧。它们在高温高压下都以液态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温度越来越高,地壳越来越薄,石油天然气越聚越多。各地的物质不同熔点也不同,有些熔点较低的物质就先熔化变成会流动的地幔,这样地壳低部与地幔接触部形成高低不平、凹凸不平的沟沟洼洼。好像大地倒扣的一个个模具。大量油气流向凹位,也就是地幔的高位。液态油气的比重不到地幔比重的四分之一,并且是沸腾状态下的油气被包在软流层里,好像水里的空气,具有很大的浮力。如一亿立方米的油气应有三亿吨的浮力。它们推动着地幔上升,形成造山运动,当然造山运动还需具备一些外部条件,如被油气顶起的地幔顶部或与地壳岩石共同构成的顶部应该是尖形的,当地地质应该是疏松的以最大限度减小压力,以克服摩擦力,还应该不断受到振动,如海水波浪的冲击,雷电等振动,地幔包着的油气并在后边油气的推动下,一个接一个缓慢上升,冷却后我把它称作花岗岩储油罐。它们上下相连直到地下30多公里。它们在8000~10000多个大气压下,在1000多度高温下形成的花岗岩储油罐一个接一个好像充足气的皮球。它们在上升时受到强大挤压形成千奇百怪的形态,有横着的,有直立的,有橡树桩,有像葫芦。有些可能上下几个罐体相连。它们大小不一,有些罐体只能装几万吨,大的可装几亿至几十亿吨石油天然气。

用这一观点可以解释地球上许多现象:

一、石油天然气从地幔低处向高处流动过程中也推动着一部分地幔流动,那石油天然气与地幔流走以后的空位谁来填补呢?根据重力学原理,松软的地壳往下沉,这样不断地流动,造就了许多海沟、海盆,根据这一设想认为南极储存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因它的周边有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海盆。

二、地壳是浮在地幔软层上的,各地往下压的重量应基本相同以达动态平衡,某处地壳厚重则其底部与地幔接触处应处低位。喜马拉雅山据说还在上升,说明喜马拉雅山底部仍处于高位,油气才会往地幔高处流,不断顶起上升。由此得出结论:喜马拉雅山及其周围高山高原底下布满花岗岩储油罐,这样比重降低了,重量就减轻了。并且我认为陆地、高山低下的软流层里应该有较多的石油天然气,这样才能达到重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平衡。

三、地壳底部与软流层接触部的高位与低位是会相互转换的,当地球内部温度升高以后,处于低位的地壳熔点高一些的物质熔化后,可能会处于相对的高位,石油气流入引起造山运动,而原来处于高位的地方变成低位,不能获得较多的石油天然气,造山运动暂停,形成动态平衡。所以地球上形成的陆地是有早晚的,不可能同时期形成。

四、地幔低处形成的油气向高处流动集中过程中,各方流过去的量是不相等的,也同时推动过去的地幔的量不相等,这样形成的花岗岩罐体的壳体厚薄不均匀,厚的很厚,薄得很薄,造成许多安全隐患。如云南昆明的滇池是由花岗岩储油罐爆炸后形成的,65年我们去西山玩,走到龙门往下看,只见几百平方米的花岗岩被撕裂开了。西山是滇池储气罐体的一部分,大家看西山这么厚,其他部分的壳体已不见了,它的底部肯定是由花岗岩构成的,并且西山底下可能会有一个随着西山走向的大洞,构成滇池的一部分。甘肃敦煌莫高窟也是储气罐爆炸形成的,现在地面只剩四分之一的壳体看得见,造就了莫高窟文化,其余四分之三炸后看不见被埋在沙漠底下了。有些储油罐罐体太薄在上升过程中受到不对称的力的挤压中途就爆炸了,形成地下地震,时代久了油渣就变成煤,这是山下有煤的原因并与花岗岩伴随在一起。这样形成的煤具有高压天然气与水。

五、花岗岩罐体在上升过程中不断冷却,由于各方受力不均匀,会产生许多细微的裂纹,升到地面后较薄的部分炸后,天然气跑掉,石灰水顺着裂纹往下渗透,形成千奇百怪的石笋、石柱、钟乳的溶洞,人们认为是被水冲成的,不是的,我看过金华的双龙洞和建德的灵墀洞,去除碳酸钙的表面现象,它们都是花岗岩构成的,我认为它们都是造山运动中形成的花岗岩储气罐罐体。其中美国的猛犸洞穴是我们看得见的造山运动中形成的花岗岩储气罐体的杰出代表。

六、有些大型的花岗岩储油罐升到地面后爆炸,如果是天然气就跑掉,有水的地方就形成湖泊,无水的罐体则成朝天洞。一般罐体会被炸裂,地下水上升。如果罐体装的是石油,上升的地下水会把石油挤出罐体流向低洼处,年代久了就成为煤,我们今天开采的露天煤矿应该是这样形成的。也有些罐体底部比较坚硬没有被炸裂,罐体里的石油靠下雨挤出,石油流到低洼处被风吹太阳晒,挥发份挥发了成为一层层的油页岩。山东枣庄煤矿是个露天煤矿,可能是个大油罐炸后形成的,它边上有个微山湖,一直通到济宁以南的南阳湖。只要在它底部找到花岗岩就是了。如果是花岗岩壳体,底下还有几个大油罐可供我们开采。有些储油罐炸后因四周没有索连,整个山顶往下沉,形成湖中有山有岛的现象。

七、地壳深处的不同物质在不同深度不同温度不同压力下形成各种大小不一的岩石,各种矿床、玉石、宝石在造山运动中被带到地表,金刚石在软流层里形成升起,冷却后就夹在花岗岩里,它形成的年代应比较早。多余的碳元素在软流层里形成金刚石,说明地球内部碳元素很丰富。花岗岩是在高温高压下流动形成的,它很圆润流畅,特别坚硬。而地壳深处上来的其他大小岩石经不起风雨阳光的冲刷,表面很粗糙,布满裂纹,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是这样的岩石,它们往往构成山的主体。

八、如果地幔处只生成石油天然气问题不大,偏偏在许多地方却又生成氧,氧同样向地幔高处流动,当与石油天然气相遇时就会激烈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并放出大量的热,如果大量的氧与石油天然气相遇就产生大量的热量,把地壳熔化,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在摄氏31.2度以上时就不能被液化)形成几百至几千个大气压力,把地壳冲破把山顶推翻,形成火山爆发。如果火山口小或熔岩堵住洞口,二氧化碳气体强大压力会把熔岩推出洞口。

九、如果只有一小部分的氧与石油氧化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就与石油天然气一起被包在花岗岩储油罐里。有些尖顶的储油罐已升到地面或山顶上,经过长期的水土流失,山体保护层越来越薄,有些罐体顶部已暴露在阳光下,罐体顶部接受阳光受热,因为二氧化碳是气体、处在顶部,最先接受热量活跃起来,在摄氏27℃时二氧化碳的液化压力需70公斤左右。一个罐体只要有几十立方米的二氧化碳所产生的强大压力,根据水压机原理会传递给罐体里的所有液态天然气,罐体内壁受到强大压力,温度越高,压力越大,如果温度升到31.2℃以上,可能会产生几百公斤以上的压力,罐体最薄弱处或有裂纹处经受不住强大的压力爆炸,引发地震。地震的第一波是二氧化气体跑出,尔后壳体内压力突然减小,内部液化天然气迅速气化产生压力跑出引发二次震动。我的这一观点是根据以下情况得出的:1、据资料称天然气里含有二氧化碳气体。2、地震带(浅表地震)与火山带同行。火山多的地方周围地震发生的也多,这说明这些花岗岩罐体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气体。3、浅表地震往往都发生在夏天。如76年唐山大地震、69年云南玉溪地震、08年四川汶川5·12大地震、海地地震、09年玉树地震,他们都发生在夏天,有些还都发生在中午以后,地震不能说与二氧化碳没有关系,可能二氧化碳气体是造成浅表地震的罪魁祸首。浅表地震在在冬季和寒冷地区发生过几次?

在东南沿海一带一些小地震口很多,如在我们浙江台州就有三个地震口,它们都在黄岩区,一个在黄岩宁溪富山地震口,叫大裂谷;另两个在黄岩溪头,一个震口叫通天洞,另一个叫十八变迷魂谷。这些地方现在都已开发成旅游区,请大家来看一看。在澳门的马祖庙后边有个地震口,马祖庙边上堆满被地震炸下的花岗岩巨石,在广东珠海边有个渔姑花岗岩像立在被地震炸下的一堆花岗岩石头上,这里前后有二堆花岗岩巨石被炸在海边,可能有两个地震口。这些花岗岩壳体可能都已装满水,不知容积有多大?里边有多深?

十、有些花岗岩储油罐体积很大,顶部又平坦摩擦力又大,上升速度缓慢,它们还在地下的各个部位,我们现在开采的石油,往往是开采这样的石油。这些地方地势平坦交通方便,便于开采。不过在开采时一定要灌水进去,这样可以把罐体底部或上下相通的几个罐体里的油都采上来,还可减少海平面上升。

我说了这么多,无非要请人们相信:石油天然气在地幔里生成,并推动地幔上升,它们储存在一个个花岗石壳体里,它们上下相连直到地下30多公里。有些罐体还可能上下相通。使世界找到更多的石油,使石油价格降下去,造福人类,改善我们生活。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可能有许多不妥之处。不过我相信在有些石油输出国这可能是个公开的秘密,只是秘而不宣罢了!

10.3969/j.issn.1001-8972.2011.03.004

猜你喜欢
储油罐罐体花岗岩
储油罐防腐涂料选用及施工措施
内浮顶储油罐清洗机器人定位系统的设计
危化品常压罐车罐体安全性能力学研究分析
储油罐内底板与底圈壁板腐蚀分析与防护途径
花岗岩
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勘查模式分析
不同构造环境花岗岩类的Na2O和K2O含量变化特征
抗剥落剂TR-500S改善花岗岩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基于Dynaform有限元模拟的3104铝质罐体再拉伸工艺优化
储油罐的腐蚀与防腐探讨